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第四季度以來,消費電子產品的市場需求不及預期,終端客戶由前三季的加大備貨力度,迅速進入去庫存化的階段,應用于消費電子市場的芯片需求量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從現階段來看,在疫情的反復之下,國內多地都出現了大規模的疫情,工業、汽車及供應鏈配套工廠都出現停工停產,同時,通貨膨脹之下,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整體工業和汽車市場供需兩端都面臨較大壓力,對上游芯片的拉動作用或許會出現乏力。
對于整體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業內基本并不看好,雖然目前工業控制、汽車電子領域的市場需求依舊旺盛,但也應該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本土品牌慘遭退貨,淡季不淡旺季不旺
近期,集微網從業內了解到,有國內電源管理芯片供應商已經出了一批貨給客戶,結果由于市場不景氣,貨已經到客戶倉庫了,還是要讓芯片廠商拉回去,如果要談后續訂單,至少要降價50%才有機會。
對于這樣的現象,某國內中小型芯片設計廠商高管表示,過去一兩年內,市場需求景氣,部分上游芯片廠商不按既定合約出貨,肆意漲價的行為,對于下游客戶來說,已經造成失信的印象。因此,現階段市場需求冷淡,下游客戶不守信的情況也會同樣出現,誰買高價貨誰就砸在手上了,無論是原廠、代理商、終端客戶都面臨巨大的壓力,何況以現在來看貨砸在手里的風險很大。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外部環境并不樂觀,擴大自身的現金流,增強抗風險能力無論是對芯片廠商還是終端廠商都顯得尤為重要。
另一名業內人士表示,其實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的是偏低端的芯片,由于原廠將產能調配到毛利率更高的產品中,導致低端的電源管理芯片、LED驅動芯片等產品短期內供應極其緊缺,需求一緩解,這部分芯片價格就立馬回落,處于降價周期就更沒有客戶愿意囤貨了。
事實上,近年來,市場的亂象很多,由于上游原廠供應緊缺且交期極其不穩定,部分芯片產品的市場價格上漲幅度很大,業內曾戲稱:“某芯片是2021年度最佳的理財產品”。
同時,不僅是市場價格波動,原廠的出貨價同樣如此,無論是國外大型芯片廠商還是國內中小型廠商都曾發布漲價函,漲價頻率從年度、季度到月度不等,且適用于全部未發貨的訂單,對下游廠商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不過,由于2021年整體芯片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而上游晶圓擴張需要一定周期,對芯片會持續缺貨漲價的預期促使下游客戶增強備貨意愿,這也導致去年一季度市場上出現了淡季不淡的情況,也就出現了很多超出終端需求的備貨,而好景不長終端需求并未能保持旺盛。
“其實從去年9月份終端需求就開始下滑了,9至11月本來是終端消費電子行業的傳統旺季,需求卻非常冷淡。”上述高管指出,去年7月份,我們公司的代理商和終端客戶都在催貨,但我們的產能應對不了火熱的市場需求,根本交不上貨,等到9月份,我們的芯片從封測廠出貨,代理商和客戶都沒有需求了。
晶豐明源也在2022年一季報中指出,自 2021 年第四季度起,下游客戶為了消化前期庫存,對公司產品需求有明顯下降,持續影響至公司本年第一季度產品銷量。
成本價去庫存仍存壓力,市場需求不容樂觀
為了不將高價的芯片產品砸在自己手里,原廠、代理商都開始降價出貨,自去年9月份以來,本輪缺貨漲價“重災區”MCU甩貨的消息不斷傳出。事實上,除了MCU外,目前DRAM、電源管理芯片、LED驅動芯片、中低端MOS管、LCD顯示驅動芯片等眾多芯片產品都到了去庫存的階段。
上述高管稱,由于前期備貨量較大,市場需求又忽然遇冷,為了避免大量的貨砸在自己手里,我們開始成本價清貨,但去庫存的壓力還是很大。
據了解,半導體市場一般是以現貨的形式進行交易,越是有漲價預期,下游終端廠商和代理商越是愿意囤貨,但越是處于降價周期,客戶越不可能囤貨。
事實上,終端市場需求不振的跡象早已經顯露,從被譽為“工業大米”的被動元件市場就可以看到,被動元件是電子電路中的必備元件,但2021年以來,整個被動元器件市場需求都很疲軟,特別是前一輪炒貨嚴重的MLCC產品,市場供過于求的情況尤為嚴重。
業內人士稱,被動元件需求不振,主動元件也一樣,只是傳導起來會滯后,導致市場水位高企,風險更大。
今年以來,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行業就傳出多次砍單的消息。集微網了解到,砍單確實存在,國內智能手機品牌已經進行了多次砍單,且無論是從事智能手機、平板、PC還是TWS耳機等數碼產品的企業都對今年整體市場的出貨量并不看好。
在消費電子市場之外,隨著國內多地都出現了大規模的疫情,工業、汽車及供應鏈配套工廠都出現停工停產,同時,通貨膨脹之下,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整體工業和汽車市場供需都面臨較大壓力,后續市場需求也不容樂觀。
產能緊張有所松動,晶圓廠喊漲能否實現?
在疫情、通貨膨脹和市場需求下滑的影響下,自2021下半年起,整體封測代工行業高景氣、高增長的行情逐漸熄火,再未有漲價的消息傳出,今年一季度以來,各大廠商的產能利用率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且整體業績也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長電科技、通富微電仍維持高增長,而華天科技、晶方科技凈利潤出現下滑,氣派科技甚至出現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由通貨膨脹導致的上游原材料漲價問題也困擾著晶圓代工廠,而能否順利向下游傳導成本壓力,延續業績高增長的趨勢卻未可知。
集微網從業內了解到,現階段晶圓代工廠的整體產能供應緊張情況有所松動,但產能利用率和價格還處于較為穩固的狀態,結構性供需不匹配依然存在,有晶圓代工廠預期二季度內又將有新一輪的調漲。
此外,據臺媒報道,臺積電計劃第三季度將再調漲8英寸成熟制程代工報價,12英寸成熟與先進制程則還在評估中。
不過,時至今日,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已成定局,不僅是中低端芯片去庫存,連GPU價格都出現暴跌,晶圓廠雖然沒有呈現明顯下降趨勢,但上游喊漲似乎并不容易,部分半導體材料廠商向下游傳導漲價需求就并未得到認同。
上述高管稱,當初有客戶靠庫存不同意漲價,現在下游廠商想要保持現金流,上游喊漲也未必管用。
另一名業內人士也指出,由于成熟制程晶圓較為緊張,2021年第二季度以來,我們原材料采購價格大幅上漲,2022年第一季度采購成本同比增長50%,但銷售價格并未同步增長,上半年漲價后,第四季度需求疲軟,為了爭取更多的市占率,我們還下調了產品價格,整體售價只比去年第一季度上漲了30%,導致一季度業績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隨著消費類電子行業整體增速放緩,部分終端產品陷入存量、甚至縮量競爭,對半導體產品的市場需求也隨之減少。另一方面,晶圓代工廠仍在持續喊漲,半導體廠商不但面臨來自供應和物流的限制,還存在為客戶備下的大量庫存儲備,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存貨減值損失增加的風險。
因此,晶圓廠能否順利實現漲價還需要與客戶進行一番博弈,而整體市場需求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國內中小型半導體廠商價格競爭的情況本就嚴重,成本又無法轉嫁至下游企業,根本無力應對上游供應商漲價,預計后續半導體企業兩極分化的情況將更加明顯。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57瀏覽量
128185 -
電源管理芯片
+關注
關注
21文章
735瀏覽量
5279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