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劉靜)3月31日下午,華為舉行2022年年度報告發布會,分享了2022年財年的業績情況,以及2023年和未來幾年的戰略布局。
財報顯示,華為公司在2022年全年全線產品銷售收入為6423億元,高于此前華為BG副總裁陳幫華預計的6369億元,同比增長0.9%,與去年基本持平;凈利潤為35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68.7%,凈利潤率為5.5%。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表示:“這個凈利潤率可能對于華為來說是歷史低點,我們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與凈利潤率的下滑,使得2022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下降至178億人民幣。在2022年年末我們的凈現金保有量是1763億元,現金依舊充裕,可以支撐公司業務的投入,以及應對風險的發生。”
此前,由于華為手機出貨量大跌,不少分析機構對華為2022年業績較為悲觀。但可以看到,在美國常態化制裁下,2022年華為財務依舊穩健,總體經營業績是符合預期的。
4月1日起,備受關注的孟晚舟將當值華為的輪值董事長。在財報發布會上,對于任職輪值董事長,孟晚舟表示,“華為的輪值制度是制度的接班,而不是某個人的接班,公司不會把集體的命運系在個人身上。”孟晚舟接手華為,也給華為未來發展注入了更多可能性。
運營商業務成為營收大頭,終端業務風光不再,云計算高增長
華為主要擁有三大業務板塊,分別為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終端業務。回顧2021年,華為收入最高的業務為運營商業務,約為2815億元。2022年華為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終端業務收入分別為2840億元、1332億元、214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0.9%、30%、11.9%。由此可見,運營商業務依舊是華為營收的大頭。
但從增速這一點看,2021年華為的運營商業務和消費終端業務增速均出現下滑。而到了2022年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實現正向增長,消費終端業務下滑幅度從去年的49.6%收窄至11.9%。企業業務成為2022年華為增速最高的業務,消費終端業務風光不再。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華為財報的發布中,披露的板塊業務由過去的三項進一步細化為五項,把云計算業務、數字能源業務以及智能汽車業務單列出來。2022年華為云計算業務實現較高的增長,收入453億元,逐漸成為金融、制造等行業客戶上云的首選。截至2022年底,華為云已經在全球部署了29個地理區域,75個可用區,為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服務。孟晚舟表示,我們的設計工具正逐步開放在華為云上,未來華為云的目標為發展超過100萬家合作伙伴,聯接超過1000萬開發者,服務超過1000萬家客戶。
與此同時,數字能源在助力全球客戶在綠色低碳的轉型過程中,華為2022年數字能源業務實現收入508億元人民幣。截至2022年底,華為數字能源累計助力客戶實現綠色發電6951億度,節約用電195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4億噸。
華為先后成立了煤炭、政務一網通、電力數字化、數字金融、機場軌道、公路、水運等軍團,助力企業在整個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上面的發展。在礦山的數字化應用當中,基于華為的大模型,大幅縮短了開發周期,并且能夠讓礦工通過托拉拽這種簡單的方式,來實現編程。在金融行業,華為的數字化金融解決方案,極大地提升發放效率,從過去的兩周到現在的三分鐘。此外,華為還積極投入數字化轉型的標準化建設,聯合權威機構和行業專家,制定發布了智慧城市金融、鐵路、電力、航空、醫療等等一百多個場景的數字化轉型的解決方案。
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是基于IC行業的技術積累,華為構建了智能汽車的解決方案,聚焦成為智能汽車零部件的供應商。2022年華為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實現21億元收入,上市30多款智能汽車零部件。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打通高速、城區、泊車三大場景連續體驗,積極培育的鴻蒙座艙成為“座艙天花板。”
為什么華為今年把這三大業務單列出來?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單列出來是為了能夠在未來更好地發展。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產業的組合更加地科學,而且韌性得到進一步的加強,能夠更好地支持我們面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
10年前開始備胎計劃,完善供應鏈的自主可控
前一段時間,華為傳出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實現芯片14nm以上EDA工具國產化,完成13000個元器件替代。”
在此次2022年年度報告發布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再次回應這個問題。“華為是與國內企業一起合作開發的14nm工藝的EDA工具,2023年將進行全面的一個驗證。解決14nmEDA工具,對于華為各個業務并不意味著什么,只意味著國內芯片公司未來可以使用國產化的EDA工具。”
華為一直是一個未雨綢繆的科技公司,它從2012年就開始做國產替代這件事,并不是近幾年才開始管理供應鏈的。為了確保業務的持續性發展,對客戶的承諾能夠交付,華為2012年就開始準備備胎計劃,完善供應鏈每一個環節的自主可控。徐直軍表示,“我們希望公司所有產品不依賴單一國家,也不依賴單一供應商,能夠在惡劣情況下仍能生產和供應。”
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也讓華為逐步突破核心技術,完善供應鏈各環節的自主可控。財報顯示,2022年華為研發費用投入約為 1615億元,占去年收入的25.1%,處于歷史高位。十年來,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9773億元人民幣。
截至2022年底,華為在全球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2萬件,已有數百家企業通過雙邊協議或專利池付費獲得了華為的專利許可。
開發5.5G產品,2025年進行全球部署,6G或要到2030年才會到來
從披露的業務情況看,ICT基礎設施業務成為華為的第一大收入來源。在ICT基礎設施業務上,華為的5G技術一直走在世界領先。華為在全球范圍內已獲得50多個5G商用合同,發貨20多萬個5G基站,接近三分之二的5G基站都是華為建設的。
去年華為推出第三代5G基站產品MetaAAU,容量與覆蓋能力提升約30%。今年,華為再度重磅推出Meta Blade AUU,“一根桿”滿足2G、3G、4G、5G的極簡部署。
在此次財報發布會上,徐直軍表示,“華為面向通信領域,我們未來重點推進的是5.5G網絡建設,第一個方向是跟全球同行去構建5.5G的標準,然后攻克5.5G所有的相關技術,開發5.5G的產品,希望在2025年左右開始在全球部署,以此大幅提升消費者在移動場景、家庭場景下以及辦公場景下的體驗,促進各行各業的數字化發展。”
談到6G的話題,徐直軍指出,6G現在只是一個概念,具體6G是什么現在還不知道,只是產業界的一個目標。我們現在正在圍繞6G有可能用到的技術進行研究和驗證,但是6G何時到來,按照移動通信規律的話,應該要到2030年以后。如果消費者應用需求沒有大的提升,可能6G就不需要了。
小結:
2021年華為為活下來努力,2022年穩健生存,而到了2023年在美國制裁不放松下,華為繼續生存下去依舊存在挑戰。華為也在積極調整業務結構,開拓業績新增長點,發展數字化經濟、智能化經濟,進軍綠色化行業。
未來,徐直軍表示華為戰略的關鍵方向是開創增長機會,提升發展韌性,構筑差異化優勢,以智取勝,確保高質量的業務連續和產品競爭力。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0瀏覽量
251955 -
財務報告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5458 -
孟晚舟
+關注
關注
0文章
69瀏覽量
1340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