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寧遠)從可穿戴設備到虛擬助手,再到汽車雷達/激光雷達,各種傳感器在邊緣設備中的使用越來越多,這不僅要求SoC在DSP性能和低功耗/面積之間取得最佳平衡,還要求SoC開發人員能夠輕松擴展其硬件架構以處理不同數量的數據流。
Sensor Fusion傳感器融合
傳感器融合的目的簡單來說,就是結合大量傳感設備的數據得出更精準的結果。因為各類傳感器都有自己的優劣勢,不可能從單一傳感獲得我們所需要的所有功能,因此sensor fusion傳感器融合這一概念應運而生。得益于MEMS技術的發展以及傳感器成本在逐漸下降,很多傳感設備都能應用到這一概念中來。
其中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很多sensor fusion的應用,一個大家都會用到的例子就是計步器。要達到比較精準的步伐計算,通常會融合加速度計、陀螺儀、磁力儀等等。有的計步器為了感知周圍環境還會加上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這種簡單的應用不需要太高的運算能力,小型MCU上的幾十個MIPS就足夠。
涉及全屋智能、汽車自動駕駛ADAS這種場景sensor fusion就復雜多了,會涉及很多交互、感知、識別。這種場景計算要求很高,而且需要動態管理計算資源,并且通常來說,這類應用里功耗都是受限的。
sensor fusion是一個基礎模塊,有了它,便可以實現穩定的定位、穩定的目標檢測以及穩定的單目標多目標跟蹤。sensor fusion并不是簡單的傳感器堆疊,它是傳感器的屬性合一。以現在最火熱的汽車ADAS應用來說,攝像頭、Lidar以及Radar的融合是最常見的。這些傳感器進行融合的先決條件,是傳感器必須在一個共同參考系中,同時傳感器必須能夠以某些方式同步或者能用一個通用的時間參考。
時間同步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不同傳感器觸發方式不相同,原始數據幀率也各不相同,從10Hz到幾百Hz不等。有的傳感器自帶時間基準,有的需要外部時間戳。一般由硬件同步板卡來完成很高精度的時間同步。
Sensor Fusion異構處理需求
各式各樣的傳感設備意味著有著各式各樣的數據需要處理,不同數據的處理可能有著天差地別的處理方式,因此有彈性的處理方式更契合現在的sensor fusion。
(DSP與sensor fusion,Synopsys)
因為這種應用里包含了大量的運算,通用處理器已經不太適合,一般采用DSP或特定的硬件加速器。而硬件加速器只適用特定的應用,不太適合可能需要各種運算的傳感器融合系統。而向量DSP有大量的并行處理,包括VLIW,SIMD以及多核,可以很好地滿足PPA的要求。
DSP IP如何助力sensor fusion面臨的挑戰?
在前端處理上,DSP處理與傳感器相關的輸出信息,這些前端處理上往往會涉及包括F相關算術運算,比如FFT,CFAR,以及線性代數和非線性代數,以及向量運算等等基礎的資料處理運算。后端處理根據應用會有很大的變化,像物體偵測、物體識別,物體追蹤等等應用里DSP運算會隨著時間不斷演進,運算的資料形態也根據實際情況不盡相同,運算多樣彈性較高。
這里會涉及數據的關聯,Lidar提供3D點云數據,圖像提供2D數據,毫米波雷達提供雷達點,這些數據全部關聯起來需要進行匹配計算做特征匹配,會有大量的運算需求。DSP除了能提供這些前后端處理的計算能力,也能夠分擔一些融合中和AI相關的計算任務。一個好的DSP IP很適合作為sensor fusion的運算單元,提供運算的彈性,支援多樣的運算。
(ARC VPX DSP IP,Synopsys)
什么樣的DSP IP可以降低sensor fusion在SoC層面面臨的挑戰?首先,從一體式結構來說,DSP IP需要提供豐富的接口集是很有必要的,啟動器接口、目標總線接口以及支持外設和加速器集成的接口都需要支持。高效的數據移動能力不必多說,這不僅需要能從內存和外設中移動數據的高效DMA,還要能提供在高內存延遲上的恢復能力。最后,一流的PPA當然也是不能少的,更高的運算能力更少的功耗總是更好的。
小結
各種sensor fusion應用推動了對更高效數字信號處理的需求,采用經過VLIW,SIMD,多核等并行處理器技術優化后的DSP IP,可以在遵守單一編程環境的同時來優化處理一系列sensor fusion應用里的工作負載。
-
溫度傳感器
+關注
關注
48文章
2972瀏覽量
156283 -
NTC
+關注
關注
7文章
437瀏覽量
52170 -
PTC
+關注
關注
4文章
300瀏覽量
4197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