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號角再次響起,作為競技體育的巔峰,綠茵場上,勝負總是備受爭議的焦點。
誰在左右綠茵場上的勝負?許多人說是球員,但有資深球迷卻說:不要忘了裁判。綠茵場上,裁判的權利是至高無上的,因此,伴隨世界杯的,還有各種“黑哨”事件。
國際足聯推崇足球乃是漂亮的運動、悅目的體育,為了從根本上保持它的清白、公平,為球迷帶來真正的喜悅,世界杯引入了越來越多的傳感器協助裁判判罰。而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之前,國際足聯一直都在拒絕傳感器等高科技介入世界杯賽事中。國際足聯為什么拒絕?為什么在2014年決定引入傳感器?
人眼有“感情”,有主觀錯誤,而傳感器傳遞的數據沒有。進沒進球,傳感器說了算!
決定勝負背后的天平:世界杯為什么要引入越來越多的傳感器?
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之前,國際足聯一直都在拒絕傳感器等高科技介入世界杯賽事中。其中的一條反對理由是,這是人類的運動,應該由人類裁判判決。
為什么拒絕?為什么國際足聯在2014年決定引入傳感器?
在看歷屆世界杯引入了什么傳感器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國際足聯為什么要在世界杯中引入越來越多的傳感器。
2010年南非世界杯,在英格蘭對陣德國的八分之一決賽中。在上半場英格蘭以1-2落后的時候,英格蘭名將蘭帕德本有機會為英格蘭扳平比分,他一腳遠射擊中橫梁彈地入網,雖然從回放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皮球已經越過門線,但主裁判并沒有看到。
德國門將諾伊爾迅速把球撈出,主裁判示意比賽繼續。也即是說,主裁判并未判該球進,蘭帕德的那粒明顯越過球門線的遠程炮轟被當值裁判徹底冷落,即使從慢鏡頭回放中我們清楚看到該球已經越線進網。
這顆球對英格蘭隊來說有重要意義,因為主裁判的疏忽裁決,導致英格蘭隊下半場心態崩塌,最終以1-4大比分不敵德國隊。
賽后,德國門將諾伊爾在接受采訪時實話實說:正是因為他反應神速,將球門線與橫梁之間跳躍的皮球拿下后毫不猶豫直接開出球門球,此舉迷惑了裁判,認為皮球并沒有越過球門線。
說白了,諾伊爾欺騙了裁判,還不忘在全世界面前炫耀他的機敏。
事實上,綠茵場上因類似裁判判決引起的爭議,并不在少數,譬如幾乎每個接觸體育的人都會聽說的馬拉多納上帝之手——1986的墨西哥世界杯1/4決賽,阿根廷對陣英格蘭的比賽上,阿根廷球員馬拉多納用手把球攻入了英格蘭隊的球門,這本違規,但裁判視線被遮擋,最終判定這球有效。
還有,世界杯史上裁判判決爭議最多的2002年日韓世界杯,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公認強隊對陣東道主韓國隊,也因裁判問題引起眾多爭議,2002年日韓世界杯也被球迷評為史上最“黑暗”的世界杯。
為什么球員不能申訴?不能改寫結果嗎?
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最有魅力的運動,足球與其他賽事具有比較不同的判罰機制。
綠茵場上,裁判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主裁判可以對任何在體育場里的人出牌,包括但不限于球員、教練、隊醫、記者、觀眾。。。等等,只要裁判認為干擾了比賽進行或有任何其他理由,主裁判都可以讓他離開這片綠茵場。
同時,最重要的是,對進球結果,裁判無論怎么判,事后受到多少批評,比賽結果都不會改變。也即是說,球場上裁判的結果就是最終結果,事后可以申訴,國際足聯也可以將裁判“拉黑”——禁止從業。但該比賽的結果,不容改變。
因此,足球比賽不像其他許多體育比賽一樣,可以通過申訴獲得理想的結果。而這也凸顯了,使用更多高科技去協助裁判進行判決的重要性,這個呼聲,在2010年世界杯到達了頂點。
傳感器等高科技在綠茵場上被歧視?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道歉,2010年世界杯后態度轉變
事實上,一直以來,國際足聯對于傳感器等高科技進入綠茵場,協助比賽判決等,都是持消極態度的。
國際足聯認為運動是人的運動,球員會犯錯誤,裁判也會犯錯誤,那么這樣那樣的錯判、漏判,就讓球迷們有了茶余飯后的談資,這也是足球運動的一種魅力。
然而,球員可以犯錯,但裁判作為規則的維護者和執行者,犯錯直接受損的是足球這項運動的全球形象,而這本該可以避免。
除了足球外,網球、板球、橄欖球等許多大型體育項目,都早已接受高科技在比賽中的應用,譬如采用高倍率圖像傳感器的“鷹眼”系統技術的大滿貫網球賽事,大大降低了誤判幾率。
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英格蘭對陣德國的比賽被誤判的同一天,墨西哥與阿根廷的比賽中,阿根廷的第一個進球明顯越位在先,但裁判并沒有判罰。一天中,兩次出現裁判的巨大失誤,讓國際足聯受到壓力。
賽后,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對英格蘭和墨西哥隊道歉:“我也對裁判的明顯錯判感到不滿,但這不意味著世界杯和足球的末日,因為這樣的事情確實會發生。”
并且說:“在發生這一系列事件之后,如果仍繼續拒絕討論運用球門線科技(輔助裁判)的話,那確實說不過去。”
至此,國際足聯對在綠茵場上應用高科技的態度,發生了明顯改變。
歷史性時刻,2014年巴西世界杯首次引入傳感器!徹底解決是否進球的爭議!
隨著國際足聯態度的轉變,四年后,2014年在巴西舉辦的世界杯,成為歷史上首屆引入傳感器高科技的世界杯。
該技術被稱為門線技術,可以通過判斷球是否越過了球門線來確定進球是否有效。國際足聯一直以來都反對引入門線技術,而只是依靠場上裁判執法。2012年7月,國際足聯終于全票通過了在正式比賽中使用門線技術的決議,并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首次使用。
該門線技術由傳感器技術大國德國的一家名為GoalControl的公司開發,該傳感系統使用了14臺攝像機,攝像機基于超高速的CMOS圖像傳感器,據GoalControl公司介紹,這些圖像傳感器可以每秒500張的速度拍攝照片。
這些攝像機向架設在球場頂部的數據間傳送數碼照片,經過對數據的分析再把結果傳送到裁判所戴的特殊手表上,如果確定球過了門線,手表上就會顯示“goal(進球)”。整個過程用時不足一秒鐘。
“烏龍球”?門線技術首次發威!
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法國對陣洪都拉斯的小組賽上,比賽第48分鐘,法國隊卡巴耶右路送出精準傳中,本澤馬禁區內左腳凌空墊射,皮球打在右側立柱內側彈下,這個球本來沒有進,但在皮球彈向門將巴拉達雷斯時,巴拉達雷斯慌亂中將球碰了一下,然后迅速將球從球門里撈出。但巴西籍裁判里基示意皮球已經越過門線,給出進球有效的手勢。
隨后,門線鷹眼開始回放“答案”,這粒進球越過門線1.4892厘米,鷹眼將該球判定為進球。此外,主裁判手腕上佩戴的手表也第一時間顯示“進球”的消息。在門線回放之后,國際足聯將這粒進球算在洪都拉斯門將頭上——記為烏龍球。
▲門線系統回放
如果按照以往由裁判肉眼進行判定,則該球幾乎是不可能被認為是進球的,沒有門線技術,沒有這些傳感器,可能出現2010年英格蘭對德國的判決失誤。
是否進球?從此將不再是爭議!
引入更多傳感器,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首次使用VAR視頻回放技術
2014年巴西世界杯,基于高速圖像傳感器(攝像頭)的門線系統發揮了巨大作用,解決了是否進球的爭議問題,那么怎么解決球場上的犯規問題?
在2018年,國際足聯決定引入更多的傳感器,在俄羅斯世界杯上,首次使用了VAR視頻回放技術,并歷史上除了現場裁判員外,設置了13名視頻裁判員。
VAR是視頻輔助裁判(英語:Video assistant referee)的縮寫,VAR系統基于一系列圖像傳感器(攝像頭)、3D越位線系統及VAR信息系統,協助主裁判于賽事現場作出更準確的判決,確保比賽的公平性。
VAR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相關證據幫助推翻裁判原來的判決,在回放中生成3D越位線等圖像,有助裁判直觀了解事發情況。
世界杯歷史上第一個VAR判決!懲罰了這個犯規!
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法國對澳大利亞的小組賽中,比賽進行到第56分鐘,世界杯歷史上第一個通過VAR視頻助理裁判技術產生的判罰誕生。
法國球員格列茲曼接到隊友的直塞球,單刀殺入禁區,澳大利亞后衛里斯登鏟球,但并沒有碰到皮球,而是壓住了格列茲曼的右腳后跟,導致其摔倒在禁區內。
裁判先是示意比賽繼續,隨后通過VAR回放判定點球,并且向里斯登補發了黃牌,格列茲曼操刀主罰左腳抽射破門,1-0法國隊領先。
這個判罰,如果通過裁判的肉眼,可能會被遺漏。
2022卡塔爾世界杯,首個內置傳感器的比賽用球!基于傳感器的人工智能的判罰系統登場!
越位是足球場上最多的犯規事件之一,同時也是較難分辨,關于越位的判決常常具有爭議性。
此前,關于越位的判決,主要基于裁判肉眼,以及VAR系統推出后的視頻回放,但這樣耗費時間較長。在2022卡塔爾世界杯上,國際足聯啟用了基于智能傳感器的人工感知系統,來協助裁判判定越位。
該系統稱為半自動越位技術(SAOT),這套系統將利用人工智能來輔助主裁判做出更精準的越位判罰,最大程度降低越位誤判情況的出現。
SAOT包括攝像頭(圖像傳感器)、傳感器和人工智能軟件3個部分。
傳感器主要內置于世界杯比賽用球AI Rihla( “逐夢之旅”)內,足球采用了CTR-CORE 技術,其中包括一個中央芯片,可以以每秒 500次的速度跟蹤每個球員的觸碰;它有一個懸掛系統,使用慣性測量單元(IMU)傳感器,每秒鐘可收集高精度的球運動數據并發送給裁判端。
攝像頭(圖像傳感器)位于每座球場頂部,使用12個專用攝像頭來跟蹤每名球員的29個數據點位,以此計算他們在球場上的確切位置,數據點位包括判定越位時所涉及的肢體和軀干。
人工智能軟件將會對球場內圖像傳感器和內置于球的IMU單元收集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在球員越位犯規時,人工智能軟件會向視頻助理裁判(VAR)自動發出越位警報。當裁判完成判罰后,SAOT會在球場屏幕上播放3D動畫圖像,以此來向觀眾展示裁判做出判罰決定的依據。
據測算,相比此前用視頻回放+人工輔助的方式來判斷越位,基于傳感器的SAOT系統可以將越位判罰的平均耗時從70秒減少到25秒鐘。
為了提高成績,傳感器早已遍布球員全身
世界杯上,除了以上這些直接被用于賽事的傳感器外,還有許多傳感器被用于球員的訓練和比賽數據的收集上。
譬如,每個球員量身定做的戰靴——球鞋,早已內置了各種智能傳感器。
德國隊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所穿的球鞋是阿迪達斯研發的adizero F50,這款鞋的鞋底設有專門搜集數據的miCoach速度傳感器,可以捕捉360度的動作,并記錄包括瞬間速度、平均速度、沖刺次數、移動距離、高強度水平下的移動距離、步伐及步幅率在內的關鍵性指標。
2018年世界杯比賽用球鞋也加入智能傳感器,可以測量步頻、運動軌跡等數據,球迷可以通過傳感器看到球星們的動作,而例如平均速度等資料,教練也可以第一手掌握信息,而梅西等著名球星已經穿上了這些智能球鞋。
早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上,數字化表現和跟蹤系統(EPTS)被首次全面采用。它的主要功能是將運動員的時空信息自動化采集并數據化呈現,從而實現對訓練與比賽的數字化閱讀。借助攝像機與可穿戴式傳感器,EPTS系統能夠追蹤球員以及足球的運動信息,并通過平板電腦向教練員提供球員的統計數據、位置信息以及相應的視頻剪輯,幫助教練員進行賽場上的決策。
作為EPTS的一部分,Catapult可穿戴傳感器也被獲準使用。這款運動員智能追蹤系統的核心部件是一個穿戴在運動員肩胛骨中間、火柴盒大小的衛星定位裝置,可以監測運動員的跑動距離、速度、跑動節奏、受沖擊負荷、心率等多項數據,并進行深入分析。
當前,在全世界職業足球、曲棍球、橄欖球運動隊中,這樣的設備已成為了球隊訓練的標配。
結語
世界杯場上,傳感器早已滲透了每個角落。事實上,傳感器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早在世界杯開始大規模應用傳感器前,球員們早已使用各種穿戴式傳感器來收集運動數據,從而通過分析這些數據來輔助訓練,提高成績。
從2014年巴西世界杯開始,世界杯場上應用越來越多的傳感器來協助裁判判決,讓比賽更清白、公正,為球迷帶來真正的喜悅和快樂。
然而,也有球迷質疑,有了這些傳感器,固然少了爭議,但是足球還有它的魅力嗎?
您對本文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分享!
順手轉發&點擊在看,將中國傳感產業動態傳遞給更多人了解!
審核編輯黃昊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341瀏覽量
75551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