1、智能硬件選擇
買成品就好了。我們現在去京東、淘寶上買個手環也就是幾十塊錢,做多一兩百塊錢就搞定了而如果你要自己做呢?投二三十萬進去,開一套模出來,找別人定制一套電路板,然后生產一千臺出來,你算算單臺成本有多少呢?一臺至少也要兩三百塊錢的成本。這個還是不包含你的利潤的。如果你不打算投入這么多錢去做,那你就沒有必要自己去做一個。買成品就已經足夠了。
所以說,大家有一個好的想法的時候,先去網上搜一搜,看一下有沒有類似的產品,甚至說有沒有一模一樣的產品。我認為,你有一個好的想法。但沒有被做出來的幾率,是非常非常小的。
有人說了,我是土豪我任性,我就要去做這個產品!那你就要看一下,你做這個產品能不能賣的出去。如果你賣不掉,那做出來就是孤芳自賞了。如果要賣,就要考慮到后續的推廣渠道、營銷人員、營銷方式等。表面上看,小米的手環賣的挺好的,華為的手機也賣的挺好的那么,他們在背后打了多少廣告?投了多少營銷進來?任何一家大的品牌公司,每年營銷投入都是以億或者十億為單位的。如果你不掏這個錢,想去賣好它,也沒那么容易的。
現在很多人,沒有接觸過硬件,也沒有接觸過智能硬件的產品的設計,會想當然的覺得,做智能硬件挺簡單的。這個也怪不得他們了,以前手機時代的時候,媒體里面,尤其是互聯網媒體,說MTK出了個Turnkey方案,把所有的東西都做好了給你,你拿去直接生產就行了?;蛘咦约焊囊粔K電路板,找別人買點外殼往上一裝,一臺手機就出來了。
但是,實際上呢?可信度基本為零,都照他那么講,這些手機行業的工程師豈不是全失業了?像中興、華為、OPPO、小米這幾個手機品牌他們每家有多少工程師?至少好幾千人。他們要這么多工程師干什么呢?像金立這樣的手機公司,他的大部分的手機用的都是MTK的平臺,就是剛才講的Turnkey的方案。那為什么他還需要養這么多工程師呢?
媒體有時候會個大家這個誤導:做智能硬件產品很簡單。但并不是這樣的。實際上,我們一個項目,大的流程是:從前期的市場調研、到產品定義、到需求分析、到方案設計、 然后到外觀結構的設計、軟件硬件的設計、物料的采購、經過多次的試產、多次的測試和整改、生產管控、質量控制、量產出貨、售后跟蹤等。這是一個很繁雜的鏈條。這里只講了十幾個大的方向,每個點下面,還有很多細節的事情。
就拿媒體最經常說的,畫一個電路板就解決了。真的畫一個電路板有那么簡單么?如果真有那么簡單,硬件工程師就不可能拿那么高的薪水了。畫一個電路板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多,像電源的設計,和走線是很相關的,整個電路板的抗干擾設計,高速信號需要仿真、射頻音頻之類的弱信號需要保護、還需要考慮到電路板的防靜電能力。這些跟工程師的水平很有關系,也體現出一個公司的設計水平。同樣是畫一塊板子,有些人幾千塊就可以畫出來而有些人需要花幾萬的成本才能畫出來。對于軍工類的電路板,投入的要更多。
還有一個,就是媒體經常說的,做一套外殼就可以解決了。我們先不談做外殼需要開模,開模是要收錢的,單從設計上來講,結構設計要滿足外觀的效果、要能降低模具的成本、有足夠的生產效率、結構強度要高、長期使用的質量可靠性也需要高,這些都是跟結構設計息息相關的。你找一個初級工程師,他隨隨便便肯定能給你畫出來,但他畫出來的質量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資深工程師的待遇比初級工程師高很多?因為他們的經驗比初級工程師豐富很多。這些就是為什么有些公司設計費用很低,而有些公司設計費用很高。如果說你做一個外殼,什么都不考慮,只要能把它拼起來就行了,任何可靠性和可生產性都不考慮的話,做,肯定也是能做出來的,但你就等著后面不斷的去為產品擦屁股吧。
這里還有個重要環節,大家沒怎么注意的:測試。測試:這里有很多硬件電路的測試、軟件的測試、結構的測試、整機的可靠性的測試、還有大量的壓力測試。舉個例子哈,手持設備里,有一個測試叫“微跌落”拿著一個產品,從10cm左右的高度摔到一個鋼板上去。需要摔多少次?你們能想象么?像國內的一線品牌,微跌落次數一般在兩三萬次!不斷的摔下去,拿起來,再摔下去,再拿起來。對于一般小一些的品牌,至少也要做到幾千到一萬次。這樣才能保證在一到兩年的產品生命周期里,不會因為經常的振動和晃動導致損害。這些測試,都跟產品的設計有很大的關系。尤其跟結構設計關系非常大。對于很多山寨品牌來講,他都沒聽說過這些測試,做出來的產品,剛出廠的時候是好的,但你用上個把月之后,就有比較高的幾率產生損害。
那么沒錢怎么辦呢?
對于很多創業團隊創業公司來講,前期不可能像一線品牌那樣子,一次投入上千萬做一個項目。那怎么辦呢?賣房、賣血、賣腎! (是不對的!)我們有更好的辦法,讓你前期盡可能少投入一些:做原型機!
原型機可以不考慮可靠性問題(也可以不考慮結構、外觀等),原型機唯一的作用,就是給你驗證核心業務和核心功能。等你把核心業務核心功能跑通之后,就可以用原型機去招商、去拉風投。如果你招商和風投情況都比較好那么錢的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掉了。大家都看好你的產品,也相信你能做出來,自然會有很多人想來投資,不管是眾籌還是風投。就會支撐你后面拿到更多的資金,做的更好。
一定要記得,對于創業型公司,尤其是你不太懂的地方,切不要貪大求全。任何一款產品,我們想的都是很美好的,從軟硬件、到平臺、到生態鏈,我們都可以規劃的出來,但如果你前期就這么做的話,比方說你做一個手環,想把生態鏈都打通的話,肯定不止幾十萬的投入了,至少要到百萬級別。
所以前期盡量把不太需要的功能都砍掉,只保留核心功能。省錢、快速出產品,出原型機,才是王道?,F在的風投都很精了,已經不會在你只有一個PPT的情況下就給你投很多錢了。必須要要拿出來一個實物,來證明你能做的出來,風投才敢繼續往下投。
因此,咱們要的就是:省錢,因為前期主要是靠自己投資的;快速,你一旦速度慢了,商機就沒有了。
2、智能硬件開發流程
硬件產品覆蓋單片機控制硬件電路、藍牙BLE硬件、嵌入式硬件、多核心Android智能硬件、移動通信設備硬件等眾多領域。開發流程包括器件選型、方案設計、電路設計、PCB圖繪制、SMT貼片、硬件調試、射頻調試、EMC和ESD測試、失效分析、品質管控。
智能硬件,常見的主要有小型單片機硬件系統和大型Android硬件系統。
8位、32位單片機,在小微型智能硬件領域應用很廣泛,成品價格低、開發周期短,適合運算量小、通信數據量小的應用場景。單片機在智能小家電領域有:智能電飯煲、智能花盆、空氣凈化器、智能臺燈窗簾等;在智能工業領域有:環境溫度監測、空氣質量監測、水質監控、農業噴灌控制等。隨著BLE、ZIGBEE、GPRS、NB-IOT等眾多無線傳輸技術的普及,單片機+云服務的架構應用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設備智能化、互聯化,這些都離不開燚智能單片機硬件設計。燚智能豐富的單片機系統開發經驗,為您快速實現非智能到智能、單體到組網的產品快速升級。
單片機只能實現簡單的數據處理,如果需要做復雜數據處理,例如視頻處理、語音識別、人工智能等,就需要Android類智能硬件了。
Android智能硬件,當前主流為4核-8核ARM Cortex A7或更強的處理器,集成GPU,很多還集成LTE通信,運算能力超強、通信數據量超大、軟件擴展性非常好、UI界面漂亮、人機交互超便捷。Android智能硬件已在逐漸取代傳統嵌入式Linux和嵌入式Windows的。例如智能車載、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網關、智能電視、智能工控主機、智能導購屏這些產品,幾乎都采用了Android系統的智能硬件。
傳統的PC系統,因結構負責,硬件尺寸大,在智能硬件領域應用不多。嵌入式Linux因開發資源和第三方資源遠不如Android多,硬件成本也要比Android硬件系統貴,因此逐漸被Android智能硬件取代。
智能硬件開發流程,通常有以下主要步驟:【需求分析】-【方案設計和評審】-【硬件設計和評審】-【打樣制作】-【測試整改】-【交付歸檔】
《需求分析》尤為關鍵!很多創業型產品倒在不斷的修改功能需求。軟件迭代相對快一些,但硬件迭代一次少則一個月,多則兩三個月;軟件迭代幾乎不影響整機,但硬件迭代很有可能導致整機結構有變化,這樣子產品上市就遙遙無期了。需求分析準不準,直接關系到產品的時間、成本、質量。燚智能會以十多年的行業經驗,向客戶問非常多的問題,以幫助客戶分析需求,少走彎路,選擇合適的技術路線。
智能硬件“方案設計”這一概念。智能硬件產品往往涉及到一些新技術或非常規技術,項目風險會比較大。需求分析結束后直接開始做硬件設計的話,很容易遇到偏門物料買不到、芯片選型不滿足指標、電路設計有缺陷等問題,導致項目延期客戶流失。因此在正式設計之前先做好大量準備工作,包括《關鍵器件選型》、《關鍵技術驗證》、《系統框架設計》、《產品風險評估》、《功能交互設計》、《產品測試大綱》等一系列步驟,由CTO組織對每個項目的方案設計做詳細的評審,通過評審后才能正式開始設計工作,能夠極大的提升產品開發質量,減少研發風險。
硬件設計,主要包括《原理圖設計》和《PCB圖設計》??此坪芎唵危芏嘈」?,一個工程師畫原理圖、畫PCB、寫代碼調軟件全包了,你能相信他樣樣精通么?硬件設計不僅僅是把線路連通就算完成了,還需要考慮到功耗、散熱、抗輻射、防靜電、高速信號走線設計、射頻性能等一大堆問題。如果設計不合理,一般功能性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性能就完全沒辦法保證了,肯定是通過不了各項測試的。
硬件設計完成后,需要進行內部評審,包括《原理圖評審》、《PCB圖評審》、《結構評審》等,每個評審表格都有幾百項,通過評審檢查設計錯誤,將常見錯誤封鎖在設計階段。設計階段修改一次只需要一兩天的時間,如果已經把PCB做出來了,再來修改至少半個月的時間,還會帶來極大的物料浪費。
硬件設計完成后,硬件工程師就稍微松口氣了。PCB電路板生產是需要一定的周期的,4層板一般需要一周多,8-10層板需要兩三周。在這段板廠制板的時間內,采購、資源和生產管理部門需要去做《元器件備料》和《SMT產線預約》。對于一些超長周期的物料,早在設計階段,甚至在方案評審階段,就已經開始下單采購了。等所有元器件都到齊了,硬件工程師也早早的把生產資料準備好了,就可以上SMT線貼片生產了。通常第一次SMT都會暴露出一些問題,有物料問題,有生產制程問題,也有硬件設計問題,工程師會記錄好這些問題,在后續設計整改時及時改進。
PCBA(已貼片完成的電路板)完成后,硬件工程師、軟件工程師、測試工程師就開始緊張的調試和測試的過程了。看一個產品設計的好不好,只需要看測試報告就足夠了。優秀的測試工程師,會結合到產品的使用場景,設計出很全面的測試用例,這些用例能夠覆蓋到各種常見和不常見的場景,不斷的“折磨”產品,直到它出問題為止。一款經過千錘百煉的產品,品質才有把握。像H為品牌的手機,光試產測試樣機都要做上千臺,不管大的還是小的問題,都被消滅在研發階段,因此質量口碑很好。
經過一輪測試后,項目經理會組織項目組成員匯總測試問題,提出并驗證解決方法,然后整改到下一個硬件版本中去。如此反復,才能打造一個優秀的硬件產品。
最后,項目完結后,所有的資料都會歸檔保存,除了基本的設計資料外,還有評審資料、問題記錄、測試用例等,以供后續查閱。很多小公司不重視資料歸檔和資料保存,一旦某個項目暫停幾個月再重啟,就很容易出現資料不全、不知道哪個版本才是正確的、老問題又新出現等各種亂象。
審核編輯:湯梓紅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99瀏覽量
252350 -
PC
+關注
關注
9文章
2096瀏覽量
154403 -
智能硬件
+關注
關注
205文章
2351瀏覽量
10774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