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節,足足等了三年終于回歸大熒幕的《流浪地球2》讓中國影迷的科幻DNA興奮狂動,太空電梯、行星發動機、量子計算機……影片中提到的科技名詞成為熱議話題。
相信看過《流浪地球2》的科幻迷們都會對“數字生命計劃”印象深刻,電影一開場就對“數字生命”做了描述——“人的身體很脆弱,會受傷、會生病、會衰老、會死亡,但是數字化的人,理論上可以實現永生。”
整部影片中,“數字生命”是相對于“流浪地球計劃”而存在的另外一條重要線索,主角之一圖恒宇曾參與“數字生命計劃”研發,他的女兒丫丫因車禍去世后意識被上傳到550A中,經歷了四百多次迭代,達到擁有“自我意識”的程度,而在影片中出現的能夠和父親對話的丫丫“副本”已經迭代了九百多次。
聽到“自我意識”“迭代”,AI愛好者的內心一定在顫動,這些詞太熟悉了!就拿半年前的“谷歌AI人格覺醒”事件來說,當時大佬們就AI是否能夠具備自我意識展開了熱烈討論。除了這次熱門事件,“數字生命”還能夠讓大家輕易聯想到很多近幾年火爆的科技賽道,比如虛擬人、元宇宙,以及從年前火到現在AIGC、ChatGPT。
科幻與現實交錯涌現,走出影院,大家不禁對“數字生命”產生種種好奇:以現有的科技水平,“數字生命”是否能夠在不遠的未來成為現實?它能夠對人類社會產生什么影響呢?
什么是“數字生命”?
核心是“類人”水平
要解答“數字生命”能否成為現實,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數字生命”。
不妨先從影片中出發,“數字生命計劃”信徒主張將人類意識上傳到電腦網絡中,實現永生。聽起來很簡單,實際操作卻復雜得多,丫丫的意識上傳后經歷了四百多次“迭代”才達到了擁有自我意識的程度。
“影片并沒有具體解釋‘迭代’是什么意思,按照我們現階段來理解,可以解釋為持續學習和自我進化,即通過新的數據、信息或者交互,對模型進行優化,使其能夠完成持續訓練和學習,甚至是主動性的學習。”聆心智能創始人、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黃民烈對此進行了解答。
對于何為“數字生命”,黃民烈教授認為,目前理論上還沒有統一、正式的的定義,廣義上可以將其看作是物理生命的一個鏡像,狹義上,如今出現的數字人、數字分身、數字孿生都可以認為是“數字生命”。
回到電影中的“數字生命”,它在自己的世界里能夠與其他智能體交互,并且從交互中進一步迭代、優化、學習和成長,黃民烈教授將這樣的特點稱為“類人”——“這是一種非常智能、非常高級的生命體概念,是‘數字生命’概念的核心,它的重點不在于形象和外觀,而是智能水平方面的不斷迭代和發展,這也是我們在數字生命相關研究中所努力的方向之一。”黃民烈表示。
數字人霸屏
但距離“自主意識”還很遙遠
現階段,人工智能距離“數字生命”有多遠?
2022江蘇衛視跨年晚會上,以鄧麗君為原型的數字人與藝人跨時空同臺演唱;2022北京冬奧會期間,央視新聞數字人手語主播聆語準確播報;視頻平臺上,越來越多數字人博主開始營業;電商平臺上,數字人坐上主播臺24小時日不落帶貨直播……2023開年,數字人更是強勢霸屏,亮相超過10家衛視及網絡平臺的跨年晚會。
當然“數字生命”的應用不僅限于娛樂產業,引起熱論的還有在心理健康行業、服務業、健身行業、甚至制造業方面的應用。聆心智能也在探索數字生命與游戲的結合,使游戲中的NPC能夠跟玩家進行更充分的互動,或者是在游戲中提供相應支持。
回到影片中,丫丫“副本”已經具有自主意識,現實中的數字人雖然五花八門卻似乎距離自主意識還很遙遠。黃民烈教授表示,具備“意識”意味著機器能夠發展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做出價值判斷,并且根據這些進行自主決策。顯然,人工智能距離“自主意識”還比較遙遠,目前機器所生成的所有內容都是人類賦予的,機器沒有自主決策能力,更沒有所謂的“自主意識”。
因此,黃民烈教授認為數字生命未來的發展還有很大空間:“從物質層面,它的機器屬性能夠為我們提高效率,解放生產力;精神層面,能夠提供情感陪伴、親密關系、情感療愈等等,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類人智能或者人格屬性。”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還有很多難題有待解決。一方面是AI技術的持續升級,另一方面則是計算機平臺的迭代,更快的計算能力才能加快數字生命的迭代和升級速度,賦予其更強的“生命力”。
黃民烈教授表示:“對數字生命的感知、處理和表現三大系統來說,目前的AI技術在感知和表現層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核心的認知處理層面則還處于發展早期。要想真正復現‘數字生命’,自適應迭代、復雜推理、記憶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從技術角度來說,當下有些問題已經初步解決,例如角色人格化、社會化和基礎的推理、記憶,另外人們所擔心的道德、安全和倫理等問題也能夠在終端執行能力上有所體現。”
數字生命“靈魂”交互來了!
與人類和諧共生還遠嗎?
目前,聆心智能正在研發“AI烏托邦”的過程中嘗試解決種種難題。“AI烏托邦”是一個數字生命創造引擎,以大模型為基礎,以聆心自主技術實現對AI人物價值觀、社會關系屬性等方面的控制,實現高度人格化的智能體創造。
在AI烏托邦中,用戶只要輸入少量信息,就能夠創造一個活靈活現的生命體,這個生命體能夠實現與所有用戶的交互,并且在交互中體現特定的人格屬性。此外,AI烏托邦還能復刻魯迅、蘇東坡、李白等人物,與真實世界里的人物做到良好匹配,達到高度一致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靈魂’,讓AI角色符合他的人設和世界觀,進行‘靈魂’上的交互。”
在AI烏托邦中與創建的“MOSS”角色對話
更接近于“數字生命”的是,這些AI人物實現了記憶功能。也就是說,在和用戶的交互中,AI人物能夠形成對用戶以及交互內容的記憶,并且在后續的交互中體現出來。不僅如此,通過數據的迭代,AI人物還能夠持續優化,“變得越來越聰明,在情感上也變得越來越智能。”
視線擴展到全球,OpenAI在2022年底發布的聊天機器人模型ChatGPT則在工具性方面展現出了驚人的能力,寫論文、寫代碼、寫神經網絡、做智能音箱……它都能一氣呵成,最近ChatGPT又宣布提升了真實性和數學能力,再次引發了一場熱議。
如同影片中對“數字生命計劃”充滿爭論一樣,現實里也不是每個人都希望以“數字生命”的形式實現永生,但是如果從AI烏托邦、ChatGPT這樣的聊天機器人出發,也許人類與“數字生命”的關系可以換個思路。
試想一下,如果你要寫一個廣告文案,卻一時沒有靈感,你可以立刻在AI烏托邦中創建一個數字生命,讓它幫你打開思路。或者是你壓力很大卻無處傾訴時,也可以隨時隨地尋求到“數字生命”的陪伴。充分釋放“數字生命”的能力,幫助人類完成重復、枯燥的工作,提供不間斷的陪伴,這樣的未來社會難免令人感到充滿期待。
在黃民烈教授看來,未來“數字生命”將同樣具有“生命與靈魂”,也就是認知、思維、情感、表達等能力,不僅將全方位輔助和服務于人類,更將與人類共同存在、共同成長!
審核編輯 黃宇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028瀏覽量
269382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373瀏覽量
2388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