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英特爾生產的4004微處理器標志著CPU的誕生,隨后英特爾與微軟Windows系統組成的“Wintel”聯盟,取代了IBM的霸主地位,成為計算產業的現實標準,被廣泛應用于PC、高性能服務器以及云服務器中。自此以CPU為中心的計算架構主宰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支撐著云計算的崛起。
經過技術的迭代與發展,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下,國內外沉淀出了引領產業發展的頭部云廠商,國外谷歌、AWS、英偉達等,國內以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為主。中國云廠商在技術能力、市場規模、生態方面已與全球巨頭處在相同起跑線。
與此同時,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變革需求旺盛,而直接調用彈性、高并發、異構的云端算力是更經濟、理想的選擇,這也為各大云廠商創造了新的機遇。
對于云廠商來說,過去以技術吸引客戶已經不再具備優勢,技術與服務的結合才是新的“致勝法寶”。如何構建滋養的生態與服務體系來吸引企業,讓企業在云集的云廠商中獨此青睞,成為大家角逐的核心。云上戰爭進入生態服務的新篇章。
云市場企業的核心需求
云計算的市場發展很快,根據調研機構的數據預測,中國云計算市場整體規模已達千億級,到2025年有望過萬億。市場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云生態環境的快速變化,技術、客戶需求、伙伴關系都伴隨著規模的擴張和應用的深入在不停地演變。
在過去,云計算的重點客戶主要是互聯網企業,這些企業具備強大的IT開發與技術能力,上云可以為企業帶來算力性能的升級與業務效益的賦能,釋放巨大的價值。而云廠商只需專注投入精力在技術底座,為企業打開便捷上云的路徑。
隨著數字化深入到各行各業,千行百業迫切的數字化需求,不僅僅是簡單的上云與滿足基礎的IT技術,而需要更多解決特色行業的具體業務場景,能夠滿足具體業務應用的方案。各行各業使用云服務,更希望通過云計算與云生態引入新技術、新業務釋放價值。與此同時,在算力與業務的扶持之外,企業也需要產業鏈的資源打通,互聯互通、共同利益體的資源共享成為許多企業青睞的連接方式,目光長遠的企業不再選擇零和博弈的競爭形態,共生共強一起做大蛋糕成為許多企業的共識。
我們可以看到,云市場中用戶在互聯網紅利消退的環境下,不僅對云技術需求高,對具體的業務場景與生態服務有了明確的要求,豐富的生態產品不再是吸引用戶的唯一,生態資源的針對性服務與權益成了選擇的關鍵考量因素。
云廠商們也在市場需求的變換中轉換了思路,需要以更加具象、專業、細分的各種服務形式賦能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與此同時云廠商們也需要清晰意識到能力的邊界,真正滋潤生態系統中的萬物生長,共創繁榮,讓生態得以良性的發展,筑巢引鳳吸引更多深耕行業的企業參與。
云廠商中的頭雁阿里云在云市場的大環境變幻中,隨之也升級了生態服務,為云行業生態體系的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
升級的生態主張
隨著云計算場景和業務不斷深化,阿里云與伙伴的合作模式從最早的公共云分銷模式,演進到產品解決方案共創、大型項目合作與聯合市場銷售共存的階段,合作伙伴體系也變得更復雜。
“伙伴體系越復雜,明確的分工、清晰的邊界就越重要。阿里云要恪守邊界,讓伙伴走在前面。”阿里云智能全球銷售總裁蔡英華在2022阿里云合作伙伴大會表示。
阿里云全面升級了生態的核心主張以及權益支持,轉變服務的戰略思維,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分工明確。基于生態合作伙伴的能力模型,去適配生態伙伴,而不是讓伙伴來適配阿里云。阿里云按照生態合作伙伴的能力標簽分類,分為分銷伙伴、集成伙伴、咨詢伙伴、解決方案ISV伙伴、產品ISV伙伴等,專門成立了相對應的生態團隊,來專項服務合作伙伴。
2.恪守邊界。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行業知識和上層應用能力更多由伙伴去補齊,而阿里云持續聚焦核心技術和通用型平臺能力,以推動解決方案的集成化、場景化、規模化,更好的服務產業的發展。
3. 將核心產業智能能力全面向生態伙伴開放。阿里云將產業智能OpenTrek的行業數據平臺能力、行業智能引擎能力全面向伙伴開放,與ISV、SI伙伴共同服務產業。通過簡單的調用接口,生態伙伴就可以結合自身產品、能力,形成有特色的行業解決方案。
在生態的核心主張外,對于生態伙伴最關心的權益體系中,阿里云也進行了全面的升級。
在具體的生態服務權益方面,阿里云根據各類合作伙伴的專長與合作模式,量身定制了一攬子權益體系:未來三年投入10億專項資金,與分銷伙伴共同服務全國300個城市;在阿里云主導項目中推薦集成伙伴總集;加大專業細分領域機構伙伴的合作規模,并為咨詢伙伴服務中國企業出海、跨國企業落地中國提供專屬支持;以清晰的產品邊界保障ISV伙伴利益,整合資源幫助其拓客和增收;共建云化技術交付標準,提升服務伙伴的履約能力。
在蔡英華看來,一個完善的權益體系是在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和價值分配的基礎上形成良性循環。阿里云與合作伙伴共同以客戶為中心創造1+1>2的協同效應,進而在客觀評價的基礎上,分享給伙伴的權益一定要達到伙伴的期望值。
無論是真金白銀的投入,還是愈加細分的專屬服務資源與規模擴增,都意味著阿里云在技術流之外,將云廠商服務流的水平進一步拔高。而支撐著生態服務與權益體系的核心源于阿里云多年沉淀的云服務、云計算的技術實力。
繁榮的生態技術底座
生態的核心主張與權益支持離不開阿里云在底層技術方面的支撐。
阿里云擁有十多年積淀的云計算底層技術,以飛天云操作系統為核心,自研芯片、服務器、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軟硬一體的新型計算體系架構,包括洛神網絡、盤古存儲等,可以為服務伙伴帶來強大、通用、普惠的計算能力。盤古、神龍等多項自研技術也先后入選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
在6月阿里云2022的峰會上,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峰強調了阿里云今年最重要的策略“Back to Basic”,將云計算的服務回歸到底層與源頭,去做最基礎的計算架構創新。
阿里云為新型云數據中心設計的專用處理器CIPU,與飛天操作系統的結合,可以為產業用戶帶來更加高云端算力生產和低成本服務與靈活性的選擇。即使再細分的特殊行業應用,也可以獲得充分的支持,千行百業可以在細致的服務中解決產業需求,繁榮的生態支持,也能夠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生息與發展,共同進化。與此同時,得益于算力與服務的支持,大量的創新也會生長出來,使能產業用戶提升市場競爭力,加深護城河。
截至目前,已經有上千家的企業,圍繞阿里云的生態在大數據、AI的平臺進行產品的深度集成,二次開發和構建行業的解決方案并大量的實踐落地,深入到市場的各個區位。在數字政務行業,阿里云與中水北方宣布共建水利數字孿生技術創新中心,推進水利數字孿生及智慧水利相關技術產品的市場化落地;在交通行業,中咨泰克、上海城建院、華設設計集團、河南設研院、海信網科等多家伙伴與阿里云達成合作,攜手深化服務數字交通;在制造行業,阿里云聯手北科工研推出面向鋼鐵行業的工業智能應用解決方案,實現加熱爐智能燃燒、鋼鐵產品質量數據分析及能耗成本優化等場景技術突破。
無論是底層的云技術還是云生態的服務,阿里云都在用行動踐行“Back to Basic”的宗旨,回歸技術與服務的本源。在底層云技術與生態雙輪的驅動加持下,云市場的萬物生長進入了良性循環,不僅是為數字經濟下的千行百業數字變革帶來了全新的面貌,也為中國的軟件生態孕育提供了沃土,推動新一輪的產業浪潮。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產業數字化升級,賦予了參與者們更大的潛力。生產力與創新的疊加,也讓數字時代的智能生產與生活加速到來。不同的云廠商與多元的生態,背后千千萬萬的方案與應用,為我們掀起了一場面向萬物智聯的遷徙。這一次的工業革命故事展開,將可能由中國定義的軟件生態書寫。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48瀏覽量
137637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335瀏覽量
269710 -
阿里云
+關注
關注
3文章
969瀏覽量
431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