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從事增強可充電性和安全性的固態結構電池項目(SABERS)的研究人員,在研發一種創新型電池組時取得突破性進展,該電池組比現有的電池產品更輕、更安全、性能也更好。
NASA研發這款電池,是希望將其應用在航空領域中來,比如電動飛機與空中交通等。今年4月份,NASA宣布與日產達成戰略合作,攜手開發新型全固態電池,取代目前的鋰離子電池。
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
從NASA公開的數據來看,新款研發的電池為固態硫硒電池,相比鋰電池而言,體積更小、能量密度更高、重量更輕、承受高溫能力更強,以及在受到沖擊之后仍可以繼續使用等特點。
并且由于該款電池主要采用硫元素,該元素在自然界中產量豐富,因此獲取價格低廉。市場中,一噸硫精礦的價格在1000元左右,而下品位在28%的初級硫精礦價格僅要50元/噸,而硒元素價格則在10萬元/噸左右。相比之下,如今一噸鋰礦價格在18萬元左右。
不僅是成本優勢,由于采用了新型材料,該材料尚未用于電池制作中,這些材料在功率放電上也有巨大的提升。過去一年中,SABERS團隊成功將電池的放電率提高了50倍,這樣一來,該電池為大型車輛提供動力的目標更進一步。
并且由于采用固態電池,與普通鋰離子電池不同,由于內部沒有液體因此在耐熱性、安全性上有了巨大提升。相比于液態電解質鋰電池,固態電池采用固態的不可燃電解質代替電解液,從根本上解決了電池起火的安全隱患。
外包裝上,SABERS團隊使用了新型的電池包裝,將所有電池垂直堆放在同一外殼內,不僅能夠減輕電池30%-40%的重量,并且可以增加儲存的能量。
通過這種設計,該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達到了驚人的500Wh/kg。要知道特斯拉的4680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為300Wh/kg,電池組能量密度為217Wh/kg,即便是寧德時代新發布的第三代CTP麒麟電池,能量密度也才255Wh/kg。
意味著目前NASA所研發的固態電池已經遠遠超過當前最先進的鋰離子電池,同時,SABERS團隊研究人員在對電池進行壓力和溫度測試,發現該電池可以在鋰離子電池兩倍的溫度下運行,因此無需額外的冷卻技術。
近年來,中國也對固態鋰電池做出了相應規劃,例如在2020年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提到,固態電池研發力度加大,并布局全固態鋰離子和鋰硫電池等新體系電池開發。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提出電池總體目標為高比能電池在2025年達到350Wh/kg,2030年達到400Wh/kg,2035年達到500Wh/kg。以此來看,NASA的固態電池已經提前十年達成了中國業界的目標。
固態電池能否成為主流?
NASA研究電池時間并不短,為了解決太空中持久的電力供應問題,NASA需要長期可靠的電力系統來探索太陽系,這也成了其研究電池的推動力。
為此NASA研發除了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電機(GTR,也可以簡稱為核電池),而該系統所需的原材料便是钚-238的氧化物。后續又采用了基于方鈷礦材料制作的核電池,采用新材料的核電池要比原有的電池電量多上25%。
NASA在電池技術上的優勢,也吸引了許多車廠的目光。比如日產便與NASA合作,共同開發應用在電動汽車上的固態電池,目標是制造出15分鐘能充滿電的固態電池。如今NASA的新款固態電池研發的出現,意味著距離其既定目標已經不遠。
但縱觀市場會發現一個問題,在電動汽車中,液態電池仍然占主流,最多不過是半固態電池,固態電池遲遲未得到商用,原因在哪里呢?
一方面在于成本,當前制造固態電池生產環境極端嚴苛,生產過程復雜繁瑣,并且最終良品率極低。有多低呢,據業內人士透露,某北京企業的半固態電池生產線良品率低于50%,而純固態電池的良品率可想而知。
要知道在液態電池中,目前特斯拉的4680平均生產良品率為92%,而這已經是相當低的水平。由于低良率導致的高成本,讓特斯拉大量采購寧德時代的方形電池,并且占比越來越大,以降低自身的制造成本。
對于固態電池的成本,日產方面認為目前在75美元/kWh,到2028年以后,這一成本將降至65美元/kWh,屆時搭載固態電池的電動汽車成本將與燃油車成本大致相同。
即便不考慮成本問題,并且固態電池極大提升功率密度與使用壽命,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其表現卻仍未能令人滿意。由于電解質變為了固態,其內部的導電性有所下降,并且固態電池的內阻會消耗大量能量,使固態電池在低溫或室溫條件下輸出的電流和功率偏低,但在高溫環境下反而表現較好。
上文中提到,NASA方面透露,新型固態電池可以在鋰離子電池兩倍的溫度下運行,但卻沒有說明在室溫下固態電池的表現如何。如果性能下降,那么就與動力電池使用的普遍場景相違背。
不過即便如此,NASA所研發的新型固態電池也并非沒有意義,因為如今的液態電池發展已經快到極限了。比如特斯拉的圓柱電池,便是將單體圓柱電芯做得更大,從而讓電池中使用電芯的個數變少,提升成組效率。包括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比亞迪刀片電池發展路徑都是類似。
同時提升電池正極中活性材料的占比來增加能量密度,但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犧牲電池安全性。而到了今年,寧德時代發布的磷酸錳鐵鋰電池中,在正極加入了錳材料,比容量達到165mA·h/g,將磷酸鐵鋰電池性能推到了極限,只存在利潤上的優化空間。
如果想要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增強續航時間,在新型材料發展緩慢的當下,只能朝著固態電池方向發展。目前產業中已經開始從液態電池,慢慢向半固態電池發展,當然在半固態電池中,想要量產商用,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但相比純固態電池,半固態電池已經讓產業界人士看到了發展的希望。
寫在最后
早在1990年,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便研發出了固態電池,可以充放電上萬次而不衰竭,并且充滿電只需要幾分鐘,能量密度超過700Wh/kg。但在30年后,NASA反而將能量密度降至500Wh/kg,但卻讓固態電池離商用化更近了一步。
通過使用新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時提升了放電率,讓新型的固態電池向支持大型車輛供電靠攏。并且在如今液態電池走向極限的當下,材料突破緩慢,固態電池已經成為當前明確的升級道路。現在市場中當然還是以液態電池為主,但在未來,固態電池的發展已勢不可擋。
NASA研發這款電池,是希望將其應用在航空領域中來,比如電動飛機與空中交通等。今年4月份,NASA宣布與日產達成戰略合作,攜手開發新型全固態電池,取代目前的鋰離子電池。
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
從NASA公開的數據來看,新款研發的電池為固態硫硒電池,相比鋰電池而言,體積更小、能量密度更高、重量更輕、承受高溫能力更強,以及在受到沖擊之后仍可以繼續使用等特點。
并且由于該款電池主要采用硫元素,該元素在自然界中產量豐富,因此獲取價格低廉。市場中,一噸硫精礦的價格在1000元左右,而下品位在28%的初級硫精礦價格僅要50元/噸,而硒元素價格則在10萬元/噸左右。相比之下,如今一噸鋰礦價格在18萬元左右。
不僅是成本優勢,由于采用了新型材料,該材料尚未用于電池制作中,這些材料在功率放電上也有巨大的提升。過去一年中,SABERS團隊成功將電池的放電率提高了50倍,這樣一來,該電池為大型車輛提供動力的目標更進一步。
并且由于采用固態電池,與普通鋰離子電池不同,由于內部沒有液體因此在耐熱性、安全性上有了巨大提升。相比于液態電解質鋰電池,固態電池采用固態的不可燃電解質代替電解液,從根本上解決了電池起火的安全隱患。
外包裝上,SABERS團隊使用了新型的電池包裝,將所有電池垂直堆放在同一外殼內,不僅能夠減輕電池30%-40%的重量,并且可以增加儲存的能量。
通過這種設計,該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達到了驚人的500Wh/kg。要知道特斯拉的4680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為300Wh/kg,電池組能量密度為217Wh/kg,即便是寧德時代新發布的第三代CTP麒麟電池,能量密度也才255Wh/kg。
意味著目前NASA所研發的固態電池已經遠遠超過當前最先進的鋰離子電池,同時,SABERS團隊研究人員在對電池進行壓力和溫度測試,發現該電池可以在鋰離子電池兩倍的溫度下運行,因此無需額外的冷卻技術。
近年來,中國也對固態鋰電池做出了相應規劃,例如在2020年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提到,固態電池研發力度加大,并布局全固態鋰離子和鋰硫電池等新體系電池開發。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提出電池總體目標為高比能電池在2025年達到350Wh/kg,2030年達到400Wh/kg,2035年達到500Wh/kg。以此來看,NASA的固態電池已經提前十年達成了中國業界的目標。
固態電池能否成為主流?
NASA研究電池時間并不短,為了解決太空中持久的電力供應問題,NASA需要長期可靠的電力系統來探索太陽系,這也成了其研究電池的推動力。
為此NASA研發除了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電機(GTR,也可以簡稱為核電池),而該系統所需的原材料便是钚-238的氧化物。后續又采用了基于方鈷礦材料制作的核電池,采用新材料的核電池要比原有的電池電量多上25%。
NASA在電池技術上的優勢,也吸引了許多車廠的目光。比如日產便與NASA合作,共同開發應用在電動汽車上的固態電池,目標是制造出15分鐘能充滿電的固態電池。如今NASA的新款固態電池研發的出現,意味著距離其既定目標已經不遠。
但縱觀市場會發現一個問題,在電動汽車中,液態電池仍然占主流,最多不過是半固態電池,固態電池遲遲未得到商用,原因在哪里呢?
一方面在于成本,當前制造固態電池生產環境極端嚴苛,生產過程復雜繁瑣,并且最終良品率極低。有多低呢,據業內人士透露,某北京企業的半固態電池生產線良品率低于50%,而純固態電池的良品率可想而知。
要知道在液態電池中,目前特斯拉的4680平均生產良品率為92%,而這已經是相當低的水平。由于低良率導致的高成本,讓特斯拉大量采購寧德時代的方形電池,并且占比越來越大,以降低自身的制造成本。
對于固態電池的成本,日產方面認為目前在75美元/kWh,到2028年以后,這一成本將降至65美元/kWh,屆時搭載固態電池的電動汽車成本將與燃油車成本大致相同。
即便不考慮成本問題,并且固態電池極大提升功率密度與使用壽命,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其表現卻仍未能令人滿意。由于電解質變為了固態,其內部的導電性有所下降,并且固態電池的內阻會消耗大量能量,使固態電池在低溫或室溫條件下輸出的電流和功率偏低,但在高溫環境下反而表現較好。
上文中提到,NASA方面透露,新型固態電池可以在鋰離子電池兩倍的溫度下運行,但卻沒有說明在室溫下固態電池的表現如何。如果性能下降,那么就與動力電池使用的普遍場景相違背。
不過即便如此,NASA所研發的新型固態電池也并非沒有意義,因為如今的液態電池發展已經快到極限了。比如特斯拉的圓柱電池,便是將單體圓柱電芯做得更大,從而讓電池中使用電芯的個數變少,提升成組效率。包括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比亞迪刀片電池發展路徑都是類似。
同時提升電池正極中活性材料的占比來增加能量密度,但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犧牲電池安全性。而到了今年,寧德時代發布的磷酸錳鐵鋰電池中,在正極加入了錳材料,比容量達到165mA·h/g,將磷酸鐵鋰電池性能推到了極限,只存在利潤上的優化空間。
如果想要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增強續航時間,在新型材料發展緩慢的當下,只能朝著固態電池方向發展。目前產業中已經開始從液態電池,慢慢向半固態電池發展,當然在半固態電池中,想要量產商用,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但相比純固態電池,半固態電池已經讓產業界人士看到了發展的希望。
寫在最后
早在1990年,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便研發出了固態電池,可以充放電上萬次而不衰竭,并且充滿電只需要幾分鐘,能量密度超過700Wh/kg。但在30年后,NASA反而將能量密度降至500Wh/kg,但卻讓固態電池離商用化更近了一步。
通過使用新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時提升了放電率,讓新型的固態電池向支持大型車輛供電靠攏。并且在如今液態電池走向極限的當下,材料突破緩慢,固態電池已經成為當前明確的升級道路。現在市場中當然還是以液態電池為主,但在未來,固態電池的發展已勢不可擋。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NASA
+關注
關注
0文章
427瀏覽量
30990 -
固態電池
+關注
關注
10文章
702瀏覽量
2788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欣界能源發布全球首創480Wh/kg高能量鋰金屬固態電池
的高能量鋰金屬固態電池。該電池采用了公司自主研發的界面處理技術和固態電解質配方,成功將單體能量
江西于都500MWH全固態電池量產線正式投產
隨著科技的持續進步,全固態電池憑借其高能量密度、長壽命及卓越的安全性等特性,已成為電池領域的研究焦點和未來發展方向,被視為下一代
固態電池的市場前景
的技術優勢 安全性:固態電池使用固態電解質代替液態電解質,這大大降低了電池過熱和泄漏的風險。在電動汽車領域,這意味著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長的使用壽命。
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是多少
隨著全球對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的需求不斷增長,對高效、安全且環境友好的能源存儲解決方案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固態電池(SSBs)作為一種新型電池技術,因其在能量
全固態電池再進一步,能量密度與使用壽命雙突破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全固態電池是下一代電池技術的重要方向,與傳統的液態電解質鋰離子電池相比,全固態
TDK株式會社革新固態電池技術,開啟可穿戴設備新紀元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電池技術的進步成為了推動電子設備發展的關鍵因素。近日,全球知名的電子元件制造商TDK株式會社傳來喜訊,他們成功研發出了一種名為CeraCharge的新型固態電池材料,其能
國軒高科發布金石電池和G刻電池,能量密度提升40%以上
5月17日消息,國軒高科于第13屆科技大會推出金石電池,運用全固態技術使其能量密度達到驚人的350Wh/
太藍新能源在固態鋰金屬電池領域取得技術突破
在此推動下,太藍新能源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個具備車載等級,單體容量達120Ah,實際能量密度高達720Wh/kg的超級全
廣汽埃安宣布昊鉑品牌全固態電池即將登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的廣州國際車展上,廣汽集團明確表態將于2026年全面搭載全固態電池車型。同月底,廣汽埃安昊鉑固態電池的研發進度得以公開——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