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文概要
普魯士藍類似物(PBAs)是十分有前途的后鋰電化學能量儲存的活性材料。然而,由于PBAs在長期循環中的不穩定性,它們通常不適合用于非水鋰離子存儲。本研究評估了不同鋰含量的PBAs用于非水鋰離子存儲的可行性。通過中子粉末衍射測量確定了鋰化PBA的晶體結構,并通過X射線衍射測量和鍵價模擬研究水對結構穩定性和鋰離子遷移的影響。此外,本研究證明了含有Li2-xFe(CN)6?nH2O (0≤x≤2)活性材料的正極與金屬鋰電極和含LiPF6的有機基電解質在紐扣電池配置中的初始放電容量為142 mAh g-1,在1.9 A g-1下循環后的放電容量保持率為80.7%。通過用石墨基負極取代金屬鋰,本研究還報告了一種能夠在190 mA g-1下循環超過370次的紐扣電池,其穩定放電容量約為105 mAh g-1,在25 °C下放電容量保持率為98%。
二、正文部分
01 研究亮點
1、通過中子粉末衍射測量確定了鋰化PBA的晶體結構,并通過X射線衍射測量和鍵價模擬研究水對結構穩定性和鋰離子遷移的影響。
2、本研究證明了含有Li2-xFe(CN)6?nH2O (0≤x≤2)活性材料的正極與金屬鋰電極和含LiPF6的有機基電解質在紐扣電池配置中的初始放電容量為142 mAh g-1,在1.9 A g-1下循環后的放電容量保持率為80.7%。
3、通過用石墨基負極取代金屬鋰,本研究還報告了一種能夠在190 mA g-1下循環超過370次的紐扣電池,其穩定放電容量約為105 mAh g-1,在25 °C下放電容量保持率為98%。
02 圖文導讀
圖1|材料合成策略和改進結果。a) LiFeHCF-1樣品的合成路線示意圖。b)鋰化普魯士藍的晶體結構。c) LiFeHCF-1和d LiFeHCF-3樣品的中子衍射圖案和Rietveld細化結果。e) LiFeHCF-1和LiFeHCF-3樣品的單元格參數和沸石水與Fe(CN)6八面體之間的配位環境比較。鋰、碳、氮、鐵(與碳配位)、鐵(與氮配位)和氧原子分別以綠色、藍色、黃色、紫色、深藍色和紅色表示。
本研究通過不同的合成方法系統地制備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缺陷和水含量的LiFeHCF樣品。具體的方法步驟在實驗部分進行了描述。簡而言之,LiFeHCF-1、LiFeHCF-2和LiFeHCF-3樣品是通過離子交換工藝獲得的,而LiFeHCF-4和LiFeHCF-5樣品是通過自氧化/沉淀方法合成的。圖1a顯示了LiFeHCF-1通過FeFe(CN)6-1(FeHCF-1)的化學鋰化的合成路線示意圖,它首先通過從NaFe(CN)6-1(NaFeHCF-1)中化學提取鈉而制備。LiFeHCF-2和LiFeHCF-3樣品是使用NaFeHCF-2和NaFeHCF-3作為前體得到的,這些前體是通過檸檬酸鹽輔助共沉淀法制備的。為了深入了解缺陷濃度和水分子的位置,樣品被進一步用中子衍射分析(圖1b-d)。本研究根據Herren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最初的模型,其中鐵離子與CN配體在空間群為Fm-3m的立方結構中八面體配位。在這個階段,沒有將H2O分子放入單元格中,因為它們的位置將由初步細化周期后的傅里葉變換不同圖譜決定。如圖1e所示,與LiFeHCF-3相比,LiFeHCF-1樣品的晶格參數從10.2134增加到10.2296 ?,這意味著鋰離子的擴散系數更高。
圖2|不同LiFeHCF樣品的結構特征。a) LiFeHCF-1、2和3樣品的電子順磁共振(EPR)光譜。b) 各種LiFeHCF材料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c) LiFeHCF的拉曼光譜(1800-2550 cm-1)顯示了(C≡N)-基團的演變。d )LiFeHCF樣品特性和空位相關性示意圖。LiFeHCF-1, LiFeHCF-3樣品的N2吸附-解吸等溫線(e)和孔隙大小分布(f)。
電子順磁共振(EPR)是一種有效的表征技術,可以用來標準物質中的鐵元素,特別是在研究過渡金屬的配位環境和氧化狀態時。圖2a表明:LiFeHCF-1、LiFeHCF-2和LiFeHCF-3樣品的EPR光譜在g因子=4.3和g因子=2.03處分別有特征峰。此外,1638 cm-1和3462 cm-1的峰是O-H鍵拉伸振動峰和面內彎曲振動峰,2082 cm-1的峰代表C≡N鍵的拉伸振動峰,它與過渡金屬離子結合到CN-基團有關。值得注意的是,C≡N鍵的拉伸振動峰(圖2b)揭示了LiFeHCF樣品的Fe-C≡N基團的振動。與LiFeHCF-3相比,LiFeHCF-1在608 cm-1處有一個藍移和更高的Fe-C≡N峰,這歸因于更強的C≡N化學鍵和更穩定的Fe-C≡N基。在圖2c中,拉曼光譜(1800-2550 cm-1)顯示了特征的衍射峰,歸因于C≡N基團與晶格中不同價位的鐵離子結合。2151 cm-1和2094 cm-1的峰值逐漸增加,表明FeC6和FeN6八面體的對稱性增加,這與EPR結果一致。基于上述分析,圖2d示意了LiFeHCF-1、LiFeHCF-2和LiFeHCF-3中Fe-C≡N基團的分布。LiFeHCF-1具有更多對稱的FeC6或FeN6八面體、良好的結晶性和較低的缺陷,而LiFeHCF-2和LiFeHCF-3中大量不完整的Fe-C≡N基團可能導致鋰離子的不可逆插入/析出和沸石水的空間增加。LiFeHCF樣品的不同結構通過氮氣吸附/解吸的測量和分析得到了進一步驗證。如圖2e、f所示,LiFeHCF-3顯示了比LiFeHCF-1更高的比表面積(55 m2 g-1 vs. 15 m2 g-1),以及更多的微孔(《2 nm)。高的表面積部分是由于LiFeHCF-3的顆粒大小減少引起的,這也表明了合成過程中產生的豐富的缺陷。
圖3|在加熱過程中表征不同的LiFeHCF樣品。a) 不同LiFeHCF樣品的重量變化。b LiFeHCF-1和c) LiFeHCF-3粉末樣品在25℃至450℃加熱過程中的結構演變。d) 加熱過程中變形框架的LiFeHCF樣品的電池參數變化的比較。e) LiFeHCF樣品的脫水行為和化學降解機制示意圖。
人們普遍認為,水的含量對普魯士正極的電化學性能有重大影響。為此,本研究進行了熱重分析(TGA)以確定LiFeHCF樣品晶格中水的存在和含量。結果總結在圖3a中,發現每個LiFeHCF樣品的質量損失在150℃時分別為98.1%、95.2%、89.7%、94.9%和81.8%。當溫度上升到300℃時,這些值分別變成了80.1%、73.8%、70.3%、80.5%和68.6%。這些結果表明,LiFeHCF-1和LiFeHCF-4樣品中的水含量較少。通過在25到450℃之間進行的變溫XRD,本研究進一步研究了LiFeHCF樣品的脫水過程和化學降解過程。圖3b、c顯示了LiFeHCF-1和LiFeHCF-3的TGA(DTA,差熱分析)曲線以及(200)和(220)衍射峰的等高線圖。值得注意的是,LiFeHCF-3樣品在a階段表現出相對加寬和減弱的衍射峰,表明更多的沸石水從晶格中被移除,從而導致嚴重的晶格畸變和體積縮小。圖3d顯示了加熱過程中晶胞參數變化的更詳細比較。由于沸石水和配位水的釋放,LiFeHCF-3的晶胞參數從10.218 ?下降到10.129 ?,并且單位晶胞體積收縮了2.7%。LiFeHCF樣品的脫水行為和化學降解過程在圖3e的示意圖中得到了總結。不同類型的水對應于不同的提取溫度和晶格變化。結果還表明,晶格中沸石水的存在對熱穩定性有負面影響,這實際上是由不對稱的Fe-C6/Fe-N6八面體的增加所導致的。
圖4|顆粒大小對LiFeHCF樣品的電化學性能的影響。a) LiFeHCF-5, b) LiFeHCF-3, c) LiFeHCF-4, d) LiFeHCF-2和e) LiFeHCF-1粉末樣品的顆粒尺寸。所有的圖像都來自于原位SEM測量。f) LiFeHCF樣品的微晶晶粒大小示意圖。g-k) 在19 mA g-1的特定電流下,LiFeHCF樣品的相應容量-電壓曲線。
圖4a-f顯示了LiFeHCF樣品的典型晶粒尺寸。LiFeHCF-1的最大尺寸為~4μm,LiFeHCF-4立方體只有~650-850 nm。LiFeHCF-1樣品具有高結晶度的單晶形態,而LiFeHCF-2和LiFeHCF-3樣品的平均晶粒尺寸為~2 μm和~200 nm。它們的前體是通過相同的共沉淀方法合成的,只是使用了不同含量的檸檬酸鈉。通過簡單的共沉淀方法(使用Li4Fe(CN)6)制備的LiFeHCF-5樣品具有最小的尺寸~10nm。所有的樣品都有不同的成核率,快速的結晶可能導致空位的存在和沸石水的大量含量,阻礙了晶體尺寸的增長。本研究試圖直接觀察鋰基普魯士藍晶格中的缺陷和水的位置,但樣品對于高分辨率的電子顯微鏡和光譜學來說過于敏感,所以PBA的高分辨率圖像很少被報道。
本研究還對LiFeHCF電極在紐扣電池中的性能進行了評估,使用金屬鋰作為反電極,在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乙酯(DEC)電解質中使用1 M LiPF6。圖4g-k顯示了LiFeHCF-1、LiFeHCF-2、LiFeHCF-3、LiFeHCF-4和LiFeHCF-5樣品在19 mA g-1的特定電流下的循環曲線。這些電池在第二個循環中提供的放電容量分別為126 mAh g-1、117 mAh g-1、122 mAh g-1、103 mAh g-1和80 mAh g-1。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最大顆粒尺寸的LiFeHCF-1樣品有一個活化過程,并且在30個循環后出現了143 mAh g-1的最高放電容量(圖4k)。
圖5|LiFeHCF-1樣品的電化學評估。a) 不同掃描速率下LiFeHCF-1樣品的循環伏安曲線;b )不同特定電流下LiFeHCF樣品的速率性能;c) 190 mA g-1下LiFeHCF樣品的循環性能;d) 1.9 A g-1下LiFeHCF-1材料的長期循環性能;e) 高負載性能(10 mg cm-2);f, g) 在55 °C和-20 °C的高溫和低溫測試。所有的LiFeHCF電極都是在使用金屬鋰作為對電極的紐扣電池配置中進行評估的,并在25℃下進行測試(除非有不同的說明)。
所有的樣品都可以在3.1V處觀察到典型的放電電壓峰值,但是LiFeHCF-1和LiFeHCF-2也在3.8V處有第二個峰值點,這與鋰化過程中Fe3+/Fe2+對的還原反應有關。為了解LiFeHCF樣品各種電壓峰值的原因,本研究進行了循環伏安法(CV)測試。如圖5a所示,3.1 V的正極峰源于與氮配合的高自旋Fe3+/Fe2+對的氧化還原反應,而3.8 V的高電位峰則與碳配合的低自旋Fe3+/Fe2+對有關。如圖5b所示,本研究在非水性金屬鋰電池配置中進一步研究了LiFeHCF電極的速率能力。以LiFeHCF-1為正極的金屬鋰電池在所有樣品中顯示出最好的性能。在38、95、190、380、950和1900 mA g?1,容量分別為135、131、128、122、107和97 mAh g?1。
此外,LiFeHCF-1電極在190 mA g-1下表現出卓越的循環性能,提供了109 mAh g-1的可逆容量和650次循環后約90%的容量保持率。相比之下,LiFeHCF-2、LiFeHCF-3、LiFeHCF-4和LiFeHCF-5電極在190 mA g-1時的容量分別為87、41、61、29 mAh g-1,容量保持率為82.3%、40%、70%和47.4%(圖5c)。對于LiFeHCF-3和LiFeHCF-5來說,在100次循環后會出現明顯的容量衰減。這里的穩定性差可能與大量的空位有關,這些空位阻礙了鋰離子通過《100》方向遷移。此外,結構中的沸石水在充/放電過程中逐漸被析出,這進一步加速了電解質的分解,并且降低了庫侖效率。LiFeHCF-1電極在約1.9A g-1的高比電流下表現出明顯的長期循環性能。如圖5d所示,該電池在初始循環時提供118.9 mAh g-1的放電容量,并在1000個循環后保持80.7%的容量(每次循環有0.019%的容量衰減),庫倫效率高達99.3%。即使是質量負荷為10mg cm?2 的正極中,金屬鋰紐扣電池在190 mA g?1的300次循環后,容量保持率依然高達98%(圖5e)。本研究還發現它在55℃和-20℃也顯示出良好的性能(圖5f和g)。
圖6| LiFeHCF-1樣品在充放電過程中的結構演變。a )操作XRD圖。b(200)、(220)/(024)和(400)衍射的詳細信息。c) Li插入/析出時的相演變示意圖。
在圖6a中,17.8°和35.5°的峰逐漸向低角度移動,25°的峰的消失表明鋰化過程中單元格的體積增加。在第2次放電后,這些峰值恢復到初始位置,表明形成了富含鋰的Li1+xFe(CN)6。圖6b中顯示了(200)、(220)和(400)峰區的擴大圖。在第一次放電過程中,(200)峰逐漸從17.8°轉移到17.52°,這表明在第二次鋰插入過程中電池參數的變化。當電壓達到2.0V時,Li+完全插入到Li1+xFe(CN)6晶格中,因而產生了一個新的相。另外,本研究發現25°的(220)衍射在放電到2.0 V后分裂成兩個峰,這是含LiFeHCF-1的正極材料被高度鋰化的另一個證據。如圖6c所示,對于立方體FeIIIFeIII(CN)6來說,假設Li擴散的開始是通過《100》方向,當亞立方位點被占據一半時,由于伴隨著晶格從立方體LiFeIIIFeII(CN)6轉變為斜方體結構Li2FeIIFeII(CN)6的體積發生膨脹,擴散路徑被改變為《111》方向,這與GITT結果一致。
圖7|理論上預測PBAs的鋰離子的路徑。a) LiFeHCF樣品中鋰離子的鍵價能態(BVEL)計算。b) 針對LiFeHCF樣品中的氧化物離子的鍵價和失配圖(BVS)計算。c 在(100)平面上不同Z值的BVEL。
為了了解鋰離子的擴散行為,本研究對LiFeHCFs進行了鍵價能態(BVEL)計算。由于C和N原子在CN配體中是共價鍵,C和N上的電荷不容易被確定。如圖7a所示,發現鋰離子的擴散可以通過以(0.25, 0.25, 0)為中心的3.2×2.0 ?2橢圓孔窗進入到以(0.25, 0.25, 0)為中心的三維互連立方體3×3×3 ?3的納米籠中。鋰離子的擴散主要由兩個因素驅動:1. 在放電過程中,當鐵離子發生還原反應,負電荷框架與電荷在鋰離子上的位置之間的庫侖相互作用將其價態從3+變為2+;2. PBA化合物和其周圍環境之間的化學勢不同。最近,一些計算研究試圖解釋水分子如何在電化學循環中穩定PBA的結構。這啟發了本研究去進一步研究水分子在PBAs中的擴散行為,因為在充放電過程中,水分子可以在非水電解質溶液和PBA結構之間進行交換。如圖7b、c所示,PBA上的BVS失配圖表明水分子的擴散途徑與鋰離子滲流網絡相似,但擴散范圍更廣。這表明,如果水分子的濃度很高(》1.8 mol%或9.8 wt.%),就很容易阻礙鋰離子的擴散。因此,盡量減少PBAs中的水含量和缺陷有助于優化含有PBAs正極的鋰基電池的電化學儲能性能。
圖8|LiFeHCF-1基正極與石墨基負極耦合的電化學性能。a)石墨||LiFeHCF全電池的示意圖。b) 全電池在 38 mA g?1 時的恒電流充放電電壓曲線。在38 mA g?1 至 1900 mA g?1內的電壓曲線 (c) 和速率性能 (d)。e) 演示電池在190 mA g?1下的長期循環性能。
為了進一步驗證LiFeHCF-1正極的實際應用,本研究為負極活性材料組裝并測試了鋰離子電池(圖8a)。在38?mA?g?1(考慮正極活性物質的質量)的特定電流下,石墨||LiFeHCF?1紐扣電池的可逆容量為106 mAh g?1(圖8b),平均放電電壓約為2.9?V,在1.5~4.0?V的電壓范圍內5次循環后沒有出現容量衰減。在圖8c、d中,全電池在95 mA g-1、190 mA g-1、380 mA g-1和950 mA g-1的不同速率下分別顯示出104、102、99、95 mAh g-1的良好的可逆容量,并且在38 mA g-1的特定電流下比容量可以恢復到109 mAh g-1。有趣的是,該電池可以循環到1.9A g-1,提供約90 mAh g-1的特定放電容量。此外,圖8e顯示了在370次循環中105 mAh g-1的高容量和98%的容量保持率(平均庫侖效率≈99.6%)。
03 總結和展望
本研究系統地研究了各種LiFeHCF樣品并比較了它們在非水環境中的鋰離子存儲性能。通過使用先進的技術,包括粉末中子衍射、熱重-紅外光譜儀、操作變溫X射線衍射和鍵價能態計算,揭示了沸石和晶體水在熱穩定性和結構框架完整性方面的影響。定制的具有微米尺寸和單晶形態的LiFeHCF材料表現出》140 mAh g-1的高容量(在19 mA g-1時)和超過1000次循環的長壽命,以及吸引人的性能:高負載(10 mg cm-2),寬溫度(-20至55℃)窗口和組成石墨||LiFeHCF鋰離子電池。
審核編輯:郭婷
-
鋰離子電池
+關注
關注
85文章
3243瀏覽量
77791 -
電極
+關注
關注
5文章
821瀏覽量
27250
原文標題: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天津理工Nature子刊:基于鋰化普魯士藍類似物的鋰離子電池正極
文章出處:【微信號:清新電源,微信公眾號:清新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