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興,均豪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91年加入當時全球最大的映像管廠——中華映管的精密機械廠設計處,先后經歷東芝、三菱兩次技轉均擔當重任,在中華映管的12年間一路被提拔到設計處長;2003年加入均豪至今,帶領團隊全面提升,屢創佳績,2013年幫助公司轉虧為盈奠定全方位領導人的基石。2020年獲董事會通過擔任均豪精密董事長。
丘吉爾說過一句話: “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盡管每一次危機都很意外,而且帶著不同的面目,但無疑每一次的危機都隱藏著機會,危機越大,機會也就越大。
真正的有識之士,決不會放過任何一次危機。對于時任均豪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政興來說,對這句話或有更深刻的領悟。
從中考以0.05分的微弱差距與理想高中失之交臂,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危機臨危受命,到2008年金融危機轉型再造,再到2020年席卷全球的疫情,在經歷了這些危機的洗禮之后,陳政興不僅實現了職場的最高進階,也觸摸到人生價值新高度。
0.05分之差落榜理想高中人生第一份工作打拼12年
自小就是學霸的陳政興,在面臨人生第一次大考——即從初中考入高中的階段,自信滿滿能進入夢想中的臺中一中。
沒想到,命運在這里看似開了一個極其“微小”的玩笑:臺中一中的分數線是540.95分,但陳政興考了540.9分,以0.05的微弱比分惜敗,與夢想的臺中一中失之交臂。
“這讓我始料未及,我想這也是人生中第一次經歷挫折,也讓我明白了什么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提及這段往事,陳政興的話語仍有波瀾不興的意味。
但前進的步伐不會歇停。在寒窗苦讀考入中山大學本科畢業之后,為了持續深造,陳政興向中山大學機械研究所碩士沖刺并被錄取。
在研究生畢業之后,陳政興在1991年加入當時全球最大的映像管廠——中華映管的精密機械廠設計處,自此開啟了一生與液晶面板事業結緣的契機。
初入職場,陳政興仍秉持了好學和上進的品格,也因了陳政興的勤奮、肯干和好學,僅在3年之后,當時的主管就提拔陳政興晉升到組長,成為部門中最年輕的一個組長。
被陳政興稱為在其職業生涯中貴人的主管,也在不經意間讓陳政興的事業“進階”按下了一個加速鍵。
上任組長后不久,1994年中華映管就與東芝合作承接其轉讓STN LCD的量產技術,讓中華映管躋身為當時臺灣地區第一家承接大型LCD技術并具備量產的公司。而陳政興憑借出色的表現,成為精密機械廠唯一一個派到日本培訓的中職干部的“幸運兒”。
“那時我的大兒子還不到滿月,太太還沒有出月子。”陳政興回憶往事仍然記憶猶新。但陳政興毅然抓住了這一機會,隨后的事業大門一扇扇再次開啟。
到了1999年,TFT-LCD已成為液晶業的新興顯示技術,中華映管又向三菱(Mitsubishi)承接了技轉的TFT-LCD量產技術,陳政興又再次幸運地跟隨技轉團隊到日本參觀學習。
“從那時起一直到現在,28年了我一直在與液晶顯示相關的行業摸爬滾打,今后也將持續在這一行業深耕。”或許這些經歷已然注定陳政興要與這一行業結下不解之緣。
從這兩次技術轉讓陳政興都擔當重任,可以看出中華映管對陳政興的充分信任,而陳政興業務能力在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中,也得到了質的提升。陳政興在中華映管的12年間,也一路擢升,從組長、課長、副理、經理提升直至設計處處長。
“人生就像爬山,每一步都向上”。這時,一個新的機會向陳政興招手,這也讓陳政興拿到了日后職業生涯譜寫輝煌歷程的入場券。
轉戰均豪錘煉團隊管理 實現連環“跳”
這就是在中國臺灣業界鼎鼎有名的均豪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而這次入職,不得不提2000年全球蔓延的互聯網泡沫。
在2003年加入均豪之際,均豪正在危機中經歷第一次轉型。成立于1978年的均豪從半導體封裝模具起家,逐步進階到半導體封裝設備。但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化時代,臺灣半導體產業遭受重創,以陳政興引用行業的話來說基本“半倒(半導體)”了,均豪為了自救,走上彼時如日中天的TFT LCD發展之路。
經過中華映管12年的歷練,于2003年加入均豪的陳政興被充分授權組建團隊,在新建的LCD BU(事業部)任研發處長。
此際也恰逢臺灣“兩兆雙星”計劃以及設備本土化政策在大力推行中,為協助均豪轉型,配合大客戶相關設備本土化推動的需求,LCD BU開發的設備不僅種類繁多,工作量也巨大,陳政興帶領團隊可謂夜以繼日攻克難關,在不斷攻城拔寨的同時,設計團隊規模也在線性擴大。
短短幾年之內,從早期不到20個人的團隊,暴增到將近60個人甚至到100多人,隨著五湖四海有經驗的同仁加入均豪,文化融合的問題也浮出水面。
這也引發了陳政興的思考:創辦人一開始創立均豪時的經營理念就是“以人為本,精益求精,作育英才,永續經營”,加強組織團體之間的合作一直是帶領均豪同仁能夠同心協力向前行的信念。而我的設計團隊里有這么多優秀的同仁,短短時間內一個團隊的成長、這么多人的加入、不同文化的融合、彼此之間的合作默契培養等等都是大課題,如何以人為本,如何在團隊中精誠合作,順利推進項目?
陳政興貫徹了“知行合一”:持續構建一個自洽的團隊,一直鼓勵團隊說“沒有最佳的組織,只有最佳的合作團隊”,每位主管與員工都要思考如何發揮 Team Work,協助他人,也是造就自己,踐行共同合作完成各項工作。
經過其間的歷練,陳政興的團隊管理思維又邁上了新高度。
而均豪在迎合了臺灣顯示器產業的一片榮景之際,事業版圖不斷擴大。當時間來到2005年,均豪合并了群錄自動化公司,陳政興也從研發處長升為設計中心協理,統管在竹科與中科的兩個設計研發單位,團隊人數超過250人。
此外,隨著大陸業務的不斷擴大,陳政興也受命協助公司整合蘇州和廈門的兩個設計單位。兩岸設計研發團隊均由陳政興管理,如何協調運作各個設計研發單位的產品、技術發展路線以及配合項目需求的人員調度,對陳政興是一個重大的考驗,但陳政興愈戰愈勇,再次不負眾望,出色地完成了“時間緊、任務重”的眾多設計任務。
顯然,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久之后,均豪因業務發展需求,整合了幾大事業部,由于陳政興出色的管理能力和出眾的業績,2008年陳政興再度高升,成為新事業部的“話事人”。
而這也意味著陳政興從以往負責設備技術的開發,到在生產、營銷、人事、財務各個層面的全面管理,全面推進。陳政興也雷厲風行,不斷在實踐中打磨經驗,凝聚和發揮團隊力量,為之后的“全盤”接手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石。
接下來陳政興開掛式的職業生涯又添上了濃墨重彩:2012年陳政興大幅晉升,升任均豪集團總經理,意味著要站在公司的總體發展戰略層面來制定規劃;2020年更是兼任公司董事長,如何讓均豪的發展實現新的跨越?
或許要先來解答一個疑問:陳政興何以實現三連跳?或許其數次化危為機的經歷為其的成功“背書”了。
三次化危為機 實現三次躍遷
回望陳政興的求學和職業生涯,引人注目的是每一次危機卻成了陳政興職業履歷的“跳板”:無論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危機之后臨危受命,還是2008年金融危機轉型再造,再到2020年席卷全球的疫情,每一次陳政興可以說成功地將危機轉化成了機遇,也從中實現了自己人生的“三級跳”。
或許這與根植于心的理念和心態強相關。
就以0.05分之差為例,陳政興如今可以笑談說,在求學這么年輕的階段就遇到這些挫折,可以說是好事,越早遇到挫折,越早知曉如何在失敗過程中站起來而不被擊倒。
“加之在職場上經歷的挫折歷練,我會不斷累積自己沉著冷靜的心態,而不是遇到事就亂了陣腳。在突如其來的變化當中,一個領導心態是很重要的,如何不斷調整心性,如何臨危不懼,這樣才能沉著應戰。”陳政興道出了他的方法論。
陳政興既是這么思考的,更是這么踐行的。
他還清楚地記得在均豪剛任BU事業部負責人不到一年,就遭受到金融危機的重創。不得不說,這對均豪的發展與營運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不僅公司業績連續幾年表現不振,一些中高層領導也陸續流失。對于陳政興負責的BU來說,市場完全沒有新的訂單,只有一些之前手上的訂單要執行等著交貨。該怎么辦?
陳政興的選擇是既要借勢而為,亦要修煉內功:利用那段液晶顯示產業從臺灣地區轉向大陸的轉折時間,調整團隊走向精細化設計,讓設計簡化、成本優化,著力在大陸市場拓展,也因此一直到現在華星光電、京東方都是均豪的客戶。在一張一弛之間,最終陳政興所管轄的BU當年實現了盈虧平衡。
帶領團隊在金融海嘯中逆勢飄紅之后,2012年陳政興再度臨危受命,“擢升”至均豪精密集團總經理,高難度的挑戰亦接踵而來。
“在歷經了將近四年的低潮期之后,員工的向心力已較為薄弱,如何讓員工重拾信心,團隊如何帶動同仁對團隊的信心,這是生死存亡的大課題,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浴火重生。”陳政興再一次直面挑戰。
陳政興還記得,那時經常跟同仁講要“精實為本,獲利優先,聚焦加值,創新永續”,在管理上做精實管理,同時在產品與技術都重新聚焦,希望以獲利為優先,這樣才能留住更多的人才,支撐未來的發展。大開大闔之下,2013年公司就轉虧為盈,不僅重建了經營團隊的信心,亦讓均豪找到了成功的Running Model。
一方面,面對未來市場與客戶的先進需求,除自主開發之外,均豪借鑒了中華映管的路徑:與眾多的國際大廠結盟或技術合作,不斷從中精進核心技術的深化。包括在2015年與日本NJC技轉了LCD Prober并引進到臺灣地區;2016年也承接了Sumitomo SPP住友精密的Wet Process即LCD的濕制程技術轉讓,以及從IBM獲得了PICA的先進檢測技術,應用于半導體前端的失效分析模式檢測。此外,均豪還與一些美國公司進行技術合作與共同開發,得以不斷壯大。
另一方面,意識到顯示面板行業相關的建廠需求將趨緩,均豪精密攜在顯示領域累積的核心技術,2015年開始切入到半導體業布局,在子公司均華本身就是以半導體先進封裝制程設備為主的基礎上,進一步在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與投資層面做深做透,配合客戶加強認證,最終成為均豪新的“造血”之源。
幾板斧輪番下來,均豪煥發了新的生機。
隨之而來的劇本又將陳政興推向前臺,2020年獲董事會通過擔任均豪精密董事長,是否要接下重任?如何順勢而為?無論是中美貿易戰,還是全球疫情的影響,不得不說這一接棒又讓陳政興再次處于危機的浪尖上。
這一次陳政興已然足夠從容。“危機也是轉機,當時我一直跟團隊說,這時應是我們鍛煉、調整體制、改變公司營運機制的一個好時機。”
這次均豪在以往的基礎上做出了三大調整:一是開辟第二增長曲線,隨著臺灣半導體行業投資火熱,均豪憑借在面板設備業耕耘多年打下的基石以及在半導體封裝設備的先行布局,將大部分資源應用到半導體業中來,實現了新的轉變和升維。
陳政興言簡意賅地總結說,通過技術引進/合作,對接伙伴客戶需求,強力切入高附加價值之半導體前段先進檢測技術開發創新,后又精進至中后段封裝制程之檢測與平坦化等制程設備,同時精進既有IC載板領域的產品性能,聚焦產品線,擴大客戶群。
二是認識到集團的發展不能單打獨斗,在2020年與志圣與均華三家公司籌組了G2C聯盟,因三家公司在半導體制程設備各擅勝場,通過整合多家公司的人力、物力、技術資源,建立強大供應鏈體系和客服體系,整合上下游制程設備,為客戶提供全棧式、一站式的差異化和實時服務,協助客戶創造最大價值,從而推動均豪的發展邁向新的里程碑。
三是在2020年疫情剛開始時到大陸出差較難,均豪通過數年前在大陸布局建立的12個服務辦事處,以及在G2C聯盟助力下服務辦事處的合力支持,實現了在疫情期間對大陸客戶的設備裝機與售后服務。此外,由于減少出差頻次,估算每月差旅費節省大概200萬元新臺幣,一年就節省2400萬元新臺幣,均豪將這部分資金投入到更多的數字化轉型業務中來,持續推進營運和客戶的拓展。
在數次歷練之后,陳政興得以不斷培育和錘煉出全局思維、系統思維和運籌思維,由此也邁向了人生的新高度。
上下一心永續經營 邁向50年輝煌征程
可以說,均豪抓住了液晶顯示行業的興起與技術迭代的浪潮,其后又在半導體業的起勢中率先布局,贏得了取得未來勝算的新籌碼。
而成立在1978年到今年是44年,再過6年均豪就迎來“知天命”之年了。而留給陳政興董事長的企業哲學命題也迎面而來:如何永續經營?
“永續經營當然希望是能夠兼顧ESG——環境、社會、管理。”陳政興對此已然深思熟慮,“均豪一直以來不斷地因應時勢,創新優化產品。可以說均豪的發展DNA是深耕智能設備,目標是成為智能制造的領航者,為面板、光電和半導體業的眾多客戶提供全面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不斷助力為客戶創造價值,而客戶的成功也就是均豪的成功。”
走過不惑之年的均豪在戰略上“致廣大”。陳政興強調,均豪未來的計劃是三步大棋:一是差異化、多元化、拓展下一代顯示產業;二是擴大、推廣、品牌智動化產業;三是精實、聯結、聚焦創新半導體產業。
在戰術上均豪則“致精微”。一是在長期耕耘顯示行業設備的基礎上,看準行業向新型Micro/Mini LED發展動向,迅速轉型跨入設備多元化供應行列,增加均豪精密下一代產品的競爭力。二是精實半導體核心技術,創新聯結國際研發資源,貼近臺灣半導體市場,聚焦深耕質量優先,提升總體競爭力并掌握市場動向,以提升客戶競爭力及差異化。三是陸續通過ISO 9001(質量管理系統)及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認證,邁向更高的標準來保障客戶權益。四是發展OEM/ODM 服務,爭取國際訂單降低產業景氣循環影響,推廣與客戶結盟至其他產業領域合作,擴大營收來源。五是謀求客戶與公司雙贏策略。創新永續經營,持續拓展與世界性一流公司進行異業結盟合作,成為長期自動化設備伙伴,加速新產品的研發,協助客戶新產品及時上市并跨進新市場,建構長期穩定、獲利的體系。
在向50年征程邁進的過程中,除了在業務精進和客戶價值打造層面持續“進階”之外,陳政興更看重均豪團隊的上下一心,攜手共進。
正如Linkedin創辦人霍夫曼曾提出,“雇主和員工建立在互相為對方增值的關系上,員工幫公司創造價值、公司幫員工成長增值”,均豪可謂是這一理念的忠實“擁躉”。
“我與大多數的公司領導一樣,三十年前從一個職場新人,跟隨著前輩的步伐,一路學習成長,從剛開始帶領一個小團隊,慢慢團隊變大,人變多了,現在是帶著好幾家公司向前行。也慢慢體會到,身上的責任隨著團隊的成長也增加了。”陳政興樸素的話語藏著最動人的真情實感,“企業如何讓員工感到幸福,愿意加入均豪精密這個團隊,一起往前走,我在內部會議時常與員工主管們耳提面命四句箴言,‘精實為本,獲利優先,聚焦加值,創新永續’。”
直白來說,陳政興希望最終是要將均豪打造成為一家幸福企業,“讓員工除了安心養家,愿意與我們一起打拼,在外能夠以均豪精密為榮”。
相信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的陳政興,希望均豪能夠生生不息,如同創辦人在多年前種下的一顆種子,經過不斷地灌溉,創新永續,未來一棒一棒傳承下去,這也是他心中對均豪的感想與期許。
正如鍛造偉大的管理者,才能制造偉大的企業。《醉古堂劍掃》里面有一句話,很適合那些有積累、有素養、有眼光、有決斷能力的領導者:“君子對青天而懼,聞雷霆而不驚,履平地而恐,涉風波不疑。”
無疑,陳政興在經過多年的打拼和錘煉之后,已然成長為均豪新一代“掌門人”的陳政興有這樣的才智、決斷和信心,將帶領均豪走向輝煌的50年征程。
正如丘吉爾所說:“馬背上的時光沒有一分鐘是浪費的。”
-
精密
+關注
關注
0文章
89瀏覽量
18511 -
工業4.0
+關注
關注
48文章
2016瀏覽量
11882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