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MOSFET的原意是: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場效應晶體管),即以金屬層(M)的柵極隔著氧化層(O)利用電場的效應來控制半導體(S)的場效應晶體管。
功率場效應晶體管也分為結型和絕緣柵型,但通常主要指絕緣柵型中的MOS型(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ET),簡稱功率MOSFET(Power MOSFET)。結型功率場效應晶體管一般稱作靜電感應晶體管(Static Induction Transistor——SIT)。其特點是用柵極電壓來控制漏極電流,驅動電路簡單,需要的驅動功率小,開關速度快,工作頻率高,熱穩定性優于GTR, 但其電流容量小,耐壓低,一般只適用于功率不超過10kW的電力電子裝置。
對于MOSFET,米勒效應(Miller Effect)指其輸入輸出之間的分布電容(柵漏電容)在反相放大作用下,使得等效輸入電容值放大的效應。由于米勒效應,MOSFET柵極驅動過程中,會形成平臺電壓,引起開關時間變長,開關損耗增加,給MOS管的正常工作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本文詳細分析了MOS管開通關斷過程,以及米勒平臺的形成。然后結合實際應用電路中說明了MOSFET開關中電壓尖峰的形成原因和可能帶來的后果,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MOSFET結構及寄生電容的分布
MOSFET結構
圖1. 垂直型MOSFET結構
圖1是垂直型MOSFET的結構,它是一個由P區域和 N+的源區組成的雙擴散結構。漏極(drain)和源極(source)分別放在晶圓的兩面,這樣的結構適合制造大功率器件。因為可以通過增加外延層(epitaxial layer)的長度,來增加漏源極之間的電流等級,提高器件的擊穿電壓能力。另外從圖中,還可以清晰看出MOSFET的寄生體二極管。
寄生電容
圖2. MOSFET的寄生電容及等效電路
MOSFET的寄生電容主要包括柵源電容(Cgs)、柵漏電容(Cgd)以及漏源電容(Cds)。從圖2中左圖看到,Cds是由漏極和源極之間的結電容形成,Cgd柵極和漏極間的耦合電容。Cgs則較為復雜,由柵極和源極金屬電極之間的電容Co、柵極和 N+源極擴散區的電容 CN+,以及柵極和擴散區P區的電容Cp組成。
一般器件的手冊中,都會以下列形式給出MOSFET的寄生電容,
輸入電容:
輸出電容:
反向傳輸電容:
米勒平臺的形成
考慮到電感負載的廣泛應用,本文以電感負載來分析米勒平臺的形成。由于MOS管開關的時間極短,電感電流可以認為不變,當作恒流源來處理。圖3是柵極驅動電路以及開通時MOS管的電流電壓波形。
圖3. 柵極驅動電路及其波形
MOS管的開通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t0-t1 階段
圖4. t0-t1時的等效電路
從 t0時刻開始,柵極驅動電流給柵源電容Cgs充電。Vgs從0V上升到Vgs(th)時,MOS管處于截止狀態,Vds保持不變,Id為零。
t1-t2 階段
圖5. t1-t2時的等效電路
從t1時刻開始,MOS管因為Vgs超過其閾值電壓而開始導通。Id開始上升,電感電流流經續流二極管DF的電流一部分換向流入MOS管。但是此時二極管仍然導通,MOS兩端的電壓仍然被二極管鉗位保持不變。驅動電流只給柵源電容Cgs充電。到t2時刻,Id上升到和電感電流一樣,換流結束。
在t1-t2這段時間內,電感電流上升過程中Vds會稍微下降。這是因為Id上升的di/dt會在引線電感等雜散電感上形成壓降,所以MOS管兩端的電壓會稍稍下降。
這段時間內,MOS管處于飽和區。
t2-t3階段
圖6. t2-t3時的等效電路
從t2時刻開始,由于MOSFET中的電流已經上升達到電感負載中的電流,MOS管兩端的電壓不再被VDD鉗位。因此,漏源之間的反型層溝道也不再被VDD束縛而呈楔形分布,Vds開始降低 ,柵極驅動電流開始給Cgd充電。驅動電流全部用來給Cgd充電,柵極電壓Vgs保持不變呈現出一段平臺期,這個平臺稱為米勒平臺。
米勒平臺一直維持到Vds電壓降低到MOS管進入線性區。可以注意到,在米勒平臺期,Vds電壓下降的斜率分為兩段,這與MOSFET的結構有關。在導通的不同階段Cgd電容發生變化的緣故。
在這個階段,MOS管仍然處于飽和區。
這里順便說一下,為什么漏源電壓在MOSFET進入米勒平臺后開始下降。
在進入米勒平臺前,漏源電壓由于被二極管鉗位保持VDD不變,MOS管的導電溝道處于夾斷狀態。當MOSFET的電流和電感電流相同時,MOSFET的漏極不再被鉗位。這也就意味著,導電溝道由于被VDD鉗位而導致的夾斷狀態被解除,導電溝道靠近漏極側的溝道漸漸變寬,從而使溝道的導通電阻降低。在漏極電流Id不變的情況下,漏源電壓Vds就開始下降。
當漏源電壓Vds下降后,柵極驅動電流就開始給米勒電容Cgd充電。幾乎所有的驅動電流都用來給Cgd充電,所以柵極電壓保持不變。這個狀態一直維持到,溝道剛好處于預夾斷狀態,MOS管進入線性電阻區。
圖7. MOSFET在不同漏極電壓時,導電溝道的變化情況
t3-t4 階段
圖8. t3-t4時的等效電路
從t3時刻開始,MOSFET工作在線性電阻區。柵極驅動電流同時給Cgs和Cgd充電,柵極電壓又開始繼續上升。由于柵極電壓增加,MOSFET的導電溝道也開始變寬,導通壓降會進一步降低。當Vgs增加到一定電壓時,MOS管進入完全導通狀態。
現在總結一下,在MOSFET驅動過程中,它是怎么打開的。圖9標示了在開通時不同階段對應在MOSFET輸出曲線的位置。當Vgs超過其閾值電壓(t1)后,Id電流隨著Vgs的增加而上升。當Id上升到和電感電流值時,進入米勒平臺期(t2-t3)。這個時候Vds不再被VDD鉗位,MOSFET夾斷區變小,直到MOSFET進入線性電阻區。進入線性電阻區(t3)后,Vgs繼續上升,導電溝道也隨之變寬,MOSFET導通壓降進一步降低。MOSFET完全導通(t4)。
圖9. MOSFET輸出曲線
米勒效應對MOSFET開關過程的影響
下面以圖10中電機控制電路來說明米勒效應對MOSFET開通關斷過程的影響。在圖10控制電路中,上管導通時,VDD通過Q1、Q4對電機進行勵磁;上管關斷時,電機通過Q4、Q3進行去磁。在整個工作過程中,Q4一直保持開通,Q1, Q2交替開通來對電機轉子進行勵磁和去磁。
圖10. 電機控制電路
圖11,圖12是上下管開通關斷時驅動電壓測試波形。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上管開通和關斷時,下管柵極上會產生一個尖峰,尖峰的電壓增加了上下管同時導通的風險,嚴重時會造成非常大的電流同時流過上下管,損壞器件。
圖11. 上管開通下管關斷時的測試波形
圖12. 上管關斷上管開通時的測試波形
下管開通關斷出現的這種波形是由漏柵電容導致的寄生開通現象(如圖13所示)。在下管關斷后,上管米勒平臺結束時,橋臂中點電壓由0升到VDD,MOSFET的源極和漏極之間產生陡峭的的dV/dt。由此在漏柵電容產生的電流會流到柵極,經柵極電阻到地,這樣就會在柵極電阻上產生的電壓降。這種情況,就會可能發生上下管同時導通,損壞器件。
圖13. MOSFET寄生開通機制
下管的這個Vgs尖峰電壓(也有公司稱之為Vgs bouncing)可以表達為:
Rgoff驅動關斷電阻,Rg,ls(int)為MOSFET柵極固有電阻,Rdrv為驅動IC的電阻。從公式(1)可以看到,該電壓與Rgtot和Cgd呈正向相關。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有兩類方法:
1. 減小Rgtot。由公式(2)知道,Rg,ls(int)由器件本身決定,Rdrv由驅動IC決定,所以一般是選擇合適的Rg來平衡該Vgs bouncing電壓。
2. 選擇Crss/Ciss(即Cgd/Cgs)低的MOSFET有助于降低Vgs尖峰電壓值。或者在MOSFET柵源之間并上一個電容,也會吸收dV/dt產生的漏刪電流。圖15是在下管的GS兩端并聯5.5nF電容后的開關波形,可以看到電壓明顯降低,由圖11中的3.1V降低到1.7V,大大降低了上下管貫通的風險。
圖15. 下管GS并上5.5nF電容的波形
同理,上管關斷至米勒平臺結束時,下管開通前,橋臂中點電壓由VDD降為0,MOSFET的源極和漏極之間產生陡峭的的dV/dt。由此就會在柵極上面產生一個負壓。
同時,由圖11,圖12,可以觀察到,下管開通關斷過程中,都沒有出現米勒平臺現象。這是因為在其開通關斷時,由于Motor中的電流經過下管的體二極管續流,DS兩端電壓很小,所以米勒平臺也就形成不了了。
審核編輯 :李倩
-
MOSFET
+關注
關注
147文章
7222瀏覽量
213925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63瀏覽量
128195 -
寄生電容
+關注
關注
1文章
294瀏覽量
19302
原文標題:米勒效應對MOSFET開關過程的危害
文章出處:【微信號:電子工程師筆記,微信公眾號:電子工程師筆記】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