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PC碼在IEEE802.16e、IEEE802.11n、IEEE802.11ac、IEEE802.11ad以及5G等高吞吐量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信道編解碼作為整個通信系統中最難實現的一部分,眾多高校、研究院所、企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資源進行研究與實現。
在信道編解碼技術中,譯碼主要分為硬判決譯碼和軟判決譯碼。
LDPC硬判決譯碼算法主要分為:消息傳遞(Message-Passing,MP)算法、比特翻轉(Bit Flipping, BF)算法和Gallager A、B算法。比特翻轉算法中,先求取HCT,如果為0則停止譯碼,否則翻轉參與校驗失敗校驗方程最多的變量節點對應的比特,再計算HCT,如此迭代直到HCT=0或達到設定迭代次數。Gallager A、B算法算法過程參考其博士論文。硬判決譯碼性能較差,使用軟判決可顯著提高譯碼性能。
LDPC軟判決譯碼基于置信度傳播(BP)算法(或叫做和積SP算法),通過在變量節點VN和校驗節點CN之間傳播和更新置信度信息來達到譯碼收斂的效果。通過BP算法,又衍生出最小和算法,以及歸一化最小和算法,偏置最小和算法。
一切算法研究,需要從腦海理論到落地實踐,通過仿真驗證,再到工程應用,才能將知識轉變為財富。
01
MP譯碼算法
消息傳遞(MP)算法是迭代解碼算法,在VN和CN之間來回傳遞消息,直到進程停止。消息標記的Mi表示已知bit值為0或1,e表示已刪除位。
在LDPC譯碼中,用Bj符號表示H的奇偶校驗方程中的bit集合(每一行中1的位置集合),用Ai符號表示碼的第i位的奇偶校驗方程(每一列中1的位置集合)。
考慮下面的奇偶校驗矩陣:
對于上面的奇偶校驗矩陣,我們得到:
基于(Binary Erasure Channel,BEC)的LDPC譯碼處理過程如下:
02
BF譯碼算法
收到符號硬解碼成1和0組成一個二進制向量y。在每個迭代中,計算所有檢查和,以及涉及每一個n bit向量y不滿足奇偶檢驗的數量。接下來,如果y的比特包含最大數量的未滿足奇偶校驗,則將其翻轉。該過程將重復進行,直到所有校驗和都滿足或達到預定的迭代次數。
比特翻轉譯碼算法的步驟如下:
03
BP(SP)算法
和積算法類似于前一節中描述的比特翻轉算法,但表示每個判決(無論位值是1還是0)的消息現在都是概率。比特翻轉譯碼接受接收比特的初始硬判定作為輸入,和積算法是接受接收位的概率作為輸入的軟判定消息傳遞算法。在LDPC譯碼器操作之前,輸入信道或接收比特的概率是已知的,因此它們也被稱為接收比特的先驗概率。在和積解碼器中,節點之間傳遞的外部信息也是概率。校驗節點j與比特節點i之間的外部信息用Eji表示; Eji給出了bit ci為1時使奇偶校驗方程j滿足的概率。如果第i位不包含在j中,則無法定義Eji,因為在檢查節點j和第i bit之間沒有外部信息。
奇偶校驗方程中奇數個bit 是1的概率是:
也就是bit ci為1時奇偶校驗方程滿足的概率。bit ci為0時滿足奇偶校驗方程的概率為
二元變量的度量用以下對數似然比(LLR)表示:
其中,log就是loge,L(x)符號提供了x的硬判決,并且模|L(x)|決定了判決的可靠性。將LLR轉化為概率:
當需要將概率相乘時,只需要加LLR,從而降低和積譯碼器的復雜性。這使得概率的對數表示有了好處。從校驗節點j到比特節點i的外部信息表示為LLR:
從而有:
其中:
運用關系式
于是得到:
或者,運用關系式
則有
由于存在tanh和tanh-1函數的乘積,上述方程在數值上具有挑戰性。
考慮Mj,i'其符號和大小(或bit值和bit可靠性):
于是有
然后我們可以得到:
上式產生了一種新的形式:
每個比特節點都可以連接輸入LLR,Li,以及每個連接的檢查節點的LLR。第i位的總LLR就是這些LLR的和:
對于所有的j,i,有Hj,i=1。因此,yi代表實際接收到的信道值,即不是有效值。對于不同的信道,Li可以計算:
BEC:
BSE:
BI-AWGNC:
瑞利信道:
對數域和積譯碼算法總結如下:
04
Min-Sum算法
Min-Sum算法是對數域和積譯碼算法的簡化,主要考慮到和積譯碼算法在硬件實現上的復雜性,進而采用了一種近似算法。
歸一化最小和譯碼算法的實現采用分層置信傳播算法,是對上式(4-26)的修正,乘一個取值范圍0~1的縮放因子。
偏置最小和譯碼算法,則是在歸一化最小和譯碼算法的基礎上,減去一個偏置因子。
審核編輯:劉清
-
解碼器
+關注
關注
9文章
1143瀏覽量
40741 -
LDPC
+關注
關注
1文章
66瀏覽量
31198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54瀏覽量
564219 -
5G通信
+關注
關注
4文章
242瀏覽量
20334 -
LDPC譯碼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1109
原文標題:5G通信算法:LDPC譯碼算法詳解
文章出處:【微信號:HXSLH1010101010,微信公眾號:FPGA技術江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