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究 背 景
電催化水分解制氫可以在酸性、中性和堿性環境中進行。其中,中性/堿性介質中的析氫反應(HER)過程因需要額外的水解離步驟提供質子且水解離的動力學過程緩慢,導致催化劑表面的氫覆蓋度(θH)較低,反應整體動力學過程較酸性HER顯著變緩。因此,即使是性能最優異的HER催化劑Pt,在中性/堿性介質中的活性也比酸性條件下低2~3個數量級。
在中性/堿性介質中,常采取將貴金屬活性組分(如Pt)與有益于水解離的組分(如過渡金屬氫氧化物)進行整合的策略來提升中性/堿性介質的HER性能。盡管這一策略對活性提升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與酸性HER相比,催化劑表面的θH仍顯著偏低,導致活性受限。
此外,還存在過渡金屬(氫)氧化物等組分導電性不佳,影響反應過程中電子傳輸,催化劑表面OH*/H*發生競爭吸附等突出問題。因此,亟需發開新的催化劑以提升中性/堿性介質中催化劑表面的θH,實現對HER的高效催化。
文 章 簡 介
在堿性和中性pH環境下,貴金屬電催化劑(例如Pt、Ru等)發生析氫反應(HER)時存在水分解過程動力學緩慢的突出問題。
在此,我們發現,在中性電解液中,Ru納米顆粒(Ru NPs)負載的氧缺陷三氧化鎢(WO3-x)的析氫活性較商業Ru/C電催化劑提升了24.0倍之多。缺氧的WO3-x被證明具有儲存質子的能力,所存儲的質子可以在陰極電位下轉移到Ru NPs表面,從而顯著增加了Ru NPs表面的氫覆蓋度,使得Ru表面的決速步從水解離轉變為氫重組。
本 文 要 點
要點一:
首先測試了商業Ru/C (5 wt.%)電催化劑在1.0 M PBS中的HER活性。結果如下圖a所示,Ru/C催化劑展現出了較差的活性。隨后,通過使用微動力學模型擬合極化曲線,發現中性介質中HER的水解離步驟在Ru/C上受限,導致反應過程中Ru表面上的θH較低,抑制了后續的Tafel或Heyrovsky反應(圖b)。
進一步地,原位拉曼光譜實驗結果表明,在Ru-H鍵振動的拉曼頻率范圍內未觀察到相應的拉曼峰(圖c),驗證了Ru/C在反應過程中表面的θH很低。因此,為了提高Ru/C在中性介質中的HER活性,需要找到提高Ru表面θH的方法。
圖1 (a)負載在CP上的商業Ru/C (5 wt.%)的LSV曲線和相應的Tafel圖。掃描速率:2 mV s-1。(b)從微動力學分析獲得的θH與電流密度的函數。微動力學模型的建立基于圖中的三個基元反應。(c)在1.0 M PBS中,Ru/C (5 wt.%)在-0.5 V至-0.9 V(vs. Ag/AgCl)的電位范圍內的原位拉曼光譜。
要點二:
水熱法所合成的WO3/CP,通過進一步浸漬和熱處理以還原RuCl3同時制備氧空位,最終形成Ru-WO3-x/CP結構。為了驗證Ru-WO3-x/CP已被成功制備,對其進行了晶體結構和形貌等表征。XRD和HRTEM揭示了形貌和結構特征:六方金屬Ru納米顆粒均勻負載于具有氧空位的WO3-x納米棒的表面。EPR和XPS結果證明WO3-x納米棒中存在氧空位。
圖2 (a)Ru-WO3-x/CP的制備過程示意圖。(b)WO3/CP和Ru-WO3-x/CP的PXRD圖譜。(c)Ru-WO3-x/CP的HRTEM圖像。(d)使用ASBF過濾器過濾處理后的HRTEM圖像以及相應結構模型,藍色球體代表Ru原子,此處圖像為(c)圖中Ru-WO3-x/CP所標記的Ru NPs區域。(e)WO3和Ru-WO3-x的EPR光譜。(f)Ru-WO3-x/CP的Ru3d5/2和Ru 3p的XPS譜。(g)Ru-WO3-x/CP的W 4f和O 1s的XPS譜。
要點三:
性能測試結果表明:在-0.150 V的電位下,Ru-WO3-x/CP所能達到的電流密度比商業Ru/C (5 wt.%)/CP提高了24.0倍之多。同時,相較于Ru/C (5 wt.%)/CP高達78 mV dec-1的Tafel斜率,Ru-WO3-x/CP的塔菲爾斜率顯著降低至41 mV dec-1(圖3.7 b),表明HER的RDS從Ru/C上的水離解步轉變為Ru-WO3-x上的氫復合步。除了高活性外,Ru-WO3-x/CP在穩定性測試中也表現良好,連續30 h的測試中電壓沒有明顯波動,測試前后的活性沒有顯著變化。
圖3 (a)不同催化劑的LSV曲線。(b)相應的塔菲爾曲線圖。(c) Ru-WO3-x/CP與文獻報道的催化劑的性能比較。(d)Ru-WO3-x/CP在20 mA cm-2電流密度下記錄的計時電位曲線。插圖為穩定性測試前后的LSV曲線。
要點四:
原位拉曼,DFT計算,阻抗測試以及循環伏安測試等結果表明:低過電位下,溶液中插入WO3-x中的質子能溢流到Ru表面,從而增加Ru表面的氫覆蓋度,提升中性HER活性。隨著電位的進一步增加,WO3-x對水的解離增強,提供了更多的質子,WO3-x表面的質子也會溢流至Ru顆粒表面,從而將Ru表面的決速步從水解離轉為氫復合。
進一步地,利用DFT對Ru-WO3-x表面的反應路徑進行了詳細計算。結果表明:相比于單獨的WO3-x,Ru的負載使得WO3-x體系中的質子從WO3-x溢流至Ru表面更為容易。此外,對反應路徑的計算揭示了WO3-x表面的質子轉移至Ru表面進行Heyrovsky反應的路徑是最為有利的。
圖4 (a)1.0 M PBS溶液中采集的Ru-WO3-x/CP在-0.1至-0.7 V(vs. Ag/AgCl)電壓范圍內的原位拉曼光譜。(b)1.0 M PBS(D2O為溶劑)溶液中采集的Ru-WO3-x/CP在-0.2至-0.7 V(vs. Ag/AgCl)電壓范圍內的原位拉曼光譜。(c)用于Ru-H振動拉曼頻率計算的DFT模型的側視圖和俯視圖。(d)1.0 M PBS溶液中采集的Ru-WO3-x/CP在-0.6至-0.2 V(vs. Ag/AgCl)電壓范圍內的原位拉曼光譜。(e)從微動力學分析獲得的θH與電流密度的函數。(f)在1.0 M PBS中,不同催化劑在HER期間的不同過電位下的Cφ擬合數據。(g)Ru-WO3-x/CP和WO3-x/CP的H+插入和脫出過程的起始電位。(h)WO3-x在1.0 M PBS中的CV曲線。掃描速率:5 mV s-1。(i)Ru-WO3-x在1.0 M PBS中的CV曲線。掃描速率:5 mV s-1。
圖5 (a)Ru-HxWO3-x和HxWO3-x上的氫轉移過程自由能變化圖。(b)Ru-HxWO3-x和(c)HxWO3-x不同位點上優化后的H*吸附結構。(d)Ru-WO3-x界面的電荷密度差分圖。電子聚集和排斥分別用黃色和藍色表示。(e)各種Ru和WO3-x的功函數。
圖6 Ru-WO3-x上的HER反應示意圖。
審核編輯:劉清
-
過濾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430瀏覽量
19653 -
RDS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2瀏覽量
16868 -
pbs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瀏覽量
14919
原文標題:Nat. Comm.: 反向氫溢流效應提升中性條件下的析氫反應活性
文章出處:【微信號:清新電源,微信公眾號:清新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