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章鷹)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小米在今年Q1達成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全球智能手機用戶量在本季度初突破了 5 億大關。這對于小米來說,這不僅僅是其智能手機業務的重要轉折點,還是“手機+AIoT”雙引擎核心戰略的新階段。
小米手機用戶突破5億,在當下智能手機消費市場低迷時給行業釋放了積極信號。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費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小米的AIoT戰略會迎來哪些挑戰,又有哪些新布局讓小米持續占領行業高地,國內AIoT產業的發展可以從哪些方面需要突破?
獲得5億手機用戶!小米“手機 X AIoT”站上行業高地
雷軍為AIoT產業打造了一個成功的例子。2019年,雷軍正式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核心戰略,具體為“1+4+X”,“1”是智能手機,“4”是路由器、智能音箱、電視和筆記本電腦為主的四個重要產品,“X”代表著小米賦能更多的生態鏈產品。同年,小米成立AIoT戰略委員會,計劃在5年時間內投入100億加速“手機+AIoT”落地。在2020年,小米將核心戰略升級為“手機X AIoT”,始終以智能手機作為硬件核心。
“手機X AIoT”意味著手機與AIoT業務的關系更加緊密,或者可以說是水與舟的關系。這樣的做法有機會也有風險。機會指的是小米可以用5億手機用戶實現流量變現,二是有更多的機會讓手機用戶可以幫助小米搭售其IoT產品。風險指的是,下降的手機銷量或許會影響其 AIoT業務。
但在現階段,對小米來說,似乎是機會大于風險。Counterpoint research認為,小米龐大的用戶群可以帶來三大積極影響:一是提高品牌認知度;二是讓小米有更多機會變現手機用戶所帶來的流量;三是可以搭售IoT產品。
這也印證了雷軍在2019年的預判。雷軍表示,“對小米而言,手機和萬物互聯是兩條腿走路。”他提到,5G時代到來,手機將迎來重大換機潮,小米手機依然有機會。在5G商用之前,小米要堅持打高性價比的“持久戰”。于是,小米徹底進入AIoT賽道,并且動態調整戰相應的組織架構以及供應鏈布局。
AIoT業務一年營收850億!打造軟硬件協同效應,或可平衡手機業務下滑
那么,全球智能手機需求下滑時,AIOT業務能否成為小米新的增長點呢?這或許可以從小米的2021年財報尋找答案。
電子發燒友網在財報中發現,小米AIOT業務增長強勁。2021年,小米集團總收入達3283億元,同比增長33.5%;經調整凈利潤達人民幣220億元,同比增長69.5%。其中,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收入約為850億元,同比增長26.1%。小米表示,這主要是由于智能電視、小米平板5系列及智能空調的銷售額增加。智能電視及筆記本電腦的收入同比增長了49億元,達到274億元。
2021年小米分業務營收情況(圖源:小米集團)
整體來看,小米打造的是一個全品類的AIoT生態。與蘋果一樣,小米的產品在立項時就確立好了要打造爆款、占據全球一半以上市場份額的目標。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表示,小米是另一個蘋果模式,小米的兩大特點中,一是小米控制硬件利潤不超過5%,而性價比恰好是小米彎道超車的法寶;二是小米擅長用電商做市場推廣,用互聯網服務加強用戶粘性,打造強大的生態鏈體系。
與蘋果不同的是,小米在研發新品時面向市場,一旦無法打開市場,就會利用促銷或者搭售的方式解決剩余庫存,挽回一部分成本。筆者認為,“低成本”也就是小米敢于試錯的成本,同時具備性價比的IoT產品有助于小米進一步獲得更大的用戶群體。
諸多跡象表明,小米確實在市場上打造了多款爆款產品。在2021年雙十一,小米AIoT更是攬下全平臺208項第一,包括智能音箱、路由器、智能電視等多款產品,全渠道支付金額破193億元。
在發力硬件產品之時,小米沒有放下軟件系統,不斷提升手機與AIoT產品間的協同效應,進一步打造智能生態。為了更好地打造智能手機帶來的軟硬件生態,小米調整了組織架構,將負責研發MIUI系統的軟件與體驗部、手機部系統軟件部和IoT平臺部整合為一,置于手機部門下。
2021年,小米發布了MIUI 13、MIUI Family,帶來了差異化的功能及服務,進一步增強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智能電視、有屏音箱等不同智能終端之間的互聯互通。2021年12月,全球MIUI月活躍用戶數達到508.9百萬,同比增長 28.4%。其中,中國大陸MIUI月活躍用戶數為129.8百萬,同比增長17.0%。
如今,小米獲得5億手機用戶基數,其AIoT連接設備數量,以及智能音箱、APP的月活用戶數量都在不斷增長。財報顯示,2021年,小米AIoT連接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數已達4.34億件,同比增長33.6%;2021年12月,小愛同學月活用戶同比增長23.3%,達1.07億;米家App的月活用戶同比增長42.0%,達6390萬。
2021年上半年,小米公司統計MIUI系統全球月活用戶突破5億,在占據了活躍度和流量后,小米將持續擴展生態圈。第一、小米圍繞MIUI系統,在小米設備上創立生態圈,即應用商店,第二、在小米應用之外,小米在平臺及周邊產品運營上,建立獨特優勢,比如打車、充值、訂餐、外賣等都有應用,小米正在嘗試從多個角度,讓小米應用融入用戶的生活,將服務整合起來。當然在微信的強大攻勢下,MIUI的優勢還不是很明顯。第三、電商平臺生態圈的擴充,小米目前已經成為全國第三大電商平臺,在該平臺上,不僅出售手機,還包括耳機、移動電源等其他消費電子產品。隨著小米在智能家居、智能生活領域更多產品的加入,電商平臺的擴充還在持續推動中。
可以發現,小米已經站穩AIoT領域的腳跟,并且加快布局步伐。小米為什么一定“重倉”AIoT行業的重要原因,因為它能給小米帶來更大的收益,甚至可以在智能手機業務增長緩慢時,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小米AIoT千億市場突破在即!打造智能手機之后的第二大消費電子產品
早在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就出現過下滑,手機廠商開始尋找新的機會,并且認為物聯網能帶來新的機遇。在這之后,蘋果、華為、小米都推出了屬于自己的發展模式,例如,華為構建了“1+8+N”戰略,并且與鴻蒙系統共同孵化鴻蒙IOT應用生態。
在謀求多元化發展的路上,小米顯得更加“高調”。根據奧維睿沃的榜單排名數據,預計2021年,華為智慧屏以130萬臺的銷量,排名全球第15名,但銷量僅是小米電視十分之一,小米電視的銷售量為1250萬臺。而這也是華為首次進入全球前15名的榜單。在5億月活用戶的基礎上,小米打造了一個龐大的IoT生態系統,并且讓“小米手機用戶”逐漸升級為“小米用戶”。筆者認為,在智能手機業務出現下滑時,小米需要打造第二大和第三大的電子消費品牌,這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在AIOT業務營收已達到850億之后,小米必將朝著實現千億營收的目標,而這需要依靠多個品類的單項賽道逐個發力。二是下滑的智能手機市場需要小米增加新品類打造競爭力,讓小米獲得更多的“小米用戶”。
在小米的單一智能硬件賽道上,智能電視在中國大陸出貨量連續3年穩居第一,全球電視出貨量穩居前五。而智能穿戴有望成為智能手機之后的全球另一大消費電子產品,或者智能穿戴設備將是小米的下一個發力賽道。
2021年,小米在智能穿戴設備上打造了亮眼的成績。Canalys和IDC的數據顯示, 2021年,小米的可穿戴腕帶設備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二;TWS耳機產品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三,中國大陸排名第二。為了加快智能穿戴業務的發展,曾有媒體報道小米在2022年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在手機部之下,成立了可穿戴部。組織架構的調整映射了小米對智能穿戴業務的重視程度。
那么,小米在智能穿戴業務上的第一個市場會是哪里?筆者認為會是印度。Counterpoint research提到,小米是2021年印度市場最大的手機品牌廠商,出貨量占據了24.1% 的份額,但小米TWS和智能手表的出貨量未能進入前五。小米手機占據了印度市場最大的份額,在IoT生態系統的助推下,相對來說會更容易發展其智能穿戴業務。Counterpoint也提到了相似的觀點,Counterpoint在調研報告中提到,2021 年印度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增長迅猛,智能手表出貨量同比增長 274%,TWS出貨量同比增長 60%,考慮到區域競爭格局尚未完全成熟,對小米來說一切都是機會。
在向上博弈之后,小米迎來了橫向競爭、例如國內后起之秀華米,還有印度的本土品牌Noise,這些競爭對手的存在都需要小米考慮增加印度市場的SKU數量,保持產品的性價比。
在新品類方面,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提到,對于生態鏈龐大的手機廠商而言,手機業務下滑對整個產業鏈體系來說都是打擊。在2021年,小米發布的平板5系列成為該年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中銷售額貢獻最為明顯的產品之一。孫燕飚認為,盡管平板的利潤并不是最高的,但卻可以平衡一部分手機下滑失去的銷售額,同時讓渠道保持黏性。
風險控制平衡這也是小米產業鏈管理的長處。往全球供應鏈管理看,小米在財報中提到,“我們不斷多元化供應商來源,以應對全球單一地區供應造成的不確定性風險。同時,加大印度、印尼等國家的工廠的布局,以平衡單一地區生產可能產生的潛在風險。”對于有龐大生態鏈體系的小米來說,當問題出現時,需要先解決的或許會是硬科技生態鏈的問題,其次才是業績增長問題。
小結
小米產品實施的是性價比路線,這未必是最好的選擇,卻也是適合小米的選擇。從小米的“手機 X AIoT”戰略成效來看,以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汽車為代表的消費市場將在繼續推動AIoT市場進一步釋放需求。從長期來看,不管是小米還是華為等其他手機廠商,或許都會是未來的增長點。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62瀏覽量
144338 -
智能穿戴
+關注
關注
2文章
402瀏覽量
39645 -
AIoT
+關注
關注
8文章
1411瀏覽量
307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