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是淡水資源的主要來源,它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是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我國擁有濕地面積6600多萬公頃,居亞洲第一。但改革開放以后,由于不合理利用和破壞,濕地面積急劇縮減,生態系統遭到重創,濕地涵養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能力明顯降低。
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關系,維護、復原、建設濕地,是當前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的重要工作。***總書記曾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重要論述,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實踐范式。
烽火構建“濕地超級大腦”
助推綠色發展
為提高武漢市濕地資源現代化治理水平,促進濕地生態和物種保護,推行濕地信息化管理,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以下簡稱“市園林局”)啟動了智慧濕地項目建設,以此迎接2022年在武漢舉行的第十四屆《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大會”),這是我國、我市首次承辦該國際會議。
烽火結合國家相關法規以及市園林局的業務需求,整合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優化濕地資源數據庫,構建基于數字化、感知化、互聯化、智能化的武漢市濕地智能監測新模式,建設以公共服務、數據展示、信息共享為內容的濕地數據服務平臺。
依托該平臺,烽火將構建武漢市“濕地超級大腦”,通過統一監測指揮中心、二級監測指揮室(濕地保護區、公園)、虛擬云中心、濕地物聯組網、智能監測終端等建設,形成互聯互通、安全高效的重點濕地資源監測體系。通過統籌整合各濕地的基礎信息資源、遙感信息、氣象信息、水務信息、自然資源信息等多源異構數據,將12個重點濕地信息接入氣象、環保、水務、水利等政府行業部門數據,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實時共享、交互監測、精準管理的生態智慧感知系統,為濕地主管各部門的業務應用提供數據服務,深化重點濕地智慧化監測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該平臺里的監測管理系統,將采用智能AI聲紋識別、圖像識別、數字孿生和物種追蹤等先進技術,并與物聯設備深度融合,能夠全天候采集、分析保護區內的數據,做到鳥類和野生動物識別,比如物種的保護級別、主要分布和種群數量等,這些信息將助力濕地工作人員對物種資源的探尋和保護,減少人工干預,減輕后期維護成本,提升保護區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成效。
烽火以新一代ICT技術賦能濕地保護,既是牢記生態文明建設使命,不斷提升濕地品質的重要環節,也是以創新驅動發展,探索以更科學、更精細、更高效的智慧手段開展生態保護建設,促進生態+科技信息技術融合,為濕地保護建設提供一種新的發展思路。同時,烽火也將為武漢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竭誠盡智,向世界展現智慧濕地的“武漢樣板”。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244瀏覽量
269608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01瀏覽量
61951 -
烽火
+關注
關注
0文章
32瀏覽量
9238 -
ICT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44瀏覽量
101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