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文智)與前幾年主要做示范項目不一樣,這幾年物聯網正在很多細分行業內落地,比如這兩年的煤礦智能化項目。據統計,截至2021年12月,國內有4700多座煤礦,按照國家《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35年,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構建多產業鏈、多系統集成的煤礦智能化系統,建成智能感知、智能決策、自動執行的煤礦智能化體系。據業內人士估計,一個煤礦智能化的投入在2億元左右,粗略估計,煤礦智能化市場的規模在9400億元左右。
之前傳統煤礦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因此,這幾年,國家開始推動煤礦智能化的工作,而且力度在不斷加大。
煤礦智能化的驅動力
為何這幾年開始,煤礦智能化的速度開始加快了呢?可以從政策和客戶需求兩個方面來看。從政策層面來看主要有三點:首先,2020年開始,國家相繼發布了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加上能源5G的應用實施方案等政策的落地,預示著國家層面對煤礦行業智能化的鼓勵和重視;其次,去年應急部給了華為智慧礦山標準化的任務,打破煤礦智能化各自為政現狀;三是國家政策對智慧礦山、礦山開采的資金扶持,現在累計又增加了一千億到三千億。
從煤礦客戶的需求來看,煤礦智能化可以給他們帶來三大好處:一是更加安全;二是效率更高;三是智能化后更容易獲批額度,因為煤礦的產能在國內其實還處于計劃之中,產能是不容易隨便批的,但如果做了智慧礦山的礦井,就很容易批額度,提產也容易通過。因此,煤礦客戶本身是有動力去做煤礦智能化的。
圖:華為礦鴻智聯萬物解決方案架構圖(來源:華為官網)
煤礦智能化的主要玩家
華為在2021年3月成立了煤礦軍團,來專門做煤礦智能化的業務。其實在此之前,任正非等華為高管就多次到山西、陜西和內蒙古等省份考察,開始布局煤礦行業智能化了。而在華為之前,阿里巴巴就想在煤礦行業做工業互聯網了。
據煤礦行業的業內人士指出,煤礦行業從需求端到最終端,最前端到供應鏈,整個前端有很多的信息孤島,信息不對稱,積壓了很多煤,包括路上運輸的倉儲業都沒有打通。阿里巴巴最初的打算是利用菜鳥系統、螞蟻金服和釘釘系統,把整個煤礦行業的產業鏈都打通,從而實現按需生產,比如火電廠終端用戶需要用多少煤,就生產多少,這樣就可以精準開采,精準物流,減少倉儲,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當然,這個想法是很美好的,實施起來,最后還是遇到了不少困難。現在華為進入煤礦行業了,帶來了其核心的鴻蒙礦鴻OS。
其實,煤礦行業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除了阿里和華為這兩個新進入者,還有很多在這個行業耕耘很久的企業。比如,中煤科工占了50%左右的市場、龍軟和梅安森各占10%左右、還有南京北路、華夏幸福等企業。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在煤礦智能化方面,中煤科工是絕對的老大,最有發言權,一般都是他說了算,其他企業的煤礦智能化項目都要向他匯報,由他驗收。也就是說,他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
現在華為進來后,將會推動煤礦智能化的標準化,未來將可能會打破煤礦行業個性化和定制化的私有協議繁多的局面。
據悉,現在給華為的任務是讓他在山西做智能化礦井的國家實驗室,給了他500畝地,一年后要拿出標準化的方案,估計今年應該會有一個標準的方案出來。
其實,煤礦行業的民企和中小企業還是愿意跟著華為一起做標準化的工作的,畢竟標準化之后會打破壟斷,開放對中小企業更加友好。
圖:礦井智能巡檢設備(來源:華為)
而華為自己原本不屬于這個行業的,有人預計他不會在煤礦行業涉足太深,因為煤礦行業是一個很注重安全的行業,是要承擔安全責任的。華為最好的模式就是賣他的產品,不跟客戶留很大的粘度,跟客戶相互成就。而且煤礦行業只是華為鴻蒙系統的一個應用領域而已,做好了,還可以覆蓋到其他各行各業。
圖:危險感知設備(來源:華為)
現在最缺人
據悉,一個煤礦的智能化項目的周期一般是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剛開始每個項目都需要投入30人,甚至更多。中煤科工據說有幾萬人。其他企業也是一樣的,如果想要把業績做得更大,就需要招聘更多的人,而煤礦智能化是這幾年才開始的,本來有經驗的人就不多,因此,這些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業務,而是人手夠不夠的問題。
-
市場規模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瀏覽量
14688 -
智能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15瀏覽量
117635 -
煤礦
+關注
關注
0文章
23瀏覽量
1435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