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關系是商品價格的一大決定因素。
就拿碳酸鋰價格來說,近兩年時間價格暴漲十倍,這背后最直接的因素便是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
來看一組數據,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24.7萬輛,同比大幅增長122.4%。
受益于終端市場需求拉動,上游包括鋰業在內的產業均迎來一波快速發展。一個最直接的明證,就是上半年我國不少鋰業企業取得了利潤的暴漲。
以總部位于四川的天齊鋰業為例,今年上半年其歸母凈利區間在96億-116億,較比去年同期增長11089.14%-13420.21%。
去年同期天齊鋰業的歸母凈利為8579.75萬元,還沒過億。今年上半年卻一舉達到數十億的歸母凈利,增長幅度高達110倍至134倍,堪稱財富制造機。
大家可能對96億的歸母凈利沒啥概念(按最低限度算),換算一下,今年上半年一共181天,也就是說天齊鋰業日賺超5300萬。不說一天了,這是我們大部分一輩子都無法賺到的數字。
鋰業巨頭-天齊鋰業
在官網上,天齊鋰業是這樣介紹自己的:是中國和全球領先、以鋰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企業,公司業務涵蓋鋰產業鏈的關鍵階段,包括硬巖型鋰礦資源的開發、鋰精礦加工銷售以及鋰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
從現有資料可以了解到,天齊鋰業最早創辦于1997年,彼時名字叫天齊實業,主要做包括鋰礦在內的礦物進出口生意。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后來天齊實業收購了射洪鋰鹽廠,并在此基礎上組建了天齊鋰業。
天齊鋰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吃到了行業發展的紅利。從2002年開始,我國消費類電子產品銷量就迎來了持續增長,帶動了鋰電池產量的快速擴增。
來看一組數據,2002年至2007年,國內鋰電池產量從2.7億增長到13.5億。受益于此,07年的時候天齊鋰業便實現營收3.6億。
當然,這個時候的天齊鋰業雖然營收數億,但在上市企業中只能算平平無奇。其之所以成長為后來的“鋰業雙雄”之一,還要得益于后續一系列的收購手段。
在此后十余年間,天齊鋰業陸續成功收購泰利森、SQM等鋰業巨頭。其中,泰利森澳大利亞鋰礦開采企業,擁有全球開采規模最大、品質最穩定的鋰輝石礦山,是全球鋰產業鏈上游具備話語權的巨頭之一。
智利化工礦業SQM則是全球率先突破大規模鹽湖提鋰技術的企業,坐擁世界上濃度最高、儲量最大、開采條件最成熟的智利阿卡塔瑪鹽湖,是當時的全球鋰礦四巨頭之一。
通過收購上述兩家鋰業巨頭,天齊鋰業成功坐擁全球最大、品質最好的鋰礦資源,也因此一舉成為國內乃至全球的鋰業巨頭。
綜合來看,天齊鋰業的巨頭之路主要有兩個根基,一是消費類電子、新能源汽車等終端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鋰電池產量的迅速擴增,從而利好包括天齊鋰業在內的鋰產業鏈上游巨頭。
二是通過一系列“蛇吞象”的收購手段,在短時間內掌握全球先進鋰技術,同時坐擁全球優質鋰礦產,極大的增強了天齊鋰業的行業話語權。
寫在最后
當前,新能源汽車已是全球發展大勢,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零部件,市場需求量自然將持續擴增,也帶動了鋰產業鏈的持續繁榮。
對新能源汽車而言,鋰是不可或缺的資源。也就是說,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誰掌握了鋰資源,誰的話語權就大。
雖然目前我國鋰電池市場規模全球第一,更是有萬億市值的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強勢廠商。但需要注意的是,全球近八成的鋰礦資源其實集中在美洲、澳洲,我國鋰儲量僅占7%左右。
換句話說,我國鋰原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容易被卡脖子。因此,像天齊鋰業這樣在海外收購、坐擁海外鋰礦資源的企業就顯得舉足輕重。
延展閱讀
這里不得不提的是,雖然鋰電池是當前新能源汽車的首選,但新能源汽車還有另一條賽道,即氫能源。
一旦氫能源技術取得突破,其憑借隨處可取原材料的優勢以及比鋰電更環保的優勢,將能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殺出一條血路。
這么看來,包括天齊鋰業在內的鋰業巨頭均存在這么個風險,即氫能源技術的突破。
-
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60文章
8143瀏覽量
170722 -
天齊鋰業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瀏覽量
239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