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 is Nothing without Control .”
——在賽車運動和高性能車的世界里,這是一個人盡皆知的道理。以至于某知名輪胎品牌暨F1官方輪胎供應商,都將這句話引以為自家品牌slogan。
在過去,power是汽車性能的決定性門檻。而當汽車進入電動時代,超強動力瞬間變得唾手可得,性能車仿佛一夜之間比比皆是。燃油車時代足以封神的動力水平,電動車信手拈來而價格只需幾分之一。
4秒破百、3秒破百輕輕松松,越來越多電動車頂著“性能”二字出道。性能車、高性能、超跑這些字眼似乎一下子沒了難度,任誰都可以憑借電機便宜大碗的馬力優勢,輕易打造出自己的高性能車、超級跑車。
只有真正的性能玩家和愛好者們心里清楚,事情才沒有這么簡單。
千鈞之力,也需收發自如
電動超跑一款接一款早已不再新鮮,電動轎車和SUV也越來越愛打性能牌,可電動機的動力“紅利”,并不是沒有代價和要求的。
和內燃機相比更大的扭矩數字、更直接的扭矩釋放,電動車要具備更強大的操控性能,才可能充分、安全地發揮和釋放。電動車普遍更沉重的體重,也對底盤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賽車世界,只要談論起操控性能的進化史,路特斯永遠是繞不開的名字。賽車之巔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歷史上,正是以路特斯為首的英國車隊憑借底盤操控性能,一度將奉動力為絕對優勢的法拉利拉下神壇。
路特斯的創始人柯林·查普曼,正是以底盤大師聞名車壇,他執掌下的路特斯F1車隊,第一個采用中置后驅布局、第一個采用鋁制單體殼結構、第一個采用扭桿彈簧和內置制動器、第一個引入電子式主動懸架……
在民用車領域,許許多多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車型,研發過程尤其是底盤操控方面,背后都有路特斯工程部門(Lotus Engineering)的影子:從《回到未來》中的DMC-12到日產GT-R,從阿斯頓馬丁DB9到特斯拉初代Roadster……
進入電動時代,早已“階級固化”的內燃機瞬間集體過時,所有人同時回到了起跑線。電動機的超大馬力、扭矩瞬間釋放,與電動車本身的大車重,都對車輛的操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底盤懸架恰恰是路特斯的拿手好戲。
作為路特斯戰略轉型的首款量產純電SUV,Eletre可謂是電動SUV中第一個真正配得上前綴“超跑”二字的。總功率高達603hp(S+版)或905hp(R+版)的前后雙永磁同步電機,賦予了Eletre零百加速4.5s/2.95s(S+/R+)的強大加速性能。
但讓人驚掉下巴的動力數據,對于真正的“高性能”而言,還只是一個開始。除了難逢敵手的動力,真正令Eletre卓爾不群,使之與市面上其他大馬力電動車拉出層級的,是路特斯半個多世紀積累的底盤操控造詣。
在動力性能突進之際,以一系列底盤懸架創新,讓每一馬力都能以受控的方式釋放在路面上,這正是路特斯的看家本領。為了馴服和駕馭Eletre最高近千匹馬力的洪荒之力,路特斯采用了鋁制多連桿懸架,全系標配了自適應空氣彈簧和CDC連續阻尼可調減振器。
Eletre的空氣懸架系統采用雙腔設計,通過雙腔體間閥門的開閉,實現彈簧高度、軟硬剛度彼此解耦的獨立控制。同時CDC減振器可以在行駛過程中實時檢測車輪狀態,在瞬間提高減振器剛度以增加支撐性,或者降低剛度來保證舒適性。
傳統的固定式防傾桿被路特斯智能防側傾控制系統替代,借助傳感器提供的數據,最新一代48V主動式穩定桿可在2ms內計算出所需力矩,并迅速調整到對應剛度。同樣全系標配的還有主動后輪轉向系統,轉向電機精確控制著后輪,提升高速時的穩定性和低速下的靈活性。
融合了一系列強大的底盤硬件系統,路特斯為Eletre設計并標配了路特斯智能動態控制系統。通過精準調配6個自由度底盤系統、動力系統乃至空氣動力學套件的介入狀態,最大化發揮高規格硬件配置的強大性能。
有著路特斯的正統賽道基因加持,配備著全方位的高規格底盤軟硬件,Eletre最高905hp的強大動力才能被100%發揮,與諸多空有蠻力卻無從掌控的“數據黨”劃清界限。蘊藏千鈞之力,更可收發自如,這才是高性能三個字的真諦。
空力宗師的次世代新答卷
上世紀60年代末,F1車隊們紛紛意識到僅靠底盤輪胎提供的操控性能,已經難以應付馬力和車速飛快膨脹的新賽車。于是,又是柯林·查普曼和他的路特斯車隊,率先在路特斯Type 49B賽車上加裝了定風翼,這就是后來直到今天F1尾翼的鼻祖。
作為操控性方面的宗師級代表,路特斯順理成章成了空氣動力學領域的引路人。路特斯不僅率先為F1引入了定風翼,1970年的路特斯Type 72開創了前定風翼、后高位定風翼、側箱冷卻進氣的設計,一舉奠定了F1賽車直到今天仍在沿用的基本布局。
1977年的路特斯Type 78便是著名的地面效應賽車,柯林·查普曼天才般地在車底設置了氣流通道,利用地面效應帶來了極強的下壓力。第二年其改進版路特斯Type 79便斬獲了年度總冠軍,以至于FIA很快便宣布禁用地面效應設計。
操控性其實并不神秘,核心要義便是盡可能讓四條輪胎緊貼地面。早在半個多世紀前,路特斯便發現了利用空氣的能量,會讓車輛高速下的抓地力如虎添翼。
電動時代對于空氣動力學設計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因為沒有了內燃機占據大量車內空間,電動車可以更自由地在車身內外布置氣流通道,實現天馬行空的設計構想。
路特斯的首款限量純電超跑Evija就應用了這一思路,沒有了燃油超跑中置引擎的掣肘,在后車身設計了巨大的文丘里效應氣流管道。在320km/h時速下,Evija可以產生接近自身重量的驚人下壓力。
對于Eletre這樣一輛五人乘坐空間的純電SUV,既然掛上了路特斯的車標,出自路特斯工程師和設計師之手,以超跑級高性能為賣點,也必然要賦予其武裝到牙齒的空氣動力學套件。Eletre堪稱迄今為止,空氣動力學設計最為復雜的SUV車型。
在車頭底部是主動進氣格柵,多葉片聯動設計如蓮花花瓣般開啟,開啟時能幫助增加車輛散熱能力,關閉時則可以降低阻力,增加15km續航里程,并增加22.5kg下壓力。獨特的合頁導向式設計,在190km/h以下可以自由開合。
在前機艙蓋、大燈下方、側翼子板、D柱、后保險杠等部位,Eletre延續了超跑Evija的孔隙設計理念,設計了7組被稱為Race-Aero的貫穿式風道設計。運用巧妙的空氣動力學造型,讓高速行駛時的氣流順滑、低阻地流過車體,降低阻力并減少舉升力。
尾翼一直是民用車凸顯賽道血統的重要元素,路特斯Eletre的尾翼設計之復雜,正是為了具備真刀真槍的實際性能,而絕不只是視覺裝飾。
分體式的破風尾翼布置于尾窗上沿,可以減少車身后部紊流形成的真空區,減少車體破風帶來的阻力和升力。精確計算的角度借助康達效應,可以將氣流順著后風擋導向下方的主動式尾翼,并帶來8kg的下壓力。
位于末端的主動尾翼系統擁有四擋角度調節,在18°時提供最低風阻,可以降低1.8%的風阻系數;在32°時提供最優下壓力,帶來多達112.5kg下壓力;在34°時可以提供最優的空氣制動效果,提升全力制動時的減速效果。
憑借遍布整車各個角落的精妙空氣動力學設計,Eletre實現了低至0.26的風阻系數,最大行駛凈下壓力達到了90kg,在保證低風阻的前提下,還兼顧了下壓力。
這對于電動車而言尤為重要,電動車更可能為了提高續航而犧牲下壓力,造成高速行駛時不夠沉穩。而路特斯憑借“祖傳”的空氣動力學天賦,賦予Eletre巧妙而高效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出人意料地成功化解了這一矛盾。
結語
進入數字化、智能化的新世代,對于性能二字的定義也在拓展和延伸。路特斯賦予了Eletre名副其實的極致超跑性能,也為其構建了同樣堪稱“超級”的智能化水平。
率先標配的四激光雷達創下了行業標桿,首創可翻折激光雷達設計,不僅延續了低風阻空氣動力學設計,還致敬了路特斯經典車上的翻折頭燈。無死角的強大感知能力,配合雙英偉達Orin-X高算力芯片,讓高性能車也擁有了時代前沿的智能駕駛體驗。
過去人們說起電動SUV中的性能王者,也許會想到特斯拉、會想到蔚來。它們確實都有著強大的性能數據,但直線加速只是“高性能”標準中的一半。路特斯Eletre的出現才讓人們意識到,只有加上了操控這另一半,才能稱得上“超跑級”SUV。
這可能才是電動時代下,對于超跑級性能的定義:極致的動力性能是前提條件,更需要極致的操控性能將其完美掌控。要做到路特斯Eletre的盡在掌握、有的放矢,才能晉級為有“真功夫”的高性能超跑SUV。
審核編輯 :李倩
-
電動車
+關注
關注
73文章
3022瀏覽量
114382 -
內燃機
+關注
關注
1文章
158瀏覽量
21480
原文標題:電動車堆足馬力,就能叫高性能了?
文章出處:【微信號:autocarweekly,微信公眾號:autocarweekly】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