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網絡是智能時代的基礎,通過AI模型優化,幫助解決應用碎片化問題。過去10年,AI算法的算力需求提升了40萬倍。
在AI能力快速提升的情況下,我認為需要考慮AI的目標如何與人類一致、并且正確和高效地執行。除了通過規則和法律來加強AI的倫理和治理外,從理論和技術的角度看,要達到這些要求,目前還面臨三個重要的挑戰:AI的目標定義、正確性與適應性、以及效率。”
AI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缺乏共識的目標定義。杜克大學的物理學家Adrian Bejan教授在《生命的物理學》書中,列出了對智能的二十多種目標定義,有的強調理解和認知能力、有的強調學習和思考能力、有的強調適應和行動能力等等。如果沒有定義清楚并達成共識,就很難確保AI發展的目標與人類一致,也很難合理地分類和科學地計算。
第二大挑戰,在當前的很多AI應用中,存在正確性和適應性的挑戰。依靠大數據統計規律進行的學習,會依賴于采樣的覆蓋面和數據的正確性,如果錯誤使用,就可能導致結果不穩定和偏見的風險,出現“黑天鵝”事件。第三大挑戰AI的效率。
面對三大挑戰,如何突破?周紅博士認為,從實用的角度發展知識和智能。首先,如何通過從外部環境和我們自身的事實和現象中,歸納抽象出概念和屬性、及其關系和運行規律,來形成知識。其次,是發展更好的計算模式,以及與之匹配的計算架構與計算部件,來持續提升智能計算的效率。
他建議,在思考的基礎上,發展感知與建模、知識自動生成、求解與行動三個核心部分,通過從多模態感知融合與建模,到“知識+數據”驅動的決策,實現更高正確性與適應性的自主智能系統。
華為在計算領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華為在視覺、語言文字、圖網絡、多模態等專用L0基礎大模型之上,形成L1行業專用大模型,來降低開發門檻、提升泛化能力,解決應用碎片化的問題,推動從“作坊式”走向工業化升級,幫助電力、煤礦、交通、制造等重要行業,提升作業效率、提升安全性。
又比如,在煤礦場景,華為幫助客戶通過模型訓練與推理,來實現瓦斯濃度的超前預警、作業序列的風險防范、以及作業質量的智能驗收;華為的智慧港口方案,已經在天津、青島、上海、深圳等港口實現智慧化應用。華為機場與軌道軍團在呼和浩特、武漢、西安、深圳、香港等地與客戶及合作伙伴們一起探索城軌、鐵路與機場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提升作業安全性與效率,還提升用戶體驗與滿意度。比如在深圳機場,通過基于云和大數據以及AI創新,實現了智能機位分配,每年可以節省260萬旅客免坐擺渡車,成為全球數字化轉型的標桿。
“在通信和計算兩大基石的驅動下,從狹義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與超級人工智能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通過理論和技術的不斷突破,來實現萬物智聯,促進社會的進步;其次要勇于拓展思想的邊界,增強對智能的認知和掌控能力;最終,用正確的目標和有力的手段,牽引人工智能的發展,助力我們超越極限,增強生命,創造物質,控制能量,跨越時空,實現人類文明的進化。”周紅表示。
我們將這些面向未來的思考放在黃大年茶思屋網站上,促進開放的探討交流,希望能與伙伴們一起,開展相關的基礎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重構基礎理論、重構架構、重構軟件。同時我們也贊助青年學者,并在ICPC、IMC、以及其他全球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中,分享這些挑戰和方向、贊助學生訓練營、激勵和培養更多的未來領軍人才。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原創,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微信號zy1052625525。需入群交流,請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訪需求,請發郵箱zhangying@elecfans.com。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17瀏覽量
252476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359瀏覽量
269762 -
模型
+關注
關注
1文章
3286瀏覽量
49007 -
智能計算
+關注
關注
0文章
179瀏覽量
165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