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經濟下行的現象一直存在。不止中國,如今全球各行各業都在面臨此問題。而過去二十年里蓬勃發展的科技行業,也開始出現人們不消費、資本不投錢、企業大裁員的現象。
經濟問題在物聯網市場里也有所體現,包括C端場景下的“消費電子寒冬”,產品供需不旺,內容及服務創新不足等。
隨著事態發展逐漸嚴峻,不少企業都在轉變思路從B、G兩端找市場。
與此同時,國家為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發展,也開始增加政府預算,包括引商、營商,對采購、招標等項目擴容。而這其中,信創就是一大主題。據了解,2022年信創的IT采購規模達4600億元,分布在教育、醫療、交通、政務、傳媒、科學研究等行業。
乍一看,這些行業中,其軟硬件需求不是都和物聯網相關?若是如此,那么,信創是否將利好物聯網?2023年更火熱的信創項目,更大的采購規模,又將落到誰的頭上呢?
經濟下行,刺激國內信創發展
要想了解信創和物聯網的相關性,第一步還是要理解,信創為什么是未來的大趨勢。
首先,信創即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是指我國建立基于自己的IT底層架構和標準,形成自有開放生態。簡單來說,就是科技研發以及軟硬件應用全國產化,從核心芯片、基礎硬件、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服務器等領域實現國產替代。
而對于信創而言,其發展背后有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經濟下行。
至于我國為什么會出現經濟下行,究其原因,則分為內、外兩部分。
外因:
1. 部分資本主義國家的排斥
借助自由經濟全球化而壯大的中國,其實在經濟、政治理念上和資本主義國家有很大差異。但隨著中國越發壯大,對資本主義自由秩序挑戰的苗頭就越明顯。而以美國為首的“自由陣營”,便準備將中國“踢出群聊”。
2. 出口下降,消費萎靡
美國的一系列操作(如芯片法案等),導致中國與不少發達國家及其陣營的經濟聯系變弱,它們不再尋求和中國的經濟合作,中國的外部市場驟然縮小。
內因:
1. 國民消費能力弱
中國不少人還缺乏足夠保障和收入,消費能力低,消費觀念也還未得到升級。并且,其實中國發展前期主要還是靠房地產和政府投資在拉動消費和生產。
2. 技術缺乏創新
過去,中國在科技領域多靠模仿和追趕,無論是互聯網還是智能產品都缺乏創新。另一方面,基于既有技術造出商業化產品的難度較大,導致難以變現。
綜上所述,從國際形勢上看,由于政治、經濟理念的不同,中國大概率不會進入資本主義國家的陣營。而從中國的角度看,要談及“數字興國”,發展中國科技,當務之急除了創新外,還得擴大內部供需,自建科技生態。
所以,以上內容可以簡單概括為,經濟越是下行,信創的發展就越是迫切。
不過,信創的項目又有哪些?和物聯網相關性又有多大?
信創項目,幾乎個個與物聯網相關
數據統計顯示,2022年全國與IT相關的項目采購規模近4600億元,中標成交項目總量超82500個,共有34500余家供應商中標采購項目。
具體來看,采購主要由教育、醫療、交通、政務、傳媒、科學研究等行業組成,其中教育和科研行業需求量最大。根據相關數據,信息化設備、辦公設備和通信設備是2022年采購的主要硬件設備,而在平臺和服務方面,云計算服務、軟件開發服務、信息系統運行維護等服務類采購規模占比達41.33%。在成交規模上,以上項目中超過1億元的有56個,千萬級的則多達1500余個。
細分到項目中,數字政府建設運行維護、數字底座、電子政務平臺、基礎軟件系統開發等是2022年采購項目的主旋律。
此外,根據國家提出的信創“2+8”體系(“2”是指黨、政,“8”指關乎國計民生的八大行業:金融、電力、電信、石油、交通、教育、醫療和航空航天),垂直到各行業中,以信創為主題的市場規模也各有千秋。
各行業中信創的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自主可控新鮮事)
而再詳細到單個項目中,以今年三月預算金額480,000.00元的項目——廣元市公安局利州區分局國產化云辦公系統采購項目為例,能夠很清楚地看出其與物聯網通信、物聯網平臺、云計算、操作系統的聯系。
圖源:廣元市公安局利州區分局國產化云辦公系統采購項目
由此可見,信創項目嚴格意義上來說,都能稱為物聯網項目,因為它們都是從系統到軟硬件及平臺的升級改造。
如今在智能化的大背景下,信創將為物聯網企業帶來不少項目。
結語
經濟下行,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我國國產替代的發展,并且,從美國的態度也能看出,除了不想讓中國做“老大”外,其實中國也和傳統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模式不同,既然無法待在同一陣營,自建生態加強內部供需便是最優解。
隨著更多的信創項目落地,也將有更多人意識到,其實從系統到軟硬件及平臺的項目,就是物聯網項目,屆時當更多省市縣的政府開始發展信創,也會有更多物聯網企業入局,共鑄我國信創榮光。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862瀏覽量
375535 -
信創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9瀏覽量
49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