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從2020年開始,缺芯已經成為半導體市場的新常態,到了今年,消費端供應情況有所緩解,但在車用芯片上這種情況似乎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而MCU可以認為是車用芯片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但在過去,車用級MCU基本被國外廠商壟斷,不過隨著國產替代的需求不斷提升,以及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失衡情況延續,國產MCU開始逐步走入大廠的視線當中。
車用MCU市場現狀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當前車用級MCU市場實際情況,電子發燒友網采訪到了AutoChips市場經理陳樂,深入探討目前國產MCU的發展現狀,以及所遇到的機遇與挑戰。
陳樂表示,汽車產業鏈復雜、周期長,在2018年之前,客戶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做驗證,需要汽車電子廠家提供較多的數據報告支撐客戶在內部的產品推廣,一個需求的提出到產品設計到落實、發出標書、應達標,再經過測試驗證上車,可能需要2-3年。
2018年中美貿易戰的升級、2019年整體缺芯矛盾初顯、2020年缺芯矛盾的進一步激化,讓國產MCU遇到了一些機會,車廠會定期組織workshop或者技術交流日等活動,也愿意參與到汽車電子行業的產品規劃,這是非常難得的,也推動企業能做出更符合車廠要求的產品,便于我們利用機會去打磨、測試、驗證產品,這是雙向奔赴,是共贏。伴隨著這個浪潮,芯片公司如雨后春筍一樣誕生了,但真正愿意去踏實做事的企業并不多,AutoChips由于在行業內有近10年的積累,客戶也非常愿意信任AutoChips,去年,我們僅僅MCU出貨量就到達1000萬顆。
但是對于整個行業來講,一旦回到原本的供求關系,國際大廠勢必會通過各種方式,重新贏取中國的市場份額,屆時客戶在選擇產品時,會不會重新回歸到退潮之前的狀態?這個很難說。從制造端來說,新建的晶圓廠會有一個建設周期,至少2年以上;另一方面,過去市場芯片缺貨一般是個別型號或者系列缺貨,大概在3-6個月左右,而晶圓廠對于新增產能投產非常慎重,因為投資量可能達到數百億元,一旦投入下去,就需要考慮到這些產能能否為其帶來足夠的回報。同時,晶圓廠也會考慮市場的缺貨需求是否真有這么大,是不是還存在其他的因素,比如現貨商、代理商的備貨,市場中看不見的庫存等,晶圓廠或許還是會擴產,但也會相當謹慎。
國產MCU為何這么貴
從成本上來看,國內車用MCU成本并不會比NXP、英飛凌等國際大廠低,甚至有可能更高。一方面原因在于晶圓廠、封測廠已經多次調價,甚至到了如今,每個季度或每兩個月就會重新談一次價格。
此外,芯片設計公司需要不斷在人力、研發、設備上進行投入。比如在封測廠中,部分設備由IC設計公司購買,封測廠進行測試、封裝。將這些成本疊加到芯片上,成本是非常高的。因此,產品的出貨價格并不便宜。而如NXP、英飛凌這些大廠,由于芯片生產已經相對成熟,產線運轉了數十年,所以芯片基本只有生產和制造成本,其研發投入已經被攤薄到極低的水平。
對于國產MCU而言,陳樂認為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還是要按照市場規律來發展。不過從整體市場來看,國產車用MCU的空間仍然巨大,目前國產車用MCU所占整個市場的份額較低,空間巨大。
從產品上來看,陳樂表示,不管是從技術方面還是整個產品質量管控體系來看,AutoChips在行業內都屬于領先地位。公司在汽車電子芯片設計領域已有十多年的經驗,目前已布局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智能座艙、車聯網、車規級微控制器、車載音頻功率放大器、胎壓監測專用芯片等多個領域,僅僅去年MCU產品線的出貨量就有1,000萬顆,全球有大概500多款車型是采用AutoChips的芯片,出貨量超過了2億顆;目前國內大部分OEM廠商的都是AutoChips的客戶,如長城,五菱,上汽,廣汽,長安等,還有新能源汽車領導者BYD、蔚來、小鵬、理想等。
AutoChips的未來規劃
AutoChips的MCU產品形成了從低到高汽車應用里的全方位覆蓋,有基于M3內核的AC781x系列、基于M0+內核的AC7801x系列、將于年底量產的帶功能安全的AC7840x系列(M4),未來還會有面向域控的AC787x系列,將進一步填補國內汽車電子核心應用領域空白,加速汽車電子芯片全面國產化的腳步,更具戰略意義。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816瀏覽量
423622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148瀏覽量
351198 -
半導體市場
+關注
關注
1文章
108瀏覽量
1534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