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成像原理簡介
一個成像系統主要包含以下幾個要素:
·視場:能夠在顯示器上看到的物體上的部分
·分辨率:能夠最小分辨的物體上兩點間的距離
·景深:成像系統能夠保持聚焦清晰的最近和最遠的距離之差
·工作距離:觀察物體時,鏡頭最后一面透鏡頂點到被觀察物體的距離
·畸變:由鏡頭所引起的光學誤差,使得像面上各點的放大倍數不同,導致變形
·視差:是由傳統鏡頭引起的,在最佳聚焦點外物體上各點的變化,遠心鏡頭可以解決此題。
·圖像傳感器尺寸:圖像傳感器(一般是ccd或cmos)有效的工作區域,一般指的是水平尺寸。對所希望的視場來說,這個參數對決定預先放大倍數(pmag)是很重要的。多數圖像傳感器的長度與寬度之比是4:3。
·預放大倍數:是指視場與圖像傳感器尺寸的比值,這個過程是由鏡頭來完成的
·系統放大倍數:是指顯示器上的圖像與實際物體大小的比值,也就是整個系統的放大倍數。它也可以寫成預放大倍數與電子放大倍數的乘積,而電子放大倍數則是顯示器尺寸與圖像傳感器尺寸的比值。
·分辨率:分辨率的大小表征了對物體上細節的辨別能力,下圖簡單的說明了物體上的兩個方塊區域成像到cmos/ccd相機上。可以看出,因為圖像傳感器上像素間的距離已經確定,如果想要區分物體上很近的兩點,它們之間必須隔開一定的距離。
與分辨率相關的術語有以下幾個:
·每毫米對線(lp/mm):一對線是指一個紅色的區域和一個空白的區域。分辨率就是用每毫米上對線的數量來表示,因此分辨率常常被看作是空間頻率。這個頻率的倒數是指最小可分辨的物體上兩點間的距離,用毫米來表示。這個參數可以用來表征鏡頭或者相機的分辨率。
·像素數:數碼相機的分辨率也可以用圖像傳感器的像素數來表示。如圖所示,一對線與兩個像素相對應,換句話說,如果要使兩個紅色區域分開,就必須一個像素貢獻于紅色區域,一個像素貢獻于紅色區域間的空白。
·tv線:在模擬制式ccd相機中,用成像后可分辨的黑白線的數目來表示。這個值是沒有單位的,不能夠與每毫米對線相混淆。
·c/cs接口:這是工業界ccd和cmos相機普遍使用的螺紋標準,螺紋規格是32tpi,即每英寸32線。如下圖所示,對c接口,從后凸沿到像平面的距離是17.526mm;而對cs接口,從后凸沿到像平面的距離是12.5mm。
一個c接口的鏡頭可以通過一個5mm的接圈接到cs接口的相機上。
光學鏡頭相關知識
·焦點與焦距:焦點是指一簇平行于光軸的平行光經過透鏡以后,匯聚成的一點。而焦距則是鏡頭的主平面到焦點之間的距離,由于鏡頭一般有數片凸透鏡和凹透鏡組成,所以無法直接判別主平面的位置但通過嚴格的計算可以得出。要注意后焦面與焦平面的區別,后焦面是指鏡頭的最后一片透鏡到成像面的距離。
·光圈系數:光圈是用來控制鏡頭進光量的大小,在光學上稱作孔徑光闌。對于不同的鏡頭而言,光闌的位置不同,焦距不同,入射瞳直徑也不相同,用孔徑來描述鏡頭的通光能力,無法實現不同鏡頭的比較。所以一般采用相對孔徑的方法來表示,即相對孔徑=[鏡頭焦距]/[入射瞳直徑]=f/d在成像系統中,對光圈的調節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控制進光量,調節曝光;同時,減小光圈能夠提高系統的景深,并提高成像的質量。
審核編輯 :李倩
-
成像系統
+關注
關注
2文章
197瀏覽量
13951 -
光學鏡頭
+關注
關注
1文章
84瀏覽量
16875 -
光學成像
+關注
關注
0文章
87瀏覽量
10111
原文標題:光學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vision263com,微信公眾號:新機器視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