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圈關于ChatGPT的討論持續發酵。
國外,谷歌、微軟的ChatGPT版搜索引擎戰打得正火熱;國內,無論是互聯網大廠還是初創企業,都準備挽起袖子大干一場。
2月10日晚,原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一改以往“悠然南山”的形象,在朋友圈高調宣布自己的人工智能宣言——稱要“組隊擁抱新時代,打造中國OpenAI”,自掏腰包5000萬美元帶資入組,不在意崗位、薪資和title,將自身定位為負責研發之外的其余事務,“各位大牛不必為資金憂心,放心施展你的才華,雜事交給我來打理。”
此前,百度、阿里巴巴、網易、360、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大廠均表態將推出整合ChatGPT的相應產品。
2月9日下午,周鴻祎和張朝陽二位大佬在對話中也聊到了ChatGPT,但有趣的是,二人表現出來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周鴻祎直言,“如果企業搭不上ChatGPT這班車,很可能會被淘汰”,并稱360不會放棄對ChatGPT這項技術的追蹤;張朝陽則更為冷靜,他認為ChatGPT的成功是算法的積累,沒有能力的公司別跳進去,會消耗資源一場空。
可以看到,ChatGPT對于國內企業而言無疑還是一個新事物,在共識尚未形成之時,有人義無反顧,有人隔岸觀望。
本文,「甲子光年」梳理了國內外已經入場的科技企業,試圖描繪一幅ChatGPT的全景圖。
1.國外:ChatGPT刮起AI旋風
OpenAI躋身全球TOP 50網站
自去年11月底以來,美國初創公司OpenAI發布的ChatGPT迅速在社交媒體上走紅,短短5天,注冊用戶數就超過100萬,兩個月后的今天,月活用戶已經突破1億,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類應用。
OpenAI目前已躋身全球TOP 50網站。去年11月,OpenAI的月訪問量為1830萬,而在今年1月份,該網站的訪問量已突破6.72億。
OpenAI在2019年接受微軟10億美元投資,今年1月23日微軟宣布向OpenAI追加數十億美元。
前特斯拉自動駕駛高級總監Andrej Karpathy在2月9日宣布加入OpenAI。
微軟發布集成ChatGPT的Bing
2月2日,微軟宣布旗下所有產品將全線整合ChatGPT,包括且不限于Bing搜索引擎、包含Word、PPT、Excel的Office全家桶、Azure云服務、Teams聊天程序等。
北京時間2月8日凌晨,在華盛頓雷德蒙德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微軟宣布將GPT-3.5的升級版“普羅米修斯”模型集成到Bing及Edge瀏覽器中,這預示著微軟正面向谷歌宣戰。
根據data.ai的數據,集成ChatGPT的Bing移動版應用在App Store的排名一路飆升,下載量猛增10倍。
當地時間周三,作為ChatGPT的受益方,微軟早盤一度上漲3.4%,自去年8月以來首次市值重回2萬億美元,重新加入“2萬億美元市值俱樂部”。
谷歌發布Bard,叫板ChatGPT
在感受到ChatGPT以及微軟的挑戰之后,谷歌高度重視。
谷歌CEO Sundar Pichai先在公司內部發布了“紅色警報” (Code Red),并果斷出手,在2月6日向人工智能初創公司Anthropic投資了近4億美元,獲得了該公司10%的股份,新融資將使Anthropic投后估值增至近50億美元。這家公司當時正在測試OpenAI的熱門產品ChatGPT的競爭產品。
2月8日晚,谷歌在巴黎舉行的發布會上匆忙發布了對標ChatGPT聊天機器人Bard,并展示了其“多重搜索”功能,更新多個旗下App。
遺憾的是,在Bard的演示視頻中,有人發現Bard犯了一個“事實錯誤”——在回答關于通過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問題時,Bard稱它“拍攝了我們太陽系外行星的第一張照片”,但天文家們指出,第一張系外行星照片是由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在2004年拍攝的。
這個錯誤直接導致美股周三(2月6日)谷歌大跌7.68%,市值一夜蒸發約1056億美元(約合7172.78億元人民幣)。
英偉達悶聲發大財
英偉達官方對ChatGPT沒有任何表態,但ChatGPT的成功離不開英偉達提供的底層芯片算力支持,以Hopper加速卡為代表的數據中心業務堪稱是英偉達的“印鈔機”。
據瑞銀分析師蒂莫西·阿庫里分析,ChatGPT已導入至少1萬顆英偉達高端GPU來訓練模型。
自2023年以來,英偉達的股價就在一個月內大漲40%,同時讓公司CEO黃仁勛(Jensen Huang)的財富增加了51億美元。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黃仁勛更是成為了迄今為止美國億萬富翁中凈資產增幅最大的人,目前在美國億萬富豪榜上排名第80位。
花旗分析師表示,ChatGPT將繼續增長,可能會進一步導致整個2023年NVIDIA GPU(圖形處理器)芯片的銷售額增加,估計在3億-110億美元之間。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的其他分析師也表示,英偉達將從圍繞AI、ChatGPT業務的流行中獲益。
NVIDIA CEO黃仁勛最近在伯克利哈斯大學的一次演講上稱, ChatGPT的出現對于AI行業來說,相當于手機領域出現的iPhone ,是計算機行業最偉大的事情之一,具有里程碑意義。
ChatGPT已經走入亞馬遜日常工作
北京時間1月27日,有亞馬遜內部消息稱,ChatGPT已經被亞馬遜用于許多不同的工作職能中,包括回答面試問題、編寫軟件代碼和創建培訓文檔等。
一名員工在亞馬遜內部軟件Slack上表示,亞馬遜Amazon Web Services(AWS)云部門已經成立了一個小型工作組,通過測試,該團隊發現ChatGPT在回答AWS客戶支持問題方面“做得非常好”,在創建培訓文檔方面也“非常出色”,在企業戰略問題方面“非常強大”。
但與此同時,亞馬遜也警告員工,在工作中要“謹慎”使用這一人工智能工具。亞馬遜的一名律師告訴員工,不要與ChatGPT分享公司機密信息,包括正在編寫的代碼。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你輸入的信息可能會被用作ChatGPT的迭代訓練數據,我們不希望它的輸出中包含或類似于我們的機密信息。”他進一步表示。
Buzzfeed宣布將使用ChatGPT幫助創作內容
1月26日,“美版今日頭條”BuzzFeed宣布未來將使用ChatGPT幫助創作內容,并透露今年AI內容創作將從研發階段轉變為核心業務的一部分。消息公布后,BuzzFeed的股價連續多日大漲。
▲BuzzFeed宣布計劃使用ChatGPT后股價暴漲
首席執行官喬納·佩雷蒂 (Jonah Peretti) 表示,人工智能創建的內容今年將從“研發階段轉變為我們核心業務的一部分”。它將用于構建測驗,幫助員工集思廣益,并為BuzzFeed的觀眾提供個性化的內容。
生成式AI成為創業風口
ChatGPT屬于生成式AI,紅杉資本將生成式AI分為文本、代碼、圖片、語言、視頻、3D等數個應用場景。紅杉資本認為,生成式AI至少可以提高10%的效率或創造力,有潛力產生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圖片來源于紅杉資本)
其中,谷歌投資的Anthropic,創始團隊正脫胎于OpenAI。彼時,微軟對OpenAI的10億美元投資讓其“非營利性”組織的定位變得模糊,正在擔任OpenAI研發副總裁的Dario Amodei擔心OpenAI會偏離其最初純粹的技術愿景,帶領團隊離開并成立了Anthropic。
除了發表研究論文之外,該公司并沒有公開其工作內容,但依然獲得許多資本大佬的青睞——該公司成立之初就在A輪融資1.24億美元,去年又獲得了5.8億美元B輪融資,今年又從谷歌獲得了3億美元的投資。
此外,Character.AI、Stability AI、AI21 Labs、Jasper都是有實力的獨角獸。
2.國內:誰可以對標ChatGPT?
李彥宏OKR曝光:“引領搜索體驗的代際變革”
2月7日晚,百度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即將推出大模型新項目“文心一言”(ERNIE Bot)。
2月8日,百度CEO李彥宏2023年一季度OKR關鍵任務被曝光,內容為“引領搜索體驗的代際變革”。據接近百度人士向記者透露,此次文心一言落地,首站將直接接入百度搜索。
去年9月,李彥宏公開表示,人工智能發展在“技術層面和商業應用層面,都有方向性改變”。在近期流出的一份百度內部講話中,李彥宏再次強調“技術已經到了臨界點,類似ChatGPT這樣的技術如何運用在搜索場景上,未來一年,在這方面我們非常有機會”。
百度可能是國內最有實力推出類ChatGPT產品的科技公司。
阿里版ChatGPT將和釘釘深度結合
2月8日,澎湃新聞記者從阿里巴巴處獲悉,阿里版聊天機器人ChatGPT正在研發中,目前處于內測階段。釘釘方面也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阿里版本的ChatGPT對話機器人將和釘釘深度結合。
此前,曾有釘釘用戶嘗試在釘釘機器人中接入OpenAI公司的ChatGPT,測試發現,釘釘機器人不僅可以接入OpenAI的ChatGPT,開放的API接口還可以接入更多機器人,甚至是用戶自己開發的機器人。不過,目前尚不清楚,阿里內部研發的聊天機器人與釘釘將以怎樣的方式結合。
2023年1月,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2023年十大科技趨勢,其中多模態預訓練大模型、生成式AI在列。在AI、大模型等ChatGPT所需的底層技術上,達摩院此前曾先后推出超越谷歌、微軟的10萬億規模的M6大模型、AI模型開源社區“魔搭”等。
騰訊發布混元AI大模型,并公布訓練方法
2月9日,騰訊表示,目前在ChatGPT相關方向上已有布局,專項研究也在有序推進。
2022年4月21日,騰訊對外正式對外披露“混元”AI大模型,該模型包含但不限于: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多模態內容理解、文案生成、文生視頻等多個方向的超大規模AI智能模型。“混元”大模型基于騰訊太極機器學習平臺進行研發,借助GPU算力,實現快速的算法迭代和模型訓練。
去年12月,騰訊又推出了國內首個低成本、可落地的NLP萬億大模型,并公布了大模型的訓練方法——最快用256張卡,1天內就能訓練完成,成本直接降至原來的1/8。
目前,“混元“AI大模型已被廣泛應用到廣告創作、廣告檢索、廣告推薦等騰訊業務場景中。
京東推出產業版ChatGPT,命名為“ChatJD”
2月10日,京東正式宣布,京東云旗下言犀人工智能應用平臺將整合過往產業實踐和技術積累,推出產業版ChatGPT:ChatJD,并公布ChatJD的落地應用路線圖“125”計劃。ChatJD將以“125”計劃作為落地應用路線圖,包含一個平臺、兩個領域、五個應用。
此前,京東集團副總裁何曉冬便表示,京東在ChatGPT領域擁有豐富的場景和高質量的數據,例如京東云言犀每天和用戶進行1000萬次的交互,使得算法能夠及時地迭代更新。
何曉冬認為,ChatGPT是令人興奮的前沿探索,言犀則是大規模商用的客戶服務系統,未來京東也會不斷結合 ChatGPT的方法和技術點,融入到產品服務中來,推動人工智能的產業落地。
網易有道或將推出ChatGPT同源技術產品,聚焦教育場景
2月8日,網易有道對外表示,該公司未來或將推出ChatGPT同源技術產品,應用場景圍繞在線教育。
網易有道相關負責人透露,網易有道的AI團隊此前便投入到ChatGPT同源技術產品的研發。近年來,團隊在神經網絡翻譯、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AI技術、高性能計算等關鍵技術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
科大訊飛將于今年5月發布ChatGPT相關落地產品
2月9日,據報道,科大訊飛Al學習機將成為公司類ChatGPT技術率先落地的產品,并于今年5月發布。
科大訊飛回應稱,ChatGPT主要涉及到自然語言處理相關技術,屬于認知智能領域的應用之一,公司在該方向技術和應用具備長期深厚的積累;并強調,公司已經在當前核心技術、產業場景、行業數據等深厚積累的基礎上,于2022年12月份進一步啟動生成式預訓練大模型任務攻關,科大訊飛AI學習機將成為該項技術率先落地的產品,將于2023年5月6日進行產品級發布。該技術突破將在AI學習機的中英文作文輔導、中英文口語學習等方面帶來顯著提升。
科大訊飛還表示,2023年會持續升級該系列技術,并陸續應用于公司在教育、醫療、汽車、消費者等多個行業賽道的既有產品,持續提升核心技術效果和產品體驗。
周鴻祎:“360不會放棄對ChatGPT的追蹤”
2月6日,360明確表態,計劃盡快推出類ChatGPT技術的demo版產品。
2月8日晚,360發布公告稱,公司目前在類ChatGPT、文本生成圖像等技術在內的AIGC技術上有持續性的研發及算力投入,但截至目前,所形成的全部成果均僅作為公司內部自用的生產力工具使用,公司的類ChatGPT技術的各項指標只能達到略強于GPT-2的水平,與當前的ChatGPT相比尚有代差的落后。
360坦誠表示,會持續提升各項AIGC技術的水平,但是受市場需求、競爭環境、科技進步等因素的影響,是否能夠縮小與國外領先技術之間的差距尚存在不確定性。
2月9日,周鴻祎和張朝陽的對話里就透露,360不會放棄對ChatGPT這項技術的追蹤。紅衣教主直言,如果企業搭不上ChatGPT這班車,很可能會被淘汰。在他看來,“有泡沫總不是壞事,會有更多優秀的人才,會有更多的資金涌入。”
不過,周鴻祎也表示,切忌盲目入局,要看其過去十年有沒有在服務器算力上的投入,有沒有做人工智能的團隊,有沒有大數據的存儲。
張朝陽談ChatGPT:“沒有能力的公司別跳進去”
不同于其他互聯網大廠的熱情,張朝陽對于ChatGPT則表現得更為冷靜。
在張朝陽看來,“ChatGPT的產生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長期積累過程,20年來,人們在網上積累了大量的信息,關于知識圖譜的發展以及擬合方式,以及算力和神經網絡的擬合方式和計算、夾角計算,導致人類對網上信息充分的使用和擬合已經變得可以達到智能的狀態,這是最原始的AI使用。”
他直言:“ChatGPT積累了許多年,涉及到算力要有多少服務器、知識庫、標注等很多問題,若沒有這些能力的公司跟風入局,會消耗掉許多資源。但具有人工智能AI以及有搜索能力的公司,還是需要有這樣一個準備。”
字節跳動AI Lab傳言正開展ChatGPT相關研發
2月9日,有傳聞稱字節跳動的人工智能實驗室(AI Lab)有開展類似ChatGPT和AIGC的相關研發,未來或為PICO提供技術支持。
然而,旗下PICO相關負責人直接否認了傳聞,說消息不實,PICO目前沒有采用類似ChatGPT技術的產品規劃。
商湯:構建AI基礎服務平臺SenseCore商湯大裝置AI云
商湯科技對「甲子光年」表示,自2016年起,商湯科技便開始全面布局AIGC方面的各個技術領域,包括文字、語音、圖像、視頻、代碼、三維人物動作等多模態的數據分析和內容生產。
目前,基于商湯SenseCore AI大裝置,通過規模化量產商用模型推動大規模產業智能化升級。商湯科技正在構建一站式AI基礎服務平臺SenseCore商湯大裝置AI云,實現人工智能即服務AIaaS(AI-as-a-Service)。
曠視:技術愿景是“AI in Physical”
曠視研究院基礎科研負責人張祥雨對「甲子光年」表示,AI將從兩個方向改變我們的世界。一是“AI in Digital”,即以 AIGC 為代表的技術浪潮,通過重構內容生產力,讓數字世界發生變革。二是“AI in Physical”,即以特斯拉為代表的企業,通過構建不同形態的機器人載體,對物理世界進行改造。
ChatGPT的核心技術是AI語言大模型,關鍵是如何讓 AI 模型具備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如何讓 AI 學習全互聯網的知識。ChatGPT 基本都做到了, 因此在決策和知識這個環節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它基本上是沒有跟物理世界發生關系,包括輸入和輸出。然而,人類在物理世界的生存能力和基礎運動能力,看似簡單,其實經過漫長的進化,底層機制是更難被破解的。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更難學習的智能。
“AI in Digital”和“AI in Physical”是兩條不同的技術路線,相輔相成,對我們的未來會產生根本性的影響。“AI in Digital”背后的生成式大模型也為“AI in Physical”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曠視的技術愿景是“AI in Physical”,通過構建底層統一的感知-決策-執行技術體系,做真正影響物理世界的 AI 技術創新。
曠視進一步表示,生成式大模型有望突破圖像大模型的上限,并推動底層架構的統一。因此,在應用上,一方面,曠視會開發底層模型設計和工程能力,跟有場景需求和內容生成能力的合作伙伴一起,開發出有價值的AIGC應用。另一方面,曠視選擇專注“AI in Physical”,把底層技術研究更多應用在自動駕駛、機器人這樣的復雜決策領域。
云從科技:未與OpenAI開展合作
2月6日,云從科技發布公告稱,經公司自查,公司目前經營活動一切正常,未發生重大變化,并表示公司未與OpenAI開展合作,ChatGPT的產品和服務未給公司帶來業務收入。
此前,云從也曾宣布自家的理念與OpenAI較為一致。
去年11月,云從表示在AIGC賽道上面已有所布局;今年1月,云從科技表示,該公司的理念與OpenAI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而且目前的發展趨勢與公司的長期布局相吻合,尤其高度認同“預訓練大模型+下游任務微調”的技術趨勢,從2020年開始,云從已經陸續在NLP、OCR(光學字符識別)、機器視覺、語音等多個領域開展預訓練大模型的實踐。
云知聲:打造ChatGPT行業版
云知聲方面表示,他們團隊在做關于類ChatGPT的產品,并希望應用到智能醫療等領域。
對于ChatGPT的看法,云知聲相關負責人表示,ChatGPT給行業驗證了一個GPT大模型+大數據,在增強學習下顯著提高意圖理解、生成質量和對話管理的技術路線,反超BERT、T5等模型,雖然還有不少局限性,但突破性還是比較顯著的。
該公司提到,云知聲以Atlas大規模機器學習超算平臺為支撐,目前基于Transformer/BERT+GAN/GPT2 等技術架構和大規模行業數據,打造了“感知-認知-生成”的全棧智能交互和知識圖譜技術體系,在AIGC方面主要包括個性化TTS、歌唱和聲像合成等,ChatGPT方案也在今年技術升級規劃中。
此外,云知聲AIGC技術主要整合到多模態智能交互、行業數據與知識管理等整體方案中,應用到智能家電/車載/軌交、智慧酒店/社區、智慧醫療/養老等領域中等。
聆心智能:實現人格化AI交互
聆心智能在去年12月推出了“AI烏托邦”( https://www.ai-topia.com),該系統允許用戶快速定制 AI 角色,只需要輸入簡單的角色描述,就可以召喚出相應人設的 AI ,與之進行深度對話和聊天。
聆心智能基于生成式大模型,打造Emohaa情緒療愈機器人,并與知名精神心理平臺好心情達成合作,成功落地了國內首款人工智能心理陪伴數字人;與高端豪華電車品牌Beyonca合作,打造了新一代智能駕艙的貼心助手。同時,聆心智能自研全球技術指標領先的中文對話大模型 OPD,該模型是目前世界上參數規模最大的開源中文對話預訓練模型,在自動評測和人工評測中顯著優于同類模型。
聆心智能孵化自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該團隊核心成員均來自于清華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國內外頂尖高校及科研機構,目前團隊共計30人左右,主要都是研發人員。
知乎股價大漲45%
2月8日,知乎股價暴漲,其中美股(NYSE: ZH)開盤漲超10%,港股(02390.HK)下午收盤漲39.57%,盤中一度擴大至50%,創下2023年開年以來最高漲幅。
據悉,在微軟推出的ChatGPT版新Bing搜索中,部分中文問答是基于知乎站內相關資料生成的。此前2019年,知乎與百度曾達成戰略合作,知乎全站上億問答以智能小程序的形式接入百度App、百度搜索等產品矩陣中。投資人認為,知乎未來可能將承擔ChatGPT中文語料底層。
原美團大佬高調入場,已有頂級VC認購2.3億美金
2月8日起,原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昨晚高調官宣入局AI:不在意崗位、薪資和title,還要自掏腰包50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5億),只求組隊。
今日,王慧文更新了“創業”進度,設立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本人出資5千萬美元,估計兩億美元。王慧文稱“個人肉身不占股份,資金占股25%,75%的股份用于邀請頂級研發人才”。
天眼查App顯示,北京光年之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法定代表人為王慧文,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銷售自行開發的產品;計算機系統服務等,由王慧文全資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王慧文直言“不必為資金憂心,放心施展你的才華,雜事交給我打理”,并稱下輪融資已有頂級VC認購2.3億美金。
二級市場鬧哄哄
ChatGPT的火爆點燃了二級市場的熱情。
1月30日,同花順概念板塊新增“ChatGPT概念”。ChatGPT隨即成為二級市場熱詞,相關概念股人氣狂飆掀起漲停潮,并引發了監管部門強烈關注。
2月7日,漢王科技因涉嫌內幕交易收到深交所關注函;2月8日,海天瑞聲、云從科技收到上交所監管工作函。
在股價發生大幅震動的若干家企業中,大部分企業均明確回應沒有涉及ChatGPT相關業務或技術應用,但也有部分企業試圖蹭一波熱度。
例如,漢王科技、廣電運通在回復ChatGPT相關問題時態度曖昧,只強調ChatGPT是NLP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之一,自家也在進行NLP技術研發,但并未直接表明自家ChatGPT類技術及產品之間的區別與差距避而不談。
審核編輯 :李倩
-
算法
+關注
關注
23文章
4627瀏覽量
93172 -
OpenAI
+關注
關注
9文章
1116瀏覽量
6625 -
ChatGPT
+關注
關注
29文章
1566瀏覽量
7925
原文標題:一文看懂ChatGPT布局全景圖:誰會成為中國的OpenAI?| 甲子光年
文章出處:【微信號:jazzyear,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OpenAI發布滿血版ChatGPT Pro
達實智能入選《2025年中國AIoT產業全景圖譜》
OpenAI推出Windows桌面版ChatGPT應用
ChatGPT服務中斷,OpenAI正積極恢復
OpenAI推出ChatGPT搜索功能
OpenAI承認正研發ChatGPT文本水印
芯盾時代入選《2024年中國網絡安全市場全景圖》多項細分領域 連續上榜
萬里紅數字安全領域多個方案入選《2024年中國網絡安全市場全景圖》
![萬里紅數字安全領域多個方案入選《2024年<b class='flag-5'>中國</b>網絡安全市場<b class='flag-5'>全景圖</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C/7B/wKgZomaUlcWADRxQAAAR2Ga4hHE562.jpg)
OpenAI 深夜拋出王炸 “ChatGPT- 4o”, “她” 來了
廣電計量入選“汽車網絡與數據安全行業全景圖”
![廣電計量入選“汽車網絡與數據安全行業<b class='flag-5'>全景圖</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5/CC/wKgaomZBa6OAB-GSAAAx5FoHj6I398.jpg)
銀基科技入選國內首個汽車網絡與數據安全行業全景圖
![銀基科技入選國內首個汽車網絡與數據安全行業<b class='flag-5'>全景圖</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3/4B/wKgZomY8aESAB159AAAlumSqGKs838.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