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工作中,經常會用到“dB”這個單位。比如插損,回波損耗,功率,我們經常會用xx dB,或者xx dBm 來描述。當然,對于同行來說,很容易理解你到底說的什么意思,但是對于外行來說,聽起來就一臉懵逼:說的什么玩意?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多次介紹關于“dB”的概念(鏈接1,鏈接2),包括計算方法(鏈接3, 鏈接4)。今天我們再來說一下dB這個概念,希望越捋越清晰,最好能讓老少婦孺全知。哈哈!
什么是dB?
dB的中文名稱叫做分貝,這里既有音譯,又有意譯。我們取了dB 英文全稱 “decibel”后面那個 “bel ”做“貝”,然后用了前面的 deci 為“分”。通俗的解釋就是十分之一貝爾。這個是不是有點豁然開朗了,原來分貝中的這個“貝”全程叫做“貝爾”,是為了紀念電話的發明家: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這么重要的一個射頻單位,給電話的鼻祖 貝爾,當然是理所當然的了。我們知道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除了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之外,他還是一個聲學生理學家和聾啞人語的教師,他在研究聲音的過程中,順帶著發明了電話。而研究聲音的時候,對聲音的刻度做了定義——貝爾:當聲音的強度增加十倍時,聲音響度的增加量稱為1貝爾。它是用于比較電氣通信中的功率水平或聲音強度的單位,對應于10 比 1的強度比。由于貝爾是一個巨大的數字,所以貝爾的十分之一:分貝就出來了:當聲音的強度增加 100.1倍時,聲音響度的增加量稱為 1 分貝。換句話說,十分之一貝爾稱為 1 分貝。它是一種用于測量聲音強度或電信號功率電平的單位,方法是將其與對數刻度上的給定電平進行比較。
在分貝刻度上,最低可聽聲音(接近完全靜音)為 0 dB。10 倍影響力的聲音是 10 dB。比接近完全靜音強 100 倍的聲音是 20 dB。比接近完全靜音強 1,000 倍的聲音是 30 dB。
而在射頻設計中,dB 就是一個比值的以10為底數的對數。
對數 VS 指數 的數學基礎
在高中的數學學習中,我們認識了對數和指數這兩個相輔相成的數型。一個數的指數是指多少個這個數相乘,例如
而對數是指多少個給定的數相乘,會得到另一個數。所以這里有一個對應關系:
也就是:3 個2 相乘是8,而8 以2為底的對數是3.
既然兩個描述的東西都一樣,為什么有了指數,還要再搞一個對數呢?
我們看下面那個以10 為底的對數表:如果以數值表示的話,要不很大,要不就很小,但是用對數來表示時,就成了:3,2,1,0,-1,-2,-3。十以內的加減乘除是不是閉著眼都不會算錯。
更重要的是,換算成對數之后,原來的乘除運算,就可以變成簡單的加減了,豈不是更簡單了。
為什么用對數呢?懶可能是發明者的主要推動力素。
不服氣的話,你算一下這個:在一個射頻接受機系統中,已知,天線的增益是x5.7,低噪放的增益是x7.5,混頻器是x4.6,濾波器的損耗是x0.43,......,整個鏈路的增益是多少?很簡單嘛,就是這些增益值相乘嗎?5.7*7.5*4.6*0.43*12.8*8.7*35.6=?
告訴我,你的答案。我敲著計算器算了半天,結果是:335229.032752. 那如果這個天線接收到的信號是0.02354mW,output的信號功率又是多少?
是不是也夠煩的。
但是,如果我們把鏈路中的增益換成dB來表示呢?
那這個鏈路的總增益就是:0.76+0.88+0.66-0.37+1.11+0.94+1.55=?不用敲計算器,相信很多人心中已經有了答案:5.53 dB .那如果我們把接收信號功率也改成dBm形式:-16.2819dBm。那output信號功率就是 -16.28dBm+5.53dB=10.75dBm。這個計算過程是不是就比較清爽了。
這也是為什么 射頻工程師更喜歡用dB的原因——簡直太好用了。
射頻設計中dB
既然dB這么好用,那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是不是就可以隨便用了。比如當一個三端口功分器做合路器用的時候,在兩個輸入口各輸入30dBm的信號,輸出口的功率是多少?30dBm+30dBm=60dBm?
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就是,電壓增益和功率增益的區別?
電壓增益的dB是輸出電壓和輸入電壓比值的以10為底的對數的20倍。
而功率增益的dB是輸出功率和輸入功率比值的對數的10倍。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在射頻設計中,我們主要針對對象是射頻功率,硬要把它用在電壓上,那就要從功率和電壓的關系入手:
也就是說,功率增益是電壓增益的平方,這個平方在對數計算中就給了前面系數10一個2倍。
說到這了,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審核編輯 :李倩
-
DB
+關注
關注
0文章
48瀏覽量
22722 -
指數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瀏覽量
8285 -
射頻設計
+關注
關注
0文章
51瀏覽量
8625
原文標題:射頻設計,dB 為什么如此重要?
文章出處:【微信號:射頻學堂,微信公眾號:射頻學堂】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