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科技領域,能夠像半導體一樣,在小至納米級的方寸天地中,容納來自全球和全民的期待與注視。提到半導體產業,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扎實的基礎科學創新、環環相扣的產業鏈協作、長期系統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廣闊市場支撐商業回報……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中國半導體產業要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需要跨越巨頭林立的銅墻鐵壁,建立起專屬壁壘和優勢。
這聽起來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但回顧半導體與計算歷史,一方面,從來沒有哪次創新和突破是容易的,每一個開啟新時代的半導體企業都經歷了艱難的追趕,這是一條必經之路,也是被驗證的成功之路;另一方面,技術是半導體產業格局的關鍵催化劑,這個行業一直處在變化和革新之中,從電子管到晶體管、從RAM到DRAM、從x86到ARM/ MIPS等多種架構,從CPU到GPU/DPU/TPU多元計算,技術在變化,新的市場機遇在涌現,產業格局也在不斷發生位移。
從這個角度講,看似難以撼動的半導體產業,必然會迎來一個又一個破壁人,鑿開縫隙,讓破局的光亮照進來。8月12日,科創板就出現了這樣一道光——國內先進微處理器領先企業海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光信息)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總市值超千億元,成為今年半導體領域市值最高的IPO。
除了資本市場表現優異,海光信息還得到了來自學術界的認可與肯定,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濤,以及陳國良院士、李伯虎院士、沈昌祥院士、鄭緯民院士、李國杰院士等紛紛對海光信息給予認可,上海、天津、成都等地亮起了祝賀海光上市的燈光秀。
海光信息憑什么得到資本市場和學術領域的雙重認可?讀懂這束 “光源”的珍貴之處,或許我們就會更清晰地看到,半導體產業發展之路怎樣抵達更遠處。
光之空間,計算三變
前面提到,半導體產業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新的變化,這些變化中醞釀著新的技術、規則和勝負手,最終驅動整個產業版圖的位移。讀懂當下計算產業的變化,才能夠理解中國半導體企業應該匹配怎樣的價值與方向。
具體來說,有這樣幾種變化,正在給半導體產業帶來深刻而確定的變化:
需求之變:半導體企業的興衰與供需變化有著必然和緊密的聯系,正如個人PC的崛起帶動了CPU的發展,存儲需求的變化改變了DRAM的格局,需求是一切變化的前提,而今天我們可以看到,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東數西算工程的正式啟動、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大力建設,誕生了諸多新的計算需求和產業空間。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重要的 CPU 消費市場,計算機用戶基數龐大,過去幾年內集成電路產業以20%左右的年均增長率發展,給國內半導體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正如鄭緯民院士在賀詞中所說,海光信息的上市緊跟算力時代的社會需求,抓住東數西算的發展機遇,有望帶動集成電路產業良好發展。
技術之變: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GPU改變了CPU一家獨大的格局、光計算可能顛覆經典計算,半導體歷史上的神話都是由一個個新技術書寫的。而隨著物聯網、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也要求半導體企業不斷推陳出新提升技術能力和產品能力,比如更高性能的CPU、支持圖形圖像處理任務的GPU、滿足AI浮點運算需求的GPGPU等等,繞過競爭激烈的傳統賽道,抓住新技術帶來的增長機遇。
模式之變:半導體產業鏈的高度協同性,決定了其必須以產業集群生態的模式來建立優勢,硅谷、新竹產業園、九州硅島莫不如是。因此,國產半導體產業必須從單一企業、單一能力的發展模式,轉變為生態聚合、產業集群型協同發展。可喜的是,近年來多個城市在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的相關政策不斷推進,做大做強生態成為行業共識,已經誕生了不少具有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集群,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濤就提到,海光信息上市是中國科學院推動價值鏈、產業鏈、資本鏈三鏈聯動的碩果,未來將對培育產業集群做出新的貢獻。
基于上述產業三變,中國半導體企業如果能把握住機會,將大有作為。海光信息就是抓住變革機遇、能而有為的代表,成功打開了發展空間。其上市招股書顯示,2021年因市場需求增長和DCU產品的規模化銷售實現盈利。
海光信息做對了什么,是我們要為半導體發展之路所探尋的答案。
光之舞臺,點亮新機
有一個古老的寓言,老師要求學生買樣東西把黑暗的房間裝滿,有人買了干草,有人買了蠟燭,用光明照亮了整間房屋。為什么海光信息能把握住產業變革,成功登上時代舞臺,或許可以從這束“海光”點亮的四個位面來理解。
位面一:技術。半導體的商業化成功一定是以技術創新與突破作為前提,高端處理器設計復雜,核心技術此前僅掌握在幾家國際領先企業手中,海光信息一直保持著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在高端處理器及相關領域開展了系統化的知識產權布局,成為目前少數幾家同時具備高端通用處理器和協處理器研發能力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其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擁有已授權專利 179 項(其中發明專利 136 項)、154 項軟件著作權和 81 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知識產權。技術研發為海光信息奠定了核心優勢。
位面二:產品。肖克利奠定了硅晶體管的發展方向,但成功實現集成電路規模化制造的卻是“八叛逆”成立的仙童半導體,這一段歷史公案也說明,成功的技術未必能轉化成成功的產品。顯然,海光信息跨越了由研到產的鴻溝,所研發出的第一代、第二代 CPU 和第一代 DCU 產品的性能均達到了國際上同類型主流高端處理器的水平,產品性能逐代提升,功能不斷豐富,順利實現了商業化應用。
位面三:市場。歷史經驗證明,半導體企業必須打開強勁的市場需求,來攤平高昂的研發投入,進入良性循環。從海光信息的產品線中不難看出,其核心產品CPU 系列支撐通用計算服務,已經廣泛應用于電信、金融、互聯網、教育、交通等重要行業或領域。海光 DCU則 面向大數據處理、商業計算等計算密集型應用領域,以及人工智能、泛人工智能類運算加速領域,是如火如荼地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所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隨著中國數字經濟的加速,其市場份額還將進一步擴大。
位面四:生態。業內有句話,撼山易,撼生態難,做大“朋友圈”是一件難事,也是中國半導體企業向產業上游發展的必經之路。生態建設方面,海光信息一方面加強自身產品的兼容性,海光 DCU 協處理器能夠較好地適配、適應國際主流商業計算軟件和人工智能軟件;另一方面,主動融入國內外開源社區,提供適用于海光 CPU、海光 DCU的適配和優化方案。同時,通過海光產業生態合作組織,凝聚了數千家上下游合作伙伴。多管齊下,吸引多個軟硬件企業擁抱海光,研制基于海關高端處理器的國產整機系統、基礎軟件和應用軟件,初步形成了“芯片設計與制造—整機系統—軟件生態—應用服務”的完整產業鏈,為未來集群式創新提供了土壤。
相繼點亮技術、產品、市場、生態四個位面,海光信息也為自身照亮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上市只是新征程的開始。
光之所向,海光照耀前路
不難看到,海光信息成功登陸科創板,是中國半導體企業的一次自證與他證,也點亮了大眾對中國半導體產業進一步發展的信心和希望。
海光信息一路發展,有三個因素是值得記取的,也應該成為衡量中國半導體企業的價值標尺:
1.長期而堅定的科研投入是基石。在半導體歷史上,一種劃時代的技術可能顛覆一個時代,但技術創新不可能憑空而來,海光信息一直保持著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報告期內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 95.35%,對于高科技企業來說,技術資產才是贏取未來的核心籌碼。
2.充分的市場活動才有活力。日本五代機證明,半導體產業的活力必須以需求為導向、由市場來檢驗,是無法被規劃的,海光信息用市場表現證明了企業的生存活力,其成功是緊密擁抱市場的必然。
3.積極開放的協作機制。基于x86的CPU系列和GPGPU系列,海光信息一直在開放生態和全球協作之下發展,而不是閉門造車,進而建立起核心競爭力。
每每討論半導體話題,很容易進入兩種語言體系:一種是盲目樂觀,認為“中國必勝”;一種是消極悲觀,認為現狀艱辛,后發難以居上。如果沒有理性的認識,所謂信心不過是無源之水;如果沒有感性的信念,那么誰還愿意去開拓中國半導體的前路呢?
從這個角度,海光信息的出現給了我們另一種選擇,因為看到了光,所以能夠相信,中國芯片正在一點一滴地積蓄力量;因為照亮了路,所以愿意主動擁抱中國科技,和中國半導體一同邁向未來。海光,以及你、我和每一個人,都是那只可能改變半導體格局的蝴蝶。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380瀏覽量
218944 -
gpu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741瀏覽量
128963 -
科創板
+關注
關注
4文章
897瀏覽量
27588 -
海光信息
+關注
關注
0文章
19瀏覽量
211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