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導讀
能夠在低溫(LT)下運行的鋰離子電池(LIB)對于航空航天、深海探險和電動汽車等應用至關重要。然而,在LT下,LIB的傳輸和脫溶劑化動力學較差,容易出現嚴重的容量損失。
02
成果簡介
近日,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Solvation and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enable -40℃ operation of graphite/NCM batteries at energy density over 270 Wh/Kg”的文章,該文章報道了一種弱溶劑化含氟電解質(FWSE),將Li+脫溶劑化能降低到30.76 KJ/mol(鋰鹽為1.0 M雙氟磺酰亞胺鋰(LiFSI),溶劑為反式-4,5-二氟乙烯碳酸酯(DiFEC)/甲基(2,2,2-三氟乙基)碳酸酯(MTFC)/六氟異丙基甲基醚(HFME)(12 vol%))。同時,通過添加Na+,優先還原Na+-(溶劑/陰離子)團簇形成了Li-Na雜化和富氟界面相,該界面相有效促進了Li+在LiF/NaF晶界的遷移。在N/P為1.1條件下,石墨/LiNi0.5Co0.2Mn0.3O2(NCM)全電池在-20℃下的容量高達125.1 mAh/g,循環超過100次。最后,組裝了一個270 Wh/Kg的石墨/NCM軟包電池,通過將截止電壓提高到4.6 V,電池在-40℃下的初始循環容量為108.7 mAh/g。
03關鍵創新
(1)這項工作配制了一種氟化弱溶劑化電解質,其中多個氟基團的取代產生強烈的吸電子效應,以削弱它們與電荷載流子的相互作用;
(2)引入Na+來形成Li-Na雜化SEI,進一步降低界面Li+傳導勢壘。
04
核心內容解讀
圖1.(a)1M LiPF6EC/EMC和(b)FWSE+Na電解質的溶劑化環境示意圖。FWSE+Na電解質的(c)7Li NMR、(d)13C NMR和(e)19F NMR譜。(f)MD模擬快照。FWSE+Na中各種陰離子/溶劑分子相對于(g)Li+和(h)Na+的徑向分布函數和配位數。@Wiley
FWSE+Na電解質的溶劑化結構及其對負極和正極側的影響如圖1b所示,傳統電解質的溶劑結構如圖1a所示。首先采用氟化方法,在1 M LiFSI DiFEC/MTFC(1:2 vol%)中, EC分子上的雙-F取代基和EMC上的三-F取代基導致7Li NMR譜特征峰明顯下降0.29 ppm,表明Li+周圍的電子密度下降,這是由于溶劑結合較弱或陰離子結合較弱導致(圖1c)。圖1d顯示,在FWSE中,DiFEC和MTFC分子上羰基碳的特征13C共振峰分別下降了0.87和0.58ppm(圖1d)。同時,添加HFME后,19F光譜中出現0.11ppm的上場位移(圖1e),表明FSI-與Li+的配位增強。圖1c-e顯示,添加Na+并沒有導致7Li共振峰位移,而13C光譜發生了下場位移,表明由于Na+的添加,更多的DiFEC和MTFC參與配位,形成Na+溶劑化物。分子動力學(MD)模擬顯示,NaFSI對Li+溶劑化結構沒有明顯的干擾,這可能是由于Na+與溶劑的結合較弱,無法與Li+競爭(圖1f-1h)。
圖2.(a)用于Ea計算的組裝石墨對稱電池的示意圖。(b)對應于Li+去溶劑化的Arrhenius行為和活化能。(c)對應于SEI中Li+擴散的Arrhenius行為和活化能。(d)使用不同電解質的Li/石墨電池容量微分(dQ/dV)曲線。使用不同電解質的Li/石墨電池在(e)RT和(f)-20℃下的循環穩定性。@Wiley
通過石墨/石墨對稱電池EIS光譜研究了SEI中Li+脫溶劑化和Li+擴散的動力學(圖2a)。根據Arrhenius方程計算了Li+去溶劑化能(Ea1)和Li+擴散活化能(Ea2)。1M LiPF6EC/EMC、FWSE和FWSE+Na電解質的Ea1值分別為61.24、34.92和30.76 kJ/mol(圖2b)。FWSE中的Ea2(42.82 kJ/mol)比1M LiPF6EC/EMC中的Ea2(50.97 kJ/mol mol)低。Na+的引入顯著降低了Ea2值至33.72kJ/mol,表明Na+溶劑化簇有效地參與了SEI的形成(圖2c)。圖2d的初始dQ/dV曲線顯示,三個樣品在0.05-0.25 V范圍內都有三個明顯的氧化還原對,對應于石墨的鋰化/脫鋰平臺。然而,當用FWSE+Na代替LiPF6EC/EMC電解質時,鋰化/脫鋰峰之間的電位間隙逐漸變小,表明極化降低。基于LiPF6EC/EMC的Li/石墨半電池循環約100次后,容量快速衰減,300次循環后容量保持率為68.3%。對于含有FWSE的電池,容量保持率提高到86.1%,Na+的添加進一步將其提高到93.2%(圖2e)。當溫度降至-20℃時,基于LiPF6EC/EMC電池的放電容量在0.1C時降至68.3 mAh/g(圖2f)。相比之下,FWSE+Na+可以實現215.5 mAh/g的放電容量,100次循環后容量保持率為87.9%。
圖3.石墨/NCM523全電池(a)室溫,1C下的長循環穩定性。(b)0.2C下的溫度依賴性。(c)在不同溫度下使用FWSE+Na電解質的電壓曲線。(d)在-20℃和0.2C下的長循環穩定性。(e)使用FWSE+Na電解質在-20℃時的電壓曲線。(f-g)石墨/NCM523軟包電池在-40℃和4.6 V截止電壓下的循環性能。@Wiley
圖3a顯示,使用LiPF6EC/EMC的石墨/NCM全電池在0.5C,RT下循環500次后容量保持率為46.4%,充放電極化快速增大,表明界面惡化,電阻升高。當將電解質更換為FWSE時,容量保持率提高到71.1%。圖3b顯示,使用LiPF6EC/EMC的電池在-10℃以下放電容量快速下降,當溫度達到-40℃時,基本沒有容量。而FWSE+Na電解質在-40℃下仍能放電。此外,圖3c顯示,FWSE+Na在充放電期間電壓極化也更小。圖3d-e顯示,-20℃下,使用LiPF6EC/EMC的電池在0.2C下循環100次后僅有28.6 mAh/g的容量。而FWSE+Na基電池則表現出92.1%的容量保持率。進一步制備了2 Ah石墨/NCM523軟包電池,其能量密度超過270 Wh/Kg。圖3f顯示,通過充電至4.6V,軟包電池在-40℃下的初始放電容量為108.7mAh/g,循環超過60次,并能夠驅動遙控汽車(圖3f)。
圖4.石墨負極在(a)1M LiPF6EC/EMC和(b)FWSE+Na電解質中循環后的SEM圖像。對(c)1M LiPF6EC/EMC和(d)FWSE+Na電解質中SEI進行低溫TEM分析,右側顯示了相應的FFT圖像。在-20°C下循環后,使用(e)1M LiPF6EC/EMC和(f)FWSE+Na電解質的石墨負極C 1s、F 1s、Li 1s和Na 1s XPS光譜。對使用FWSE+Na的石墨表面上的C-、Na-、LiF2-和Na2F3-信號進行(g)TOF-SIMS映射和(h)TOF-SIMS 3D重構。@Wiley
使用LiPF6EC/EMC電解質,負極表面被一層碎屑覆蓋(圖4a),石墨顆粒形貌變得難以識別。大量Li枝晶橫向分布在表面上,在循環過程中相互纏繞。而在FWSE+Na中循環時,石墨表面相對清潔,沒有發現枝晶(圖4b)。圖4c所示,LiPF6EC/EMC電解質中循環的石墨呈非晶相,表現出厚的SEI,表明使用碳酸鹽溶劑時形成了富含有機物的SEI。而FWSE+Na電解質使SEI具有更多無機物,納米晶LiF(111)和NaF(200)隨機分布在非晶SEI基質內(圖4d)。與LiPF6EC/EMC中形成的SEI相比,FWSE+Na中形成的SEI有三個明顯區別(圖4e和4f)。(i)碳酸鹽衍生官能團的強度減弱,如O-C=O,C-O,C=O。(ii)高比例的LiF和CFx峰,以及來自FSI還原的少量S-F和Li2S物種。(iii)含鈉物種的出現,如NaF。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TOF-SIMS)深度剖面證實,無機(LiF2-,Na2F3-)和有機成分(C2HO-, CHO2-和C2F-)均出現在SEI中。圖4g-h所示,這些表面物種很快就隨著濺射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主要與體相石墨有關的高強度C-。
圖5.Li+/Na+溶劑化物的(a)HOMO和LUMO能級。(b)計算還原電勢。(c)使用FWSE+Na在不同時間尺度下對電解質/石墨界面進行AIMD模擬的快照。通過(d)體相LiF和(e)LiF/NaF邊界的Li+擴散路徑和計算的能壘。@Wiley
接下來,選擇三種Li+/Na+溶劑化結構,計算了它們的最低未占據分子軌道(LUMO)和最高已占據分子軌道(HOMO)能量(圖5a)。在相同的結構下,Li+-(sol)n的LUMO略低于Na+-(sol)n。然而,Na+(DiFEC)2(MTFC)3由于不含帶負電荷的FSI-而產生最低的LUMO(-3.08 eV)。顯然,Na+-(sol)n的Mulliken電負性(χ)(χ=-1/2(HOMO+LUMO))更高,表明其具有更高的還原傾向。圖5b顯示,計算出的Na+-(sol)n還原勢高于Li+-(sol)n。這些Na+溶劑化物將優先構成SEI,形成Li/Na雜化SEI。通過在(001)石墨板上放置FWSE+Na電解質,進行了從頭計算MD(AIMD)模擬。圖5c顯示,當模擬進行到15ps時,Li-F間距越來越近,達到1.7?,最終超過Na-F的強度,表明LiF和NaF在石墨表面共存,由于存在大量的Li+,LiF占主導地位。接下來,計算了Li+通過LiF和LiF/NaF的遷移能壘。通過LiF的Li+遷移能壘為2.21(圖5d)。然而,通過LiF/NaF晶界的Li+遷移能壘只有0.64 eV(圖5e)。因此,通過鈉離子取代SEI中的部分Li,可以有效改善Li+遷移動力學。
圖6.NCM523正極在1M LiPF6EC/EMC和FWSE+Na電解質中循環后的(a-b)SEM圖和(c-d)TEM圖。(e)在兩種電解質中形成的CEI中C、O和F的原子比。(f)在兩種電解質中循環的NCM523正極過渡金屬溶解分析。使用(g)1M LiPF6EC/EMC和(h)FWSE+Na電解質的NCM523正極在-20°C下的C1s、O1s和F1s XPS光譜。@Wiley
圖6a-b顯示,在1M LiPF6EC/EMC中循環的NCM正極產生裂紋,并積累了過量的電解質分解產物。因此,CEI厚度高達~12 nm。而在FWSE+Na中循環的NCM正極保持了相對完整性,沒有明顯的副產物聚集在表面上。CEI厚度~5 nm。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測試表明,使用FWSE+Na釋放的過渡金屬(Ni、Co、Mn)含量較少(圖6f),證明所形成的CEI能夠抵抗連續的電解質侵蝕和過渡金屬溶解。XPS分析顯示,通過將電解質改為FWSE+Na,CEI中F元素的比例幾乎增加了一倍(圖6e、g、h)。
05
成果啟示
該工作提出了一種溶劑化結構調控方法,有效削弱了Li+-溶劑相互作用。此外,添加Na+能夠形成Li-Na雜化富氟SEI。減小了Li+遷移能壘。組裝的石墨/NCM523電池循環500次后容量保持率為80.6%。在-20℃下,獲得了125.1 mAh/g的放電容量。同時,在-20℃循環100次后,沒有觀察到Li沉積的跡象。組裝的270 Wh/Kg高壓軟包電池可在-40℃下運行超過60個循環。
審核編輯 :李倩
-
石墨
+關注
關注
2文章
112瀏覽量
18550 -
電解質
+關注
關注
6文章
817瀏覽量
20096 -
動力學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5瀏覽量
16989
原文標題:AM:界面工程實現低溫高比能石墨/NCM電池
文章出處:【微信號:清新電源,微信公眾號:清新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