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就在上個月,乘聯會發布的汽車批發量數據中,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高達26.5%,也就是每售出1000輛汽車,就有265輛是新能源汽車。而這個數字,在去年1月的時候,還僅僅是6%,一年半不到的時間蠶食純燃油車超過20%的市場份額,足以看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
而從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階段來看,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最基礎的電動化。在幾年以前,有不少傳統燃油車企順應市場需求,推出的純電動汽車只是在驅動形式上做出改變,將內燃機驅動換成電機驅動,也就是俗話說的“油改電”。因為電動汽車由于驅動以及能源的形式與燃油車完全不同,傳統燃油車的車身框架、結構其實與純電架構的車型有很大差別。
比如碩大的電池組需要外掛在底盤上,燃油車在設計之初沒有考慮到電池的擺放,因此很多車型是通過強行加高車身,來彌補電池所增高的高度。比起傳統汽車,電動汽車不只是驅動,整車機械運動部件也電動化,反應速度更快、結構更簡單、全新架構設計使得可以有更多應用新技術的機會。
而第二個階段,就是智能化,包括智能駕駛、智能座艙、OTA、網聯服務等等,可以通過靈活升級,持續提升用戶體驗。
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廉玉波表示,對于汽車行業來說,智能化在逐漸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軟件、數據,是未來企業以及產品的必備能力。電動化給汽車帶來性能上飛躍的提升,給智能化更多更自由的發揮空間。
但智能化也不同于電動化時期的垂直整合和高度集中,廉玉波認為,基于萬物互聯的發展趨勢,汽車將與外界各種終端緊密相連,未來需要更多參與的主體以及關鍵技術融合,因此智能汽車不能夠是封閉的產業鏈,開放融合才能共同構建智能汽車生態。
同時,作為當前階段體現出汽車競爭力的智能化指標,廉玉波認為有四大發展趨勢。分別是機械部件電動化、靈活的電子電氣架構、高帶寬的網絡、可適應的算力。
首先,機械部件電動化,最直觀的表現是反應速度更快,汽車安全性能更高。比如事故發生的過程需要0.6秒(600毫秒),傳統機械部件的響應時間是200毫秒,但電機可以將響應時間縮短到20毫秒,僅僅是傳統機械部件的十分之一,這樣可以留給安全系統更多的反應時間。
電子電氣架構上,目前由于智能化需求,整車搭載的電子系統越來越多,導致ECU數量多,功能冗余,同時軟件復雜、電子零部件布置的空間有限,且多個電子零部件需要線束來連接,線束重量和體積都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需要實現軟硬件解耦,使得軟件可以快速靈活移植,并且具備平臺化、高可靠、可擴展等能力。
為了推進高階自動駕駛能力,目前智能汽車所配備大量的傳感器,會帶來巨大的數據傳輸、實時性需求,這需要汽車網絡通信架構支持足夠大的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等指標。
而算力的提升,也有多方面原因的推動,包括傳感器數據不斷增多、算法迭代升級的需求、交互個性化、安全冗余等需求。不過廉玉波認為,目前行業內不應該盲目追求高算力,而是要根據車輛實際需求來匹配算力,結合算網融合、邊緣計算、算力編排等,動態適應算力,才能降低智能汽車的門檻。
隨著汽車智能化的重要程度越來越高,汽車產業鏈的發展,正在悄然改變。不難發現,近幾年間,傳統車企正在越來越多參與到上游技術研發中。廉玉波表示,汽車產業的趨勢,正在打破傳統汽車行業零部件供應商占據優勢地位的局面,逐漸形成整車和零部件供應商的緊密合作模式。
同時,零部件的概念,也發生了變化。過去整車廠要對供應商提出要求,包括硬件和軟件的需求,由供應商產出完整的零部件。但目前,智能汽車的趨勢下,每個車企對于同樣的功能的實現方式,有不同理解,包括核心軟件和算法,車企更加傾向于掌握在自己手中,供應商則從提供“即插即用”的零部件,轉變為提供硬件方案。
另一方面,缺芯的情況,在過去兩年汽車供應商中造成很大負面影響,包括博世等巨頭都受到了上游芯片供應限制,直到最近,博世某高管在廣州的一次活動還表示:這次我來廣州只辦三件事,要芯片、要芯片、要芯片。可見缺芯的情況截至如今依然十分嚴峻,因此部分車企開始繞過傳統Tier1直接對接上游芯片供應商。
從終端的角度來看,以往汽車產品生態下,產品在完成所有的驗證測試,開始量產之后,產品的研發工作就已經完全,轉向投入到下一代產品的開發上。但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中,通過不斷的OTA,可以完成產品迭代,車輛量產銷售已經不是研發的終止,而是研發的新階段。同時以數據+服務的模式,通過訂閱的連接、自動駕駛服務、以及充電、保險等服務,加入到汽車全生命周期的迭代中,持續保持競爭優勢,可能是未來汽車價值體系的重點。
總而言之,汽車智能化所帶來的整車架構以及系統的變革,給供應鏈以及終端的價值體系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軟件定義的概念,令更多車企需要掌握自主大權,當年特斯拉放棄Mobileye的黑盒方案就是最早的信號。汽車供應鏈也需要順應時代的轉變,跟隨車企需求找到新的模式,共同推動智能化的發展。
-
比亞迪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313瀏覽量
54252 -
汽車產業
+關注
關注
1文章
189瀏覽量
12842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77瀏覽量
16665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