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時鐘域(Clock Domain Crossing,CDC)作為數字芯片設計中的經典問題,也歷來是各面試官常問的問題。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跨時鐘域的相關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什么是時鐘域?
在一些較為簡單的數字電路中,只有一個時鐘,即所有的觸發器都使用同一個時鐘,那么我們說這個電路中只有一個時鐘域。對于功能較為復雜的芯片,如下圖所示,電路中往往存在多個時鐘,不同的模塊使用不同的時鐘,那么我們說這個設計中有多個時鐘域。當信號在不同時鐘域之間傳輸時,就被稱為跨時鐘域。
二、什么是亞穩態?
當數字信號跨時鐘域傳輸時,就會產生亞穩態問題。亞穩態是指觸發器無法在某個規定時間段內達到一個可確認的狀態。每一個觸發器都有其規定的建立(setup)和保持(hold)時間參數, 在這個時間窗口內, 輸入信號在時鐘的上升沿是不允許發生改變的。如果觸發器的數據輸入端口上數據在這個時間窗口內發生變化(或者數據更新),那么就會產生時序違規,觸發器的輸出將徘徊在不可預知的電平狀態,即亞穩態。
如下圖所示,在CLK2的上升沿到來的時候,觸發器Din的數據在發生變化,那么Dout的數據將會徘徊在一個中間電平狀態(這個中間電平可能正確值,也可能是錯誤值)。也就是說,電路處于中間態的時間變長,使得電路“反應”遲鈍,這就是“亞穩態”。亞穩態信號的穩定時間通常比一個時鐘周期要短的多。
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一個或者兩個周期,取決于觸發器的性能。如果亞穩態超過一個或者兩個周期,那么就會被下一個觸發器采樣到,這樣就會造成亞穩態的傳播。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如果產生亞穩態,亞穩態恢復穩定后的電平不一定是正確的電平,如果穩定后的電平是錯誤的,那么就很有可能引起后面的邏輯的錯誤。
再深入一點,觸發器進入亞穩態的時間可以用參數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來描述, MTBF即觸發器采樣失敗的時間間隔,其公式描述如下:
其中:
t:在不引起synchronizer failure的前提下,亞穩態持續的最長時間
τ和T0:觸發器工藝相關的參數
F1:輸入的異步信號頻率
F2:起同步作用的的觸發器時鐘頻率
通常,MTBF越大說明系統采樣失敗的可能越小。從上面公式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對于高速數字電路,MTBF發生的概率更大。此外,對于不同的系統和應用場景,MTBF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對于一些消費級的產品,比如手機,智能手表等,MTBF的要求要遠遠低于軍工級和航天級別的產品,比如衛星,導彈等。
三、怎么降低亞穩態?
首先,亞穩態是不可避免的,是器件的固有屬性。通過適當的方法,可以將亞穩態帶來的消極影響將至最低。一般來講,主要有下面幾種方案:
使用兩級寄存器同步
也就是俗稱的“打兩拍”。兩級寄存是一級寄存的平方,兩級并不能完全消除亞穩態危害,但是大大降低了亞穩態的發生概率。a_dat是時鐘域a_clk的數據,需要傳輸到時鐘域b_clk。假設在b_clk的上升沿正好采到a_dat的跳變沿(從0變1的上升沿,實際上的數據跳變不可能是瞬時的,所以有短暫的跳變時間),那么此時a_dat為一個不確定的電平狀態。所以b_dat1的值也不能確定.但至少可以保證,在b_clk的下一個上升沿,b_dat1基本上已經穩定,可以滿足下一級觸發器的setup/hold要求,出現亞穩態的概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如果再加上第三級寄存器,由于第二級寄存器對于亞穩態的處理已經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第三級寄存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只是對于第二級寄存器的延拍,所以意義是不大的。
異步雙口RAM
在處理多bit數據的跨時鐘域時,采用較多的是異步雙口RAM。假設我們現在有一個信號采集平臺,ADC芯片提供源同步時鐘20MHz,ADC芯片輸出的數據在20MHz的時鐘上升沿變化,而FPGA內部需要使用100MHz的時鐘來處理ADC采集到的數據(多bit)。
在這種類似的場景中,我們便可以使用異步雙口RAM來做跨時鐘域處理。先利用ADC芯片提供的20MHz時鐘將ADC輸出的數據寫入異步雙口RAM,然后使用100MHz的時鐘從RAM中讀出。在能使用異步雙口RAM來處理跨時鐘域的場景中,也可以使用異步FIFO來達到同樣的目的。
格雷碼
在上面的第二種方案中,master要等RAM中有ADC的數據之后才去讀RAM。這就需要100MHz的時鐘對RAM的寫地址進行判斷,當寫地址大于某個值之后再去讀取RAM。程序員們使用直接用100MHz的時鐘于RAM的寫地址進行打兩拍的方式,但RAM的寫地址屬于多bit,如果單純只是打兩拍,那不一定能確保寫地址數據的每一個bit在100MHz的時鐘域變化都是同步的,肯定有一個先后順序。如果在低速的環境中不一定會出錯,在高速的環境下就不一定能保證了。所以更為妥當的一種處理方法就是使用格雷碼轉換。
首先什么是格雷碼?在一組數的編碼中,若任意兩個相鄰的代碼只有一位二進制數不同,則稱這種編碼為格雷碼(Gray Code),另外由于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也僅一位數不同,即“首尾相連”,因此又稱循環碼或反射碼。在數字系統中,常要求代碼按一定順序變化。例如,按自然數遞增計數,若采用8421碼,則數0111變到1000時四位均要變化,而在實際電路中,4位的變化不可能絕對同時發生,則計數中可能出現短暫的其它代碼(1100、1111等)。在特定情況下可能導致電路狀態錯誤或輸入錯誤。
使用格雷碼可以避免這種錯誤。格雷碼有多種編碼形式。格雷碼(Gray Code)又稱Grey Code、葛萊碼、格萊碼、戈萊碼、循環碼、反射二進制碼、最小差錯碼等。如下圖所示,若不作特別說明,格雷碼就是指典型格雷碼,它可從自然二進制碼轉換而來。二進制格雷碼的生成方法有很多,具體可自行搜索。
十進制數字 | 自然二進制碼 | 典型格雷碼 | 十進制余三格雷碼 | 十進制空六格雷碼 | 步進碼 |
0 | 0000 | 0000 | 0010 | 0000 | 00000 |
1 | 0001 | 0001 | 0110 | 0001 | 00001 |
2 | 0010 | 0011 | 0111 | 0011 | 00011 |
對于格雷碼,相鄰的兩個數間只有一個bit是不一樣的,如果先將RAM的寫地址轉為格雷碼,然后再將寫地址的格雷碼進行打兩拍,之后再在RAM的讀時鐘域將格雷碼恢復成10進制。這種處理就相當于對單bit數據的跨時鐘域處理了。
審核編輯:劉清
-
寄存器
+關注
關注
31文章
5357瀏覽量
120682 -
MTBF
+關注
關注
1文章
30瀏覽量
13584 -
數字電路
+關注
關注
193文章
1608瀏覽量
80690 -
CDC
+關注
關注
0文章
57瀏覽量
17823 -
觸發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000瀏覽量
61224
原文標題:干貨 | 跨時鐘域(CDC)之全面解析
文章出處:【微信號:IP與SoC設計,微信公眾號:IP與SoC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