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在线观看www日本免费网站-在线观看www视频-在线观看操-欧美18在线-欧美1级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Al和Sm共摻雜單晶富鎳正極材料高結構穩定性的機理

清新電源 ? 來源:清新電源 ? 2023-04-11 10:33 ? 次閱讀

研究背景

富鎳層狀氧化物因其優越的比容量和低廉的成本而備受關注,但在循環過程中結構退化速度較快。一般來說,它的比容量衰減歸因于鋰鎳混排、表面側化學反應和富鎳NCM二次粒子晶間開裂引起的結構退化,特別是多晶NCM在高析出狀態下承受較大的各向異性體積應變,導致晶格迅速坍塌,并沿晶界產生裂紋,最終會導致NCM正極材料在循環過程中發生塌縮和容量衰減。在富鎳NCM單晶中增加Ni含量會加劇不可逆相變(H2→H3),并伴隨各向異性體積收縮。

成果簡介

華南理工大學楊成浩團隊通過Al和Sm共摻雜的LiNi0.83Co0.07Mn0.10O2 (SC-NCM-AS)單晶克服了其循環不穩定性問題,并對其提高結構穩定性的機理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Al離子均勻地結合在LiNi0.83Co0.07Mn0.10O2 (SC-NCM)晶格中,而Sm離子則傾向于聚集在SC-NCM外層。在SC-NCM單晶中,較強的Al-O鍵的柱狀作用極大地抑制了Li/Ni陽離子失序。Sm富集的外表層能有效防止SC-NCM-AS中過渡金屬的溶解,抑制有機電解質引起的不良副反應。Al和Sm共摻雜SC-NCM表現出222.4 mAh g?1的高比容量和出色的循環性能,100次循環的容量保持率為91.1%。該工作以”Mechanistic Origin for High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Single Crystalline Nickel-Rich Cathode Materials Via Al and Sm Co-Doping”為題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研究亮點

1、Al離子均勻地結合在SC-NCM晶格中,而Sm離子則傾向于聚集在SC-NCM外層。

2、較強的Al-O鍵的柱狀作用極大地抑制了Li/Ni陽離子混排。Sm富集的外表層能有效防止SC-NCM-AS中過渡金屬的溶解,抑制有機電解質引起的不良副反應。這種協同作用有利于抑制LiOH/Li2CO3和氧空位的形成,從而釋放內部應變,減少循環時納米裂紋的形成。

圖文導讀

360167f2-d810-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圖1 a)SC-NCM-AS的合成過程示意圖. b)SEM圖像. c)HR-TEM圖像.d)EDS元素映射.e)原始SC-NCM和SC-NCM-AS的XRD譜圖.f)放大峰區為(003).g)放大峰區為(104).h)SC-NCM-AS的Rietveld細化結果.

采用固相法和煅燒相結合的方法合成了單晶LiNi0.83Co0.06Mn0.10Al0.005Sm0.005O2 (SC-NCM-AS)富鎳材料。如圖1a所示,將Ni0.83Co0.07Mn0.1(OH)2前驅體、LiOH·H2O、Al(OH)3和Sm2O3加入球磨槽中,不斷研磨,形成均勻的混合物。在管式爐中共煅燒后,得到微米級SC-NCM-AS單晶(0.5-2 μm,圖1b)。圖S3b(支持信息)顯示了純SC-NCM的高分辨率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圖像,面間間隔為0.486 nm的SC-NCM正極材料標在(003)平面上。與SC-NCM相比,制備的LiNi0.83Co0.06Mn0.10Al0.01O2 (SC-NCM-A)和SCNCM-AS材料的面間距分別增大到0.487 nm和0.488 nm,如圖1c和圖S3d所示。

HR-TEM圖像中(003)面間距增大,說明SC-NCM-AS材料的晶格展寬效應比SC-NCM-A材料更明顯,說明Al和Sm成功引入SC-NCM-AS。為了研究SC-NCM-AS和SC-NCM-A材料中的元素分布,我們進行了能量色散X射線能譜(EDS)測圖試驗(圖1d;圖S3e),結果表明,SC-NCM-AS和SC-NCM-A顆粒中的過渡金屬(TM)元素均勻分布在這兩種單晶中。圖1e-h和圖S4分別為裸SC-NCM、改性SC-NCM-A和SC-NCM-AS的X射線衍射(XRD)圖譜和Rietveld細化結果。(003)和(104)主峰強度高,(006)/(012)和(018)/(110)峰分裂明顯,表明這些正極材料具有較高的結晶度,屬于具有R-3m空間群的六方α-NaFeO2型結構。由于Al或/和Sm的摻入,SC-NCM-AS和SC-NCM-S出現了明顯的(003)和(104)峰移,且SC-NCM-AS和SC-NCM-S的移角遠大于SC-NCM-A,這是由于SC-NCM中摻雜Sm離子的離子半徑遠大于Al、Ni、Co和Mn離子。

360eee40-d810-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圖2 a)SC-NCM、SC-NCM-A和SC-NCM-AS的Ni 2p. b) SC-NCM、SC-NCM-A和SC-NCM-AS的O 1s譜. c)SC-NCM-AS所選區域的深度EDS能譜. d)Al或Sm摻雜SC-NCM體結構的生成能.

利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對裸SC-NCM和改性SC-NCM- AS材料的元素氧化態進行了表征(圖2;圖S6)。圖2a為純SC-NCM、SC-NCM-A和SC-NCM-AS的Ni 2p的XPS譜圖,位于854.88 eV和872.68 eV的峰分別對應Ni 2p3/2和Ni 2p1/2。對Ni 2p3/2進行了細化,得到了中心位于854.43 eV和856.28 eV的Ni2+和Ni3+峰,由Ni 2p3/2計算得到的SC-NCM、SC-NCM-A和SC-NCM-AS中Ni3+峰的細節量分別為26.74%、55.14%和59.42%。SC-NCM-AS中Ni3+峰的含量明顯高于SC-NCM和SC-NCM-A,說明Al和Sm共摻雜相比Al摻雜或原始SC-NCM能有效抑制Ni2+離子的形成,這是由于過渡金屬(TM)層存在Al-O和Sm-O鍵的柱效應,極大地減緩了正二價鎳離子從TM板向Li板的遷移,抑制了SC-NCM-AS中Li+/Ni2+離子的混合

圖2b展示了SC-NCM、修飾SC-NCM-A和SC-NCM-AS的O 1s光譜。在529.05 eV、531.1 eV和531.9 eV處分別對應與金屬(M-O)、氧空位和活性氧(LiOH/Li2CO3)形成的晶格氧鍵。從圖中可以看出,SC-NCM-A的LiOH/Li2CO3含量為60.86%,低于SC-NCM的63.62%。這是由于SC-NCM在高溫合成過程中,表面殘留的鋰化合物(如LiOH和Li2CO3)可以與Sm反應并在SC-NCM上形成一層LiSmO2。當Al和Sm同時引入SC-NCM時,能更有效地抑制SC-NCM表面殘留的鋰化合物形成量,從63.62%下降到59.27%。原始SC-NCM從O 1s峰解卷后的氧空位含量為7.41%,而SC-NCM-A和SC-NCM-AS的氧空位含量分別為6.22%和5.38%。SC-NCM-AS、SC-NCM-A和SC-NCM中過渡金屬(M)-O的含量分別為35.34%、32.92%和28.97%。這些結果表明,SC-NCM中Sm-O鍵和Al-O鍵的穩定性明顯強于單一Al-O鍵和原始M-O鍵

為了明確Al和Sm在SC-NCM-AS中的分布,我們還分別測試了SC-NCM-A(圖S6d)、SC-NCM-AS(2c)和LiNi0.83Co0.05Mn0.10Al0.005Sm0.015O2 (SC-NCM-AS15)的深度能譜(EDS)(圖S6c和圖S7)。結果表明,Sm 3d信號從外表面逐漸減小到50 nm,這是由于SC-NCM-AS體結構中溶解度較低所致。這些結果表明,Sm傾向于聚集在SCNCM-AS材料的外表面。Al 2p譜表明,Al在SC-NCM-AS和SC-NCM-A材料中分布均勻。Al和Sm共摻雜不影響Al 2p的位置和峰值強度。

為了更好地理解Al和Sm在SC-NCM體結構中的摻雜偏好,采用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方法評估了Al和Sm在SC-NCM體結構中單個摻雜的形成能。首先考慮Al離子或Sm離子分別替代大塊SC-NCM中的Ni離子,計算結果如圖2d所示。Al離子在SC-NCM中以-5.54 eV的低形成能(Ef)取代Ni離子,表明Al離子在SC-NCM中具有較高的溶解度,能很好地結合在其基體晶格中。而SC-NCM中Sm離子取代Ni離子的形成能(Ef)為-3.96 eV,說明SC-NCM中的Sm離子結構不穩定,部分趨于集中在SC-NCM單晶的外表面層

36351a3e-d810-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圖3 a),c)SC-NCM、SC-NCM-A和SC-NCM-AS材料的初始充放電曲線. b),d)在200 mA g?1的循環穩定性. e),g)SC-NCM第1、50和100個循環伏安曲線和電子順磁共振(EPR)譜. f),h)SC-NCM-AS的第1、50和100個循環伏安曲線和電子順磁共振(EPR)譜. i)SC-NCM、SC-NCM-A和SC-NCM-AS在200mA g?1和2.75-4.3 V下100個循環前的EIS譜. j)SC-NCM、SC-NCM-A和SC-NCM-AS在200mA g?1和2.75-4.3 V下100個循環后的EIS譜

采用2032鈕扣式半電池結構,在25℃下評價了SC-NCM、SC-NCM-A、LiNi0.83Co0.06Mn0.10Sm0.01O2 (SC-NCM-S)和改性SCNCM-AS陰極的電化學性能。圖3a顯示了在0.1 C (20 mAg?1)、2.75 - 4.3 V之間,SC-NCM、改性SC-NCM-A、SC-NCM-S和SC-NCM-AS的初始充放電曲線。原始SC-NCM,修改SC-NCM-A, SCNCM-S和SC-NCM-AS陰極提供放電比容量分別為213.5、215.6、216.3和219.9 mAh g?1。當充電電壓增加到4.4 V時,SC-NCM- AS在0.1 C時可提供222.4 mAh g?1的可逆容量,而SC-NCM、SC-NCM- a和SC-NCM- s僅提供可逆容量分別為215.2、218.3和219.8 mAh g?1(圖3c;圖S8b)。

在2.75-4.3 V之間的200 mAg?1 (1.0 C)條件下,經過100次循環后,改進的SC-NCM-A、SC-NCM-S和SC-NCM-AS的可逆容量分別為167 .2、172.6和179.3 mAh g?1,容量保持率分別為86.2%、88.3%和91.1%(圖3b;圖S8c)。但是SC-NCM只能提供158.9 mAh g?1的可逆容量,容量保留率降低為82.5%(圖3b)。當工作電壓為4.4 V時,SC-NCM-A、SC-NCM-S和SC-NCM-AS陰極的容量保持率明顯高于SC-NCM(75.1%)(圖3d;圖S8d)。綜上所述,與原始SC-NCM和Al或Sm摻雜SC-NCM相比,SC-NCM- AS陰極的初始比容量和循環穩定性都有所提高

為了研究改性單晶循環穩定性增強的機理,測量了裸SC-NCM和改性SC-NCM-AS陰極在第1 ~ 100次循環時的循環伏安曲線。圖3e和f顯示了在3.3-4.3 V電壓范圍內循環時的結果。原始SC-NCM和改性SC-NCM-AS正極材料在循環過程中經歷了從六方H1到單斜M、單斜到六方H2、六方H2到六方H3的相變據報道,相變(H2-H3)傾向于導致晶格體積沿c方向的意外收縮,因此這些富ni正極材料的晶體結構在循環過程中會發生較大的機械應變。與原始SC-NCM相比(圖3e), SC-NCM-AS表現出更高的H2-H3相變可逆性(圖3f)。結果表明,Al和Sm共摻雜SC-NCM的協同效應可以極大地抑制Li/Ni陽離子無序,減緩各向異性晶格體積變化,有助于減少不可逆的H2-H3相變

為了闡明Al和Sm共摻雜對SC-NCM- AS單晶內部結構穩定性的影響,采用電子順磁共振(EPR)定量了純SC-NCM和改性SC-NCM-AS陰極在循環過程中O空位的演化。如圖3g,h所示,有一個強烈的EPR信號,g值范圍為1.98-2.03,驗證了循環SC-NCM和SC-NCM- AS陰極中存在氧空位。如圖3g所示,EPR信號在循環過程中強度明顯增加,說明SC-NCM中氧空位濃度增加。而SCNCM-AS的EPR信號強度僅略有增加(圖3h)。

此外,如圖S9所示,在電壓區域(2.75-4.3 V), SC-NCM在1C后的第1、50、100個EPR信號強度均遠高于SC-NCM-AS,說明SC-NCM的氧空位濃度遠高于SCNCM-AS。由此可見,Al和Sm加入SC-NCM可以降低SC-NCM中的氧空位濃度,極大地增大過渡金屬離子遷移能勢壘,抑制過渡金屬離子的面內遷移和滑動過程,最終抑制SC-NCM中納米裂紋的形成

為了進一步研究動力學起源和電阻參數,對SC-NCM、SC-NCM-A和SC-NCM-AS進行了100個循環前后的電化學阻抗譜(EIS)分析(圖3i,j)。電池的Nyquist圖呈高頻半圓,低頻斜率,分別代表表面膜或陰極電解質界面相(CEI)膜電阻(Re)和電荷轉移電阻(Rct)。通過擬合得到循環前后的Li+擴散系數(圖S10),計算得到的Li+擴散速率(DLi+)見表S8。

新鮮SC-NCMAS、SC-NCM- a和SC-NCM的DLi+值分別為2.25×10?9、1.22×10?10和1.02×10?10 cm2 s?1。值得注意的是,經過100次循環后,SC-NCM-AS、SC-NCM-A和SC-NCM的DLi+值分別下降到1.83×10?10、7.22×10?11和5.99×10?11 cm2 s?1。與SC-NCM和SC-NCM-A相比,SC-NCM-AS的DLi+值最高,Rct較低。這些結果表明,與Al摻雜相比,Al和Sm共摻雜能有效提高SC-NCM的Li+遷移效率,降低界面電阻,防止循環過程中SC-NCM的表面結構退化

363f3d48-d810-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圖4 a, c)在2.75-4.3 V電壓范圍內對SC-NCM陰極的全等高線圖和選定的線型進行原位XRD表征. b, d)SC-NCM-AS陰極的全等高線圖和選定的線型進行原位XRD表征. e)SC-NCM和SC-NCM-AS充電過程中c軸參數的變化

在帶電鋰化/脫除過程中進行原位XRD,分析了SC-NCM、SC-NCM-A、SC-NCM-S和SC-NCM-AS陰極在電壓區域(2.75-4.3 V)內的結構變化。第一個循環的二維等高線衍射圖和填充線圖分別如圖4a-c、圖S11a-c所示。在SC-NCM陰極循環過程中,(003)、(101)、(104)、(110)和(113)峰表明SC-NCM具有較高的層狀六方相結構結晶度(圖4a)。當充電電壓增加到4.1 V時,(003)反射向較低的2θ轉移,表明Li+從層狀結構中逐漸脫嵌,晶格沿c軸擴展。它對應于相鄰氧層間的庫倫排斥所產生的H1-H2相變。

當原始SC-NCM正極材料進一步充電到4.3 V時,c-取向(003)反射經歷了強烈的向更高的2θ的偏移,這表明在不可逆的H2-H3相變中,沿c軸發生了顯著的晶格收縮。SC-NCM的(003)反射在H2-H3相變過程中包含一個廣闊的平臺,這是由SC-NCM內部Li+或氧空位引起的,產生不均勻的相分布和嚴重的不可逆的H2-H3相變。由于SC-NCM晶體中存在較強的Al-O鍵,SC-NCM(圖S11a)在循環過程中繼承了(003)峰移,但與SC-NCM相比,H2-H3相變是可逆的。在SC-NCM中引入Al和Sm可以使其在高脫鋰狀態下具有較低的Li+或氧空位的結構穩定性,具有均勻的相分布和可逆的H2-H3相變。

隨著(003)峰在Li+高度脫出狀態下向2θ方向移動,c參數的減小導致夾層距離的突變。因此,(003)衍射峰的位移以三維演化的形式表現出來c參數從H2到H3相變。在充電階段,SC-NCM、SC-NCM-A、SC-NCM-S和SC-NCM-AS的(003)衍射峰明顯不同(圖4c, d;圖S11c, d)。在H2-H3相變過程中,SC-NCM的(003)峰右移0.6545°(圖4c),比SC-NCM-AS、SC-NCM-S和SC-NCM-A分別右移0.5041°、0.5114°和0.5522°(圖4d;圖S11c, d)。結果表明,SC-NCM沿c軸的收縮率為3.09%,遠高于SC-NCM- AS(2.57%)、SC-NCM- s(2.63%)和SC-NCM- a(2.84%)(圖4e;圖S11e)。SC-NCM-AS中晶格收縮小的原因是Al和Sm共摻雜的協同作用,可以有效地釋放內部應變,增強循環過程中的結構穩定性

36ccc71c-d810-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圖5 a)SC-NCM的總態密度和部分態密度圖. b)SC-NCM-AS的總態密度和部分態密度圖. c)計算的摻雜和氧空位形成能的側面圖

SC-NCM和SC-NCM- AS的電子性能與其電化學性能密切相關。因此,采用密度泛函理論(DFT)方法計算它們的總態密度和部分態密度(DOS)(圖5a,b)。圖5a和圖b中的垂直虛線表示了相對于電導率的費米能級,在-8-8 eV的能量范圍內,每個結構的元素的DOS模式。所有元素的DOS峰均跨越費米能級,表明純SC-NCM和改性SC-NCM- AS都具有強導電性的特征。同時,Al 2p和Sm 3d的電子效應使得SC-NCM- AS的部分DOS峰相對于原始SC-NCM左移(圖S12),說明了其導電性高于SC-NCM。因此,Al和Sm的摻入可以有效提高SC-NCM的導電性

由于SC-NCM和SC-NCM- AS的晶體結構和循環性能與表面氧穩定性密切相關,本文分析了純SC-NCM和改性SC-NCM- AS的氧空位形成能。首先,通過構建LiMO2的三個摻雜超級單體(M=Ni、Co、Mn、Al、Sm),計算出三種類型結構(鄰、間、對位)的Al、Sm共摻雜生成能差,分別如圖5c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相鄰位置Al和Sm共摻雜的形成能遠低于相反的間隔Al和Sm共摻雜結構,這說明相鄰Al和Sm傾向于在SC-NCM體結構中合并,從而在充放電過程中穩定晶格氧。基于這一結果,選擇相鄰的Al和Sm共摻雜結構計算SC-NCM-AS的氧空位形成能。其中,氧空位(VO)位于兩個相鄰MO6八面體的連接頂點,氧空位形成能(Ef)由去除一個O原子前后結構的DFT能量差計算。由圖5c可知,SC-NCM和SC-NCM-AS的計算Ef分別為2.24 eV和4.88 eV。

這意味著與SC-NCM相比,SC-NCM-AS陰極更難以釋放O原子。DFT計算結果表明,與SC-NCM相比,SC-NCM-AS具有較高的結構穩定性。此外,氧空位形成能是SC-NCM-AS陰極的平均空位形成能,SC-NCM-AS結構穩定性的提高主要歸功于其晶格中Al-O和Sm-O鍵的形成。由于過渡金屬(TM)離子的面內遷移主要是滑動過程的原因,氧空位的減少可以大大增加TM離子的遷移勢壘,抑制SC-NCM-AS單晶中納米裂紋的形成。晶體結構的穩定性與陰極的循環性能密切相關,Al和Sm共摻雜可以有效地增強循環過程中單晶顆粒的結構穩定性

36d80b90-d810-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圖6 a)SC-NCM、SC-NCM-A和SC-NCM-AS陰極在1.0 C、2.75-4.4 V電壓范圍內循環100次后的C 1s. b)O 1s. c)F 1s XPS譜

為了全面了解SC-NCM-AS增強單電池結構和循環性能的機制,在1.0 C下,在電壓區(2.75-4.4 V)充電/放電100次后拆除單電池,用XPS測量了循環SC-NCM、SC-NCM-A和SC-NCM-AS電極的電解質分解量。如圖6a-c所示,它由C, F, O元素組成。C 1s光譜表現出與C-C、C-H、C-O、C-O和OCO2峰一致的5個特征峰(圖6a)。其中C-C和C-H峰主要與粘結劑和炭黑有關,C-O、C-O和OCO2峰主要與烷基碳酸鋰(ROCO2Li)、ROLi和Li2CO3有關。ROCO2Li、ROLi和Li2CO3峰的形成是由于碳酸鹽電解質溶劑的溶解。對于循環SC-NCM和SC-NCM-A正極材料而言,290.28 eV處的OCO2峰值強度和285.98 eV處的C-O峰值強度均強于循環SC-NCM- AS正極材料,表明循環SC-NCM-AS單晶上的碳酸鹽電解質溶劑分解量最小。

而SC-NCM、SC-NCM-A和SC-NCM-AS的O 1s譜均為ROCO2Li、Li2CO3和M-O峰(圖6b)。與SCNCM-AS電極相反,循環SC-NCM-A和SC-NCM電極O 1s譜中ROCO2Li和Li2CO3峰強度明顯高于SC-NCM-AS電極,這進一步驗證了SC-NCM-AS電解質間相上積累了較低的碳酸鹽分解。另外,與SC-NCM-AS陰極相比,在循環SC-NCM和SC-NCM-A陰極上檢測到LixPOyFz在687 .08 eV處的峰值和LiF在684.48 eV處的峰值,這與晶間裂紋直接相關(圖6c)由此驗證了Al和Sm共摻雜SC-NCM單晶可以通過減緩循環過程中的電解質分解,更有效地提高結構穩定性

36f74384-d810-11ed-bfe3-dac502259ad0.png

圖7 a, b)SC-NCM 和e, f)SC-NCM-AS 在4.4 V充電狀態下的陰極SEM和HR-TEM圖像. c, d)SC-NCM和g, h)SC-NCM-AS 在2.75 V放電狀態(1.0 C下經過100次循環)的陰極的SEM和HR-TEM圖像. i)SC-NCM和SC-NCM-AS循環時的結構演變和內部裂紋差異示意圖

利用SEM和HR-TEM研究了循環SC-NCM和SC-NCM- AS的形貌和結構變化。在1.0 C的電壓區(2.75-4.4 V)進行100次充放電后,在SC-NCM單晶的外表面觀察到許多納米裂紋(圖7a)。雖然在SC-NCM單晶外表面識別出的0.486 nm的晶格條紋屬于層狀結構R-3m相的(003)平面(圖7b),但在SC-NCM單晶表面也能明顯觀察到許多邊緣位錯(區域I,圖7a)。這歸因于SC-NCM循環過程中過渡金屬的不可逆平面內遷移。如圖7a、b和圖S14所示,位錯向SC-NCM單晶表面運動揭示了平面內過渡金屬的遷移。

位錯逐步向外表面釋放,最終在單晶表面形成許多輕微的變形或納米裂紋,層狀結構被破壞,靠近納米裂紋處出現巖鹽相(區域II,圖7c,d),這歸因于SC-NCM原始陰極與電解質之間的反應。100次循環后,在4.4 V的滿電狀態下,SC-NCM-AS單晶表面光滑,沒有任何納米裂紋,表面僅檢測到一些邊緣位錯(圖7e,f),表明SC-NCM-AS單晶結構穩定性增強。當放電回2.75 V時,SC-NCM-AS單晶的形貌幾乎恢復到原來的形態,先前觀察到的邊緣位錯大部分消失(圖7g,h),單晶表面的晶格滑動幾乎完全恢復到原來的位置,僅在單晶表面可見一些切片痕跡。此外,如圖7h所示,0.488 nm的晶格間距被索引到SC-NCM-AS層狀結構的(003)平面,沿TM層的一致原子區分表明SC-NCM-AS晶體結構保持良好,不可逆相變被有效抑制

總結與展望

SC-NCM-AS中Al和Sm的單晶和協同作用具有以下優點:Al和Sm共摻雜可以防止SC-NCM-AS單晶產生晶內裂紋,因為電解質腐蝕和相應的結構退化被極大地抑制。其次,Al和Sm共摻雜SC-NCM六方結構有利于Ni原子向八面體位置的重排,在循環過程中SC-NCM晶體結構的穩定性大大增強。同時,Al和Sm加入SC-NCM后,SC-NCM單晶中Ni2+的含量大大降低,Ni2+向Li層的遷移也有所減緩,導致Li/Ni陽離子無序度降低,H2-H3相變可逆性增強。此外,SC-NCM中Al-O鍵和Sm-O鍵的柱狀作用可以有效地釋放循環過程中的內部應變。在SC-NCM中引入Al和Sm可以有效減少循環過程中的氧空位,從而有效增大過渡金屬離子遷移能壘,抑制過渡金屬的面內遷移和滑動,最終抑制納米裂紋的形成。此外,Al和Sm引入SC-NCM晶格的協同作用可以大大加強Li+的遷移,降低界面電阻。

Al離子在SC-NCM-AS單晶中分布均勻,而Sm離子傾向于聚集到外表面層。可以抑制Ni3+向Ni2+的還原,抑制Li/Ni離子的混合和外表面層氧空位的形成。此外,Al和Sm共摻雜SC-NCM可以抑制TM離子在滑動過程中的不可逆面內遷移,抑制納米裂紋的形成,最終提高循環過程中的結構穩定性。此外,Sm聚集的外表面層可以有效抑制不良的陰極/電解質表面反應和過渡金屬溶解。SC-NCM-AS是一種具有高循環性能和結構穩定性的極有前途的LIB正極材料。






審核編輯:劉清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解質
    +關注

    關注

    6

    文章

    815

    瀏覽量

    20089
  • 顯微鏡
    +關注

    關注

    0

    文章

    568

    瀏覽量

    23076
  • XRD
    XRD
    +關注

    關注

    0

    文章

    133

    瀏覽量

    9094
  • EDS
    EDS
    +關注

    關注

    0

    文章

    96

    瀏覽量

    11538
  • 鈕扣電池
    +關注

    關注

    0

    文章

    12

    瀏覽量

    6543

原文標題:華南理工大學楊成浩團隊AFM:Al和Sm共摻雜單晶富鎳正極材料高結構穩定性的機理

文章出處:【微信號:清新電源,微信公眾號:清新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穩定性鋰錳基正極材料

    研究背景 鋰錳基層狀氧化物(Li1+x[NiMnCo]1-xO2,LMR-NMC)具有氧陰離子氧化還原的額外容量和出色的價格競爭力,因而是下一代鋰離子電池(LIBs)的潛在正極材料。然而,因為在
    的頭像 發表于 12-10 10:39 ?252次閱讀
    <b class='flag-5'>高</b><b class='flag-5'>穩定性</b><b class='flag-5'>富</b>鋰錳基<b class='flag-5'>正極</b><b class='flag-5'>材料</b>

    北大潘鋒ACS Nano:熵巖鹽表面層穩定超高單晶正極

    【研究背景】 近年來,電動汽車、儲能電網和消費電子等領域對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鋰電池的需求不斷增加,推動了超高單晶層狀氧化物作為下一代鋰電正極材料的研究。超高
    的頭像 發表于 12-10 10:32 ?327次閱讀
    北大潘鋒ACS Nano:<b class='flag-5'>高</b>熵巖鹽表面層<b class='flag-5'>穩定</b>超高<b class='flag-5'>鎳</b><b class='flag-5'>單晶</b><b class='flag-5'>正極</b>

    定量識別摻雜位點:解鎖正極材料的高性能與穩定性

    研究背景 隨著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對高能量密度電源需求的增長,鋰離子電池(LIBs)的正極材料成為了研究的熱點。然而,大多數正極材料存在諸如鋰儲存能力低、動力學緩慢和電化學不
    的頭像 發表于 12-09 09:15 ?248次閱讀
    定量識別<b class='flag-5'>摻雜</b>位點:解鎖<b class='flag-5'>富</b>鋰<b class='flag-5'>正極</b><b class='flag-5'>材料</b>的高性能與<b class='flag-5'>穩定性</b>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摻雜位點的定量識別研究

    層和鋰層,這種不同的摻雜位點分布對材料的氧活性和電化學性能產生顯著影響。該研究不僅揭示了摻雜元素在LLOs中的分布規律,還為通過摻雜策略優
    的頭像 發表于 12-05 09:39 ?317次閱讀
    鋰離子電池<b class='flag-5'>富</b>鋰<b class='flag-5'>正極</b><b class='flag-5'>材料</b>中<b class='flag-5'>摻雜</b>位點的定量識別研究

    中科院溫兆銀教授:鋰離子電池表面梯度陰極

    。特別是NCM(含量x > 0.8),能在電壓下提供超200 mAh g?1的比容量。
    的頭像 發表于 11-22 10:18 ?378次閱讀
    中科院溫兆銀教授:鋰離子電池表面梯度<b class='flag-5'>富</b><b class='flag-5'>鎳</b>陰極

    貼片電容的穩定性與什么有關系?

    貼片電容的穩定性與其多個方面的因素密切相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材料因素 材料質量:貼片電容的材料對其強度和韌性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優質的
    的頭像 發表于 07-16 14:33 ?485次閱讀

    如何確保溫度繼電器的精度和穩定性

    溫度繼電器作為電氣系統和工業自動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精度和穩定性對于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精度的溫度繼電器能夠準確反映環境溫度的變化,而穩定性好的溫度繼電器則能在長時間內保持其性能
    的頭像 發表于 06-29 17:09 ?1143次閱讀

    環路增益的穩定性

    由基本反饋電路的電路組成結構,得出閉環傳遞函數為,電路的開環增益是各個晶體管參數和電容參數的函數,所以也是頻率的函數,于是閉環增益就可以寫作,反饋電路的穩定性和1環路增益A(w)有關,當環路增益的幅
    發表于 06-18 15:00

    智能測徑儀:穩定性成就精測量之選!

    在現代工業生產中,測量精度和穩定性對于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至關重要。穩定性智能測徑儀作為一種先進的測量設備,正逐漸成為眾多行業的可靠伙伴。 穩定性
    發表于 06-05 17:30

    單晶正極容量快速失效機制分析!

    隨著電動汽車領域高速發展,對長續航動力電池體系的需求也不斷增長。研究發現,層狀氧化物LiNixCoyMn1?x?yO2 (NMC,x>0.5)是一種潛在高能量密度電池正極材料
    的頭像 發表于 05-27 10:49 ?887次閱讀
    <b class='flag-5'>單晶</b><b class='flag-5'>富</b><b class='flag-5'>鎳</b><b class='flag-5'>正極</b>容量快速失效機制分析!

    肖特基二極管的電流與電路穩定性,你了解嗎?

    的工作原理: 肖特基二極管是由金屬和半導體材料組成的,具有與普通二極管不同的結構。它的主要特點是在正向偏置下具有較低的正向電壓和快速的恢復時間,適用于高頻開關電路和高效率電源。 二、肖特基二極管的電流與穩定性
    發表于 05-16 11:40

    開發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正極摻雜策略

    NCM陰極固有的化學和結構穩定性導致了容量快速衰減、熱不穩定性、氣體演化和安全等問題。
    的頭像 發表于 04-24 09:04 ?1740次閱讀
    開發高性能鋰離子電池<b class='flag-5'>富</b><b class='flag-5'>鎳</b><b class='flag-5'>正極</b>的<b class='flag-5'>摻雜</b>策略

    大有用處!柯肯達爾效應誘導超高正極材料單顆粒的應力分布

    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含量≥80%)具有高容量、高能量密度的特點,有望滿足新一代動力電池的發展要求,但隨著
    的頭像 發表于 03-20 15:18 ?1105次閱讀
    大有用處!柯肯達爾效應誘導超高<b class='flag-5'>鎳</b><b class='flag-5'>正極</b><b class='flag-5'>材料</b>單顆粒的應力分布

    什么是熱電偶穩定性?影響熱電偶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的準確性和精度。本文將詳細討論影響熱電偶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并介紹一些常用的測試方法。 熱電偶穩定性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面因素的影響: 1. 熱電偶材料:熱電偶的材料決定了其
    的頭像 發表于 03-08 15:32 ?1713次閱讀

    什么是晶振的頻率穩定性?如何確保晶振的穩定性呢?

    什么是晶振的頻率穩定性?如何確保晶振的穩定性呢? 晶振的頻率穩定性是指晶振在工作過程中頻率的變化程度。對于許多電子設備和系統而言,晶振頻率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直接影響到設備的精
    的頭像 發表于 01-24 16:11 ?1375次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啪| se色综合视频| 欧美在线黄色| 天天爱天天做天天爽| 国模人体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视频四虎在线观看 | 给我免费播放片黄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v| 欧美精品videosex极品| 美女污污网站| 日本香蕉视频| 男人的天堂免费网站| 日韩在线三级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资源| 亚洲国产福利| 亚洲欧洲综合网| 天天摸日日舔| 欧美一级黄色片视频| 三级毛片在线看|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 888xxxx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综合天天操| 亚洲午夜久久影院| 99久久网站| 成人黄色激情网| 国模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freesex欧美| 久久久夜夜夜| 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 中韩日欧美电影免费看|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的啪啪免费的网址| 日本免费a级片| www天堂在线观看| l欧美18一19sex性| 免费色片网站| 插综合网| 黄蓉吕文德欲乱系列小说| 色多多视频网站| 爱爱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