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在今年的秋季GTC大會上發布了下一代自動駕駛芯片Thor,再次點燃了自動駕駛算力比拼的導火索。我們已經看到國內汽車市場中,蔚來、智已、飛凡等廠商積極在新車型上集成這一代Orin芯片,Thor能收獲怎樣的市場反響已經可以預知。其實英偉達所做的遠不止于此,他們的王牌是一整套DRIVE自動駕駛軟硬件生態。
從車端到云端
NAD是蔚來打造的全棧自動駕駛方案,在車身的Aquila超級傳感系統上,蔚來選擇了33個高性能的傳感單元,包括7個800萬像素的高分辨率攝像頭、4個300萬像素的環視專用攝像頭、1個1550nm的超長測距激光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12個USS超聲波傳感器、兩個高精度定位單元(GNSS+IMU)、1個V2X和一個ADMS。
然而,這樣龐大的傳感系統,也帶來了更大的數據吞吐量,根據蔚來的說明,Aquila每秒要傳輸8GB的數據。要完成如此規模的數據計算量,車身上必須具備強大的算力,所以蔚來的Adam超級計算系統配置了4個英偉達DriveOrin,將算力提高至1016TOPS,以滿足自動駕駛的計算要求。
蔚來自動駕駛開發平臺/ 蔚來
但自動駕駛從來都不只是車端的工作,如何訓練并利用這些得到的數據,提高自動駕駛算法的可靠性,才是廠商們需要持續發力的工作。這里我就拿大家最關注的一個功能來分析一下,AEB緊急制動功能。
蔚來稱在研發初期,他們需要在10天內制作出100萬個數據分布較好的高質量素材,以求滿足最低的精度和時延要求。后續就要在英偉達的GPU上跑AI負載,這個過程需要200個GPU整整運行3個月。
除了訓練以外,為了確保NAD在引入新改進后既能解決相應的問題,又不會引入新的問題,蔚來還基于英偉達的開源推理服務器軟件Triton打造了一套高性能的推理服務,每天開展10萬個推理任務,用于數據挖掘、仿真和回歸測試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蔚來的NAD尚未正式投入使用,不少人都想知道他們與其他競爭對手公司的自動駕駛系統有何差距。不過蔚來表示,他們的產品團隊正在測試NAD與其他自動駕駛方案的性能對比,待報告完成后會公開分享出來。
合成數據加速自動駕駛開發
打從一開始,我們都對合成數據有著或多或少的偏見,認為這是假數據,怎么能用在以安全為第一要義的自動駕駛中呢?但事實上,在物理屬性準確的合成數據下,我們甚至可以將其看作是罕見的真實數據。
就拿車禍來說,盡管這是常見道路情況之一,但相對正常駕駛的數據來說,采集到的真實車禍數據在數量上肯定是遠遠不及的,更別說拿來做仿真訓練了,在汽車試驗場中測出來的車禍數據也難以代表真實路況數據。至于那些更稀少但又并非不存在的情況,比如貨箱、輪胎脫落等,也都是會對自動駕駛場景造成干擾的。
英偉達DRIVE Sim中的DRIVE Replicator就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個生成各種合成數據集,并具備真值標簽的平臺,為訓練和驗證一個覆蓋全場景的自動駕駛算法提供幫助。至于合成數據中常見的數據偏見問題,DRIVE Replicator提供了隨機化引擎,通過泛化來讓虛擬域的數據盡可能涵蓋到真實域。DRIVE Sim的場景編輯已經實現了相當優秀的隨機化,比如借助SimReadyAPI實時改變自然/人工光線、路況天氣等等。
除此之外DRIVE Replicator還可以通過PythonAPI對USD模型和屬性實現直接控制來完成隨機化,比如隨機將一個包含動量數據的物體隔空生成在路面上。盡管這已經超出了真實的范疇,但這對于訓練自動駕駛算法對于VRU(弱勢道路使用者)的識別相當有用,比如突然出現在汽車后方的小孩等。
至于傳感器的仿真建模,英偉達也已經在著手打造自己的一套驗證系統,以求在真實環境和仿真環境中,得到相匹配的傳感器數據,比如攝像頭在麥克佩斯色卡下展現與真實環境一樣的色彩和亮度。
DRIVE SIM——英偉達在自動駕駛仿真上的CUDA?
可能從多數人的視角看來,英偉達在汽車上的動作僅僅支持推出自動駕駛芯片而已,就像大多數車廠在發布會上提及的那樣,新車型搭載了哪些芯片等等。但事實上英偉達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投入遠不只有芯片,英偉達已經基于Omniverse這一技術底座,打造了DRIVE Sim這樣一個龐大的互通仿真平臺。這對于汽車廠商來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不僅是造車新勢力,老牌車廠也享受到了英偉達提供的自動駕駛開發工作流帶來的便利。
DRIVE Sim合作生態/ 英偉達
比如蔚來等一眾造車新勢力,他們在自動駕駛傳感器的選擇上是相當多樣化的,而英偉達的DRIVE Sim已經通過一系列API加入了對通用和Hyperion傳感器套件的配置和擴展,無疑極大地減輕汽車廠商的開發工作量。而傳感器廠商也在積極加入對DRIVE Sim的支持,諸如索尼、禾賽和Luminar等等。一是他們也沒有這么多精力來打造這樣一個互通的開發生態,二是英偉達在提供傳感器開發自由度的同時,也給到了對專有IP的保護,因為英偉達并不需要知道這些傳感器的實現方式。
而這樣一個軟件生態卻又與英偉達的硬件息息相關,甚至在新發布的L40等硬件上能發揮出更大的優勢,似乎又一個CUDA生態呼之欲出,而這次是出現在自動駕駛上。不由得讓人佩服起英偉達,在這些TO B產品的軟硬件生態融合上,他們確實是無可匹敵的。
從車端到云端
NAD是蔚來打造的全棧自動駕駛方案,在車身的Aquila超級傳感系統上,蔚來選擇了33個高性能的傳感單元,包括7個800萬像素的高分辨率攝像頭、4個300萬像素的環視專用攝像頭、1個1550nm的超長測距激光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12個USS超聲波傳感器、兩個高精度定位單元(GNSS+IMU)、1個V2X和一個ADMS。
然而,這樣龐大的傳感系統,也帶來了更大的數據吞吐量,根據蔚來的說明,Aquila每秒要傳輸8GB的數據。要完成如此規模的數據計算量,車身上必須具備強大的算力,所以蔚來的Adam超級計算系統配置了4個英偉達DriveOrin,將算力提高至1016TOPS,以滿足自動駕駛的計算要求。
蔚來自動駕駛開發平臺/ 蔚來
但自動駕駛從來都不只是車端的工作,如何訓練并利用這些得到的數據,提高自動駕駛算法的可靠性,才是廠商們需要持續發力的工作。這里我就拿大家最關注的一個功能來分析一下,AEB緊急制動功能。
蔚來稱在研發初期,他們需要在10天內制作出100萬個數據分布較好的高質量素材,以求滿足最低的精度和時延要求。后續就要在英偉達的GPU上跑AI負載,這個過程需要200個GPU整整運行3個月。
除了訓練以外,為了確保NAD在引入新改進后既能解決相應的問題,又不會引入新的問題,蔚來還基于英偉達的開源推理服務器軟件Triton打造了一套高性能的推理服務,每天開展10萬個推理任務,用于數據挖掘、仿真和回歸測試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蔚來的NAD尚未正式投入使用,不少人都想知道他們與其他競爭對手公司的自動駕駛系統有何差距。不過蔚來表示,他們的產品團隊正在測試NAD與其他自動駕駛方案的性能對比,待報告完成后會公開分享出來。
合成數據加速自動駕駛開發
打從一開始,我們都對合成數據有著或多或少的偏見,認為這是假數據,怎么能用在以安全為第一要義的自動駕駛中呢?但事實上,在物理屬性準確的合成數據下,我們甚至可以將其看作是罕見的真實數據。
就拿車禍來說,盡管這是常見道路情況之一,但相對正常駕駛的數據來說,采集到的真實車禍數據在數量上肯定是遠遠不及的,更別說拿來做仿真訓練了,在汽車試驗場中測出來的車禍數據也難以代表真實路況數據。至于那些更稀少但又并非不存在的情況,比如貨箱、輪胎脫落等,也都是會對自動駕駛場景造成干擾的。
?
DRIVE Sim場景編輯器/ 英偉達
DRIVE Sim場景編輯器/ 英偉達
英偉達DRIVE Sim中的DRIVE Replicator就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個生成各種合成數據集,并具備真值標簽的平臺,為訓練和驗證一個覆蓋全場景的自動駕駛算法提供幫助。至于合成數據中常見的數據偏見問題,DRIVE Replicator提供了隨機化引擎,通過泛化來讓虛擬域的數據盡可能涵蓋到真實域。DRIVE Sim的場景編輯已經實現了相當優秀的隨機化,比如借助SimReadyAPI實時改變自然/人工光線、路況天氣等等。
除此之外DRIVE Replicator還可以通過PythonAPI對USD模型和屬性實現直接控制來完成隨機化,比如隨機將一個包含動量數據的物體隔空生成在路面上。盡管這已經超出了真實的范疇,但這對于訓練自動駕駛算法對于VRU(弱勢道路使用者)的識別相當有用,比如突然出現在汽車后方的小孩等。
至于傳感器的仿真建模,英偉達也已經在著手打造自己的一套驗證系統,以求在真實環境和仿真環境中,得到相匹配的傳感器數據,比如攝像頭在麥克佩斯色卡下展現與真實環境一樣的色彩和亮度。
DRIVE SIM——英偉達在自動駕駛仿真上的CUDA?
可能從多數人的視角看來,英偉達在汽車上的動作僅僅支持推出自動駕駛芯片而已,就像大多數車廠在發布會上提及的那樣,新車型搭載了哪些芯片等等。但事實上英偉達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投入遠不只有芯片,英偉達已經基于Omniverse這一技術底座,打造了DRIVE Sim這樣一個龐大的互通仿真平臺。這對于汽車廠商來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不僅是造車新勢力,老牌車廠也享受到了英偉達提供的自動駕駛開發工作流帶來的便利。
DRIVE Sim合作生態/ 英偉達
比如蔚來等一眾造車新勢力,他們在自動駕駛傳感器的選擇上是相當多樣化的,而英偉達的DRIVE Sim已經通過一系列API加入了對通用和Hyperion傳感器套件的配置和擴展,無疑極大地減輕汽車廠商的開發工作量。而傳感器廠商也在積極加入對DRIVE Sim的支持,諸如索尼、禾賽和Luminar等等。一是他們也沒有這么多精力來打造這樣一個互通的開發生態,二是英偉達在提供傳感器開發自由度的同時,也給到了對專有IP的保護,因為英偉達并不需要知道這些傳感器的實現方式。
而這樣一個軟件生態卻又與英偉達的硬件息息相關,甚至在新發布的L40等硬件上能發揮出更大的優勢,似乎又一個CUDA生態呼之欲出,而這次是出現在自動駕駛上。不由得讓人佩服起英偉達,在這些TO B產品的軟硬件生態融合上,他們確實是無可匹敵的。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gpu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740瀏覽量
128951 -
英偉達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776瀏覽量
91113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14瀏覽量
1664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英偉達在華加大招聘,聚焦自動駕駛技術
近日,據最新報道,英偉達公司今年在中國市場顯著加大了招聘力度,旨在增強其研發能力,并深入探索最新的自動駕駛技術。這一戰略調整反映了英偉達對中
自動駕駛企業小馬智行登陸納斯達克
近日,小馬智行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代碼“PONY”,公開發行定價為13美元/ADS,融資額達2.99億美元,成為今年以來美股自動駕駛領域最大規模IPO。
車廠如何安全有效做自動駕駛路測?
自動駕駛技術依賴先進的傳感器、算法和通信技術來實現車輛的自主導航和決策。在這些技術中,CANFD和車載以太網是兩種關鍵的通信協議,它們為車輛內部和車輛之間的數據交換提供了高速和可靠的連接。中國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優勢?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在自動駕駛領域具有顯著的優勢,這些優勢使得FPGA成為自動駕駛技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FPGA在自
發表于 07-29 17:11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應用?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在自動駕駛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其高性能、可配置性、低功耗和低延遲等特點為自動駕駛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以下
發表于 07-29 17:09
自動駕駛公司Wayve獲10.5億美元C輪融資,軟銀、英偉達加持
5月7日消息,英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Wayve宣布完成10.5億美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軟銀集團領投,新投資者英偉達和現有投資者微軟跟投。
沃爾沃利用英偉達的SoC和AI來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
在2024年英偉達GPU技術大會(NVIDIA GTC 2024)上,沃爾沃介紹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日益提升的算力來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
英偉達參投英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10億美元融資
美國科技巨頭英偉達公司近日投資了英國的自動駕駛技術初創公司Wayve Technologies Ltd.,參與了該公司高達10.5億美元的融資輪次。這一融資額度刷新了歐洲人工智能公司的融資紀錄,
英偉達參投英國自動駕駛公司融資
英偉達近日宣布,將參與英國自動駕駛技術領軍企業Wayve Technologies Ltd的10.5億美元融資。此次融資由軟銀集團主導,Wayve的現有股東微軟也增加了投資。
未來已來,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是自動駕駛破局的關鍵
的架構,預計未來許多智能駕駛團隊都會引入“占用網絡”來提升系統能力。多維像素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昱感微的融合感知技術+BEV +Transformer+占用網格有望成為L3/L4級自動駕駛最優的落地方案。
昱感微電子融合感知平
發表于 04-11 10:26
比亞迪將搭載英偉達DRIVE Thor車機芯片,推進自動駕駛和智能工廠技術
此外,比亞迪將利用英偉達先進的 AI 基礎設施,提升其自動駕駛和智能制造水平;其全新研發的智能工廠機器人也采用驗證成功的 NVIDIA Isaac 機器人系統。這也是雙方自去年 3 月宣布后,又一次深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高通自動駕駛靠軟件開發革新力壓英偉達自動駕駛芯片
拋開價格不談,英偉達自動駕駛芯片毫無疑問是最強的,設計范圍在2019年底確定的Orin至今仍是量產最強的自動駕駛芯片,但除了奔馳外的歐美大廠更傾向于選擇高通平臺
英偉達:四家中國車企選其自動駕駛芯片平臺
據英偉達透露,理想汽車已選定搭載兩顆DRIVE Orin處理器且具備508TOPS算力的NVIDIA DRIVE Thor車載計算機,進而實現實時融合各類傳感器采集的信息,推動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等全場景
英偉達智能駕駛的核心芯片——Thor
英偉達原定于 2024 年推出 Atlan,現在雷神(Thor)現已取代Atlan,帶來了顯著的性能提升,Thor 帶來了兩杯的性能,推動下一代 GPU 以及新的 Grace Neoverse V2 驅動的核心,進入下一代自動駕駛
發表于 01-03 14:33
?3431次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