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在线观看www日本免费网站-在线观看www视频-在线观看操-欧美18在线-欧美1级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調節可充電鋰電池中LiNi0.5Mn1.5O4實現錳鎳氧化還原

清新電源 ? 來源:深水科技咨詢 ? 作者:深水科技 ? 2022-10-08 09:19 ? 次閱讀

文章一:調節可充電鋰電池中LiNi0.5Mn1.5O4尖晶石正極動態電化學界面實現錳鎳同時氧化還原

一、全文概要

爆炸式增長的電動汽車市場需要高性價比的高能材料來制造可充電鋰電池。基于多陽離子(Ni2+/Ni4+和Mn3+/Mn4+)氧化還原中心的富錳尖晶石氧化物LiNi0.5Mn1.5O4(LNMO)可存儲容量大于200 mAh g?1。但由于Mn3+/Mn4+氧化還原的可逆性較差,其實際容量僅限于Ni2+/Ni4+氧化還原(135 mAh g?1)。這種不穩定性通常歸因于Mn3+的Jahn-Teller扭曲及其歧化,從而導致嚴重的Mn溶解。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Jihyun Hong團隊首次證明了Mn3+/Mn4+氧化還原在2.3-4.3 V范圍內具有良好的可逆性。LNMO只在2.3-4.9 V的較寬電壓范圍內失去容量。結果表明,循環過程中會反復發生電位驅動的巖鹽相形成和分解等電化學界面的動態演化過程。

界面演化導致電解液降解和表面鈍化,阻礙了電荷轉移反應的進行。進一步證明,通過電解液改性穩定界面,在使用多陽離子氧化還原的同時延長了LNMO的循環壽命,使LNMO在500次循環后仍能保持71.5%的容量。該動態氧化界面為實現錳的可逆氧化還原,開發富錳正極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研究亮點

1、利用表面敏感的結構探針和化學探針,重新探討了鎳和錳的多陽離子氧化還原反應時LNMO正極的破壞機理。

2、證明了Mn3+/Mn4+氧化還原反應前所未有的高可逆性,推翻了傳統的LNMO降解理論。將這種惡化歸因于由電位變化引起的電化學界面的動態演化。

3、證明了簡單的電解質修飾(例如,EC排除)使LNMO在100次循環后具有91.0%的容量保持率,能量密度為715 Wh kg-1,功率密度為588 W kg-1,電壓范圍為2.3-4.9 V。

三、正文導讀

poYBAGNA0FuAQloSAAGK3rcGZj8080.jpg

【圖1】a)每年Li, Ni, Co, Mn的成本和b)每公斤正極活性材料的組成金屬。c)在0.05 C下,在4.9-2.3 V電壓下放電過程中,同時具有Ni和Mn氧化還原能力的LNMO的電壓分布圖和相應的Ni和Mn的電子構型。d) 0.05 C下LNMO的Mn L2,3邊NEXAFS TEY光譜。e) LNMO、LCO和NMC811正極材料的蜘蛛圖比較。為了進行公平的比較,LCO值是基于4.6 V充電截止的工作計算的。

(1)LiNi0.5Mn1.5O4的循環性的電壓范圍依賴性

為了檢驗同時使用錳和鎳氧化還原偶的可行性,在0.2C下測試了LNMO半電池在三個不同電壓范圍下的循環性能:2.3-4.3 V(低電壓范圍,LVR)、3.5-4.9 V(高電壓范圍,UVR)和2.3-4.9 V(WVR),如圖2a所示。在測試中,使用了平均尺寸為3.5 μm的商用LNMO顆粒。LNMO電池在LVR中經過100個循環后仍保留了初始容量的96.2%,其中Mn3+/Mn4+氧化還原反應導致了2.7V和4.1V的電壓平臺(圖2b)。

在較長的循環過程中,過電位幾乎沒有增加,從微分容量與電壓(dQ/dV)曲線可以觀察到,庫侖效率(CE)保持在99.2%以上。這一結果與傳統主張的三價錳對電池循環壽命的有害影響相矛盾,因為它會產生Jahn-Teller畸變,然后是歧化。事實上,這一結果證實了在高壓尖晶石中可逆利用Mn3+/Mn4+氧化還原反應達到超過850 Wh kg?1的高能量密度的可行性。

在使用Ni2+/Ni4+氧化還原的UVR中,即常規電壓范圍內,LNMO電池在100次循環后仍保持95.3%的初始容量(圖2c)。這個容量保留值與以前報告中的值一致。然而,當在WVR中同時使用Ni2+/Ni4+和Mn3+/Mn4+氧化還原偶聯時,LNMO電池的容量迅速下降,100次循環后僅保留56.1%(圖2d)。dQ/dV曲線表明過電位顯著增加,反映了在WVR循環過程中電池阻抗的增長。

同樣的現象,即循環性的電壓-范圍依賴性,在1 C的較高電流密度下觀察到。LNMO電池在WVR中經過300個周期后損失了53.8%的初始容量,而在UVR和LVR中分別損失了8.1%和8.5%。盡管WVR在1 C時的可逆容量較低,但LNMO正極的快速降解是無法避免的。

pYYBAGNA0HaAJF6PAAFABIWKukQ010.jpg

【圖2】a)LNMO在0.2 C下LVR、UVR和WVR中的循環性能。LNMO在0.2 C下LVR、c)UVR和d)0.2 C下WVR下的第3、50和100個電壓曲線。e)原始LNMO電極和LNMO電極在1 C下LVR、UVR和WVR內循環100次后的XRD曲線和f)Mn K邊XANES光譜。LNMO半電池在0.2 C g)的WVR和UVR測量在4.9 V和h)的WVR和LVR測量在2.3 V的50個周期后的EIS曲線。i)LNMO在WVR、UVR和LVR中循環時電荷轉移電阻(Rct)的演變。

LNMO在LVR和WVR中循環壽命的鮮明對比表明,僅僅使用Mn3+/Mn4+氧化還原反應并不一定會導致容量損失和電阻增加。

因此,破譯LNMO在LVR和WVR中的不同降解機制,對于實現多陽離子氧化還原反應在富錳正極材料中的完全應用至關重要。首先用X射線衍射(XRD)和基于同步加速器的X射線吸收光譜研究了LNMO在三個電壓范圍內分別經過100次循環后的體積特性。所有樣品在測量前放電到3.5 V,以匹配Li化學計量和TM氧化態。

2e的XRD譜圖可以看出,在任何電壓范圍內,LNMO尖晶石的晶體結構幾乎沒有變化,沒有形成任何二次相。全模式擬合結果顯示,所有循環LNMO的晶格參數為8.17 ?(空間組:Fd3(-)m),與原始LNMO的晶格參數相同。(111)峰的全寬-半最大值保持相似,標準差小于5%,表明循環過程中體結構幾乎沒有變化。

在LVR和WVR中循環的LNMO正極發生立方(Fd3(-)m)和四方(I41/amd)相之間的可逆相變,并經歷Mn3+的Jahn-Teller畸變。但在3.5 V條件下,經過長時間循環后,它們的體結構與LNMO在UVR條件下循環后的體結構幾乎沒有區別,其中Mn幾乎不發生氧化還原。

2f中的Mn K邊X射線吸收近邊譜(XANES)僅捕捉到100次循環后放電至3.5V的LNMO之間Mn氧化態(+4)的微小差異。Nik邊XANES在Ni氧化態的對比也可以忽略不??傮w結果證實,無論容量損失多少,體積退化都可以忽略不計。

相反,電化學阻抗譜EIS)分析顯示,在不同電壓范圍內,電池電阻有顯著差異。由于Nyquist圖在3.5 V下的半圓特征不明確,比較了在4.9V下WVR和UVR中循環的電池和在2.3V下WVR和LVR中循環的電池的EIS光譜。如2g-i所示,在50個WVR周期中,電池的電荷轉移電阻(Rct)持續顯著增加,而UVR和LVR周期電池的Rct值保持穩定。

Rct的增加主要是導致WVR過電位的增長,這是由于CEI上的副反應阻礙了電荷轉移反應。在WVR中,第50個周期的Rct值在4.9 V和2.3 V時分別對應于第5個周期的14倍和3倍。在不同電位下觀察到的差異暗示了CEI在特定電壓區域演化的可能性。

(2)低壓驅動LiNi0.5Mn1.5O4表面尖晶石-巖鹽相變

為了研究電壓范圍-界面的相關性,使用高分辨率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結合空間分辨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和軟X射線吸收光譜徹底研究了循環LNMO表面的晶體學和化學結構。

在分析過程中,所有電極在1 C下循環100次后放電至3.5 V。盡管在三個不同電壓范圍內LNMO的所有選定區域衍射模式都顯示為尖晶石相,與原始狀態相同,但HR-TEM圖像清楚地揭示了LNMO獨特的表面結構(3a-c)。在LVR中循環后,LNMO表面轉變為厚度為7-10 nm的巖鹽相,通過10×10 nm2面積的快速傅里葉變換(FFT)模式探測到(3a)。

在巖鹽層內部,原始尖晶石相保持完整。HR-TEM圖像和FFT圖中晶格條紋的平行方向表明,巖鹽相與尖晶石相是相干的,共享氧格架。相干性是氧釋放引起陽離子致密化的證據。從表面到本體間隔4 nm處收集到的Mn L邊EELS光譜顯示了距離表面8 nm處的二價錳陽離子。

相比之下,在UVR中循環后,LNMO表面保持尖晶石結構,這由FFT模式和Mn4+主導的EELS光譜證實(3b)。這一結果表明,在高壓范圍內,巖鹽相的形成是不利的。由于在如此高的電壓下電解質的電化學氧化,只觀察到薄CEI(<1 nm)。

當在WVR中循環時,表面演化得更加復雜。LNMO表面由1.5 nm厚的巖鹽相和4 nm厚的低結晶度CEI外層組成(3c)。因為WVR包括LVR,所以可以想象巖鹽相在WVR中的形成就像在LVR中一樣。巖鹽相在WVR區(≈1.5 nm)比LVR區(≈7 nm)更薄,UVR區幾乎不形成巖鹽相。這些差異說明了低電壓下巖鹽相的自發形成和高電壓下巖鹽相的不穩定性。假設LVR中形成的巖鹽相在充電到4.9 V等高電壓時可以被分解。巖鹽相分解為TM和O,引發電解液分解,形成CEI。

poYBAGNA0MOAMNY_AAFUWNr2e0c235.jpg

【圖3】選定區域(10×10 nm2黃方區域)的HR-TEM圖像和FFT模式與LNMO的空間分辨EELS光譜在a)LVR、b)UVR和c)WVR內進行100次循環后耦合。在LVR、UVR和WVR條件下,原始LNMO電極和LNMO電極在1 C下循環100次后的d)Mn L2、3-邊和e)C K-邊NEXAFS光譜。

近邊緣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NEXAFS)光譜學提供了關于表面體系的化學狀態的更詳細的信息

在總電子產率模式(TEY,探測深度=5-10 nm)下獲得的Mnl邊NEXAFS光譜可以比較原始LNMO、循環LNMO和Mn2.7+的Mn3O4中Mn的氧化狀態(3d)。

LVR中LNMO循環的NEXAFS光譜清楚地證實,由于巖鹽相,Mn2+在表面占主導地位。與HR-TEM和EELS分析一致,巖鹽相中Mn的還原量順序為LVR>WVR>UVR=未循環LNMO。Ni L邊NEXAFS光譜顯示樣品之間沒有差異,因為尖晶石和巖鹽相在3.5 V時都含有Ni2+。O K邊緣TEY-NEXAFS光譜一致探測到邊緣前區域的還原Mn2+陽離子,確認了LVR和WVR的表面巖鹽相。

然而,O K邊熒光產率(FY)NEXAFS光譜(探測深度為150-200 nm)顯示,循環樣品與原始LNMO之間的差異可以忽略,表明所有樣品中都存在保存良好的大塊尖晶石相。

C K邊TEY-NEXAFS光譜提供了來自電解質分解的有機物種的信息。如3e所示,在LVR中循環的LNMO的C K邊NEXAFS譜與未循環的電極相差不大。這是由于電解液在2.3-4.3 V電壓范圍內具有較高的穩定性。

相比之下,在WVR中循環的LNMO光譜在288.3和290.1 eV處有強峰,分別對應于C-O、-CH2和CO32?、RO?物種。同時,由于CEI層覆蓋了導電碳,在285.5 eV處的C π*峰強度降低。考慮到UVR和LVR中的CEI特征比WVR中的弱,得出結論,在WVR中循環會引發嚴格的電解質分解和CEI形成,而在高或低電壓范圍內循環則不會。

(3)高壓下巖鹽相的分解觸發了CEI的形成

為了驗證LNMO在WVR中表面巖鹽相的演化,對LNMO的表面巖鹽相進行了研究,LNMO在LVR中分別充電到3.5、4.3和4.9 V后,在99個循環中生長。4a為第99個循環的電壓分布圖以及接下來的制樣充電過程。Mn L邊TEY-NEXAFS光譜(4b)顯示,含Mn2+的巖鹽相在3.5和4.3 V時仍然存在。

然而,將LNMO充電到4.9 V會消除表面的Mn2+陽離子。結果,Mn4+陽離子主導LNMO表面。HR-TEM圖像和FFT模式(4c)進一步證實了高壓驅動的巖鹽分解,導致巖鹽相厚度減少到2 nm。Mn的L邊EELS深度曲線(間距為2 nm)也顯示了Mn2+的表面存在。

同時,觀察到在4.9 V充電過程后,C K邊TEY-NEXAFS光譜中C-O(或-CH2)和CO3?(或RO?)峰增強(4d),這表明巖鹽相解離與CEI形成之間存在耦合。所有的實驗證據都證實了MO型巖鹽相在高壓環境下的失穩。這一發現與之前的研究一致,即當充電電壓超過4.6 V時,富鎳層狀正極中出現了表面巖鹽和無序尖晶石相的高壓驅動分解。


poYBAGNA0PiAO4y-AAH4UH0LmhQ083.jpg

【圖4】a)LNMO在第99和100個循環時的電壓分布圖。在99個循環中,LNMO電池在LVR中以1 C循環。在第100個循環時,正極在0.1 C下充電到4.9 V進行原位分析。b)充電至3.5、4.3和4.9 V時LNMO電極的Mn L2、3邊NEXAFS光譜,如(a)所示。c)充電至4.9 V后,第100個循環LNMO選定區域(10×10 nm2面積黃色方框)的HR-TEM圖像和FFT圖。d)充電至3.5、4.3和4.9 V的LNMO電極的C K邊緣NEXAFS光譜,如(a)所示。e)在電流密度為110 μA cm?2時,測量LNMO||LTO和NiO||LTO軟包全電池的電壓分布圖,持續12h 36min。f)LNMO||LTO和NiO||LTO軟包電池的氣體演化GC-FID分布圖。g)LNMO根據工作電壓范圍動態界面演化示意圖。

為了建立巖鹽分解與電解質降解之間的相關性,在恒電流條件下測試了巖鹽型金屬單氧化物NiO和MnO以及尖晶石型錳氧化物Mn3O4的電化學穩定性。

此外,還通過氣相色譜-火焰離子化檢測(GC-FID)對充電過程中收集到的軟包電池內部氣體進行定量分析,以全面了解復雜的分解反應。采用氧化鈦鋰(Li4Ti5O12,LTO)電極代替鋰金屬作為負極,以減少副反應作為比較,LNMO||LTO電池以相同的電流密度充電,持續時間相同。NiO電池在4.4 V vs Li(2.8 V vs LTO)時出現了一個長電壓平臺,表明巖鹽相氧化(4e)。

明顯地,LNMO的氧化還原電位低于Ni2+/Ni4+的氧化還原電位。顯示氧化是不可逆的,導致以下放電到2.3 V(vs Li)的容量可以忽略不計??赡艽嬖谟贚VR內循環的LNMO表面的MnO和Mn3O4,在4.3 V(vs Li)以上也不容易氧化。這些結果證明LNMO正極在WVR中通過多陽離子氧化還原反應循環過程中反復形成巖鹽并分解。

更重要的是,GC-FID定量結果表明,巖鹽分解引發了顯著的電解質分解(4f)。盡管氧化電位較低,但NiO膜的氣相副產物總量遠遠高于LNMO膜。主要成分為CO2和CO,分別占NiO電池釋放氣體的94.6%和3.9%。相比之下,LNMO電池在充電過程中釋放的CO2氣體少于NiO電池的1%,且沒有釋放CO氣體,說明拓撲化釋放反應有效地利用了大部分電子,沒有發生明顯的副反應。

NiO嚴格的氣體演化行為導致軟包電池膨脹,而LNMO電池保持其原始形狀。在巖鹽電解槽中受刺激的電解液分解的一個可行原因是過渡金屬氧化物晶格在高電位下釋放的活性氧(ROS)ROS,如單重態氧,會自發攻擊碳酸乙烯等電解質溶劑,并啟動開環反應,產生CH4、CO、CO2等各種氣體,以及乙醇酸、草酸等可溶性副產物。副產物可以通過電化學和化學反應形成CEI層,進一步刺激電解質。證實,在WVR中循環時,LNMO正極釋放的CO、CH4和CO2比在UVR中多192、2200和10倍。

綜上所述,WVR中,LNMO正極在低電壓和高電壓下經歷了表面巖鹽相的反復形成和分解,從而誘導了ROS的演化,導致電解質和電化學界面的持續惡化4g)。復雜副反應的積累導致電荷轉移電阻的穩定增加和容量的快速下降。已知LNMO不太可能在5 V以下從晶格中釋放ROS。因此,在常規條件下僅在UVR中循環的LNMO電池中,ROS和碳酸鹽巖電解質之間不存在化學反應,僅確認了UVR中微量的氣體生成。

在LVR中,尖晶石到巖鹽表面的重建僅限于距離顆粒表面的7-9 nm范圍內,并沒有進一步進展到顆粒中心(3a)。因此,可以預期LVR和UVR之間的轉換頻率可能會影響LNMO的壽命。為了研究電壓范圍變化頻率對LNMO循環壽命的影響,每5個循環和50個循環循環LNMO交替LVR和UVR。

最終,LNMO在兩種條件下都經歷了100個LVR和100個UVR循環。在每5個循環的交流電壓范圍下,LNMO的容量損失更為嚴重。同時,LNMO在長期循環過程中出現了顯著且持續的過電位增加。相比之下,在50次循環下,過電位幾乎沒有增加。

經過200個循環(100LVR+100UVR循環)后LNMO正極的EIS光譜顯示,在更頻繁的電壓轉變過程中,過電位的增加是由于正極-電解質界面的降解。降解阻礙了5循環蝕變過程中電荷轉移反應的快速進行,Rct是50循環蝕變過程的3.3倍。

對相應的正極進行了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分析,以追蹤正極表面的CEI成分。在O 1s XPS光譜中,CEI組分(C-O、C=O、CO3和LiPFyOz之和)與TM-O的峰面積比分別為1.1、0.8和0.6,對于原始電極、50周電極和5周電極。與O 1s XPS光譜一致,C 1s光譜顯示了5次循環改變電極中最主要的CEI組分。

得出結論,頻繁交替電壓范圍會在CEI誘發電解質降解,阻礙電荷轉移反應。WVR循環確實對應于LVR和UVR之間每一個循環的電壓變化。因此,在低電壓下重復巖鹽形成,在高電壓下分解,WVR發生了嚴重的降解,這反復導致ROS的演化和電解質的分解。

(4)通過修飾正極-電解質相互作用改善LiNi0.5Mn1.5O4的性能

提出的降解機制表明,調整正極-電解質相互作用的穩定性是實現LNMO正極在WVR中長期循環的關鍵。在調節界面穩定性時,發現對電解質配方進行簡單的修改可以有效提高LNMO中多陽離子氧化還原的可逆性。5a為LNMO在WVR中不同電解質的使用壽命;EC/DEC中的1 m LiPF6(1:1 v/v)(LP40),EC/DMC中的1 m LiPF6(1:1 v/v)(LP30),EC/DEC中的2 m LiPF6(1:1 v/v)(2 m LP40),DMC中的1 m LiPF6(1 m EC-free),DMC中的2 m LiPF6(2 m EC-free)。純DEC溶劑與鋰金屬接觸還原穩定性差,限制了DEC作為電解質中唯一溶劑的使用。

LP30的LNMO在100個循環中表現出50.9%的容量保持率,類似于LP40的情況下損失32.3%的容量。結果表明:在混合EC時,線性碳酸鹽溶劑(DMC或DEC)的種類對LNMO的循環壽命影響不顯著;在2 m LP40中,LNMO的容量比在1 m LP40中低16.9%,表明2 m LP40電解質的動力學緩慢。

從2 m LP40的離子電導率為1 m LP40的81.2%這一事實,將動力學遲緩歸因于緩慢的界面電荷轉移反應或脫溶反應。盡管容量較低,但2 m LP40的容量保持率提高了91.0%。這種改善可歸因于溶劑化結構的改變,接觸離子對增加,這可能影響CEI的組成和穩定性。


poYBAGNA0SuAIwKaAAHfL82JhWE788.jpg

【圖5】a)不同電解質組合LNMO電池的循環性能;1 C時WVR內LP40、LP30、2 m LP40、1 m 無EC和2m無EC電解質。b)1 C時WVR內LP40和2 m無EC電解質的LNMO的第3、50和100電壓分布圖。c)在WVR中添加LP40和無EC電解質的LNMO半電池的第10和第50EIS譜。EIS在2.3 V下測量。d)Mn L2,3邊和e)C K邊NEXAFS光譜,原始LNMO電極和使用無EC電解質在LVR,UVR和WVR條件下在1 C下循環100個循環的LNMO電極。f)根據C倍率,LNMO與LP40和無EC電解質的實際容量。g)顯示利用多陽離子氧化還原的LNMO的Ragone圖。對角線對應LNMO單次充電或放電過程所需時間。

在DMC中1 m的LiPF6中,LNMO穩定地保持了最初30個循環的容量,然后開始失去它,表現出分解過程。因此,將傳統電解質中的ROS演化歸因于EC從TM氧化物中提取氧氣的催化作用除ROS外,界面的動態演化和巖鹽相分解也會加速TM在電解液中的溶解。對來自循環電池的電解質的ICP-OES分析證實,TM溶解在LP40中比在無EC電解質中更為嚴重。

溶解的Mn2+更傾向于與EC溶劑化,導致負極和固態電解質界面在100個循環過程中的降解,過電位在無EC電解液中保持較小,而在LP40和LP30中迅速增加(圖5b)。當活性材料負載較高(≈5.6 mg cm?2)時,含LP40的LNMO的過電位增加和容量損失加快。

通過長期循環伏安法觀察LNMO在商用電解質中的顯式降解。LP40中過電位的增加導致了Mn3+/Mn4+氧化還原能力的降低。從LNMO正極經過100 CV循環放電至2.3 V的XRD譜圖可以看出,無EC電解質中的四方相比LP40更明顯??紤]到在無EC電解液中有明顯更好的容量保留(5a),該結果否定了相變程度與容量衰減之間的直接相關性。相反,界面處的退化可以延緩體相轉變。

將LNMO在無EC電解液中循環壽命的延長歸因于Rct的抑制增長,如EIS光譜(5c)所示。在LP40中,Rct在第10個循環后的40個循環中增加了263%。相比之下,在無EC電解液中僅觀察到76%的Rct增加。結果表明,與LP40相比,無EC電解液具有更穩定的電化學界面,使循環時間更長,容量更大。

Mn L邊TEY-NEXAFS譜闡明了電解質修飾的結果(5d)。在所有電壓范圍內,在無電解液中循環后,在LNMO表面幾乎不存在3.5 V(vs Li)的二價錳陽離子,這表明表面重建到巖鹽相的減少。此外,C K邊TEY-NEXAFS光譜顯示,C-O、-CH2和CO32?、RO?峰分別在288.3和290.1 eV處小幅增加,表明電解質分解有所緩解(5e)。結果表明,EC是觸發正極電化學界面嚴重退化的主要電解質成分,需要在比傳統電壓范圍更寬的電壓范圍內循環。此外,結果還證實了巖鹽形成/分解、電解質分解和正極中CEI形成之間的強耦合。

界面修飾不僅延長了LNMO的循環壽命,還為其利用多結氧化還原提供了更高的速率能力。在無EC電解液中,LNMO正極在0.05、0.2、0.5、1、2、3和5 C下分別提供226、205、192、180、166、154和139 mAh g?1的容量。在LP40中,容量始終較小,并且在較高的倍率下差異變得更大。

電壓曲線表明,在無EC電解液中,Ni和Mn氧化還原平臺的過電位都低于LP40。在電荷轉移動力學增強的情況下,商業LNMO在0.05、0.2、0.5、1、2、3和5 C下的能量密度分別為866、801、758、715、665、624和574 Wh kg?1。這些值分別比LP40大1.1%、3.1%、5.2%、8.1%、14.7%、21.3%和25.3%。無EC電解質對應的功率密度分別為17、116、292、588、1188、1796和3034 W kg?1,如5g中的Ragone圖所示。在WVR的高C倍率(3C)下,LNMO正極在2 m無EC電解液中經過500和700循環后的容量保持率分別為71.5%和57.5%,而在LP40中經過500循環后的容量保持率為20.1%。

注意到,由于在DMC中2 m LiPF6中的石墨負極具有較高的電化學穩定性和倍率能力,LNMO正極可以與預鋰化石墨負極耦合,使用無EC電解質形成全電池。LNMO|2 m LiPF6在DMC|石墨全電池中在3 C時表現為119mAh g?1,200次循環后保持71.5%的容量。據所知,在使用多陽離子氧化還原反應時,LNMO具有如此優異的功率密度和壽命是前所未有的。

盡管在一些研究中,通過調整二次顆粒形態和額外的熱處理,已經實現了循環壽命的延長,但由于活性界面的減少,增大的顆粒尺寸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倍率性能。

與Ni2+/Ni4+電壓平臺相比,隨著倍率的增加,Mn3+/Mn4+電壓平臺的縮短更為顯著(5f)。注意到動力學隨電解質配方、顆粒尺寸和表面積的不同而有很大的變化,這無疑證實了促進界面電荷轉移對于最大限度地提高LNMO的能量和功率密度并實現長循環循環至關重要。除了本研究中展示的電解質修飾外,相信通過包覆層、摻雜和面控的表面工程將進一步提高用于下一代RLB的LNMO性能。

四、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揭示了LNMO在大電勢變化(>2.5 V)驅動下的動態表面重建,重建了同時使用Ni和Mn氧化還原進行高能存儲時LNMO的失效機制。低壓時LNMO表面轉變為巖鹽結構,高壓時巖鹽層解離,電解液分解。重復的界面演化導致電荷轉移阻抗的快速波動,導致循環過程中的容量衰減。相反,發現在正極電位低于4.3 V的條件下,Mn3+/Mn4+氧化還原反應具有良好的可逆性,這表明有必要重新審視高估了Jahn-Teller畸變后果的傳統降解理論。最后,證明了電解質配方是提高LNMO界面穩定性、抑制尖晶石向巖鹽轉化的有效策略。穩定的電化學界面使LNMO在可循環性、可逆容量和功率密度方面具有優于商業電解質的優良性能。發現了界面對LNMO循環的顯著作用,這為開發高能和長循環壽命的富錳化學RLB正極材料(包括尖晶石、富Li/ Mn層狀和無序巖鹽氧化物)提出了一種有前景的策略。闡明和調節錳氧化物表面潛在依賴的結構穩定性也將指導合成和催化劑的研究。

文章二:梯度釋氧緩沖和界面離子自加速穩定高壓富鎳正極的原位構建

一、全文概要

具有優越能量密度的富鎳正極引起了鋰離子電池(LIB)的廣泛關注,但其商業化受到結構退化、熱失控和急劇容量衰減的阻礙。來自河南大學的白瑩團隊采用了一種簡單的原位構建策略,將具有高結合能的硼(B)梯度地嵌入到一次顆粒中,并將壓電Li2B4O7LBO)均勻沉積在多晶LiNi0.8Co0.1Mn0.1O2NCM811)表面的二次顆粒上,旨在同步提高循環后的電化學穩定性和Li+動力學。

特別是,LBO改性的NCM811正極在鋰金屬負極下,具有極好的容量保持率(300次循環,1 C后為88.9%)和倍率性能(112.2 mAh g?1,10 C),NCM811 LBO/Li4Ti5O12全電池在1000次循環(0.5 C)后的容量保持率為92.6%。多尺度原位/非原位表征和有限元分析表明,LBO改性的改善機理是合理設計的O釋放緩沖劑和界面陽離子自加速的協同作用。本研究為防止高能LIB的結構退化和熱失控提供了一種簡便實用的方法。

研究以題目為“In Situ Construction of Gradient Oxygen Release Buffer and Interface Cation Self-Accelerator Stabilizing High-Voltage Ni-Rich Cathode”的論文發表在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二、研究亮點

1、通過原位構建方法,將與O具有高結合能的硼(B-O:809 kJ moL?1)梯度加入到每個一次顆粒中,并將壓電Li2B4O7同時修飾在LiNi0.8Co0.1Mn0.1O2表面。

2、通過大量的原位/非原位實驗研究和理論計算,全面闡明了B陽離子在富鎳材料中的摻雜位置及其對穩定晶格結構的作用。

3、作為一種典型的壓電材料,沉積的LBO化合物在循環過程中通過引入局域極化電場,有效加速了界面Li+擴散動力學。理論計算和有限元分析進一步闡明了通過B3+梯度摻入和LBO表面改性,NCM811表面離子擴散能壘降低,應力積累減弱。

4、LBO改性的NCM811正極具有優異的容量保持性能。該工作不僅為構造具有良好結構相容性和穩定性的均勻包覆層提供了一種簡便實用的策略,而且為抑制超高電壓富鎳正極中的氧釋放開辟了新的途徑。

三、圖文導讀

為了闡明B摻雜對富Ni樣品中晶格O的影響,進行了詳細的理論分析,結果見1

poYBAGNA0YqAF5-tAAIvAZaeMQk827.jpg

【圖1】a)NCM811和NCM811-LBO的晶體結構示意圖;b)BO4四面體和MO6八面體(M=Ni,Co,Mn)中O原子的Bader平均電荷;C)平均氧空位形成能;d)NCM811和e)NCM811-LBO的電荷密度等值線圖。

進一步對原始NCM811和NCM811-LBO樣品的O空位形成能量進行量化,揭示了B摻雜對O晶格的穩定作用。

用LBO通過簡單的一步退火方法對改性NCM811正極進行原位改性的策略如圖2a所示。此外,利用壓電力顯微鏡(PFM)研究制備的LBO材料的壓電性能(2h)、高對比度振幅和相位圖像(2h)顯示了理想的壓電效應采用聚焦離子束結合掃描電子顯微鏡(FIB-SEM)技術對合成的NCM811-LBO二次顆粒的截面元素分布進行了研究。2b和對應的截面結構能譜(EDS)映射明顯表明,在800 C的高溫下,H3BO3(HBO)可以原位巖性化成具有快速Li+導電性和壓電性能的LBO。同時,在熱驅動過程中,B3+陽離子會梯度地結合到每個一次顆粒中。

pYYBAGNA0aqADjaxAAFlKmOLISQ714.jpg
poYBAGNA0bGAFvdcAAELJ66Tl8E833.jpg

【圖2】a)NCM811-LBO的制備原理圖;b)NCM811LBO帶元素映射(Ni和b)的截面SEM圖像;c)HRTEM圖像和d)NCM811-LBOTEM-EDS線掃描結果;不同氬離子刻蝕時間下e)Ni 2p,f)B1s,g)對應歸一化結果的XPS譜;h)PFM技術檢測LBO的相位圖像;i)NCM811和NCM811-LBO的XANES和j)Ni邊EXAFS譜。

采用高分辨率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對NCM811LBO的微觀結構進行了表征。如2c所示,NCM811-LBO表面沉積了一層厚度≈5 nm的非均勻致密層。隨著線掃描深度的增加,Ni元素的強度有所提高,B信號有所減弱(2d,TEM-EDS線掃描圖像),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NCM811-LBO中LBO封裝和B梯度融合的成功。觀察到LBO層的厚度為≈5 nm(2c),TEM-EDS線掃描圖像顯示,B信號從二次顆粒表面延伸到晶格內部≈15 nm的深度,因此B離子在晶格表面到晶格內部≈10 nm的范圍內進行梯度摻雜。

采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表征來檢測制備樣品的元素化學環境。采用XPS深度分析檢測了NCM811-LBO顆粒的Ni和B分布,并對其進行了連續的氬離子刻蝕。如2e-g所示,隨著刻蝕時間的延長,B信號從表面向內體逐漸減弱,同時Ni元素的峰值持續增長,為B陽離子的梯度摻雜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為了揭示b摻雜對Ni元素價態的影響,采集了X射線吸收近邊結構(XANES)光譜,歸一化結果如2i所示。通過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EXAFS)光譜的傅里葉變換幅值得到Ni邊緣的局部配位信息(2j)。

首先,對不同LBO處理策略下的NCM811電極進行半電池測試,并進行比較。原位LBO修飾的NCM811比其他電極表現出更好的容量保持能力,證實了在電化學性能方面的協同優勢。3a顯示,NCM811-LBO正極在0.1 C(22 mA g?1)下的初始放電容量為2012 mAh g?1,比其原始正極(194.6 mAh g?1)高約6.6 mAh g?1。

比容量的增加可以歸因于鎳價的降低,為B摻雜到四面體位置提供了另一個有力的證據。從4b-d可以看出,改性富鎳正極的電化學性能明顯提高。在25 C下循環300次(3b),NCM811-LBO正極仍能提供168.2 mAh g?1的可逆容量,在1 C下容量保持率為88.9%,而在相同的電化學過程中,原始的NCM811僅保持77.6 mAh g?1的容量和42.1%的容量保持率。

NCM811-LBO正極在電流密度為10 C時,放電容量高達112.2 mAh g?1(3c),遠高于NCM811材料(78.6 mAh g?1)。此外,NCM811-LBO/Li4Ti5O12全電池在0.5 C下循環1000次后仍保持了92.6%的優異容量(3d)。電化學性能和倍率能力的增強同時說明原位LBO處理改善了結構穩定性和Li+輸運動力學。

poYBAGNA0cuAL_WJAAIL1Wzoays944.jpg

圖3】a)NCM811和NCM811-LBO的初始充放電分布;b)NCM811和NCM811-LBO在25°C下1 C的循環性能;c)NCM811和NCM811-LBO的倍率性能;d)NCM811-LBO/Li4Ti5O12全電池在0.5C、25 C條件下的循環性能;e)Li+擴散路徑的理論模型和f)NCM811和NCM811-LBO對應的擴散能壘。

保持良好的結構穩定性和增強的相變可逆性可以部分解釋為dQ/dV曲線。采用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方法分別研究了NCM811和NCM811-LBO正極的Li+擴散勢壘?;贚i+在大塊富Ni材料中的遷移路徑理論模型(3e),表明B摻入后可獲得314m eV的擴散勢障下降(3f),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CV和EIS分析中Li+擴散動力學的增強以及倍率性能的改善(3c)。

此外,為了直接揭示Li2B4O7對富鎳正極Li+動力學的任何壓電效應,研究了不同掃描倍率下的CV曲線以及原始NCM811、非壓電LBO-NCM811和壓電LBO-NCM811的倍率性能,LBO處理后電極極化得到了有效的緩解,特別是對壓電LBO修飾電極。擬合的CV曲線為壓電LBO處理增強Li+動力學提供了明顯的證據。此外,壓電LBO修飾的NCM811正極的倍率性能也表現出最有效的改善,再次為Li2B4O7的壓電效應在循環后促進富鎳正極的Li+動力學提供了堅實的證據。

采用原位差分電化學質譜(DEMS)檢測初始循環后NCM811和NCM811-LBO電極的不可逆氧氧化還原活性(4a,b)。在原始NCM811的鋰化過程中,可以顯著研究到O2和CO2的釋放(4a),而NCM811-LBO正極的相應曲線中沒有明顯的氣體釋放(4b)。

在4.0V~4.5 V的高電位下,檢測到的CO2可能與碳酸鹽巖雜質(如Li2CO3)的分解有關,而收集到的O2則與晶格氧的不可逆氧化和逸出有關重復循環過程中有害的氧氣釋放會導致不可逆的結構轉變和快速的性能衰退,以及嚴重的安全問題。本文的結果清楚地證實了LBO修飾可以穩定富鎳正極中的晶格O,與上述理論計算一致(1b-e)。

poYBAGNA0feACFzDAAGemR815ZA916.jpg
pYYBAGNA0f2AbeyyAADl4-Oar_M625.jpg

【圖4】a)NCM811和b)NCM811-LBO的原位DEMS測量;c)NCM811和d)NCM811-LBO的原位HT-XRD圖譜;e)c和f)a晶格參數的歸一化演化。

通過原位高溫XRD(HT-XRD)表征,確定了脫鋰態電極的結構和熱穩定性(4c-f)。相變延遲證實了NCM811-LBO電極增強了結構/熱穩定性,降低了氧活性。為了定量揭示晶格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進一步通過Rietveld細化XRD譜圖得到晶格參數(4e,f)。

初始點陣參數c的輕微增長可歸因于適度處理下的點陣膨脹,而后者則與相變和氧釋放有關相比之下,NCM811-LBO正極的晶格參數c在退化前表現出更大的膨脹,證實了NCM811-LBO正極比原始材料能夠抑制更多的c軸膨脹。4f中晶格參數a在200 C以下的線性膨脹主要是由于熱膨脹。雖然隨著溫度的進一步升高,由于TM離子的遷移和相應的相變,a軸急劇升高,但改性電極的相變溫度明顯升高。

原位HT-XRD研究到的NCM811-LBO樣品的相變和晶格變化明顯減弱,表明LBO處理有效地緩解了氧釋放和熱失控,與原位DEMS測量結果一致(4a,b)。

在初始循環中進行原位XRD分析,以研究原位LBO對結構穩定性的影響(5a,b)。晶格參數c經歷了逐漸增大和急劇退化的非線性演化過程(5c)。

pYYBAGNA0heASpIvAAGLH7vpvaQ171.jpg

【圖5】a)NCM811和b)NCM811-LBO初始循環(003)峰的原位XRD圖;c)NCM811和NCM811-LBO晶格參數c的演化;d)用PFM法測定NCM811的楊氏模量;e)NCM811-LBO初始循環應力曲線;f)LBO層壓電場分布的有限元分析;g)壓電LBO層對NCM811界面Li+輸運的調節作用示意圖。

用原子力顯微鏡(AFM)檢測原始NCM811的楊氏模量為109 GPa(5d)。NCM811-LBO在初始循環中的應變和應力值由公式計算得到,如5e所示。隨著內部富Ni顆粒晶格應變的傳遞,壓電LBO層上的感受力會激發附加的極化電場,如5f所示。在NCM811-LBO正極中觸發的極化電位最大值在帶電狀態下為0.52 V。在放電過程中,可以獲得相同的最大電位,在第1次循環結束時保持0.24 V的額外電壓(5f)。

基于以上分析,LBO對富鎳電極的貢獻示意圖如5g所示。原始NCM811中的有害應變會導致內部微裂紋延伸到外表面,其中滲入的電解液不可避免地會對電極材料造成嚴重的侵蝕。但LBO壓電層通過合理地改變NCM811的應變-應力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循環過程中,LBO化合物中誘導的極化電位與外部電場的極化電位方向一致,在電解-正極界面上起到局部加速器的作用,促進Li+的擴散。同時,改進的Li+動力學可以通過降低界面能壘來降低應力-應變積累,最終提高富鎳正極的電化學性能。

6a-d采集了NCM811和NCM811-LBO正極第一循環的原位拉曼光譜。對NCM811和NCM811-LBO二次顆粒在不同電壓下的應力-應變分布進行了有限元分析,截面映射如6e、f所示。可見,NCM811正極具有較大的應力分布,而NCM811-LBO二次顆粒明顯緩解了這一應力分布這種差異主要是由于LBO的原位構造,通過獨特的壓電效應有效地緩解了富鎳正極的應力積累。

四、總結與展望

本研究將對O晶格具有高結合能的非均相B3+離子梯度加入到每個一次顆粒中,并將壓電LBO層封裝在多晶NCM811正極的二次顆粒表面,旨在通過一種簡便的原位構建方法同步改善其結構和電化學性能。制備的NCM811-LBO電極在1 C的電流密度下,經過300次循環后仍能保持88.9%的初始放電容量,明顯優于原始電極的63.2%。此外,在0.5 C條件下,NC811-LBO/Li4Ti5O12全電池在1000次循環后仍能保持92.6%的容量。結合理論計算和有限元分析的多尺度原位實驗表征表明,LBO改性樣品具有良好的結構穩定性。改進后的正極循環性能和結構穩定性顯著提高,主要歸功于以下協同作用:1)加入B3+陽離子有效降低了TM-O共價和O原子電負性,抑制了晶格O逃逸;2)B離子獨特的摻雜位置(鋰層中的四面體位置)在高析出的富鎳正極中具有柱效應,有效穩定了晶體結構;3)原位壓電LBO修飾物在循環過程中減輕了內部材料的有害應力,加速了鋰離子在正極-電解質界面的擴散;4)沉積的LBO層作為物理分隔層,通過減輕電極和電解質之間可能發生的副反應來改善界面的不穩定性。本文對NCM811正極進行梯度摻入和均勻壓電LBO修飾的同步改性,不僅對操控特高壓富鎳正極的內部結構和界面穩定性具有指導意義,而且為能量儲存和轉換系統的設計和開發開辟了新的思路。






審核編輯:劉清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60

    文章

    8140

    瀏覽量

    170678
  • 電解液
    +關注

    關注

    10

    文章

    849

    瀏覽量

    23156
  • LCO
    LCO
    +關注

    關注

    0

    文章

    17

    瀏覽量

    5850

原文標題:鎳基正極頂刊兩連發:聚焦界面,失效分析+性能優化

文章出處:【微信號:清新電源,微信公眾號:清新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具有優越循環性的雙重改性的低應變富正極軟包全電池

    研究背景鋰離子電池 (LIB) 陰極材料是高容量富層狀氧化物 LiTMO2(其中 TM = Ni、Mn、Co)的深入研究主題,特別是在 LiNi0
    的頭像 發表于 01-07 14:47 ?160次閱讀
    具有優越循環性的雙重改性的低應變富<b class='flag-5'>鎳</b>正極軟包全<b class='flag-5'>電池</b>

    探究全電池容量衰減的根本原因

    高壓尖晶石正極LiNi0.5Mn1.5O4(LNMO)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優勢,是高性能電池的理想正極。然而,全電池中的容量快速衰減問題限制了其商業化應用。這歸因于活性鋰損失與活性物質損失之間
    的頭像 發表于 11-11 16:26 ?532次閱讀
    探究全<b class='flag-5'>電池</b>容量衰減的根本原因

    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區別是什么

    。 電解質為堿性溶液,如氫氧化鉀。 磷酸鐵鋰電池 : 磷酸鐵鋰電池的正極材料為磷酸鐵鋰(LiFePO4),負極材料為石墨。 電解質為有機溶劑,如六氟磷酸鋰(LiPF6)溶解在有機溶劑中
    的頭像 發表于 09-29 09:55 ?978次閱讀

    PL7305鋰電池充電IC,高效升壓型3節電池充電控制芯片

    PL7305鋰電池充電IC,高效升壓型3節電池充電控制芯片 原裝正品PL7305 3.0V-6.5V升壓鋰電池
    發表于 09-28 15:35

    PL7304升壓型雙節鋰電池充電控制芯片,高效充電管理IC

    PL7304升壓型雙節鋰電池充電控制芯片,高效充電管理IC 正品PL7304鋰電池充電集成電路,3.0V-6.5V寬電壓范圍適用 PL730
    發表于 09-28 15:34

    三元鋰電池的組成與功能

    )以及Mn)或鋁(Al)——作為其正極材料的核心成分。 三元鋰電池的組成與功能 的作用與影響 是三元
    的頭像 發表于 09-17 16:07 ?1192次閱讀

    升壓芯片FS2114在單節鋰電池充電電池中的應用方案

    升壓芯片FS2114在單節鋰電池充電電池中的應用方案
    的頭像 發表于 06-20 20:02 ?723次閱讀
    升壓芯片FS2114在單節<b class='flag-5'>鋰電池</b><b class='flag-5'>充電電池中</b>的應用方案

    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充電器可以通用嗎

    磷酸鐵鋰電池(LiFePO4)和三元鋰電池(通常指酸鋰NCM或鈷鋁酸鋰NCA)是兩種常見
    的頭像 發表于 04-28 17:53 ?6552次閱讀

    鋰電池供電電路保護方案

    ,單節鋰電池電壓為3.6V,等于3只鎘或鎳氫充電電池的串聯電壓; 3、自放電小可長時間存放,這是該電池最突出的優越性; 4、無記憶效應。
    發表于 04-16 03:07

    PL7304升壓型雙節鋰電池充電控制芯片,高效充電管理IC

    POS機等設備 4.PL7304高性能雙節鋰電池充電IC,適用于電風扇/音響充電需求 PL7304是一款高效、可靠的升壓型雙節鋰電池
    發表于 04-02 14:45

    PL7304升壓型雙節鋰電池充電控制芯片,

    控制,適用于POS機等設備 4.PL7304高性能雙節鋰電池充電IC,適用于電風扇/音響充電需求 PL7304是一款高效、可靠的升壓型雙節鋰電池
    發表于 04-02 14:20

    單節可充電鋰電池的過充電和過放電保護電路PL7071數據手冊

    電子發燒友網站提供《單節可充電鋰電池的過充電和過放電保護電路PL7071數據手冊》資料免費下載
    發表于 02-25 09:10 ?0次下載

    電池充電器電路圖分享

    電池充電器是一種電子設備,用于給可充電電池充電。它可以為不同類型的可充電電池充電,如
    的頭像 發表于 02-07 17:36 ?3023次閱讀
    <b class='flag-5'>電池</b><b class='flag-5'>充電</b>器電路圖分享

    \"鋰電池充電、保護與放電:從基礎到高級的全面解析\"

    進度??偟膩碚f,消電子產品的鋰電池充電管理電路相對簡單,主要關注鋰電池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以確保電池的長壽命和可靠性. 1, 常見小電池幾百m
    發表于 01-31 17:12

    鋰電池單體、鋰電池組和鋰電池包的區別

    鋰電池單體、鋰電池組和鋰電池包的區別? 鋰電池是一種常見的可充電電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輕量化和環境友好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移動設備、電動汽
    的頭像 發表于 01-11 14:09 ?3826次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激情婷婷丁香| 天天色影| 在线观看日本免费不卡| 福利精品| 国产精品爱啪在线线免费观看| 欧美 激情 在线| 午夜湿|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亚洲色图在线视频| 深爱五月婷婷| 你懂得在线网址|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国产精品视频你懂的| 在线播放免费| 美女被免费网站视频在线| 男女视频在线| 综合久色| 特级毛片视频在线| 免费一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卡| 一级不卡毛片| 毛片福利|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久| 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日本 | 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 cao榴| 久久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在人网站天堂| 人人人人凹人人爽人人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美女图片| 天天舔天天爱| 黄色网视频| 亚洲综合狠狠| 美女黄页在线观看| 亚洲www视频| 最近国语视频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国产人| 黄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