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寧遠)這里的所說的SATA不是信號內容方面的協議,是一種連接器標準。在PC、SSD、服務器和網絡存儲系統等領域,有著廣泛的SATA連接器應用,一是因為SATA連接器在數據傳輸速度上有著出色的靈敏度,二是因為SATA連接器與任何其他連接器系列在配置上都有著很好的兼容性。SATA連接器發展的大趨勢比較明顯,都開始向串行技術轉變,這一點從芯片廠商、連接器廠商在存儲產業里推進的方向就能看出來。但是具體到各廠商著重突破的技術方向還是有所不同。
接口對比
我們先看幾個常用接口的對比。最成熟的肯定是大家熟知的SATA 3.0,這也是目前應用最多的硬盤接口。根據標準,理論上SATA 3.0的傳輸帶寬在6Gbps,雖然對比新接口10Gbps乃至32Gbps的帶寬看上去差了不少,但普通的SSD、HDD本來也沒有那么高的需求,滿足傳輸需求即可,況且讀寫速度也夠用。
MSATA我們直接將其看作標準SATA的mini版就好了,在物理接口類型上是跟mini PCIe接口一樣的。M.2,替代MSATA的新接口規范,下一代規格NGFF,就尺寸和體積來說,是從迷你卡和半迷你卡到更小外形的自然過渡。其應用范圍幾乎覆蓋了所有應用,WiFi、藍牙、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近場通訊、混合數字無線電、無線吉比特聯盟(WiGig)、無線廣域網和固態存儲設備。此外,它還可以添加功能到PCIe Gen 3、SATA 3.0、SATA I/O 和 USB 3.0 中。
機械參數方面,按照幾個連接器大廠的標準,一般都能達到最小90牛的接點對塑殼的抓握力,最大25牛的對配力,最小5牛的拔脫力,這些基本的機械參數在SATA連接中基本適用也足夠可靠。
SATA連接器高連接性升級解決尖端互連問題
市場上目前主流的SATA連接器規格為7P、15P、7+15P、7+6P、ESATA連接器7P這些系列。當然這些只是目前較為流行的系列產品,各大連接器制造商也都在推陳出新。為了解決符合各行業規范的尖端互連,各廠商在SATA連接器上做了很多突破。
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將標準SATA連接器差分信號從1.5Gb/s擴展到12Gb/s,從而實現低成本、高速、大容量的HDD,由7到22個位置的拓展接觸范圍也可以覆蓋足夠多的應用,在尖端互連應用上其高連接性充分地體現了出來。
為了滿足高連接性,如果只是拓展接觸范圍多少還是不夠的,廠商會在垂直或直角配置插座高度上繼續做拓展,比如將高度從8.15毫米擴展至34毫米,這樣SATA連接器不僅適用于服務器、存儲背板,還能適用于HDD、HDD載體等應用,這種配置上的拓展性提供了代替柔性電纜的可能性。
如果是mini系列的SATA連接器,會提供更多的接觸件的直角表面貼裝插槽,互連性上倒沒有什么好顧慮的,主要解決強度和穩定性。行業的高標準是要能受50G的機械沖擊測試,如果是要接觸件具備更穩定的法向力,那就看各廠商的制造方法了。
熱插拔與空間節省需求仍是重點
如果我們列舉SATA連接器的幾個最讓人關注的趨勢,具有高速數據傳輸率的互連性肯定是其中之一;拓展多種不同的高度、方向并滿足其他標準特性的機械要求肯定也必不可少;帶有熱插拔功能的點對點鏈路以及提供各種不同插入模式來PCB 空間節省同樣是SATA連接器發展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在外殼體上選用具備熱塑性的材料是保證連接器物理性能足夠可靠的前提,有些SATA連接器還會具有交錯的接觸長度,這種特性會提供順序接觸配合,這是熱插拔應用比較理想的連接器選擇。
M.2接口連接產品肯定是最纖薄的,是節省空間最典型的代表,極化處理后外殼還能可靠地處理低于3 MHz的PCB頻率,間距不超過0.5mm。將目光放回傳統的SATA的連接器,以7P+15P這種很成熟應用面很廣的SATA連接器為例,領先的空間節省解決方案在結構上如果以1行2端口的模式垂直方向安裝PCB,在端子結合區域,電鍍材料的厚度不超過.38 μm,殼體中心線間距不超過1.27mm。在熱塑性有保障的情況下,可以保證相當可靠的物理強度。
小結
傳輸速度的提升是最直觀的發展趨勢,通過差分信號,SATA連接器在傳輸能力提升的提升也更好地抑制了干擾,這一趨勢將SATA連接器的互連性提高了很高層次,從另一個角度看最大限度地減少基礎架構的更改和成本的同時將SATA連接器融入更多的硬件體系結構也是很多連接器廠商都在做的事。
原文標題:SATA連接器高性能互連的升級方向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審核編輯:湯梓紅
-
SATA
+關注
關注
0文章
264瀏覽量
83410 -
連接器
+關注
關注
98文章
14540瀏覽量
136629 -
接口
+關注
關注
33文章
8612瀏覽量
151273
原文標題:SATA連接器高性能互連的升級方向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