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中芯國際發出公告,公司代理董事長高永崗博士,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長,自2022年3月17日生效。而在半年前辭去中芯國際董事長職位的“芯片泰斗”周子學最終以身體原因為由,辭去了執行董事一職。
對于這一次的交接,有業內人士稱這是一次完美的交接,對中芯國際乃至中國半導體產業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不過另一方面,自周子學辭任中芯國際董事長之后,其股價便一路走低,從半年前的21.1港元降至如今的16.7港元,跌幅達到20%以上。
流水的中芯國際高管
相比其他大廠,中芯國際的人事變動似乎更為頻繁,而人事問題也一直是困擾中芯國際的重要問題。早在2010年,便已經有許多中芯國際的高管出走,并且直接加入到其競爭對手企業當中。
如前中芯國際市場行銷及業務中心負責人的謝寧,便從中芯國際出走后,擔任華力微電子的顧問,而華力微電子是華虹集團與宏力半導體一起辦的合資企業。
此外,原中芯國際副總裁、北京12英寸廠總經理劉越從中芯國際離任之后,加入到了手機電視芯片巨頭泰景科技。
而在近期則更為頻繁,包括在2020年中芯國際的技術領頭人梁孟松直接向董事會遞上了辭職信。當然,梁孟松此次的辭職更多是表明自己的憤怒,因為中芯國際未通知他便將蔣尚義招攬了過來,兩人之間存在諸多矛盾。
盡管隨后中芯國際將梁孟松安撫了下來,但矛盾并未消除,只是掩埋了下來。到了2021年,中芯國際的人事變動更為劇烈。
首先是中芯國際兩大核心技術人員之一的吳金剛選擇了辭任,要知道吳金剛在當時剛獲得了價值近千萬的股權,一旦辭任,這筆巨額獎金便無法拿到了。但從2001年開始加入到中芯國際的吳金剛,如今卻走得那么堅決。
不過吳金剛與中芯國際簽署了競業協議,意味著他在離職日起12個月內,不能入職中芯國際的競爭對手企業,同時吳金剛在中芯國際在職期間申請的專利,均屬于中芯國際,并不會影響中芯國際的技術積累,也不會對生產造成影響。
緊跟著兩個月之后,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辭任董事長職位,不過表示會繼續擔任執行董事。又是兩個月過去,剛加入中芯國際不久的蔣尚義也選擇了辭任,并且是一次性辭任所有的職位與職務,包括中芯國際副董事長、執行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成員職務。
到了如今,中芯國際正式發出公告,周子學將執行董事也辭任了,而做了半年的代理董事長的高永崗接任。這意味著周子學自此之后與中芯國際再無關系。
如今來看中芯國際留下了梁孟松,但兩大技術核心走了一個,董事長與副董事長都相繼辭職,當前中芯國際的局面也未免讓人有些唏噓。
人才頻頻流失為哪般
雖然作為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但中芯國際的人才流失情況卻不容小覷。從中芯國際自身發布的報告來看,不僅是技術大拿不斷出走,中芯國際普通員工的離職率更是驚人,從公開數據來看,中芯國際在2018年人員離職率達到了20%。
據中芯國際《2018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所披露的數據來看,2018年中芯國際在上海、北京、深圳工廠的員工流失率分別達到52.2%、25.7%、11.7%,整體流失率達到22%,較同業均值高出1.3倍。到了2019年,員工整體流失率降低至17.5%,但是依然處于高位,反觀其最大的競爭對手臺積電,人才流失率為5%以下。
有趣的是,中芯國際前董事長周子學曾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半導體行業的發展10%靠錢,30%靠人,60%靠技術。但只有對半導體行業有深刻理解的投資者才會將手頭的錢投到這個行業中,從這一點來看,10%的錢也靠人,此外60%的技術同樣要靠人,因此,半導體行業100%是要靠人的。
不過一方面說著依靠人才,另一方面卻有著如此高的離職率,未免讓人感到有些魔幻。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如今中芯國際人才大量流失。
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薪酬了,據數據統計,中芯國際研發人員在2021年的薪酬合計達到2.6億元,而2020年同期達到了3.26億元,人員平均薪酬從13.5萬元降低至12.9萬元。據許多從中芯國際出走的員工透露,其薪酬本來就在行業中偏低,如今工資進一步降低,更是無法留住人才。
不僅對普通員工如此,對于許多高管,中芯國際似乎也沒有那么“大方”,上文中提到,吳金剛被授予了近千萬的股權激勵,但對比來看,吳金剛確是核心技術人員中拿的最少的,相比另一位核心技術人員張昕的32萬股,吳金剛獲得的僅有其一半。
盡管并未了解吳金剛離職的真實原因,但股權的分配不均必然是促成吳金剛出走的原因之一。
那是因為中芯國際的效益不太好,因此無法給出更好的獎金將人才留住嗎?從中芯國際最新披露的信息來看,2022年1月至2月,中芯國際初步核算實際營業收入達到12.23億美元,同比增長59.1%,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9億美元,同比增長94.9%。
即便看中芯國際2021年前三季度的數據,其同比營收增長22%,凈利潤同比增長137.6%,而四季度的表現更為亮眼,2021年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61.1% ,達到15.8億美元。
顯然,中芯國際并不是沒有錢,但他們卻沒有向員工給出一個合理的價位,再回想周子學所發表的人才論,不勝唏噓。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6月底時,中芯國際研發人員數量為2419人,而到了2021年6月底,僅剩1785人,大量人才正在流失。
求變的中芯國際
好在如今中芯國際似乎明白,對于人才不應該吝嗇,不僅需要精神鼓勵,更需要物質獎勵。因此在2021年,中芯國際公布了2021年科創板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
該草案顯示,激勵計劃限制性股票7565.04萬股保持不變,首次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數量確認為6753.52萬股,預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確認為811.52萬股。
這樣也是向中芯國際的員工釋放出的善意,當然如果股權分配不均,也會導致員工的離職,比如核心技術人員吳金剛。
并且對于重要人才而言,中芯國際還缺乏一些魄力,比如在梁孟松提出離職后的2020年,其薪酬便來到了493萬美元(約合3140萬人民幣),要知道在2019年,梁孟松的薪酬僅為34.1萬美元(約合217萬人民幣)。
并且為了挽留梁孟松,中芯國際還贈予其一套住房用于居家生活,總價值在2250萬元。可見中芯國際也意識到了梁孟松對企業的重要性,但問題是為何此前一直沒發現呢?
另一方面,如今周子學徹底離開了中芯國際,但此前據臺媒消息顯示,周子學一直擔任梁孟松與趙海軍之間溝通的橋梁。
兩者的理念有一些差異,趙海軍希望可以擴建成熟產能,來滿足電源管理芯片等領域客戶的龐大需求,而梁孟松則主張擴產自己負責的先進工藝。周子學的離開,兩人將如何相處,還有待觀察。
并且梁孟松主張先進工藝,但問題在于EUV***等半導體設備如今來看能夠獲得機會較為渺茫,同時一旦先進工藝研發出現問題,對于中芯國際而言將是不小的打擊。
不過目前中芯國際宣布高永崗正式擔任中芯國際董事長,此前一直擔任中芯國際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同時還擔任中芯國際若干子公司及參股公司的董事或董事長。
從財務的角度出發,或許中芯國際會更好的平衡人才與公司的盈利,把中芯國際帶向更高的位置,也希望能更加重視人才,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寫在最后
對于中芯國際,許多人的感情是復雜的,一方面對于中芯國際技術上的不斷突破感到欣喜,另一方面也對于中芯國際高管頻頻出走、人才流失率過大而產生擔憂。不過對于中芯國際而言,當前正處于一個巨大的機會窗口期,市場對于芯片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先進工藝,如新能源汽車、IoT產品、5G設備等,都對8寸晶圓有巨大需求,而這正是中芯國際所擅長的。既能讓中芯國際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產能,也能有足夠的利潤去發展先進工藝。至少對國內半導體產業而言,中芯國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原文標題:代工巨頭再次換帥,中芯國際高管頻頻離職,業績喜人之下原因為何?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審核編輯:湯梓紅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93瀏覽量
221808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18瀏覽量
65466 -
設備
+關注
關注
2文章
4540瀏覽量
70822
原文標題:代工巨頭再次換帥,中芯國際高管頻頻離職,業績喜人之下原因為何?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