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整個半導體行業來說,英特爾加入代工行業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但到目前為止,這個重磅消息濺起的水花似乎已經平息了下來,別說是英特爾自己,就連其他IC設計廠商也基本沒有發布與英特爾合作的消息。為了籠絡更多的客戶,英特爾也和中芯國際一樣,開始從自己的競爭對手那里挖人,尤其是高管。
近日,英特爾就從臺積電那挖了兩個臺積電老將,一個是原臺積電先進工藝方案的總監Michael Chang,一個是原臺積電設計基礎設施管理部門的副總裁Suk Lee。這兩人分別在臺積電任職了31年和13年的時間,如今成了英特爾代工業務部門IFS的客戶賦能部門副總裁和生態技術部門的副總裁。我們就從這兩人的加入來切入英特爾對其代工部門的野心,以及目前英特爾的代工服務還缺了什么。
缺生態
對于剛開張代工業務沒多久的英特爾來說,最缺的就是客戶,相較已經運營了多年的臺積電、三星等代工廠商來說,大家對英特爾提供的代工平臺、工藝、PDK和產能等信息一無所知,無論是為了確保供應和質量的成熟IC設計公司,還是初創公司,顯然都不會貿然選擇英特爾。所以英特爾需要一個加速器計劃,盡快發展其代工生態。
英特爾IFS的部分IP聯盟成員 / 英特爾
從目前的IFS加速器計劃來看,還遠不及臺積電。我們先以其IP聯盟作為例子,目前幾乎所有IP供應商,甚至包含大多數特種工藝IP工藝商,都會優先選擇臺積電作為合作伙伴。而目前英特爾的IFS合作IP廠商有Arm,RISC-V陣營下的晶心科技、SiFive、非易失性內存IP廠商力旺電子、接口IP的M31、混合信號IP的Analog Bits,還有同為EDA合作伙伴的新思和Cadence。
可以發現,這其中沒有一家是中國大陸的IP廠商,而英特爾自己貢獻的也只有Intel 16這一個工藝下的IP系列。如果沒有一個可持續的代工生態,打造一個完善的生態計劃,英特爾的IFS可以說絕對做不起來。而打造好這個計劃后,靠已經在這個領域有著深厚經驗的人才來推動是最適合不過的了。
缺人才
以英特爾代工業務客戶賦能部門副總裁Michael Chang為例,他在臺積電的30多年時間里,基本經歷了臺積電完整的工藝發展,包括8/12英寸的0.5um到0.13um工藝,以及隨后90nm到45nm、28nm到3nm的高性能計算業務的發展與營銷,而且他主要北美與臺灣之間的半導體廠商對接,這對于英特爾向臺積電的現有客戶兜售自己未來提供的各種工藝能夠起到關鍵性作用。
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歡迎Suk Lee的加入 / Linkedin
英特爾代工業務生態技術部門的副總裁Suk Lee在臺積電工作之前,就在TI與新思、Cadence兩家EDA廠商干過,對于已經和Ansys、Cadence、西門子和新思四大EDA廠商達成聯盟關系的英特爾來說,也是維護其EDA生態必要的人才之一。況且目前英特爾也已經與亞馬遜與微軟在云端開發上達成合作,未來如何把PDK等開發工具全部搬上云端,都需要極大的投入。
寫在最后
其實英特爾與臺積電搶人才,恰恰驗證了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說過的評價,他表示美國缺乏芯片制造業擴張所需的條件,一個是制造成本太高,其次就是人才短缺。但很明顯被張忠謀視為“人才”的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清楚如何解決人才的問題,既然美國人才緊缺,那就來挖臺灣的人才,既然美國給出的人才價碼比臺灣低,那就砸下24億美元為員工調薪。
不過現在英特爾面臨最嚴峻的還是制造成本高,加上芯片法案又遲遲沒有通過,至少美國本土的一些擴產計劃都停滯了,反倒是臺灣仍在加大投入購置設備積極建廠。不得不說,英特爾要想在短時間內真正超過臺積電這樣的老牌代工廠,還是有著不小的難度。
近日,英特爾就從臺積電那挖了兩個臺積電老將,一個是原臺積電先進工藝方案的總監Michael Chang,一個是原臺積電設計基礎設施管理部門的副總裁Suk Lee。這兩人分別在臺積電任職了31年和13年的時間,如今成了英特爾代工業務部門IFS的客戶賦能部門副總裁和生態技術部門的副總裁。我們就從這兩人的加入來切入英特爾對其代工部門的野心,以及目前英特爾的代工服務還缺了什么。
缺生態
對于剛開張代工業務沒多久的英特爾來說,最缺的就是客戶,相較已經運營了多年的臺積電、三星等代工廠商來說,大家對英特爾提供的代工平臺、工藝、PDK和產能等信息一無所知,無論是為了確保供應和質量的成熟IC設計公司,還是初創公司,顯然都不會貿然選擇英特爾。所以英特爾需要一個加速器計劃,盡快發展其代工生態。
英特爾IFS的部分IP聯盟成員 / 英特爾
從目前的IFS加速器計劃來看,還遠不及臺積電。我們先以其IP聯盟作為例子,目前幾乎所有IP供應商,甚至包含大多數特種工藝IP工藝商,都會優先選擇臺積電作為合作伙伴。而目前英特爾的IFS合作IP廠商有Arm,RISC-V陣營下的晶心科技、SiFive、非易失性內存IP廠商力旺電子、接口IP的M31、混合信號IP的Analog Bits,還有同為EDA合作伙伴的新思和Cadence。
可以發現,這其中沒有一家是中國大陸的IP廠商,而英特爾自己貢獻的也只有Intel 16這一個工藝下的IP系列。如果沒有一個可持續的代工生態,打造一個完善的生態計劃,英特爾的IFS可以說絕對做不起來。而打造好這個計劃后,靠已經在這個領域有著深厚經驗的人才來推動是最適合不過的了。
缺人才
以英特爾代工業務客戶賦能部門副總裁Michael Chang為例,他在臺積電的30多年時間里,基本經歷了臺積電完整的工藝發展,包括8/12英寸的0.5um到0.13um工藝,以及隨后90nm到45nm、28nm到3nm的高性能計算業務的發展與營銷,而且他主要北美與臺灣之間的半導體廠商對接,這對于英特爾向臺積電的現有客戶兜售自己未來提供的各種工藝能夠起到關鍵性作用。
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歡迎Suk Lee的加入 / Linkedin
英特爾代工業務生態技術部門的副總裁Suk Lee在臺積電工作之前,就在TI與新思、Cadence兩家EDA廠商干過,對于已經和Ansys、Cadence、西門子和新思四大EDA廠商達成聯盟關系的英特爾來說,也是維護其EDA生態必要的人才之一。況且目前英特爾也已經與亞馬遜與微軟在云端開發上達成合作,未來如何把PDK等開發工具全部搬上云端,都需要極大的投入。
寫在最后
其實英特爾與臺積電搶人才,恰恰驗證了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說過的評價,他表示美國缺乏芯片制造業擴張所需的條件,一個是制造成本太高,其次就是人才短缺。但很明顯被張忠謀視為“人才”的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清楚如何解決人才的問題,既然美國人才緊缺,那就來挖臺灣的人才,既然美國給出的人才價碼比臺灣低,那就砸下24億美元為員工調薪。
不過現在英特爾面臨最嚴峻的還是制造成本高,加上芯片法案又遲遲沒有通過,至少美國本土的一些擴產計劃都停滯了,反倒是臺灣仍在加大投入購置設備積極建廠。不得不說,英特爾要想在短時間內真正超過臺積電這樣的老牌代工廠,還是有著不小的難度。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10002瀏覽量
172120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72瀏覽量
1668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英特爾挖角臺積電工程師,芯片代工戰局升溫
在芯片代工領域,一場激烈的人才爭奪戰正在悄然上演。據最新報道,英特爾正積極向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精英工程師拋出橄欖枝,意圖通過
臺積電獲英特爾3nm芯片訂單,開啟晶圓生產新篇章
近日,據業界知情人士透露,全球知名的半導體制造巨頭臺積電已成功獲得英特爾即將推出的筆記本電腦處理器系列的3nm芯片訂單,標志著雙方合作的新里程碑。據悉,
黃仁勛將出席臺積電、鴻海及廣達集團高層會議,并會見TSMC創始人和TS
英偉達與臺積電關系密切,后者負責生產英偉達的所有AI芯片。據了解,黃仁勛與臺積電創始人
臺積電與英特爾今年將建2nm晶圓廠
英特爾有意在此領域領跑,成為首家實現2納米芯片商業化的晶圓代工廠。該公司的新款PC處理器Arcturus Lake將成為2納米制程加持下的首批產品,其余職位則交給了臺積電負責生產。
臺積電、英特爾引領半導體行業先進封裝技術創新
這一聯盟目前有超過120家企業加盟,包括臺積電、三星、ASE、AMD、ARM、高通、谷歌、Meta(Facebook)、微軟等業界翹楚,由英特爾擔當主導力量。該聯盟旨在創建全新Chip
英特爾CFO承諾維持與臺積電合作,將在18A節點獲得少量代工訂單
據3月15日消息,在摩根士丹利TMT會上,英特爾CFO辛斯納透露,英特爾將繼續作為臺積電的客戶,希望能在18A節點獲得少量代工訂單。談及公司
英特爾將進軍Arm芯片領域并不斷追趕臺積電的代工市場份額!
2月27日消息,近日在接受 Tom's Hardware 采訪時,英特爾代工負責人斯圖爾特?潘(Stu Pann)表示將會進軍 Arm 芯片,并不斷追趕臺積電的代工市場份額。
英特爾委任臺積電代工CPU,提升其運營實力
基辛格在英特爾“IFS Direct Connect 2024”大會上接受采訪時表示,該訂單涉及對臺積電的3納米訂單中占較大比例的CPU芯片塊,對行業和市場產生重大影響。此前,盡管市場對于英特
英特爾采購臺積電2nm產能,助推2026年處理器性能升級
然而,掌握該技術優勢的臺積電卻非獨享收益。蘋果作為優質客戶,率先于2025年運用此工藝生產iPhone 17 Pro機型A19Pro芯片。同時,臺積
英特爾18A重回工藝領先地位?臺積電:沒可能
關鍵因素上來,也就是半導體制造工藝。 ? 在英特爾宣布開展IDM 2.0后,芯片設計廠商們的選擇一下多了起來,英特爾、三星和臺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