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新能源電池充放電過程常伴隨著晶格結構和能帶結構的物理改變,明確界面過程的基本物理圖像,對于優化能源系統性能指標具有重要意義。層狀氧化物正極基于陰離子氧化還原機制(Anionic Redox Reaction, ARR)可以突破過渡金屬能帶電荷補償的容量極限,提供更高的可逆容量。然而,晶格氧2p能帶損失電子,除了導致體相晶格結構不穩定外,還會引起一系列表面效應,使材料性能快速衰減。由于正極表面存在復雜的固態電解質界面相(Cathode Electrolyte Interphase, CEI),對材料表面氧電子態的探測極具挑戰,表面晶格氧反應與材料衰退之間的關聯尚缺乏清晰的物理圖像。
二、文章簡介:
近日,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能源物理團隊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實驗室合作,利用共振俄歇光電子能譜(mRAES)和近常壓光電子能譜(APXPS)等先進物理技術,研究了LiCoO2模型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正極表界面氧電子態的演化,從實驗上揭示了正極表面高價氧的衰退機制。相關研究工作發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論文第一作者是物理科學學院教授李慶浩和2021級研究生梁琦,物理科學學院教授李強為論文通訊作者,青島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
三、研究內容:
該工作首次結合mRAS和APXPS光譜研究了模型電極LiCoO2中高價氧引起的界面反應機制。mRAS表明在LCO體相發現的高價氧信號不能在正極表面維持,而是發生徑向上的價態衰減;APXPS進一步揭示了正極表面CEI層會被逸出氧或高活性氧氧化,不能形成穩定的表面從而導致材料性能快速衰減。以上結果說明,在正極表面構筑無ARR反應活性或低ARR反應活性的結構是穩定CEI,實現基于ARR反應高容量材料穩定循環的關鍵。
圖
1. LiCoO2的電化學、結構和阻抗表征。
圖2. LiCoO2表面高價氧探針。
圖3. 釋放的O2與LiCoO2陰極的界面反應。
四、結論與展望:
這些發現為高容量氧化物正極材料表面結構設計提供了理論基礎。
審核編輯 :李倩
-
電極
+關注
關注
5文章
825瀏覽量
27272 -
晶格
+關注
關注
0文章
94瀏覽量
9240
原文標題:青道大學-李慶浩及合作者-Angew︱揭示了正極表面高價氧的衰退機制
文章出處:【微信號: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眾號:鋰電聯盟會長】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