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少兒編程的教育大火,少兒編程應該成為基礎學科嗎?逐漸成為大家討論的重點!這個問題總體圍繞在“編程變成基礎學科之后,就一定能夠激發人的創造性的問題,有人認為,少兒編程是一門工程性學科,偏重在解決實際的問題,跟基礎類學科有很大的差別。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編程作為一種工具,可以激發孩子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去創造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編程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可能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思維水平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編程這件事情本身就是解決問題的代名詞,如何系統化、邏輯地解決問題通過編程及其基礎數學理論可以最好地教給受教育者。在學習編程的這個過程中,對于未知領域信息的搜索、獲取及分析的情況會反復發生,這是在我們傳統基礎教育學科中極少遇到的情況,但是卻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基礎能力,編程會無形之中不斷強化一個人依靠自己的想法和力量找到解決方案的能力。
編程成為基礎教育的另一理由,技術已經滲透生活當中。
“未來的世界,是數字化的世界,人類各種信息的開發和存儲,都在借著數字化的編程方式,表達、傳播、加工。從這個角度來說,孩子從一出生,他所接觸到的世界,就是被數字化符號編織和連接的物理世界。因此,當孩子有機會接觸學習編程素養,會更好地幫助孩子理解和認識這個被數字符號連接的世界。”
從社會的角度看,若把少兒編程轉為基礎學科,其后果可能是正面的。“基礎教育中真正開始注重基礎能力的培養,是拉開國家和國家巨大差距的因素。編程只是個最好用的工具和方式。在中國應試教育的環境下,編程不適合作為基礎教育學科,最大的挑戰來自師資力量的不足。
優秀師資的培育,不是短時間就能夠發展出來的,師資能夠發展也需要有相應的土壤。如何克服和推動存在的這一難題,打破傳統學校機制的壁壘,讓孩子們有機會跟各類科技創新企業或相關民間教育組織進行連接,有機會體驗到由那些企業組織提供的各種教育服務,這對于目前中國教育的現狀來看,仍然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你會發現,身邊有一些孩子很有說話欲望,表達很有邏輯,而且做事也有計劃,而另一些孩子表達不清自己的想法,說話也沒有前因后果,這是因為邏輯思維能力的差異造成的。少兒編程思維可以概括為這四大類型:分解問題,模式認知,抽象思維,算法設計。通過這四個步驟,一個棘手的復雜問題先被拆解成一系列好解決的小問題;每一個小問題被單獨檢視、思考,搜索解決方案;然后,形成解決思路;最后,設計步驟,執行——問題解決。
你會發現,少兒編程思維是能夠把抽象思維轉化為具體思維最好的載體。另外,根據教育認知學,孩子會在7歲左右開始形成抽象邏輯思維,整個7-12歲是抽象邏輯思維的最佳形成期。所以孩子從小學階段開始學編程,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綜上所述,少兒編程對于培養孩子的思維有重要的作用,應該把編程作為一種興趣愛好來培養,這對于他未來的生活,選擇也同樣重要。少兒編程Scratch語言之父雷斯尼克曾提出兩種學生的類型。一種是“A型學生”,他們考試成績很好,卻按部就班,并不具備在當今社會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另一種為“X型學生”,他們具有創新思維和冒險精神,喜歡主動思考和提出問題,在未來他們更有可能提出富有創意的想法,這也是每個國家在未來更加需要的創造性人才。
-
少兒編程
+關注
關注
0文章
8瀏覽量
414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