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周凱揚)隨著俄烏沖突的進一步加劇,俄羅斯本國半導體產業在制裁下進展緩慢,甚至一度陷入了停滯的狀態。為了促進本土芯片設計產業跟上國際水平,也不再埋頭專注于徹頭徹尾的純國產化,俄羅斯的半導體公司決心集體投身于RISC-V這個生態。
近日,俄羅斯的服務器與存儲系統制造商Yadro,俄羅斯國產處理器Baikal的開發商Baikal Electronics,Astra Linux操作系統的開發商RusBITech Astra和莫斯科國立電子技術學院等成立了俄羅斯RISC-V聯盟,并由俄羅斯第二大電信運營商MegaFon的前CEO安娜·謝列布里亞尼科娃來主導。
根據該聯盟發表的聲明,該聯盟的主要工作將側重于開發并適應基于RISC-V的行業標準,保證大規模工業用途的開發,為軟件開發人員提供專家支持的同時,培訓學生使用基于RISC-V架構的技術。
此外,俄羅斯數字發展部負責人馬克蘇特·沙達耶夫也在今年5月的一場活動中表示,數字發展部很快就會撥出一筆巨額預算來支持俄羅斯本土的RISC-V處理器開發。由此看來,俄羅斯已經下定決心全力押注RISC-V了。
開源中立的RISC-V
在霸權國家的各種制裁下,一些居安思危的半導體公司都已經對自主可控的設計有了新的認知,開始看重RISC-V這個開放的ISA架構。RISC-V無需授權費用,定制性強的特性也成了不少初創半導體公司的首選。但對于深陷經濟沖突的國家來說,尤其是中國和俄羅斯,看重的其實是RISC-V無關地緣政治的中立性。
無論是否受到制裁,俄羅斯都可以隨意獲取RISC-V ISA的規范,這都得益于RISC-V的開源和中立性,所以即便相關制裁持續下去,俄羅斯在RISC-V這個架構上的開發進展也會與國際同步。何況在RISC-V的開源特性下,市面上已經涌現了不少開源的RISC-V核心,俄羅斯也可以直接拿來進行商用。
那么俄羅斯真的有必要放棄Elbrus和Baikal這兩個開發多年的VLIW和ARM架構處理器,轉而投向RISC-V嗎?答案是肯定的,從這些芯片的性能表現上來看,倒不如說是越早拋棄越好。
要知道,已經用上了臺積電28nm工藝的Elbrus處理器在被俄羅斯本土企業驗收時,甚至沒能達到基本指標的要求,那么沿用這樣的架構和設計水平還有前景可言嗎?哪怕直接投靠開源設計說不定都能獲得更好的結果。
俄羅斯為何要自行成立聯盟?
盡管RISC-V作為一個開源中立的ISA,但這并不代表俄羅斯的RISC-V生態進展會被RISC-V國際基金會大肆宣傳。畢竟如今大部分半導體公司和國際組織都已經切斷了與俄羅斯的聯系,RISC-V國際基金會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也明智地沒有這個時候去湊熱鬧。
RISC-V國際基金會CEO Calista Redmond在接受外媒采訪時也表示:“雖然RISC-V國際基金會沒有必要去阻止任何一方參與到RISC-V架構的開發中來,但作為一個國際和開源組織,如果制裁已經超越了國家層面的話,他們也會做出相應調整。”很明顯,如果沖突繼續激化的話,RISC-V國際基金會不會選擇中立的態度。
在這樣的處境下,雖然俄羅斯的技術人員仍然可以參與到RISC-V架構開放的開發生態中來,但他們沒有一個擺在明面上的交流平臺,比如中國有開放指令生態聯盟(CRVA),也有中國RISC-V產業聯盟(CRVIC),也會每年舉辦RISC-V中國峰會。而俄羅斯如果缺乏這種交流平臺的話,是很難合作推進本國的RISC-V生態發展的。
其實,RISC-V國際基金會本身也并非與俄羅斯毫無瓜葛,比如其創始成員之一的RISC-V處理器IP廠商Syntacore,就是一家不可不扣來自俄羅斯圣彼得堡市的RISC-V核心開發商,Syntacore的執行董事和聯合創始人Alexander Redkin,也是RISC-V國際基金會的董事成員之一。
Syntacore的主要產品為SCR系列的RISC-V處理器IP核,其中最高性能的64位核心SCR7采用了10到12級流水線的設計,可以滿足高性能的Linux的應用。而且Syntacore早在2016年初就流片了基于SCR3核心的SoC,這也是首批提供RISC-V商用樣片的廠商之一。
除了Syntacore之外,俄羅斯還有一家RISC-V IP廠商CloudBear也是RISC-V國際基金會的戰略成員之一。俄羅斯半導體公司Milandr,同時也是CloudBear的股東之一,也在2020年基于CloudBear的BM-310S RISC-V核心,推出了用于智能表計的MCU K1986BK025,替代了該系列第一代的ARM Cortex-M0核心。
今年一月,Baikal Electronics宣布計劃用CloudBear的RISC-V IP核來開發未來的Baikal-L筆記本處理器和BaiKal-S2服務器處理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Astra Linux的開發商RusBITech Astra也是RISC-V國際基金會的戰略成員之一,而且RusBITech Astra的股東之一就是Baikal Electronics的母公司Varton集團,該集團也在去年收購了CloudBear 34%的股份。
RISC-V會是俄羅斯半導體產業自救的答案嗎?
盡管押注RISC-V對于俄羅斯來說是一個明智之舉,但我們也都知道,俄羅斯半導體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并不是架構,也不是芯片設計,而是現代先進芯片的制造。就連使用進口設備制造芯片都成問題,更別提用到自己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了。從目前來看,如果制裁、斷供持續下去,俄羅斯很難在短期內將半導體制造供應鏈上的問題全部解決。
就拿俄羅斯國內最先進的晶圓廠商MIKRON為例,他們在去年制造出了俄羅斯首個國產RISC-V MCU MIK32。MIK32基于RV32IMC指令集,工作頻率為32MHz。采用LGA64封裝的MIK32集成了8通道ADC、16KB的RAM和8KB的ROM,在加密算法的支持上,除了支持AES128外,也支持俄羅斯自己的加密算法GOST。
MIKRON強調該芯片的全流程生產制造部是在俄羅斯完成的,而且與進口MCU相比售價低廉。更重要的是,MIKRON提到該MCU可以保證穩定的供應,不受先進產品進口限制,也沒有任何國外專有IP。
雖然從規格上來看,MIK32只是一個低功耗的32位MCU,但MIKRON給出的應用范圍還是很廣的,包括自動化系統、測量儀器、IoT、智能家居、醫療電子、機器人和電信設備,甚至還囊括了汽車電子。MIKRON還基于該MCU推出了PDIP48封裝的開發板,自帶JTAG連接器和復位、電源按鍵。
從MIK32的官方介紹頁面可以看出,其實該MCU用的正是Syntacore的SCR1 RISC-V內核,采用了2到4級流水線的設計,也是他們唯一的一顆開源核心。SCR1用到的也是經典的哈佛架構,也就是將指令集存儲和數據存儲分開架構。
MIK32的介紹中并沒與提到該芯片用的是何種工藝,到考慮到制造上是由MIKRON來進行的話,哪怕最先進也只有65nm的水平了。而俄羅斯的另一家晶圓廠Crocus Nano Electronics,也是俄羅斯首個300mm的晶圓廠,雖然最高工藝可以做到55nm,但也只涵蓋后段工序而已,而且主要用來生產MRAM存儲器。而這樣的工藝水平或許能覆蓋一定的IoT應用,但真要推出基于高性能RISC-V核心的處理器,制造和設計上明顯已經出現了斷層。
根據俄羅斯政府今年推出的初步規劃,在2030年之前,他們會投入3.19萬億盧布(約合4025億元),用于支持本國的半導體制造、國產芯片開發、數據中心基建、半導體人才培養和本土方案的營銷,爭取在2030年實現28nm的芯片制造能力。而這樣的工藝,哪怕放到今天來看,也已經是面世十多年的水平了。
所以俄羅斯抱上RISC-V這條大腿并非錯誤的選擇,甚至可以說是目前最合乎情理的選擇。但要想在實現獨立自主的同時,不落后國際水平太多,或許先找到一家愿意供應的晶圓代工廠才是“解近渴”的出路。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382瀏覽量
230481 -
芯片設計
+關注
關注
15文章
1024瀏覽量
54942 -
操作系統
+關注
關注
37文章
6859瀏覽量
123501 -
RISC-V
+關注
關注
45文章
2307瀏覽量
46297
原文標題:本國半導體產業瀕臨絕境,俄羅斯全力押注RISC-V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