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計算機系統
現代計算機系統與馮·諾依曼計算機差別不大,最大的區別馮·諾依曼計算機 是 以運算器為中心的,而現代計算機 以儲存器為中心:
我們主要來看一下其中與儲存相關的組件:
存儲器
存儲器是用來存放數據和程序。存儲器 包含主存和輔存
- 主存:直接與CPU交換信息,就是我們熟悉的內存。斷電后內存的數據是會丟失的
- 輔存:輔存可作為主存的后備存儲器,不直接與CPU交換信息,容量比主存大,但速度比主存慢。比如
機械硬盤、固態硬盤
等。斷電后硬盤的數據是不會丟失,硬盤是持久化存儲設備。 輔存、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統稱為 IO設備 ;主機一般包含:CPU、主存
我們先來看看存儲器的層次結構,來初步對各個儲存器部件有所認識 !
我們可以發現存儲器速度越快的話,相應的價格也會越發昂貴!
寄存器
CPU中 還有一個常見的組件: 寄存器 ,是CPU內部用來存放數據的一些小型的存儲區域,用來暫時存放參與運算的數據以及運算結果。寄存器由電子線路組成,存取速度非常快,寄存器的成本較高,因而數量較少。
CPU時鐘周期
CPU時鐘周期 :通常為節拍脈沖或T周期,即主頻的倒數,它是CPU中基本時間單位。平時我們打游戲常說的超頻,超的就是這個CPU主頻。
舉個例子,主頻為3.0GHZ的CPU,一個時鐘周期大約是0.3納秒,內存訪問大約需要120納秒,固態硬盤訪問大約需要50-150微秒,機械硬盤訪問大約需要1-10毫秒,最后網絡訪問最慢,得幾十毫秒左右。
這個大家可能對時間不怎么敏感,那如果我們把 一個時鐘周期如果按1秒算的話,內存訪問大約就是6分鐘 ,固態硬盤大約是2-6天 ,傳統硬盤大約是1-12個月,網絡訪問就得幾年了 !我們可以發現CPU的速度和內存等存儲器的速度,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上的。
高速緩存
為了彌補 CPU 與內存兩者之間的性能差異,就在 CPU 內部引入了 CPU Cache
,也稱高速緩存
。CPU Cache
用的是 SRAM (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的芯片,也叫 靜態隨機存儲器。 其只要有電,數據就可以保持存在,而一旦斷電,數據就會丟失。
CPU Cache
通常分為大小不等的 三級緩存 ,分別是 L1 Cache 、L2 Cache 和 L3 Cache
部件 | CPU訪問所需時間 | 備注 |
---|---|---|
L1 高速緩存 | 2~4 個時鐘周期 | 每個 CPU 核心都有一塊屬于自己的 L1 高速緩存,L1 高速緩存通常分成指令緩存和數據緩存。 |
L2 高速緩存 | 10~20 個時鐘周期 | L2 高速緩存同樣是每個 CPU 核心都有的 |
L3 高速緩存 | 20~60個時鐘周期 | L3 高速緩存是多個 CPU 核心共用的 |
我們可以發現越靠近 CPU 核心的緩存其訪問速度越快。
程序執行時,會先將內存中的數據加載到共享的 L3 Cache 中,再加載到每個核心獨有的 L2 Cache,最后 進入到最快的 L1 Cache,之后才會被 CPU 讀取。層級關系如下圖:
主存
主存 ,直接與CPU交換信息,就是我們熟悉的 內存 。它使用的是一種叫作 DRAM (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的芯片,也叫 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斷電后內存的數據是會丟失。DRAM 芯片的密度更高,功耗更低,有更大的容量,造價比 SRAM 芯片便宜很多,但速度比SRAM 芯片慢的多。
內存速度大概在 200~300
個 時鐘周期之間
固態硬盤
固體硬盤(Solid-state Disk, SSD),數據直接存在閃存顆粒中,并且由主控單元記錄數據存儲位置和數據操作,每一個閃存顆粒的存儲容量是有限的;
但是它相比內存的優點是 斷電后數據還是存在的 ,SSD固體硬盤的讀寫速度雖然比內存的大概慢10~1000
倍,但比機械硬盤快多了,當然價格也昂貴很多。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固態硬盤的價格慢慢趨向接近機械硬盤。
機械硬盤
機械硬盤( Hard Disk Drive, HDD ),它是通過物理讀寫的方式來訪問數據的,機械硬盤在盤面上寫數據、磁盤轉動,機械臂移動,比較原始的數據讀寫方式,就像近現代的留聲機發聲原理一樣。
由于受限于轉盤轉速與指針尋址的時間限制,因此它訪問速度是非常慢的,它的速度比內存慢 10W 倍左右。當然機械硬盤也是有其優點的:容量大,價格便宜,恢復數據難度低,因此數據放在機械硬盤中比較保險。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871瀏覽量
211941 -
計算機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285瀏覽量
24128 -
運算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163瀏覽量
165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