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研究表明,胃腸道系統腸道區域中的一些代謝物在腸道功能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炎癥性腸病(IBD)、糖尿病或肥胖等慢性疾病,都是由涉及腸道代謝產物吸收或消化的腸道過程功能障礙引起的。微型可食用傳感模塊的發展為腸道微生物群的獲取提供了巨大的希望。然而,盡管可食用傳感器件,特別是那些針對腸道環境的器件的相關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目前還沒有可以實時捕獲該區域代謝物動力學特征的措施。此外,大多數與可食用傳感器件相關的過往工作都使用了電池。而電池含有有毒元素,直接將其暴露在腸道環境中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并發癥。
近期,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自供電、無電池、無線、節能的生物傳感膠囊,用于監測小腸中的葡萄糖動力學。該系統集成了多個功能,以解決實現膠囊型可食用原位化學傳感器件的關鍵挑戰。該膠囊包含一個葡萄糖生物燃料電池(BFC),用于在運行過程中獲取能量,同時利用提取的能量測量葡萄糖濃度的變化。此外,該研究采用了一種工作在40~200 MHz頻率范圍內的高效節能磁性人體通信(mHBC)方案,以接收時間分辨的傳輸信號。相關研究成果以“A self-powered ingestible wireless biosensing system for real-time in situ monitoring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etabolites”為題,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圖1 可食用自供電生物燃料電池(BFC)膠囊傳感器的設計及傳感機理
該研究首先對傳感系統的電路進行了設計。來自微型葡萄糖BFC的電壓和功率太低,無法為商用無線信號傳輸器供電。較大的傳統BFC供電系統通過使用直流-直流(DC-DC)升壓變換器來產生更高的供電電壓,從而克服了低電壓問題。然而,這種方法需要龐大的功率調節電路,并引入額外的損耗,最終超過所需的功率預算。因此,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放棄了DC-DC轉換器的使用,而是開發了一個可以直接利用BFC運行的定制微芯片。從頭開始設計的集成電路利用電壓-頻率轉換方案和mHBC信號傳輸器,平均只消耗不到1微瓦(~0.4微瓦)的功率。此外,所開發的芯片安裝在規格為16.4 mm × 7.5 mm的電路板上,且只需要連接循環延遲分集(CDD)和板載mHBC天線。
圖2 定制化集成電路的電學表征
接著,研究人員通過廣泛的體外表征對BFC的性能進行了優化和校準,以建立與小腸中葡萄糖濃度的相關性。在體外模擬過程中,BFC傳感器顯示出對葡萄糖的高特異性,而含有干擾化合物的溶液顯示出可忽略不計的交叉反應性(圖3)。此外,作為概念證明,研究人員利用豬模型進行了腸道內葡萄糖動力學監測。在豬身上進行的原位實驗表明,口服溶液中葡萄糖濃度的差異導致了連續收集的數據的差異,這意味著該傳感系統對小腸中的葡萄糖成功實現了監測(圖4)。
圖3 葡萄糖生物燃料電池(BFC)在接近胃腸道真實生理條件下的體外表征和模擬
圖4 豬模型中原位膠囊的性能
綜上所述,該研究展示了一種自供電、無電池、可食用的生物傳感膠囊,可用于活體受試者的原位實時腸道內葡萄糖監測。為了激活膠囊內的電子電路,集成的生物燃料電池(BFC)為磁性人體通信(mHBC)無線電路能源系統收集足夠的能量。這項工作解決了膠囊型可食用器件的多個現有挑戰,包括避免電池的使用、實現電子器件小型化、通過致密生物組織進行信號傳輸,以及保護生物傳感器免受惡劣的原位環境的影響。此外,這種技術還可以在慢性胰腺炎和傾倒綜合征等吸收不良疾病的診斷中發揮關鍵作用,例如,通過分析復雜的碳水化合物膳食是否充分分解為葡萄糖,以及分析食物遷移到小腸中所需的胃排空時間。
未來的工作將集中在膠囊傳感平臺局限性的解決和功能的擴展上。例如,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在豬身上使用生物傳感器;在固體食物攝入過程中,固體顆粒可能會部分堵塞傳感器表面,因此需要改良的多孔膜來防止傳感器波動;此外,需要進一步集成氧氣濃度、溫度和pH值跟蹤監測等功能,以進一步校準膠囊,實現可靠的葡萄糖監測。最后,為了使膠囊更容易通過胃腸道,可通過制造更小的傳感器和電子元件將該器件縮小到商用可食用器件的尺寸。
審核編輯:郭婷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325瀏覽量
755365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655瀏覽量
130602
原文標題:一種自供電的可食用無線生物傳感膠囊,用于原位實時腸道內葡萄糖監測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