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鋰-硫電池因其具有較高的理論容量 (1667 mAh g-1) 和能量密度 (2510 Wh kg-1) 等優點,被認為是下一代高效儲能器件的選擇之一。然而,無極硫正極的離子/電子傳導能力差、動力學滯后;放電中間產物多硫化鋰具有穿梭效應;鋰負極枝晶生長等問題限制了傳統鋰-硫電池的發展和大規模應用。
【工作介紹】
針對上述問題,浙江大學王琦教授和鄭州大學郭瑋副教授通過將液態有機硫正極——苯基四硫(Ph-S4-Sh, PTS)與局部高濃電解液(LHCE)相結合,構建了新型的“液-液界面”。在抑制穿梭效應的同時將單質硫的固-液-固轉化過程簡化為液-固轉化過程,同時有機硫化物放電生成的有機硫鋰鹽(PhSLi)會作用于正極與電解液之間增強離子傳導,進一步加快正極的動力學轉化過程。基于該組合的Li|PTS紐扣電池展現出了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和倍率性能,并且PTS總負載量為3.1 g的Li|PTS 軟包電池最大容量可達997mAh,在100 mA電流下循環50圈后容量保持率為82.1%。
【內容表述】
圖1. 篩選最優的活性物質與電解液組合。(a) PTS和電解液的混合物后的照片。(b) 正極與電解液之間界面示意圖。(c) Li|PTS紐扣電池在不同電解液中的長循環性能。
如圖1a所示,通過調控電解液的組成比例,使PTS的溶解度逐漸下降,在DME:TTFE=2:8的電解液(TTFE80)中,PTS呈現最為明顯的“油滴狀”,實現了活性物質與電解液間液-液界面的構筑。圖1b為PTS和電解液之間的液-液界面示意圖。液-液界面比無極硫正極固有的固-液界面具有更快的界面動力學轉化過程?;谶@種獨特的界面,如圖1c所示,研究人員組裝了面載量為1.5 mg cm-2的Li|PTS紐扣電池,并在0.5 C的倍率下循環。相比其他電解液,搭載TTFE80電解液的Li|PTS電池在200圈循環中具有最佳的循環穩定性,最高的平均庫侖效率(99.3%),表明整體Li+傳導性良好,正極和負極均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圖2. 電解液的溶劑化結構。(a) 不同電解液的Raman光譜。(b) TTFE80電解液的MD模擬照。(c) TTFE50和(d) TTFE80電解液中Li-OFSI-、Li-ODME和Li-OTTFE的配位數(虛線)的徑向分布分布函數g(r)(實線)。
拉曼光譜表明,TTFE80電解液中DME分子與FSI-離子的特征峰均出現了顯著的藍移,說明其與Li+離子的鍵和強度的增加(圖2a)。圖2 b-d的分子動力學模擬表明,在TTFE50電解液中Li+離子通常與DME分子和FSI-離子形成接觸離子對(CIPs),而在TTFE80電解液則更傾向于形成聚集體(AGGs),這有助于降低FSI-離子的LUMO能級,使得負極可以形成富含LiF的穩定SEI。此外,Li+-OTTFE的配位數趨于零,說明惰性的TTFE對電解液中溶劑結構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所有的模擬結果都與拉曼光譜表明的信息一致。
圖3. TTFE80電解液中Li|Cu電池的電壓曲線: (a) 電流密度為1.0 mA cm-2和(b) 沉積容量為1.0 mAh cm-2時不同電流密度下的電壓曲線。(c) TTFE50電解液在電流密度為1.0 mA cm-2,沉積容量為1.0 mAh cm-2時的電壓曲線。(d)在1.0 mA cm-2電流下循環20次后,Li|Cu電池中鋰負極表面的SEM圖。(e)在0.1 C倍率下循環10次后,Li|PTS電池中鋰負極表面的XPS圖。
之后作者組裝了Li|Cu半電池研究了鋰沉積/剝離的穩定性。如圖3a所示,在1.0 mA cm-2的電流密度和沉積容量為1.0 mAh cm-2的條件下,搭配TTFE80電解液的半電池在400圈循環后維持了99.1%的庫倫效率,證明了TTFE80電解液對負極的高穩定性。此外,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大(圖3b),TTFE80電解液中的電壓滯后僅略有增加。即使在8.0 mA cm-2的極高電流密度下,鋰沉積/剝離過程依然穩定,有93.8%的庫倫效率。相比之下,在相同的循環條件下,TTFE50電解液的庫倫效經過400次循環后快速衰減(圖3c)。鋰沉積/剝離過程穩定性的巨大差異是由于TTFE80電解質中SEI堅固致密,能有效抑制鋰枝晶的生長。XPS結果表明,與TTFE50電解液相比,TTFE80電解液中SEI層的Li-F鍵的強度大大增加,這可以歸因于SEI中含有更多LiF,從而使SEI更加穩定。同時,TTFE80電解質中F-S和PhSLi的強度也顯著降低,表明硫化物的穿梭效應得到了有效地抑制,防止了容量的損失。
圖4. Li|PTS電池在TTFE80電解液中的電化學性能。(a) 當PTS負載量為1.5 mg cm-2時,該電池在不同C倍率下的長循環穩定性。(b) 搭載TTFE80電解液的Li|PTS電池不同工作溫度下的長循環性能。(c) 搭載TTFE80電解液的Li|PTS電池在較高PTS負載下的長循環穩定性。搭載(d) TTFE80電解液和(e) TTFE50電解液的Li|PTS電池的自放電測試。(f)搭載TTFE80電解液的Li|PTS軟包電池在100 mA電流下的循環性能。(g) Li|PTS軟包電池的形態和應用。
圖4為 Li|PTS電池的電化學性能測試,搭配TTFE80電解液的Li|PTS電池擁有出色的長循環穩定性和倍率性能,750圈循環后容量保持率為64.9%(圖4a),即使在0°C和-10°C的極端條件下依然有455.1和 372.5 mAh g-1的容量(圖4b)。為了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面載量分別為4.5, 10.6, 20.1 mg cm-2的Li|PTS電池可以分別達到2.1 mAh cm-2,3.5 mAh cm-2 ,4.8 mAh cm-2的較高面容量(圖4c)。低溫性能與高負載性能均說明了電池整體擁有優異的動力學。圖4d-e為自放電測試,搭配TTFE80電解液的電池在靜置30 天后容量損失僅為18.3%(圖4d),而在TTFE50電解液中嚴重容量損失,高達70.4%(圖4e)。而組裝的Li|PTS軟包電池可以提供997.3 mAh的最大容量,最高能量密度達320.1 Wh kg-1,并且E/PTS值低至2.4 μL mg-1(圖4f)。圖4g為使用軟包電池來點亮LED燈板的應用。軟包電池的數據驗證了Li|PTS半電池和TTFE80電解液的結合具有大規模應用的潛力,為創造高能密度電池提供了新的見解。
圖5. PTS與電解液之間界面的動力學評估。(a) Li|PTS電池在掃描速率為0.1 mV s-1下的循環伏安曲線。(b) Li|PTS電池在循環不同圈數后的Arrhenius圖。(c) Li|PTS電池在200 kHz-0.1 Hz頻率范圍內的Nyquist圖。(d) PhSLi分子靜電勢能面。Li|PTS電池在正極側(e) 不附加PhSLi和(f) 附加微量PhSLi的電壓-容量曲線。
圖5a中CV曲線的變化說明了TTFE80電解液中界面變化的特殊性,通過擴展電化學阻抗譜(EIS)測量,擬合不同循環下不同溫度下的電荷轉移電阻(Rct),可以量化活化能Ea(圖5b)。顯然,隨著循環的進行,Ea顯著降低。搭配TTFE80電解液的Li|PTS電池在不同循環后的Nyquist圖也表明高頻區域的Rct隨著循環而逐漸下降,表明電導率的提升和動力學的增強(圖5c)。考慮到所有的放電產物,與無機硫最大的區別是有機官能團苯基,它可以產生特殊的有機硫鋰鹽PhSLi(圖5d)。加入了微量PhSLi的電池首次循環的電壓遲滯大幅降低,證明放電產生的微量PhSLi促進了界面上的離子傳導(圖5e-f)。
圖6. 正極反應過程示意圖。(a) 在TTFE80電解液中的PTS反應示意圖。(b) 放電過程結束時正極中Li2S分布的SEM圖像。
圖6a為PTS的反應示意圖。在放電過程中,由于電荷轉移速度快,電化學反應首先會在PTS和碳納米管的連接處發生,并在表面產生部分PhSLi。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微量PhSLi作為Li+離子在電解質和PTS之間運輸的良好離子通道,從而促進了電化學反應的穩定性和動力學。在放電結束時,PTS液滴轉換成更分散的Li2S。為了直接了解分散性的變化,利用SEM對Li|PTS電池中不同循環后放電過程結束時的正極進行了表征。如圖6b所示,隨著循環的進行,大面積的Li2S在碳納米管表面逐漸縮小和分散,這與圖5所提出的機制一致。該研究首次將“液態正極”的概念引入鋰-硫電池之中,為后續研究中電極界面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
儲能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23瀏覽量
8067 -
電解液
+關注
關注
10文章
851瀏覽量
23202 -
軟包電池
+關注
關注
1文章
175瀏覽量
8029
原文標題:液態有機硫正極加速電池界面動力學過程
文章出處:【微信號: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眾號:鋰電聯盟會長】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