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非特斯拉不買的時代過去了。”
“那篇文章你看了嗎?”
“看了。”
“你覺得可能發生嗎?”
“在這家車企身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絕不是杜撰,開篇的一段對話,就發生在昨天早上。
而所討論的內容則直指虎嗅的獨家爆料:“在經歷過兩次促銷后,特斯拉的訂單增量仍不及預期,會在年底前,推出新的降價手段,促進銷量。”
老實說,看到這樣的消息,沒有感到絲毫的吃驚。因為最近一段時間,這家美國車企已經接連三次祭出了類似“操作”。
首先,將記憶拉回至10月24日,特斯拉突然官宣:即日起,中國大陸地區在售Model 3及Model Y售價調整,調整后Model 3車型起售價為265,900元人民幣; Model Y車型起售價為288,900元人民幣(均為補貼后起售價)。
并且還在下方補充說明:2022年國家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之后上牌的車輛不再享受補貼。
消息一出,特斯拉的銷售們可謂“傾巢出動”。僅從微信朋友圈展現出的景象來看,用“搶白菜”來形容Model 3與Model Y降價后的終端反饋,一點也不為過。
很快,行業中慢慢涌現出一種聲音:特斯拉的這番操作,直接扼殺了部分自主品牌電動化推新的希望。更具性價比的Model 3與Model Y,已然把主流轎車與SUV細分市場的潛在客戶全部收割殆盡。
但在我看來,如此觀點完全是有失偏頗的。
就像在文章《特斯拉降價,沒必要被神話》分析到的那樣:如此操作更多還是由于在華手中握有的累計訂單量驟減,無法支撐起愈發充沛的產能。
殊不知,幾天之后,令人倍感意外的是,這家美國車企突然再次官宣:凡是11月8日(含)至11月30日(含),購買現車及合作保險機構車險組合并按期完成提車,尾款可減8000元;12月1日(含)至12月31日(含),尾款可減4000元。
是的,你沒有看錯,短短兩周時間,特斯拉又一次給出了變向優惠方案。
至于背后的原因不難理解,一方面或許還是由于第一次官降之后,新增訂單的數量遠遠不及預期,所以只能繼續被迫出牌應對。另一方面,或許還是想要催促已經下定的用戶加快速度鎖單提車。
而就在本周,特斯拉則第三次拿出了“殺招”。
順勢打開其中國官網可以發現,這家美國車企又一次縮短了旗下在華新車的交付周期。Model 3后驅版、Model 3高性能版,Model Y長續航版、Model Y高性能版等四款產品,均由此前的4-8周縮短至1-5周。
換言之,如果即刻選擇下訂,理論上最快7天就能提車。由此望向更深處,能夠解讀出的含義,儼然還包括著曾經徹頭徹尾秉承以產定銷,動輒交付周期長達半年的特斯拉,在“庫存”這件事上漸漸開始留有了余地。
總之,在華不到一個月內,一次主動降價,一次階段性贈送保險,一次大幅縮短提車周期,回顧這家十分強勢美國車企的過往,也是非常罕見的“操作”。
更通俗易懂的剖析,特斯拉身處中國市場,隨著競爭對手的紛紛出牌,以及終端消費活力的下滑,漸漸有些賣不動了,所以只能被迫用誠意換量。
那么,再次回到開篇相關爆料中提到的,也是今天文章標題所拋出的疑問:2022,特斯拉還會“降價”?
關于答案,就我個人更想說,“結合種種跡象,一切皆有可能。”只不過,相比在零售價上直接調整,大概率還是會換種手段。
由此不禁猜測,譬如贈送自營超充樁的額度?繼續免減購車保險?甚至自掏腰包延長即將退坡的新能源補貼?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預言成真,上述每一項“福利”的推出,都會新增一定的訂單量。至于再次刺激之下,實際效果能否達到這家美國車企的預期,還需交給時間去評判。
沒有太多意外,很快對于傳聞本身,特斯拉官方還是按照慣例給予了否定。但結合過往經驗,在它身上“自己打臉自己”的案例沒少發生。
所以接下來的劇情究竟如何發展,今年剩余40天內就將見分曉。
而此刻,如同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所說的那樣,“新增訂單不夠,想交付的車交不出去,該提車的不想提,這就是特斯拉最尷尬處境。”
更聚焦來說,這家美國車企在中國舒舒服服躺著賺錢的日子漸漸過去了。相反,來自多維度的壓力與日俱增。
例如,必須承認,隨著類似“蔚小理”、比亞迪、極氪、問界等競爭對手的愈發強勢,遲遲沒有換代的Model 3與Model Y,產品力層面的絕對領先優勢還在被不斷削弱。
同時,網絡中關于明年兩款車型紛紛將會迎來改款的消息,可謂此起彼伏。
但更大的痛點恰恰在于,越是如此,加之短時間內屢屢進行的價格調整與變相優惠,“等等黨”則被更多的催生出來。
對于那些沒有用車剛需的潛客,完全可以一邊耐心觀望,一邊橫向比較同級別競品。最終,匯總成一句話,“那個非特斯拉不買的時代過去了。”
另外,結合目前整個行業的大環境,從10月乘聯會公布的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來看,相較9月環比基本持平,增勢已經慢慢放緩。反觀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甚至出現了環比9%的下滑。
而將視線進一步聚焦,持續不斷的疫情,仍在讓終端消費者們本就低迷的購車信心迅速消退;居高不下的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讓今年幾經官漲后新車價格回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為嚴峻的是,國家補貼的徹底退坡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
即便不愿面對,“寒意”還是傳遞到了每一個角落。毫無疑問,2023年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將會是一片充滿荊棘的叢林。
身處這場競爭殘酷的游戲中,特斯拉同樣無法獨善其身,而它能做的則是想盡一切辦法搶肉吃。
當然,對于同賽道的競品來說,這家美國車企的瘋狂發力,好像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17瀏覽量
1266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