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引言
Kutateladze等人通過大量的熒光光譜實驗,如 J. Phys. Chem. A, 2014, 118, 10487–10496,發現酮類分子具有雙熒光發射,即 Normal結構發射和由激發態質子轉移(ESIPT)產生的異構體的發射,而醛只有Normal結構的單熒光發射而沒有ESIPT發射,這是一個比較反常的現象。對于醛類分子ESIPT長波發射帶集體消失的現象,利用現存的機制還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因此,本項目中我們主要的研究目的就是探明什么原因導致醛類分子缺少ESPIT熒光發射帶,同時為激發態質子轉移研究提供新的理解。
0 2成果簡介
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和波函數從頭算方法(NEVPT2),本項目研究了10個酮分子和5個醛分子的激發態質子轉移過程以及它們的熒光發射譜。結果表明在光照條件下,體系首先被激發到定域的明態(ππ*)。并且在明態附近有一個能量較低的暗態(nπ*),暗示著有一條內轉換通道存在,它將導致熒光量子產率降低。為了研究激發態質子轉移,我們計算了從Franck Condon到質子轉移異構體之間的勢能面,在NVEPT2水平下,質子轉移是無壘的過程。所以對于醛和酮來說,質子轉移應該都是非常快速的,按此結果,醛和酮都應該有ESIPT熒光發射,但實驗并非如此,僅從電子結構的角度我們無法解釋實驗。再有,實驗上認為的光照體系立即發生ESIPT而后通過ISC到達三重態,通過鴻之微的MOMAP軟件計算了相應的熒光發射速率和系間穿越速率,結果表明實驗機制是值得懷疑的。而后,我們考慮的核的振動耦合效應,通過比較發現,醛的N–H重組能都高于質子轉移的能壘(沿著N-H振動模式),而酮的的N–H重組能都低于質子轉移的能壘 (沿著 N-H 振動模式)。結果表明酮具有兩個穩定的局域振動態,由此發兩束熒光。而醛只有一個穩定的振動態,所以只能發一束熒光。這很好解釋了實驗現象:酮類分子具有雙熒光發射,而醛只有Normal結構的單熒光發射而沒有ESIPT發射。
0 3圖文導讀
圖1 A1和K1主要的NTO軌道和權重
圖 2 通過線性插值方法獲得的從 FC 點到 Tautomer 之間的勢能面
圖3A0和K0的N-H和C=O振動頻率(v)和重組能(λD)
圖4 A0和K0重組能 (λele) 和能壘(E )的比較
圖5 考慮了振動耦合效應的熒光光譜
0 4小結
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和波函數從頭算方法(NEVPT2),我們系統地研究了醛 (o-aminoaldehyde)和酮(o-aminoketone)的激發態質子轉移反應和熒光發射譜。結果表明質子轉移是一個超快過程。N-H振動模式在熒光發射中扮演重要角色。通過最小能量路徑(MEP)我們構建了質子轉移的勢能面,在Normal結構和Tautomer結構之間存在一個能壘。通過比較發現,發現醛的N–H重組能都高于質子轉移的能壘,而酮的的N–H重組能都低于質子轉移的能壘。結果表明酮具有兩個穩定的局域振動態,由此發兩束熒光。而醛只有一個穩定的振動態,所以只能發一束熒光。這很好解釋了實驗現象:酮類分子具有雙熒光發射,而醛只有Normal結構的單熒光發射而沒有ESIPT發射。隨后,考慮了N-H振動耦合的熒光發射譜確認了這一物理圖像,并且與實驗結果一致。這項工作不僅闡明了醛分子缺少ESIPT發射的原因,而且還提供了一種新的視野來研究激發態質子轉移。
審核編輯 :李倩
-
光譜
+關注
關注
4文章
823瀏覽量
35182 -
函數
+關注
關注
3文章
4331瀏覽量
62610 -
熒光
+關注
關注
0文章
68瀏覽量
16608
原文標題:文獻賞析|激發態分子內質子轉移及熒光光譜的理論研究(周中軍)
文章出處:【微信號:hzwtech,微信公眾號:鴻之微】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