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想要理解單片機是如何運行程序的,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單片機的組成,我們這里以80C51單片機為例來理解程序在單片機中是如何運行的。
單片機的組成
8051單片機的內部硬件結構包括:
- 中央處理器CPU:它是單片機內部的核心部件,決定了單片機的主要功能特性,由運算器和控制器兩大部分組成。
- 存儲器:8051單片機在系統結構上采用了哈佛型,將程序和數據分別存放在兩個存儲器內,一個稱為程序存儲器,另一個為數據存儲器在物理結構上分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有四個物理上相互獨立的存儲空間,即片內ROM和片外ROM,片內RAM和片外RAM。
- 定時器/計數器(T/C):8051單片機內有兩個16位的定時器/計數器,每個T/C既可以設置成計數方式,也可以設置成定時方式,并以其定時計數結果對計算機進行控制。
- 并行I/O口:8051有四個8位并行I/O接口(P0~P3),以實現數據的并行輸入輸出。
- 串行口:8051單片機有一個全雙工的串行口,可實現單片機和單片機或其他設備間的串行通信。
- 中斷控制系統:8051共有5個中斷源,非為高級和低級兩個級別它可以接收外部中斷申請、定時器/計數器申請和串行口申請,常用于實時控制、故障自動處理、計算機與外設間傳送數據及人機對話等。
單片機啟動過程
單片機的啟動過程是加電后,先運行芯片內部固有程序(這個程序是用戶訪問不到也改寫不了的),即啟動代碼。啟動代碼程序建立完運行環境后,會去讀串口狀態,就是用戶下載程序用到的各個端口,判斷用戶是否正在使用端口準備下載程序。
如果是,就按用戶要求,把用戶程序下載到指定地址上。如果不是,就跳轉到已經下載過的用戶程序入口,從而把芯片控制權交給用戶程序。如果是新的芯片還沒有下載過,那么就停留在讀取串口狀態的循環中。
啟動代碼通常都燒寫在flash中,它是系統一上電就執行的一段程序,它運行在任何用戶C代碼之前。上電后,arm處理器處于arm態,運行于管理模式,同時系統所有中斷被禁止,PC到地址0處取指令執行。
一個可執行映像文件必須有個入口點,而能放在rom起始處的映像文件的入口地址也必須設置為0。在匯編語言中,可以自行定義定義一個程序的入口點,當工程中有多個入口點時,需要在連接器中使用-entry
指出程序的入口點。
如果用戶創建的程序中,包含了main
函數,則與C庫初始化代碼對應的也會有個入口點。總的來說,啟動代碼主要完成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初始化執行環境,例如中斷向量表、堆棧、I/O等;二是初始化c庫和用戶應用程序。
在第一階段,啟動代碼的過程可以描述為:
- 建立中斷向量表;
- 初始化存儲器;
- 初始化堆棧寄存器;
- 初始化i/o以及其他必要的設備;
- 根據需要改變處理器的狀態。
PC電腦這些帶系統的設備在上電時,和單片機處理過程差不多,只不過他們是讀取的BIOS,有它完成了很多初始化操作,最后,調用系統的初始化函數,將控制權交給了操作系統,于是我們看到了Windows,Linux系統啟動了。
如果將操作系統看作是在處理器上跑的一個很大的裸機程序(就是直接在硬件上跑的程序,因為操作系統就是直接跑在CPU上的),那么操作系統的啟動很像MCU程序的啟動。前者有一個很大的初始化程序完成很復雜的初始化,后者有一段不長的匯編代碼完成一些簡單的初始化。
如果是系統上的程序啟動呢?它們是由系統來決定的,Linux上在shell下輸入./p
后,首先檢查是否是一個內建的shell命令;如果不是,則shell假設他是一個可執行文件(Linux上一般是elf格式),然后調用一些相關的函數,將在硬盤上的p文件的內容拷貝到內存(DDR RAM)中,并建立一個它的運行環境(當然這里邊還有內存映射,虛擬內存,連接與加載,等一些其他東西),準備執行。
由以上可知,單片機上的程序和平時在系統上運行的程序,在啟動時差異是很大的,如果將程序調用main以前的動作,都抽象為初始化的話,程序的啟動可以簡化為:建立運行環境+調用main函數,這樣程序的執行差異是不大的。
因為單片機上跑的程序(裸機程序),是和操作系統一樣跑在硬件上的,它們屬于一個層次的。過去之所以沒有區分出單片機上的程序和PC機上的程序的一些差異,就是沒有弄明白這一點。
程序的執行
關于程序在執行時,從哪里讀取指令,哪里讀取數據,也曾因為沒有弄清楚系統上的程序和裸機程序之間的區別,而疑惑了很久。
單片機中一個程序的運行過程分為取指令,分析指令和執行指令幾個步驟。
- 取指令的任務是:根據程序計數器PC中的值從程序存儲器讀出現行指令,送到指令寄存器。
- 分析指令階段的任務是:將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操作碼取出后進行譯碼,分析其指令性質。如指令要求操作數,則尋找操作數地址。
- 計算機執行程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逐條指令地重復上述操作過程,直至遇到停機指令可循環等待指令。
雖然在《微型計算機原理》課上知道程序運行時,從內存中讀取指令和數據進行執行和回寫。但是單片機上只有幾K的RAM,而flash一般有幾十K甚至1M,這個時候指令和數據都在內存中嗎?
這里指的內存僅指RAM,因為PC上我們常說的內存就是DDR RAM memory,先入為主以至于認為單片機上也是這樣,還沒有明白其實RAM和Flash都是內存。
這不可能,因為課上老師只說內存,但是PC上內存一般就是DDR RAM,不會是硬盤,硬盤是保存數據的地方;由此類比時,自己把自己弄暈菜了,單片機的RAM對應于DDR RAM,那Flash是不是就對應于硬盤了呢?在CSAPP上明白了,PC上之所以都在DDR RAM上,是速度的因素。
硬盤的速度太慢,即使是即將到來的SSD比起DDRRAM,還是差著幾個數量級,所以拷貝到DDRRAM中。這時,一個程序的代碼和數據是連續存放的,其中代碼段是只讀區域,數據段是可讀寫區域(這是由操作系統的內存管理機制決定的)。
運行時,再將它們拷貝到速度更快的SRAM中,以得到更快的執行速度。而對于,單片機而言工作頻率也就幾M,幾十M,從Flash中與從RAM中讀的差異可能并不明顯,不會成為程序執行的瓶頸(而對于PC而言,Flash的速度太慢,DDRRAM的速度也是很慢,即使是SRAM也是慢了不少,于是再提高工作頻率也提高不了程序的執行速度,所以現在CPU工作頻率最快是在2003左右,一個瓶頸出現了。
舉個例子
開機時,程序計算器PC變為0000H
。然后單片機在時序電路作用下自動進入執行程序過程。執行過程實際上就是取出指令(取出存儲器中事先存放的指令階段)和執行指令(分析和執行指令)的循環過程。
例如執行指令:MOV A,#0E0H
,其機器碼為74H E0H
,該指令的功能是把操作數E0H
送入累加器,0000H
單元中已存放74H
,0001H
單元中已存放E0H
。當單片機開始運行時,首先是進入取指階段,其次序是:
- 程序計數器的內容(這時是
0000H
)送到地址寄存器; - 程序計數器的內容自動加1(變為
0001H
); - 地址寄存器的內容(
0000H
)通過內部地址總線送到存儲器,以存儲器中地址譯碼電跟,使地址為0000H
的單元被選中; - CPU使讀控制線有效;
- 在讀命令控制下被選中存儲器單元的內容(此時應為74H)送到內部數據總線上,因為是取指階段,所以該內容通過數據總線被送到指令寄存器。
多線程執行程序
為了提高CPU的使用率,換個角度想一下,既然不能減少一段程序的執行時間,就在同樣的時間執行更多的程序,一個核執行一段程序,兩個核就可以執行兩段程序,于是多核CPU成為了現在的主流)。
所以裸機程序指令就在Flash(Flash memory)中存放,而數據就放在了RAM中(flash的寫入次數有限制,同時它的速度和RAM還是差很多)。更廣泛說,在單片機上RAM存放data段,bss段,堆棧段;ROM(EPROM,EEPROM,Flash等非易失性存儲設備)存放代碼,只讀數據段。
本質上說,這和PC上程序都在RAM中存放是一樣的,PC 上是操作系統規定了可讀與可寫,而單片機上是依靠不同的存儲設備區分了可讀與可寫(當然現在的Flash是可讀寫的,如果Flash沒有寫入次數限制,速度又可以和RAM相差不多,單片機上是不是只要Flash就可以了呢(直接相當于PC上的DDRRAM)?這樣成本也會比一個RAM,一個Flash低,更節省成本,對于生產商更劃算)。
數據的存放與讀取
對于單片機的程序執行時指令和數據的存放與讀取,理解如下:
對單片機編程后,程序的代碼段,data段,bss段,rodata段等都存放在Flash中。當單片機上電后,初始化匯編代碼將data段,bss段,復制到RAM中,并建立好堆棧,開始調用程序的main函數。
之后,便有了程序存儲器,和數據存儲器之分,運行時從Flash(即指令存儲器,代碼存儲器)中讀取指令 ,從RAM中讀取與寫入數據。RAM存在的意義就在于速度更快。
無論是單片機也好,PC也罷,存在的存儲器金字塔都是一致的,速度的因素,成本的限制導致了一級級更快的存儲器的更快速度與更高的成本。應該說,對于它們的理解,就是存儲器金字塔的理解。
結語
關于單片機程序的執行過程就給大家分享到這里,相信大家讀了這篇文章后肯定會有一定的收獲,如果這篇文章讓你對程序的運行更深的理解,記得一鍵三連哦!
-
單片機
+關注
關注
6039文章
44588瀏覽量
636761 -
程序
+關注
關注
117文章
3793瀏覽量
81205 -
80C51單片機
+關注
關注
4文章
34瀏覽量
1836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