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最近,小馬智行宣布中標廣州市南沙區2022年出租車運力指標,小馬智行也成為了國內首家獲得出租車經營許可的自動駕駛企業。
幾天后的4月28日,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發布首批“無人化示范應用道路測試”通知書,在國內首次開啟乘用車無人化運營試點,也就是說安全員可以無需坐在主駕駛位上,只需要安全員坐在副駕駛位即可。雖然這次試點首批僅投入到14輛無人化車輛,但這對于國內無人駕駛商業化而言,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Robotaxi的商業化落地,一直是各大自動駕駛公司的經營難點。而目前在無人駕駛出租車商業化運營層面上,國內外的進展到底怎樣了?
德國:被低估的自動駕駛土壤
從自動駕駛公司的分布來看,目前行業主流自動駕駛公司集中在中美兩國。其中原因一方面是自動駕駛熱潮主要由幾大互聯網巨頭掀起,而中美互聯網產業較為發達;另一方面是中美兩國汽車產業都具備一定基礎。
然而德國作為汽車工業大國之一,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低調,讓人很容易低估他們在推動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上的進展。早在2015年,德國公布的《自動和聯網駕駛戰略時》就提出,要保持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領先地位,時任德國交通部長還表示,德國必須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成為世界第一。
盡管德國缺少像百度、Waymo、Cruise等自動駕駛公司,但擁有博世、大陸等頂級汽車供應商,而目前市面上的基礎輔助駕駛系統中,比如車道保持、定速巡航等系統,博世、大陸等Tier1事實上市占率非常高。
根據德國汽車周刊統計,2011-2018年,德國在歐洲專利局中的自動駕駛專利數量排名第一,其中大部分專利就來自于博世、大陸等Tier1。
另外,在法規方面,德國也為自動駕駛落地給予了極大的支持。2017年,德國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出臺了世界第一部自動駕駛道德準則,包括人類優先于動物和財產、每個人享有平等生存權利等,同時允許L3自動駕駛在特定路段上行駛。2021年德國聯邦委員會還通過了新版《道路交通法》,在可隨時遠程接管的情況下允許L4級別無人駕駛車輛在德國公共道路上行駛。
在自動駕駛路測上,德國同樣具備一些先發優勢。博世、奔馳等公司在2013年就開始在德國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多環境開展自動駕駛路測。2018年,柏林在兩條公開道路上開始無人駕駛巴士的試運營,2019年德國還在柏林市開啟了L3自動駕駛市中心實測。
去年12月,奔馳宣布通過了德國聯邦機動車管理局審批,成為全球首家獲得L3級別自動駕駛合法上路資格的車企。而搭載奔馳L3級自動駕駛系統Drive Pilot的車型,將會在今年內上市,而按照德國法規,這套系統激活后可以60km/h及以下的速度,在特定場景實現自動駕駛。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德國Robotaxi的商用化進展也不甘落后。此前英特爾旗下Mobileye公司宣布將會在2022年在德國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與德國汽車租賃巨頭Sixt SE合作,采用蔚來ES8車型,最高運行時速可達到130km/h。今年4月,英特爾表示Mobileye已經完成無人出租車全場景測試,今年晚些時候會在德國和以色列推出服務。
美國:先發優勢
眾所周知,美國加州幾乎匯集了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公司,每年加利福利亞州交通管理局(DMV)發布的自動駕駛報告,也被認為是各家自動駕駛公司的年度成績單。當然,先發優勢是使得加州作為“自動駕駛圣地”的重要原因。加州作為全球首個為無人駕駛汽車制定法規的地區,只要拿到路測牌照,就可以在大部分公共道路上測試。
理所當然地,自動駕駛公司Waymo早在2017年4月,就在鳳凰城啟動了自動駕駛汽車運營測試,當然,這個時候還需要有安全員在駕駛位上。而在此前2018年DMV公布的新規中,已經允許車上沒有人的自動駕駛車輛上路行駛,而2020年,Waymo推出了可遠程接管的無人駕駛出租車試運營,當時車上已經沒有安全員。
Robotaxi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2021年9月30日,DMV向Cruise和Waymo頒發了無人駕駛出租車收費許可,這意味著無人駕駛出租車商業化正式拉開帷幕。
DMV規定了兩家公司的運營時間和范圍,Cruise運營時間在晚上十點到早上6點之間,也就是車輛最少的時段中在舊金山范圍街道上運營,而Waymo可以在舊金山和圣馬刁部分地區運營,并且不作時間段限制。
同時DMV要求車上需要配備安全員,畢竟最近還出現過無人駕駛車輛“逃跑”的事件,作為載人車輛安全還是需要保障的。在今年3月1日,加州公共事業委員會向上述兩家公司辦法了自動駕駛出租車商用許可證,不過正式商業運營之前,還需要征求公眾意見,并在6月2日之后進行投票。這意味著最快在1個多月后,Waymo和Cruise就可以正式實現Robotaxi商業化。
中國:后發反超
相比于國外領先地區,國內在自動駕駛路測上進展較晚,2018年3月,全國首批自動駕駛路測牌照才正式頒發。不過在接下來的幾年間,各種政策利好之下,國內自動駕駛路測進展神速,截至2021年6月底,僅北京市就累計發放了642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文遠知行在2020年獲得了智能網聯汽車遠程測試許可,成為國內第一家批準開展全無人駕駛路測的自動駕駛公司,可以在廣州路測方位內進行開放道路的全無人駕駛路測。當然,車輛配備5G遠程接管功能,在特定交通情況下可以及時接管車輛。文遠知行在2020年6月還推聯合高德推出Robotaxi服務。
與此同時,國內Robotaxi運營規模更是實現爆發增長。以2021年8月上線的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為例,目前已經在國內9個城市開放試乘服務,還在北京、重慶、陽泉三地開始商業化收費運營服務。
依靠龐大的城市用戶量基礎,2021年第四季度,蘿卜快跑載人訂單量高達21.3萬單。作為對比,Waymo在加州和亞利桑那州兩個運營區域中,單季度最高訂單量僅為5.2萬單。至少在運營規模上,百度要大幅領先于谷歌旗下的Waymo。
另一方面,中國城市道路路況復雜程度高,對于自動駕駛系統的考驗更甚,所以一定程度上,國內的路測“含金量”更高。
而前面提到小馬執行獲得的出租車經營許可,就是國內Robotaxi商業化運營的重大里程碑了。根據小馬執行副總裁莫璐怡的說法,這是在廣州市自動駕駛混行政策的大背景之下所頒發出來的第一張道路運輸經營許可,同時這個許可也明確了小馬智行在接下來南沙去投入的出租車可以是自動駕駛的出租車,這是在全行業或者全國都是首發的事情。
這意味著Robotaxi真正成為了中國官方認可的出租車。小馬智行預計,從5月起,將會在南沙投放100輛Robotaxi,在8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開啟收費運營,并逐步擴大服務范圍至廣州市其他地區。同時,服務時段限制在早上8:30至22:30,按照廣州市出租車統一定價標準收費。
寫在最后:
雖然英國有修改《公路法》允許車主在自動駕駛模式下看電影等措施支持自動駕駛,Mobileye、Cruise等計劃與日本運營商合作推出Robotaxi,不過縱觀全球,德國、美國、中國顯然是Robotaxi落地進度最快的三個國家。
Robotaxi無疑是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最大落地應用,但在過去10年間,已經經歷過無數次“自動駕駛商業化即將到來”的說法,而在過去10年,眾多自動駕駛公司也經歷了連年虧損,甚至網約車巨頭Uber投入近10億美元后最終決定放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將其自動駕駛業務出售。
但如今隨著國內外陸續跟進開放Robotaxi運營許可,似乎“自動駕駛商業化”真的要從故事走到現實中。而目前對于自動駕駛公司,或是叫Robotaxi公司來說,降低整車成本就是他們的下一個戰場了。按照百度方面的說法,目前自動駕駛硬件整車成本已經做到48萬元,以5年折舊分攤計算,單月成本8000元左右,已經有機會搶占專車市場。而未來成本進一步降低之下,Robotaxi商業化盈利將有可能成為現實。
-
汽車電子
+關注
關注
3034文章
8193瀏覽量
169010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8文章
14116瀏覽量
168751 -
小馬智行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1瀏覽量
3884 -
Robotaxi
+關注
關注
0文章
76瀏覽量
8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小馬智行與騰訊云達成戰略合作,打通微信等應用Robotaxi入口
文遠知行全新量產Robotaxi GXR在北京開啟純無人規模化商業運營

2026至2030年:Robotaxi趨向規模化,L3個人乘用車商業化新篇章開啟

政策與技術并行,共推Robotaxi商業化進程?

車路云協同如何讓Robotaxi加速實現

Robotaxi與城市NOA緣何成為2024智駕行業關鍵詞?

“全球 Robotaxi 第一股” 文遠知行:榮登 2024 中國無人駕駛商業化先鋒 TOP1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