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是工業互聯網應用六大模式,是探索新模式新業態新應用的生動實踐,是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經驗總結,是支撐工業經濟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有效路徑。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未來尤為可期。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加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需要我們緊抓時與勢、緊扣破與立、緊謀近與遠,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六大模式。
緊抓時與勢
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工業互聯網既是關注焦點,也是發展重點,處在創新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可謂機不可失、時不我待,且勢在必行、不進則退甚至慢進亦退。
“時來易失,赴機在速”。緊抓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之“時”,就是要緊抓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時代之機。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會帶來社會生產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躍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歷史的發展軌跡。進入21世紀,一場新的、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工業革命正加速到來。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全新工業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工業互聯網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深度集成,打通云、網、邊、端,加速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融合。通過打造泛智能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正成為賦能千行百業,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撐。發揮歷史主動精神,把握時代機遇,加速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機不可失。
緊抓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之“時”,就是要緊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戰略機遇。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重要基石,工業互聯網既是數字產業化重要的拓展方向,也為產業數字化提供了關鍵基礎設施和產業生態支撐。工業互聯網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增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完善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加速產品和服務迭代。聚焦戰略前沿,搶占高質量發展制高點,加速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時不我待。
“大勢之趨,如水走壑,莫可遏抑”。緊抓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之“勢”,就是要緊抓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必行之勢。自2017年***總書記首提“要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系統推進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數字經濟”以來,總書記10多次對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工業互聯網連續5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黨中央國務院數十次對工業互聯網進行戰略部署,充分彰顯了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立足新發展階段、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牢牢把握發展數字經濟之勢,加強工業互聯網戰略布局,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緊抓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之“勢”,就是要深刻認識工業互聯網發展階段性成效,順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迫切需求,應勢而動、乘勢而上、順勢而成。近年來,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產業支撐、融合創新成效斐然。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網絡、平臺、數據、安全四大體系“從無到有”。高質量外網建設基本實現全國地市全覆蓋,5G基站數超170萬個,標識解析五大頂級節點投入運行,MA標識國際標識代碼納入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綜合型+專業型+特色型”平臺體系初步構建,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50個,連接設備超過7800萬臺(套),28家企業加快建設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分中心體系加速建設,已形成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體系化布局。國家、省、企業三級協同聯動的技術監測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安全監測范圍覆蓋14個重要工業領域,安全體系保障能力持續提升。產業支撐逐步強化,工業5G芯片、模組、終端產品產業化進程加速,傳統模組和終端向智能化方向演進。“5G+工業互聯網”、時間敏感網絡、邊緣計算、工業智能等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究、標準研制和產業化進程基本與國際同步,R16、R17標準推動5G核心網技術行業應用能力不斷增強。主要高校依托新工科建設,開展相關專業和交叉學科體系建設,全國108家高職院校備案開設工業互聯網專業,一批工業互聯網人才實訓基地在全國布局,人才體系扎實構建。融合創新持續深化,從研產供銷服各環節單點應用,向全環節全流程綜合集成應用和多領域系統創新延伸。工業互聯網應用范圍向鋼鐵、機械、電力、交通、能源等40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加速滲透。“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超過2400個,覆蓋電子設備制造、裝備制造、鋼鐵、采礦等22個重點行業,打造了上萬個5G應用創新案例,逐步形成協同研發設計、柔性生產制造、無人智能巡檢、生產過程溯源、設備預測維護等20個典型應用場景,助力企業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綠色、安全發展。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測算,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達到4.13萬億元。
緊扣破與立
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六大模式,需要著力破解傳統思維,轉變發展方式,創新業務模式,順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和組織形態根本性變革。
平臺化設計以高水平高效率的輕量化設計、并行設計、敏捷設計、交互設計和基于模型的設計等路徑,著力破解傳統設計方式中存在的單線程、慢反饋、低時效、長周期、高成本、設計與生產裝配脫節、協同修訂困難等問題。通過匯聚人員、算法、模型、任務等設計資源,著力實現云化協同、共享資源、實時交互等,提升大中小企業協同研發設計效率和質量,降低中小企業研發設計成本,推動數字交付等新型設計成果產出。
智能化制造以強化制造本身的智能化和基于時效反饋的智能制造為路徑,著力破解傳統制造方式存在的生產運營數據缺失、資產管理方式落后、備品備件庫存率高、設備故障率高、生產效率低、設備難以預測性維護等問題。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領域加速創新應用,智能化制造一方面可提升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憑借感知設備、生產裝置、控制系統與管理系統等廣泛互聯,實現工業現場全要素全環節的動態感知、互聯互通、數據集成和智能管控;另一方面可實現生產環節對市場信息的智能反饋,通過數據分析、決策優化開展生產智能管控和智慧運營決策。
網絡化協同以強化企業內部協同和全產業鏈協同為路徑,著力破解傳統協同方式對人力的過度依賴,解決了協同范圍小、效率低、錯誤率相對較高等問題。通過網絡配置客戶、訂單、設計、生產、經營等各類信息資源,網絡化協同一方面可提升企業內部協同效率,打破部門壁壘,動態化組織生產制造,實現資源高效利用,縮短產品交付周期,降低企業生產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通過推動供應鏈企業和合作伙伴共享客戶、訂單、設計、生產、經營等各類信息資源,提高產業組織柔性和靈活性,加速推動產能共享等新業態的涌現。
個性化定制以低成本、大批量、高質量的用戶需求與生產制造高效協同為路徑,著力破解傳統生產經營方式中客戶個性化需求難以直接傳導至生產企業、傳統自動化生產線缺乏柔性化難以大規模生產個性化產品的問題。通過企業與用戶深度交互等變革,個性化定制一方面創新生產服務模式,實現用戶在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深度參與;另一方面促進以客戶為中心的柔性化生產能力,讓企業以低成本、高質量和高效率的大批量生產實現產品個性化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
服務化延伸以突出效能延伸和價值創新為路徑,著力破解傳統制造企業難以實時獲取客戶反饋和產品數據,難以將價值創造環節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導致盈利能力不足等問題。通過對智能產品裝備的遠程互聯和數據分析,幫助企業從簡單加工組裝、單純出售產品向“制造+服務”“產品+服務”轉變,形成產品追溯、在線監測、遠程運維、預測性維護、設備融資租賃、互聯網金融等服務模式,并通過現代供應鏈管理、共享制造、互聯網金融等產業鏈增值服務,加速無形資產和智力資本轉化,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數字化管理以透明化、實時化、扁平化管理為路徑,著力破解企業因缺乏實時數據,而無法對人力、設備、資金、電力等資源進行統籌配置,難以從海量數據中提取關鍵信息等問題。通過打造數據驅動、敏捷高效的經營管理體系,數字化管理一方面有助于打通內部各管理環節,推進可視化管理模式普及,開展動態市場響應、資源配置優化、智能戰略決策;另一方面可創新企業業務活動,優化乃至重塑企業戰略決策、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構建數據驅動的高效運營管理新模式。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推動工業互聯網六大應用模式,不能脫離制造業而虛談模式應用與方法創新,否則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隨著工業互聯網自身發展而不斷演進,對工業賦能、賦智、賦值,有力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降本、綠色、安全發展。六大應用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不斷演進迭代、動態變化的過程,是不斷通過實踐進行總結歸納進而再指導實踐的過程,是不斷伴隨生產要素變化、生產方式調整、生產技術創新、組織形態變革而提升勞動生產率和生產價值的過程。六大應用模式更不能割裂看待,應從發展制造、闡釋制造、變革制造的目標出發,系統的、完整的、全面的深化應用及推廣。推進六大應用模式要區別情況、分步推進,我國工業體量大、門類多,隔行如隔山,很難一個藥方包治百病,要面向數字化基礎好,轉型需求高的行業優先推廣,要過“技術關”、要算“經濟賬”,分階段、分行業系統發力、差異化拓展。
緊謀近與遠
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加速推進工業互聯網六大模式,要統籌長遠發展與近期目標,有序推動各項工作。
近期看,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市場主體困難明顯增多,需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業互聯網應聚焦中小企業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壯大先進產業集群、培育新型人才促進就業等方面開展。
加速中小企業發展。做優環境激發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內生動力,創新模式緩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資金難題。具體而言,通過搭建提供輕量化設計和生產軟件的技術共享平臺,降低中小企業研發生產成本;搭建資源共享的公共服務平臺,引導中小企業通過設備共享、產能共享等方式降本增效;開展大數據金融等服務,為中小企業建立經營檔案、風控模型和信譽臺賬等產業記錄,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聚焦行業和工業場景,打造一批智能工廠、5G全連接工廠、工業智能質檢示范生產線標桿示范。根據不同行業企業對六大模式的實踐應用,及時遴選典型場景進行針對性推廣,為企業實現網絡覆蓋、要素互聯、數據采集、環節滲透、場景普及提供參考和解決方案。
壯大先進產業集群。建設一批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生態齊全的工業互聯網產業園,推動產業鏈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聚焦產業集群轉型的痛點難點,研制工業互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大力推動集群企業管理上云、數據上云、設備上云、業務上云,基于六大應用模式發展協同制造、遠程運維、眾包眾創、集采集銷等產業集群新模式,提升集群共享協作水平。
培育新型人才促就業。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對于帶動就業、穩定就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動人才培養體系與不斷發展的制造業用人需求對接。圍繞“新工科”建設目標,持續打造標準化專業建設方案,系列化培訓教材和模塊化課程內容。基于六大應用模式和典型行業場景,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教育培訓解決方案,并廣泛推廣應用至高等院校。
長期看,工業互聯網將向著應用場景更加豐富、應用環節更加深入、賦能行業更加廣泛的方向發展。這需要突破核心技術、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構建數據要素市場、營造發展新生態。
突破核心技術。緊緊牽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聚焦戰略前沿和制高點領域,加快突破高端芯片、工業控制系統、智能傳感、關鍵基礎軟件等關鍵核心技術,提升工業互聯網技術基礎研發能力。強化基礎共性技術、工程化和產業化技術供給,加快科技創新成果的共享、轉化和產業化,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聯動的技術和產業創新體系,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建設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和共性技術公共服務平臺。
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成涵蓋網絡、平臺、數據、安全四大體系,覆蓋各地區、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要推進工業互聯網網絡互聯互通工程,推動IT與OT網絡深度融合。實施標識解析增強行動,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增強工程。實施平臺體系壯大行動,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廣工程,培育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平臺。實施安全保障強化行動,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綜合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構建數據要素市場。按照總書記指出的“統籌推進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要求,推動工業大數據創新發展,落實《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試行)》,提升企業數據管理水平,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積極探索構建工業互聯網數據確權(登記)中心,理順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等分置的產權運行機制,激活數據要素市場活力,實現工業數據要素的全網互聯、全量確權、全程可信、全域監管。
營造發展新生態。持續加強產學研用合作,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有效貫通,打造供需精準對接、各方協同共贏的發展生態。完善服務體系,加強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展評估、咨詢、培訓等數字化轉型服務機構,培育一批面向細分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為制造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更多專業化服務。
為促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六大模式深化綜合應用,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構建了“1+2+1+1”的產品和服務體系,通過打造“一園兩平臺一中心一標桿”,即1批工業互聯網產業園、2類平臺、1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訓中心、1批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努力構筑工業互聯網產業高地、數據高地、人才高地、企業高地,助力我國工業互聯網事業邁上新臺階。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摯一領”。工業互聯網生于變革之機、存于發展之要、立于未來之先,也必將成于大勢之趨。未來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必將不局限于當前的六大模式,但服務于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方向不變,變革生產制造方式、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的使命不變,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必將譜寫工業化與信息化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實現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審核編輯 :李倩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7瀏覽量
94206 -
數字經濟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60瀏覽量
18326
原文標題: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六大模式
文章出處:【微信號:CADCAM_beijing,微信公眾號:智能制造I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