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了L1頻段民用GPS應用中基于軟件的接收器的基本理論,包括對信號采集和跟蹤的討論,以及接收器中位同步的需求。此外,還簡要介紹了L1頻段GPS接收器MAX2741,該接收器用作接收器的緊湊且價格低廉的RF前端。
用于全球定位系統(GPS)的軟件技術1, 2最近引起了通信和導航工程師日益增長的興趣。得益于VLSI的發展,強大的CPU和DSP現在能夠使用軟件實時檢測和解碼GPS信號。由此產生的基于軟件的GPS接收器在修改設置以適應新應用方面提供了相當大的靈活性,無需重新設計硬件,對不同的頻率計劃使用相同的電路板設計,并實施未來的升級。本文重點介紹軟件GPS接收機基本理論的CDMA通信方面。對于導航消息的解碼和位置計算,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James Bao-Yen Tsui的書,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器的基礎:一種軟件方法。3
GPS系統由24顆空間衛星或航天器(每顆由唯一的PRN代碼標識)、一個地面控制站和用戶設備(接收器)組成。對于民用GPS應用,衛星通過位于1.1GHz的L57542頻段進行通信。
GPS接收器需要至少四顆衛星的視線“可見性”才能建立可靠的位置。信號的采集和跟蹤非常復雜,因為每個信號都隨時間和接收器位置而變化。基于軟件的GPS接收器(圖1)的RF前端首先使用低噪聲放大器(LNA)放大微弱的輸入信號,然后將信號下變頻至約4MHz的低中頻(IF)。這種下變頻是通過使用一個或兩個混頻器將輸入RF信號與本振信號混合來實現的。產生的模擬中頻信號通過模數轉換器(ADC)轉換為數字中頻信號。
圖1.軟件 GPS 接收器的簡化圖。
Maxim在MAX2741中集成了該硬件(LNA、混頻器和ADC),從而顯著縮短了應用開發時間。其兩級接收器放大入射1575.42MHz GPS信號,將其下變頻至37.38MHz的第一中頻,進一步放大,然后下變頻至3.78MHz的第二中頻。內部2位或3位ADC(可選擇為具有1位或1位幅度的2位符號)對第二個IF進行采樣,并將數字化信號輸出到基帶處理器。集成的頻率合成器可實現靈活的頻率規劃,只需更改設置,即可在同一塊電路板上實現 2MHz 和 26MHz 之間的許多常用參考頻率。集成的基準振蕩器支持使用晶體或溫度補償晶體振蕩器 (TCXO) 進行操作。
傳統的 GPS 接收器在 ASIC 中實現采集、跟蹤和位同步操作,但軟件 GPS 接收器通過在軟件而不是硬件中實現這些模塊來提供靈活性。通過簡化硬件架構,軟件使接收器更小、更便宜、更節能。您可以使用 C/C++、MATLAB 和其他語言編寫軟件,并將其移植到所有操作系統(嵌入式操作系統、PC、Linux 和 DSP 平臺)中。因此,軟件GPS接收器為移動手機、PDA和類似應用提供了最大的靈活性。?
全球定位系統信號
我們只考慮位于 1GHz 的知名 L1 頻段上的民用 GPS 信號,頻率為 57542.<>GHz。GPS系統實際上是一個簡單的擴頻通信系統。4民用應用的信號發生模塊如圖2所示。首先,將 50bps 的導航消息重復 20 次以產生 1000bps 的比特流。然后,重復信號通過長度為1023個芯片的唯一C / A代碼進行傳播(芯片是應用偽隨機噪聲碼的速率)。結果是每秒 1.023 兆比特 (Mbps) 的基帶信號。因此,GPS系統的43dB處理增益(G)允許其分辨遠低于熱噪聲水平的信號。
圖2.民用GPS信號的結構。
每顆衛星都被分配了一個唯一的C/A代碼,也稱為黃金代碼。5由于黃金代碼表現出優異的自相關和互相關特性,因此廣泛用于CDMA通信系統,如WCDMA,cdma2000等。基帶信號通過二進制相移鍵控(BPSK)進行調制,并上變頻至L1頻段進行傳輸。?
收購
由于GPS是CDMA通信系統,因此接收器必須同步偽隨機噪聲(PRN)代碼,作為解調數據的先決條件。代碼同步通常分兩步實現:用于粗碼對齊的代碼采集和用于精細對齊的代碼相位跟蹤。6
更明確地說,GPS接收器必須首先確定它是否對某些衛星具有視線可見性。眾所周知,每顆衛星都由唯一的C / A代碼區分。當衛星可見時,采集確定信號的頻率和碼相位,進而建立相應的解調參數。接收信號頻率因多普勒效應而異7,這會導致頻率偏離其標稱值 5kHz 至 10kHz,具體取決于衛星相對于接收器的速度。
信號采集的目的是粗略地確定載波頻率和C/A碼相位,C/A碼相位表示數據塊中C/A碼的開始。常見的采集方法包括串行搜索,由于其簡單的邏輯架構,它是硬件實現的理想選擇,以及頻域并行碼相采集,其低計算復雜度使其適用于軟件實現。
串行搜索模式的框圖(圖3)顯示,接收到的信號首先下變頻為同相和正交(I和Q)分量。然后,一對I-Q相關器將I和Q基帶信號與本地生成的PRN序列相關聯。在一位的持續時間內積分后,I-Q相關器輸出相加以提供輸出決策變量。
圖3.時域中的串行搜索采集。
每當決策變量超過某個閾值時,系統就會假定相應的采集成功,并進入跟蹤模式。否則,調整局部生成的PRN序列的相對相位和振蕩器頻率以更新決策變量,并重復上述過程。串行搜索方法的簡單邏輯結構使其在ASIC中實現是可行的,但對于軟件實現,由于搜索空間巨大,因此不實用。假設系統容許500Hz載波頻率偏移,多普勒頻率為10kHz,則軟件實現的搜索空間約為2×(10000/500)×1023 = 40,920。顯然,在軟件中進行串行搜索采集是困難的。
另一種采集方法稱為頻域并行碼相采集,在軟件實現中復雜度較低(圖 4)。基本原理是將多普勒頻率和碼相搜索合二為一,在PRN碼的FFT變換之后,將所有碼相信息反映到頻域中。然后,我們只需要搜索多普勒頻率偏移上的空間,從而實現快速有效的軟件搜索。
圖4.頻域中的并行搜索采集。
首先,將輸入信號分別乘以本地產生的正弦和余弦載波(I和Q信號分量)。然后,I和Q分量組合為FFT模塊的復數輸入。此傅里葉變換的結果乘以 PRN 碼的 FFT 變換的共軛(PRN 生成器生成具有零碼相位的代碼)。在實踐中,可以將FFT操作和PRN代碼的生成制成表格,以降低計算復雜性。
最后,輸入信號和本地代碼的乘積(表示輸入頻率和載波頻率之間的校正)應用于傅里葉逆變換,其平方輸出反饋到決策邏輯。基于FFT的頻域已被證明是計算的低消耗者。對于前面提到的示例,采集的復雜性大約為 20000/500 = 40 FFT 操作。圖5顯示了基于FFT的并行碼采集,用于可見(a)和不可見(b)衛星的情況。
圖5.相關器輸出,用于當衛星可見(a)和不可見(b)時基于FFT的并行碼采集。
因此,串行搜索方法具有方便的ASIC實現所需的簡單邏輯和控制架構。然而,巨大的搜索空間給軟件算法帶來了復雜性。因此,串行搜索方法不是軟件GPS接收器的好選擇。相比之下,并行代碼采集方法的低復雜度使其成為軟件實現的理想選擇。然而,它的邏輯架構比串行搜索方法復雜得多,因此很難在ASIC中實現。
跟蹤
采集可建立 GPS 信號頻率和碼相參數的粗略對齊。因此,跟蹤的目的是優化這種對齊,以便系統可以使用精確的碼相位和頻率信息解調數據。跟蹤包括碼相跟蹤和載頻跟蹤。代碼跟蹤是通過圖 6 所示的延遲鎖緊循環 (DLL) 完成的。
圖6.代碼階段跟蹤技術。
DLL 電路將輸入信號乘以 PRN 代碼的三個本地副本(時間定位在 ±0.5 芯片),它們表示相對于輸入信號的早期、提示和延遲到達。積分后,這些信號中的每一個都表示輸入信號與本地副本之間的相關性。然后選擇并保留具有最高相關值的那個(圖 7)。載波頻率跟蹤由鎖相環(PLL)或Costas環路執行。8載波跟蹤的目的是將本地生成的頻率調整到輸入信號的確切頻率。
圖7.這些波形說明了圖6電路的工作原理。
解調和位同步
在采集和跟蹤建立初始同步后,可以解碼導航位。數據解調首先將1.023Mbps輸入信號解擴為1000bps位流。然后調用位同步以從 50bps 流中恢復 1000bps 信息。
對于位同步,我們首先需要確定時間上位的開始。這是通過找到過零邊沿(0V)來實現的,該邊沿表示位的開始。當知道該邊沿時,我們可以以 1000ms 的間隔對 20bps 的輸入流進行分區,因為我們知道導航數據消息(50 位)的持續時間為 20ms(圖 8)。最后,對間隔為20ms的位樣本求和并取平均值,以解碼導航數據。
圖8.位同步的注冊方法。
結論
本文簡要介紹了有關軟件GPS接收機的某些主題,包括GPS信號結構,采集,跟蹤和位同步。軟件GPS技術為許多潛在應用提供了高度的靈活性和簡單性。為了支持這些可能性,MAX2741緊湊、價格低廉的RF前端為軟件GPS接收器和傳統硬件實現的頻率規劃提供了靈活性。當然,每種解決方案都有其優點和缺點 - 軟件GPS接收器需要高性能處理器和適量的內存。
審核編輯:郭婷
-
接收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472瀏覽量
71914 -
gps
+關注
關注
22文章
2896瀏覽量
166242 -
RF
+關注
關注
65文章
3055瀏覽量
16702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