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周凱揚)在整個半導體產業中,晶圓廠、芯片設計公司以及EDA廠商可謂缺一不可,EDA工具作為工程師手中的工具,貫穿了設計、制造等產業。伴隨著各行各業都投入到芯片設計的行列中來,EDA產業再度迎來了一輪爆發,也催生了不少新的行業趨勢。
EDA全流程之路,收購不會停止
對于EDA廠商來說,做到全流程設計工具,而不是單個環節的點工具,才能收獲最大的利潤,形成的競爭力也不可同日而語。但哪怕是對于新思、Cadence和西門子EDA這樣的巨頭來說,同樣是靠長期的積累和收購才完成的。
對于國產EDA廠商來說,隨著近幾年各種初創EDA公司的崛起,一心追求全流程化的他們肯定不會放過這一機會,例如去年9月,芯華章收購了仿真軟件廠商瞬曜電子,將其整合到芯華章的數字驗證全流程EDA產品線上。去年10月,已經完成了模擬設計全流程的華大九天,同樣斥資收購了香港的EDA廠商芯達芯片,可以預見晶圓制造EDA和數字設計EDA的全流程將是華大九天接下來的主要方向。
反觀那些國際EDA巨頭,他們在完成了設計工具的全流程化后,都已經開辟了IP業務,近年來的收購也主要是集中在不同的IP廠商,通過其IP業務進一步加強EDA核心業務的競爭力。
特定領域的半導體設計
哪怕完成全流程工具的布局后,EDA公司的業務擴張也遠未停止。電子產品正在朝著特定領域的方向發展,僅僅考慮芯片或電路板的傳統規格已經不夠了,這幾年特定領域的IC設計呈現了急劇增加的趨勢,比如5G帶火的RFIC設計,自動駕駛帶火的雷達芯片設計,以及云服務帶火的HPC設計等等。
這些領域為EDA廠商帶來了更高的客戶多樣性,比如汽車廠商、云服務廠商,甚至是消費電子廠商等。但也為產品開發團隊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比如更高的系統復雜性、更嚴苛的性能和成本要求,以及更短的開發周期等等。從廠商的收購動向中,我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Ansys、新思等廠商開始收購光電設計工具開發商,發力硅光芯片和激光雷達芯片等設計。
這些特定領域的芯片設計帶來了新的標準和要求,甚至是過去的EDA廠商未曾涉獵的,比如光電設計的物理驗證、汽車仿真與測試
EDA上云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對于AI和HPC這類對芯片設計要求更高的應用來說,不僅對開發團隊的創新提出了要求,也對其硬件計算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上云被提了出來??梢猿掷m擴張的算力資源,為設計與驗證提供了便利,大大降低了芯片設計自動化的效率,也降低了基礎設施的添置和管理成本。
像亞馬遜這樣的云服務廠商,連自己的服務器芯片,也選了100%云端設計。在這一趨勢下,EDA廠商們紛紛開啟了自己的上云之路。以EDA三巨頭為例,新思推出了FlexEDA,Cadence推出了OnCloud,西門子EDA推出了Veloce云,國內的國微思爾芯、芯華章、英諾達和速石科技等,也都紛紛開始發展云端EDA業務。
選擇公有云還是專有云,采用多云還是單云方案,云端設備是通用服務器還是專用設備,都加劇了使用者的選擇困難癥,但對于EDA和芯片設計這種高安全標準的工作來說,不管是哪一種方案,云端設計安全都至關重要。所以在推進EDA上云的過程中,EDA廠商必須對設計安全做好全方位的保障。
雖然芯片初創公司的數量逐漸增多,但他們所設計的產品并非都需要高性能的基礎設備,甚至對他們來說,上云也并非一個減少成本的選擇。話雖如此,在半導體行業略顯萎靡的今年,更快的產品研發周期無疑將成為不少公司生存下去的根本,而上云雖然不是必經之路,但在沒有改變設計習慣的前提下,還是給到了一個更高效率的選擇。
真正的AI輔助設計
我們都說EDA是輔助芯片設計,提高PPA和良率的核心基礎工具,那么賦予EDA這一能力的,除了廠商開發的各種點工具外,如今又多出了一個AI。AI算法可以幫助客戶更高效的設計芯片,過去一個團隊數個月的工作量,在AI驅動EDA工具的輔助下,可以做到一個設計工程師幾天內完成。
比如新思推出的DSO.ai,會在龐大的芯片設計解決方案空間中尋找優化目標,通過強化學習來提高芯片PPA;Cadence的Cerebrus利用機器學習建立芯片設計圖譜,自動優化設計來改進芯片的PPA。
反觀國產EDA廠商,在AI/ML技術上的應用就稍顯落后了,其中固然也有起步較慢的原因,但國內廠商必須得開始將其納入規劃中了。從招股書等公開信息來看,這些國產EDA公司也都認同AI將成為EDA技術發展的未來趨勢,但從他們的在研項目來看,卻并沒有在此加大投入,即便有,也主要是集中在提升工具的優化和分析效率上。2023年,很難去判斷國產廠商在這塊是否會有所進展,但國外EDA大廠肯定會在AI上加大投入。
靠DTCO加深與晶圓廠的合作
雖說AI這塊國內EDA廠商還沒有大動作,但在DTCO(設計工藝協同優化)上,已經有國內廠商都已經重視起來了。DTCO可以幫助晶圓廠工藝實現更高的邏輯密度和更優秀的PPA,去年概倫電子發布的NanoDesigner,就是基于DTCO理念來開發的全流程平臺。但真正要想實現DTCO,不僅要在軟件設計上做出創新,也需要和提供先進工藝的晶圓廠打好關系。
國內頭部EDA廠商已經打入了臺積電、三星、中芯國際和格芯等先進晶圓廠的EDA生態聯盟中,甚至不少都已經獲得了其先進工藝的技術認證。但如何將設計和制造兩大環節結合在一起,還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國內廠商目前在晶圓廠的客戶定位里分量還不算高,這點從先進工藝的PDK和器件庫開發中就能看出。
從今年開始,預計會有更多晶圓廠和EDA廠商展開合作,全面推進DTCO創新的普及,同時DTCO帶來的優勢,也會開始在芯片設計公司的產品中顯現出來。哪怕是7nm這樣已經投產4年多的成熟工藝,也有可能會因為DTCO迎來一輪回春。
EDA全流程之路,收購不會停止
對于EDA廠商來說,做到全流程設計工具,而不是單個環節的點工具,才能收獲最大的利潤,形成的競爭力也不可同日而語。但哪怕是對于新思、Cadence和西門子EDA這樣的巨頭來說,同樣是靠長期的積累和收購才完成的。
對于國產EDA廠商來說,隨著近幾年各種初創EDA公司的崛起,一心追求全流程化的他們肯定不會放過這一機會,例如去年9月,芯華章收購了仿真軟件廠商瞬曜電子,將其整合到芯華章的數字驗證全流程EDA產品線上。去年10月,已經完成了模擬設計全流程的華大九天,同樣斥資收購了香港的EDA廠商芯達芯片,可以預見晶圓制造EDA和數字設計EDA的全流程將是華大九天接下來的主要方向。
反觀那些國際EDA巨頭,他們在完成了設計工具的全流程化后,都已經開辟了IP業務,近年來的收購也主要是集中在不同的IP廠商,通過其IP業務進一步加強EDA核心業務的競爭力。
特定領域的半導體設計
哪怕完成全流程工具的布局后,EDA公司的業務擴張也遠未停止。電子產品正在朝著特定領域的方向發展,僅僅考慮芯片或電路板的傳統規格已經不夠了,這幾年特定領域的IC設計呈現了急劇增加的趨勢,比如5G帶火的RFIC設計,自動駕駛帶火的雷達芯片設計,以及云服務帶火的HPC設計等等。
這些領域為EDA廠商帶來了更高的客戶多樣性,比如汽車廠商、云服務廠商,甚至是消費電子廠商等。但也為產品開發團隊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比如更高的系統復雜性、更嚴苛的性能和成本要求,以及更短的開發周期等等。從廠商的收購動向中,我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Ansys、新思等廠商開始收購光電設計工具開發商,發力硅光芯片和激光雷達芯片等設計。
這些特定領域的芯片設計帶來了新的標準和要求,甚至是過去的EDA廠商未曾涉獵的,比如光電設計的物理驗證、汽車仿真與測試
EDA上云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對于AI和HPC這類對芯片設計要求更高的應用來說,不僅對開發團隊的創新提出了要求,也對其硬件計算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上云被提了出來??梢猿掷m擴張的算力資源,為設計與驗證提供了便利,大大降低了芯片設計自動化的效率,也降低了基礎設施的添置和管理成本。
像亞馬遜這樣的云服務廠商,連自己的服務器芯片,也選了100%云端設計。在這一趨勢下,EDA廠商們紛紛開啟了自己的上云之路。以EDA三巨頭為例,新思推出了FlexEDA,Cadence推出了OnCloud,西門子EDA推出了Veloce云,國內的國微思爾芯、芯華章、英諾達和速石科技等,也都紛紛開始發展云端EDA業務。
選擇公有云還是專有云,采用多云還是單云方案,云端設備是通用服務器還是專用設備,都加劇了使用者的選擇困難癥,但對于EDA和芯片設計這種高安全標準的工作來說,不管是哪一種方案,云端設計安全都至關重要。所以在推進EDA上云的過程中,EDA廠商必須對設計安全做好全方位的保障。
雖然芯片初創公司的數量逐漸增多,但他們所設計的產品并非都需要高性能的基礎設備,甚至對他們來說,上云也并非一個減少成本的選擇。話雖如此,在半導體行業略顯萎靡的今年,更快的產品研發周期無疑將成為不少公司生存下去的根本,而上云雖然不是必經之路,但在沒有改變設計習慣的前提下,還是給到了一個更高效率的選擇。
真正的AI輔助設計
我們都說EDA是輔助芯片設計,提高PPA和良率的核心基礎工具,那么賦予EDA這一能力的,除了廠商開發的各種點工具外,如今又多出了一個AI。AI算法可以幫助客戶更高效的設計芯片,過去一個團隊數個月的工作量,在AI驅動EDA工具的輔助下,可以做到一個設計工程師幾天內完成。
比如新思推出的DSO.ai,會在龐大的芯片設計解決方案空間中尋找優化目標,通過強化學習來提高芯片PPA;Cadence的Cerebrus利用機器學習建立芯片設計圖譜,自動優化設計來改進芯片的PPA。
反觀國產EDA廠商,在AI/ML技術上的應用就稍顯落后了,其中固然也有起步較慢的原因,但國內廠商必須得開始將其納入規劃中了。從招股書等公開信息來看,這些國產EDA公司也都認同AI將成為EDA技術發展的未來趨勢,但從他們的在研項目來看,卻并沒有在此加大投入,即便有,也主要是集中在提升工具的優化和分析效率上。2023年,很難去判斷國產廠商在這塊是否會有所進展,但國外EDA大廠肯定會在AI上加大投入。
靠DTCO加深與晶圓廠的合作
雖說AI這塊國內EDA廠商還沒有大動作,但在DTCO(設計工藝協同優化)上,已經有國內廠商都已經重視起來了。DTCO可以幫助晶圓廠工藝實現更高的邏輯密度和更優秀的PPA,去年概倫電子發布的NanoDesigner,就是基于DTCO理念來開發的全流程平臺。但真正要想實現DTCO,不僅要在軟件設計上做出創新,也需要和提供先進工藝的晶圓廠打好關系。
國內頭部EDA廠商已經打入了臺積電、三星、中芯國際和格芯等先進晶圓廠的EDA生態聯盟中,甚至不少都已經獲得了其先進工藝的技術認證。但如何將設計和制造兩大環節結合在一起,還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國內廠商目前在晶圓廠的客戶定位里分量還不算高,這點從先進工藝的PDK和器件庫開發中就能看出。
從今年開始,預計會有更多晶圓廠和EDA廠商展開合作,全面推進DTCO創新的普及,同時DTCO帶來的優勢,也會開始在芯片設計公司的產品中顯現出來。哪怕是7nm這樣已經投產4年多的成熟工藝,也有可能會因為DTCO迎來一輪回春。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eda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759瀏覽量
1732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村田(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橋本武史:展望2025年半導體產業新趨勢
又到了歲末年初之際,回顧過去的2024年,半導體產業有增長也有陣痛,復盤2024年的半導體產業狀況,有哪些長足的進展又有哪些短板?展望202
發表于 12-26 18:32
?366次閱讀
概倫電子引領國產EDA產業升級
近年來,隨著國內集成電路市場的快速發展和國產替代的強勁趨勢,中國EDA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一批國產EDA企業嶄露頭角,形成了“三家上市+多家創企”的百花齊放局面。然而,隨著本土客
《RISC-V產業年鑒2023》發布,洞察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赌觇b2023》概述了過去一年間RISC-V產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涵蓋了RISC-V指令集架構的歷史、設計哲學、產業鏈結構、全球和國內
DC電源模塊的發展趨勢和前景展望
BOSHIDA ?DC電源模塊的發展趨勢和前景展望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和多樣化,對電源模塊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其中,DC電源模塊作為一種重要的電源供應方式,在各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在過去的幾十年
2023年機器人行業展望:CEO們揭秘行業“關鍵詞”
辭舊迎新之際,與多位機器人產業鏈企業領袖,一起聊了聊屬于中國機器人產業的2023年和2024年。
您有一份OpenHarmony開發者論壇2023年度總結,請查收~
2023 年 11 月,OpenHarmony 開發者論壇 1.0 版本正式上線。
感謝各位開發者對 OpenHarmony 的大力支持和熱愛,成為 OpenHarmony 開發者論壇的第一批
發表于 01-26 17:27
2023年EDA巨頭的收購案件盤點
首先看新思,1986 年,GE 微電子中心的 Aart de Grus 博士創立 Optimal Solutions,致力于開發具備自動創建邏輯綜合功能的 Synthesis 軟件,次年,公司更名為 新思,正式踏上了EDA發展的道路。
發表于 01-17 11:12
?877次閱讀
OpenHarmony社區運營報告(2023年12月)
。
2023 年 12 月 12 日,由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指導,OpenHarmony 項目群工作委員會主辦,華為終端有限公司、深圳開鴻數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江蘇潤開鴻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鴻湖萬聯(江蘇
發表于 01-10 15:44
芯華章:AI大模型、汽車半導體驅動EDA市場增長
正值歲末年初之際,芯華章受電子發燒友網邀請參與《2024年半導體產業展望》專題,也借此機會與大家匯報成果,并展望在AI大模型和汽車電子推動下的EDA
華秋2023年度大事記~~
舉辦更多高質量的會議,為電子工程領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07-聚焦技術 賦能產業華秋-電子發燒友網,作為電子產業垂直媒體社區平臺,2023年用戶突破620萬,平臺聚焦開源硬件生態
發表于 01-05 10:59
華秋2023年度總結 | 聚焦發展,勇往直前
舉辦更多高質量的會議,為電子工程領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07-聚焦技術 賦能產業華秋-電子發燒友網,作為電子產業垂直媒體社區平臺,2023年用戶突破620萬,平臺聚焦開源硬件生態
發表于 01-05 10:57
新年驚喜!蓋樓有獎~一起來見證華秋2023年度高光時刻吧
工業博覽會、加博會、深圳半導體展、武漢汽車智博會、IOTE展會等行業活動
05-生態發展 合作共贏2023年,華秋攜手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整合全產業鏈生態資源,賦能硬件創新企業,孵化
發表于 01-04 16:33
跨周期,創未來!華秋喜獲中國產業互聯網十周年-杰出企業
,未來也將推動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12月27日,由中國信息協會指導,B2B內參、產業互聯網大視野、產業互聯網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23年中國產業互聯網企業家年會暨
發表于 01-04 11:5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