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比亞迪開啟了比亞迪海豹新款電動汽車的預售,該車預售訂單在幾個小時內就突破了兩萬。
日前,據資深汽車博主小迪快報發布微博表示,自5月20日15:00發布開始到當日22:00,比亞迪海豹電動車預售訂單在短短7小時內達到了22637輛,不得不令人驚嘆。
本次發布的比亞迪海豹搭載了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車身結構更加穩定,安全系數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在外形方面,比亞迪海豹的車身線條顯得十分流暢,顏值相當不錯。
21.27萬起售的價格配合優美的外形、先進的安全技術,再加上快速充電技術及長續航技術的支持,使得這款比亞迪新車性價比極高,相較于特斯拉Model 3來說要更加吸引人的目光。
綜合整理自 小迪快報 雷科技 快科技
審核編輯 黃昊宇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58瀏覽量
231949 -
比亞迪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323瀏覽量
542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比亞迪電動汽車進入秘魯市場
近日,比亞迪攜5款車型:比亞迪宋PRO、唐、元UP、海豹和BYD SHARK亮相秘魯品牌發布會,并與經銷商Motorysa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秘魯乘用車市場電動化轉型。
電動汽車有序充電突破口
引言 今年,電動汽車行業抓住了疫情影響洼地,迅速找到了發展突破口,從電動汽車發行政策到鋰電池開發技術均出臺了多層面利好消息,未來一段時間內會出現電動汽車乘用車數量井噴現象,如何滿足如此
科雅X2安規電容用于比亞迪壁掛式交流充電樁
雖然目前我們國內生產電動汽車的廠家很多,但要按出貨量來看,比亞迪才是最牛的,比亞迪在2023年第四季度銷售了超過52.6萬輛純電動汽車,首次
比亞迪與創維電動汽車亮相格羅方德新加坡工廠
日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的首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合作發展論壇(Global New Energy Vehicl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GNEV2024)期間,比亞迪與創維的
比亞迪攜手巴基斯坦巨頭,加速進軍電動汽車市場
Co.的子公司Mega Motors合作,于卡拉奇共建一座電動汽車生產廠。此舉標志著比亞迪在巴基斯坦這一新興市場的重要布局,旨在抓住當地電動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的機遇。
比亞迪攜手優步引進10萬輛電動汽車,致力共同研發自動駕駛技術
7月31日,來自優步科技公司和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喜訊傳來,兩家企業聯手正式達成了長期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此次合作的重點內容是,將有大約十萬輛比亞迪電動汽車在全球范圍內多個優步平臺上亮
Uber攜手比亞迪,推十萬電動汽車新紀元
8月1日,全球網約車行業的領軍者Uber宣布了一項重大合作計劃,與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強強聯手,旨在其平臺上新增10萬輛電動汽車,標志著雙方在推動綠色出行領域的深度合作正式拉開帷幕。
比亞迪布局加拿大市場,應對全球電動汽車貿易挑戰
7月31日,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領軍者比亞迪宣布了其向加拿大市場進軍的戰略計劃。據Automotive News的最新報道,比亞迪已聘請專業游說團隊,旨在助力其順利進入加拿大市場,推廣乘
13天破8萬輛!搭載第五代DM技術秦L銷量火爆/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關稅 熱點新聞點評
近期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持續攀升,比亞迪在國內推出搭載第五代DM技術的秦L和海豹06訂單持續增加。此外,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布關于對華電動汽車
奇瑞風云T9預售18天訂單突破30000單,全系直降20000元
據悉,風云T9正式預售日期定在今年4月18日,僅用48小時便成功吸引8000多位消費者的加入,迫使預售價格從原本的15.99萬元起調整至15.49萬
比亞迪作為印尼電動汽車工廠最大租賃方,計劃2026年投產
Suryacipta Swadaya在公告中強調,作為園區最大租戶,比亞迪選擇在此落戶電動汽車工廠,標志著印尼及東南亞地區在推廣可持續交通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奇瑞T9風云預售價再降10000元,72小時訂單破萬
奇瑞公司今天證實,風云 T9 車型在 72 小時內的預定數量已達到了 10134 輛,預售價格降至 14.99 萬元人民幣。此外,如果訂單量超過 20000 輛,還會再次降低 1000
特斯拉重返全球最大純電動汽車制造商之列,超越比亞迪
昨日,雙方分別披露首季交付情況(比亞迪數據為預估),均受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稍顯疲軟影響。特斯拉單季交付量達 386,810 輛,比亞迪入賬純電動車(BEV)約 300,114 輛。
小米汽車預售訂單已達2萬,等待半年即可提車
前不久,國內權威媒體《第一財經》公布了最新的內部數據,小米SU7車型的訂單數量已經突破了兩萬輛,超過了絕大多數新能源汽車品牌。行業報告同時預測,到2024年小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