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fā)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在整體消費市場頹勢下,今年可穿戴設備市場增長不可避免地放緩。但得益于相關產品包括智能手表、TWS耳機等產品的持續(xù)迭代,可穿戴市場邁向成熟,多家機構預測2023年穿戴市場將重新恢復增長。
而在可穿戴設備的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各大廠商也在持續(xù)為后續(xù)的市場需求作出相應布局。最近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的一項關于“一種一體化可穿戴設備”的新專利被授予發(fā)明專利權并公布了摘要,就展示了一種新的可穿戴設備形態(tài)。
如上圖所示,這款一體化可穿戴設備是將眼鏡和藍牙耳機結合起來的產品,看起來平平無奇,跟市面上其他的“智能眼鏡”沒什么區(qū)別。但在眼鏡的內部卻大有乾坤,專利摘要顯示,在眼鏡鏡架的內部,內置了壓電材料和可充電電池的充電組件,通過壓電材料受壓發(fā)電的原理,將人體走動時內置滾珠滾動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從而為鏡架中內置的電池進行充電。
同時鏡架電池通過導線連接到藍牙耳機上,持續(xù)進行供電,在日常使用中可以實現藍牙耳機的無間斷續(xù)航,降低用戶為藍牙耳機進行充電的頻率,提升用戶體驗。
不過目前在國家專利檢索網站上,該專利的細節(jié)文件還未公開,一般來說會在專利授權后的幾個月內才會進行公開。但我們可以根據摘要中的描述來猜測這款可穿戴設備所使用的技術。
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來看,小米在專利中描述的這款一體化可穿戴設備,相比目前市面上現有的產品主要的差異點在于其自發(fā)電的功能。過往可穿戴設備的其中一個痛點是,盡管已經往低功耗方面持續(xù)作出努力,但對于用戶而言,定期充電仍是一個較為繁瑣的使用方式。
而通過壓電材料,在可穿戴設備使用過程中進行發(fā)電,對于可穿戴設備這種低功耗的產品而言是一個不錯的思路。就好比自動上發(fā)條的機械手表,在擺脫了定期補能之后,無疑會令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接受程度提升一個層次。
不過,壓電材料的發(fā)電效率是否能達到可穿戴設備的需求,過往受到了很多質疑。在很多研究中,利用壓電材料制造的可穿戴能量采集器的實際轉換效率依然不理想,主要問題一方面在于人類活動的頻率較低,對持續(xù)供電的能力造成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材料本身的能量轉換效率較低,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壓電材料的可穿戴應用
有意思的是,基于壓電材料,今年以來在學術界也有很多在可穿戴設備上的創(chuàng)新研究。
今年3月,麻省理工學院的Yoel Fink教授團隊嘗試使用壓電纖維編織而成的織物,可以可用作靈敏的可聽麥克風,同時保留織物的傳統(tǒng)品質,甚至支持機洗。織物介質由棉經緯紗中的高楊氏模量紡織紗線組成,將可聽頻率的107個大氣壓的微弱壓力波轉換為低階機械振動模式。織入織物的是熱拉伸復合壓電纖維,它與織物貼合并將機械振動轉換為電信號。
在應用中,用這種織物制造的衣服可以實現檢測聲音的功能,性能與商用麥克風相當,并可以發(fā)出聲音。在醫(yī)療應用中,還可以作為用于心跳監(jiān)測的可穿戴設備使用。
11月,浙江大學謝金教授、英國諾森比亞大學傅永慶教授等人開發(fā)了一種基于柔性壓電聲學的無線系統(tǒng),具有傳感、通信和定位等多種功能。在高頻刺激下(≈13MHz),該系統(tǒng)可產生蘭姆波用于呼吸監(jiān)測。而在低頻刺激下(≈20kHz),該裝置可作為一個振動膜,用于通信和定位應用。該系統(tǒng)的室內通信距離在200 bps時為2.8 m,在25 bps時為4.2 m。結合傳感功能,該系統(tǒng)可同時實現實時呼吸監(jiān)測和無線通信。
在實際應用中,這種基于柔性聲波器件的智能無線傳感系統(tǒng),具備低功耗、柔性等特點,未來可以應用于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醫(yī)療健康監(jiān)測和多機器人協調等領域。
可穿戴設備自供電的另一種解法——TENG
而在可穿戴設備自供電的研究上,廣西大學王雙飛院士團隊聶雙喜教授課題組近期報道了一種新型的可視化觸覺傳感器,實現了無需外接電源的自供電觸覺反饋。他們設計了一種被稱為X-TENG的高輸出摩擦納米發(fā)電機,通過對摩擦電材料和器件的結構設計,TENG的轉移電荷增強到746 nC,可以輕松驅動光源產生亮度為9.8 cd·m-2的光信號。
那么這有什么用呢?在演示的應用中,這種傳感器可以在手套上可以實現沒有外部電源的情況下,對手掌的抓握狀態(tài)進行視覺感測和力度反饋,比如當手握住一個物體時,X-TENG能夠產生為LED等供電的能量,從而反饋出目前手的狀態(tài)以及握取的力度。在發(fā)電的同時還可以監(jiān)測出動作力度,這在未來AR/VR等可穿戴設備的人機交互應用中,或許會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除此之外,中國西北工業(yè)大學的一個團隊在今年年初也報道過一種自發(fā)電的可穿戴傳感器,這是基于微金字塔圖案雙網離子有機水凝膠的觸覺水凝膠傳感器(THS),同樣是通過測量摩擦電輸出信號的變化來檢測細微壓力變化,并實現自供電。與其他的類似傳感器相比,THS擁有約85%的高透明度、高靈敏度、高柔韌性、高功率密度的電輸出(峰值20 μW/cm2)等優(yōu)勢,令這種技術更加適合于可穿戴電子應用。
而在可穿戴設備的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各大廠商也在持續(xù)為后續(xù)的市場需求作出相應布局。最近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的一項關于“一種一體化可穿戴設備”的新專利被授予發(fā)明專利權并公布了摘要,就展示了一種新的可穿戴設備形態(tài)。
同時鏡架電池通過導線連接到藍牙耳機上,持續(xù)進行供電,在日常使用中可以實現藍牙耳機的無間斷續(xù)航,降低用戶為藍牙耳機進行充電的頻率,提升用戶體驗。
不過目前在國家專利檢索網站上,該專利的細節(jié)文件還未公開,一般來說會在專利授權后的幾個月內才會進行公開。但我們可以根據摘要中的描述來猜測這款可穿戴設備所使用的技術。
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來看,小米在專利中描述的這款一體化可穿戴設備,相比目前市面上現有的產品主要的差異點在于其自發(fā)電的功能。過往可穿戴設備的其中一個痛點是,盡管已經往低功耗方面持續(xù)作出努力,但對于用戶而言,定期充電仍是一個較為繁瑣的使用方式。
而通過壓電材料,在可穿戴設備使用過程中進行發(fā)電,對于可穿戴設備這種低功耗的產品而言是一個不錯的思路。就好比自動上發(fā)條的機械手表,在擺脫了定期補能之后,無疑會令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接受程度提升一個層次。
不過,壓電材料的發(fā)電效率是否能達到可穿戴設備的需求,過往受到了很多質疑。在很多研究中,利用壓電材料制造的可穿戴能量采集器的實際轉換效率依然不理想,主要問題一方面在于人類活動的頻率較低,對持續(xù)供電的能力造成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材料本身的能量轉換效率較低,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壓電材料的可穿戴應用
有意思的是,基于壓電材料,今年以來在學術界也有很多在可穿戴設備上的創(chuàng)新研究。
今年3月,麻省理工學院的Yoel Fink教授團隊嘗試使用壓電纖維編織而成的織物,可以可用作靈敏的可聽麥克風,同時保留織物的傳統(tǒng)品質,甚至支持機洗。織物介質由棉經緯紗中的高楊氏模量紡織紗線組成,將可聽頻率的107個大氣壓的微弱壓力波轉換為低階機械振動模式。織入織物的是熱拉伸復合壓電纖維,它與織物貼合并將機械振動轉換為電信號。
在應用中,用這種織物制造的衣服可以實現檢測聲音的功能,性能與商用麥克風相當,并可以發(fā)出聲音。在醫(yī)療應用中,還可以作為用于心跳監(jiān)測的可穿戴設備使用。
11月,浙江大學謝金教授、英國諾森比亞大學傅永慶教授等人開發(fā)了一種基于柔性壓電聲學的無線系統(tǒng),具有傳感、通信和定位等多種功能。在高頻刺激下(≈13MHz),該系統(tǒng)可產生蘭姆波用于呼吸監(jiān)測。而在低頻刺激下(≈20kHz),該裝置可作為一個振動膜,用于通信和定位應用。該系統(tǒng)的室內通信距離在200 bps時為2.8 m,在25 bps時為4.2 m。結合傳感功能,該系統(tǒng)可同時實現實時呼吸監(jiān)測和無線通信。
在實際應用中,這種基于柔性聲波器件的智能無線傳感系統(tǒng),具備低功耗、柔性等特點,未來可以應用于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醫(yī)療健康監(jiān)測和多機器人協調等領域。
可穿戴設備自供電的另一種解法——TENG
而在可穿戴設備自供電的研究上,廣西大學王雙飛院士團隊聶雙喜教授課題組近期報道了一種新型的可視化觸覺傳感器,實現了無需外接電源的自供電觸覺反饋。他們設計了一種被稱為X-TENG的高輸出摩擦納米發(fā)電機,通過對摩擦電材料和器件的結構設計,TENG的轉移電荷增強到746 nC,可以輕松驅動光源產生亮度為9.8 cd·m-2的光信號。
那么這有什么用呢?在演示的應用中,這種傳感器可以在手套上可以實現沒有外部電源的情況下,對手掌的抓握狀態(tài)進行視覺感測和力度反饋,比如當手握住一個物體時,X-TENG能夠產生為LED等供電的能量,從而反饋出目前手的狀態(tài)以及握取的力度。在發(fā)電的同時還可以監(jiān)測出動作力度,這在未來AR/VR等可穿戴設備的人機交互應用中,或許會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除此之外,中國西北工業(yè)大學的一個團隊在今年年初也報道過一種自發(fā)電的可穿戴傳感器,這是基于微金字塔圖案雙網離子有機水凝膠的觸覺水凝膠傳感器(THS),同樣是通過測量摩擦電輸出信號的變化來檢測細微壓力變化,并實現自供電。與其他的類似傳感器相比,THS擁有約85%的高透明度、高靈敏度、高柔韌性、高功率密度的電輸出(峰值20 μW/cm2)等優(yōu)勢,令這種技術更加適合于可穿戴電子應用。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60瀏覽量
144291 -
可穿戴
+關注
關注
4文章
760瀏覽量
85445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可穿戴設備論壇順利召開!看可穿戴設備如何撬動萬億市場
2024年10月15日,由全球知名電子科技媒體 和慕尼黑華南電子展聯合主辦的2024年IoT大會可穿戴設備論壇成功舉辦。本次會議,芯海科技、江波龍、東芯半導體、艾邁斯歐司朗等國內外知名企業(yè)的專家
發(fā)表于 10-16 08:21
?1141次閱讀
可穿戴設備多個環(huán)節(jié)完成融資,XR芯片、顯示技術潛力待挖掘
電子發(fā)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今年,可穿戴設備市場隨著消費市場的回暖獲得了一定的成長,產業(yè)鏈上的企業(yè)也獲得了同步的成長。與此同時,隨著行業(yè)的快速增長,資本市場對可穿戴設備產業(yè)鏈上的企業(yè)給予了更多
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迎來增長,智能手表與真無線耳機領跑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可穿戴設備市場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近日,國際數據公司(IDC)發(fā)布的最新報告揭示了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強勁增長態(tài)勢,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將達到驚人的3
精益思維賦能可穿戴設備:創(chuàng)新與效率并行的未來科技新篇章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如何使可穿戴設備在保持創(chuàng)新的同時提升效率,成為了業(yè)界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精益思維,作為一種以最小資源投入獲取最大價值產出的管理理念,正為可穿戴設備的發(fā)展提供了
高性能纖維應變傳感器,實現可穿戴設備的柔性化、舒適化、便攜化
智能穿戴設備在健康領域應用廣泛,纖維傳感器具有高柔性和易編織等特點,有望與可穿戴技術結合開發(fā)智能織物,實現可穿戴設備的柔性化、舒適化、便攜化
用于便攜可穿戴設備的RX8130CE
用于便攜可穿戴設備的時鐘芯片模塊:RX8130CE。時鐘芯片模塊RX8130CE,其特點是3225小尺寸和電池控制,可應用于可穿戴設備RX8130CE具有自動電源切換功能,可監(jiān)視電源電壓,并通過自動
發(fā)表于 04-23 16:35
?1次下載
QFD賦能可穿戴設備:革新未來,智能穿戴新篇章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可穿戴設備已成為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以其便捷性、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贏得了廣大用戶的青睞。然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賦予可穿戴設備更多價值,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成為
自發(fā)電設備:可穿戴設備的能量收集技術取得重大進展
當今最知名的可穿戴設備能量收集技術當然是太陽能,它可以從陽光或環(huán)境光照中提取電子。但太陽能只是序幕。研究人員發(fā)現,我們其實有很多以微瓦功率獲取能量的選擇,可以取代可穿戴設備中的電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