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電子產品、電動車、家用電器等產品更新換代,產品的性能也越來越受重視,尤其是在功率設計方面。如何提升電源轉換能效,提高功率密度水平,延長電池續航時間,成為了新一代電子產品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種新型的功率半導體——氮化鎵(GaN)的出現,那么氮化鎵工藝優點和缺點有哪些呢?
氮化鎵是氮和鎵的化合物,是一種直接能隙的半導體,該化合物結構類似纖鋅礦,硬度很高。氮化鎵的能隙很寬,為3.4電子伏特,可以用在高功率、高速的光電元件中,如氮化鎵可以用在紫光的激光二極管,可以在不使用非線性半導體泵浦固體激光器的條件下,產生紫光激光。
一方面,在理論上由于其能帶結構的關系,其中載流子的有效質量較大,輸運性質較差,則低電場遷移率低,高頻性能差。另一方面,現在用異質外延(以藍寶石和SiC作為襯底)技術生長出的GaN單晶,還不太令人滿意(這有礙于GaN器件的發展),例如位錯密度達到了108~1010/cm2(雖然藍寶石和SiC與GaN的晶體結構相似,但仍然有比較大的晶格失配和熱失配);未摻雜GaN的室溫背景載流子(電子)濃度高達1017cm-3(可能與N空位、替位式Si、替位式O等有關),并呈現出n型導電;雖然容易實現n型摻雜(摻Si可得到電子濃度1015~1020/cm3、室溫遷移率》300 cm2/ V.s 的n型GaN),但p型摻雜水平太低(主要是摻Mg),所得空穴濃度只有1017~1018/cm3,遷移率《10cm2/V.s,摻雜效率只有0.1%~1%(可能是H的補償和Mg的自身電離能較高所致)。
雖然GaN相比于Si等材料更節能、更快,具備更好的恢復特性,但是仍然談不上徹底取代。由于若干原因,GaN并不常用于晶體管中,因為GaN器件通常是耗盡型器件,當柵極 - 源極電壓為零時它們會產生導通,這是一個問題。
其次,GaN器件極性太大,難以通過高摻雜來獲得較好的金屬-半導體的歐姆接觸,這是GaN器件制造中的一個難題,現在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采用異質結,首先讓禁帶寬度逐漸過渡到較小一些,然后再采用高摻雜來實現歐姆接觸,但這種工藝很復雜。
不過,GaN特別是通過異質結的作用,其有效輸運性能并不亞于GaAs,而制作微波功率器件的效果(微波輸出功率密度上)還往往要遠優于現有的一切半導體材料。
本文整理自百度百科、耐火材料、半導體觀察IC
-
氮化鎵
+關注
關注
59文章
1631瀏覽量
116348 -
GaN
+關注
關注
19文章
1935瀏覽量
7342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